疫情肆虐,連強調動態清零的中國,也不能免除。上海竟面臨封城的考驗,連北方的吉林,南方的香港、深圳及廣州,三方點線如成面,對台商及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可小覷。當前上海實施改良版的「精準化管理」,放棄過去的封城,盡量縮減風險區範圍,減除密接與次密接人群,三天內以網格化核酸篩檢兩次,市民在原地靜止檢測,期能付出最低的民生代價。
這種「中國特色」的防疫,背後其實是醫療資源不足。據統計,大陸的加護病房ICU,每十萬人只有三點六張床,美國為卅四點七,韓國為十點六。大陸醫院平時就人滿為患,不要說床位,有時連走廊都沒得住,這也是中國在各省市建三個以上的方艙醫院,利用產量世界第一的篩劑,快速找出罹疫者,不讓其飛速擴散的對策。但也因到處要求檢測、阻礙老年人、慢性病及孕婦的醫療,而被批評無彈性,引發民怨。
此次疫情對中國影響深遠,除防疫事業外,各行各業皆受不利影響,加上俄烏戰爭、中美貿易戰加劇、通膨惡化等負面因素連袂而來,企業經營的「商、物、人、金及資訊」等五流皆受影響,不只內外銷市場困頓,造成生活不便,甚至傷及身心靈層面。
目前廠商面臨供需兩鏈失衡,油與糧食大漲。企業產銷不順,停工待料再加政府管制,上海又輻射全國,損失慘重,面對不確定,經營和投資活動失去常態。
同時,海陸空物流受阻不順,產銷大亂。各關卡路口管制,原物料和零組件進出不易,成品內陸運輸和外銷已不受控,面對等、忍的壓力,廠商只能唉聲嘆氣而有度日如年之感。
此外,訂單被取消或減少,資金調度增加困難。所謂開門七件事,工廠停工,員工薪水照發,缺工難補,斷貨源東挪西補,成本增加,生產不順,效率又差,停工愈久,負擔愈重,強大的資金壓力,帶來連連噩夢。
其中又以消費的服務業與旅遊業者最慘。一般恢復正常要二到三個月,其中又因疫情變化難測,加上外賣競爭,消費者不出門,這種考驗不知何時方休?
際此非常時期,筆者提幾點因應建議:
一、經營思維要回歸原點,先確定自己的經營能力。如抗疫有餘力,就增資搶原物料零組件,加強各方連繫,運用資源,迎接商機;若有信心可拖過考驗,就開源節流,靜待疫除;如未能過關,就當機立斷,留本關門走人。
二、在物流後勤支援方面,百般強化機能。不管在內陸運輸、海空外銷,皆要有三家以上的物流配合,保持暢通無阻,水、電、氣等除利用當地設施外,也要自建以備不時之需。
三、加強新產品、新業務與新服務的研發與改善。除了加強數位經營能力外,員工的教育訓練、多能工的培養,都不可輕忽;並利用此空檔,加強研發能力的提升。
四、廣泛接觸外界資訊,多運用政府援疫資源。宜派專人負責政府政策措施的蒐集和利用,積極加強和金融機構、供應商,經銷商及客戶等的聯繫,爭取支援,同舟共濟。
最後亦請台企聯及各地台協出面與中央及當地政府溝通,提出優惠台商的獎勵、減稅、減息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