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5/23 第522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指揮官換人了嗎?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全民與病毒共存,校園先變病毒培養皿?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我們如何看待印太經濟架構?
民意論壇 回響/家庭照顧者身心誰來顧?
活躍老化一起來 不應寡占
糧食高通膨灰犀牛撲來 台灣準備好沒
升息與否 應配套降衝擊
增學生代表 校務會議媚俗?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甄試:請準備一場真情告白
當數學考日光燈 國文考背包力學…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指揮官換人了嗎?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蔡總統下令在松山機場設置大型快篩站,引發柯文哲不滿,開罵:「不要瞎指揮!」柯文哲說,應該增加現有快篩站的量,而不是去新增設快篩點;中央一道命令下來,打亂地方作戰計畫,「這沒道理」。

柯文哲開嗆中央胡亂指揮,一般民眾看到總統下令,還以為指揮官換人了呢。蔡英文近來常常插手指揮防疫,包括在中常會為快篩之亂震怒,親自召開跨部會防疫會議,發表「防疫三原則」等。蘇貞昌也不時爭發言權,他搶先發布居隔「3+4」,遭專家批評「凌駕公衛專業」。府院顯然都看出陳時中的指揮已失方寸,但他們越權插手的結果,卻是亂上添亂。

老實說,陳時中不堪大任,去年疫苗之亂已暴露無遺。但蔡政府不斷為他造神,硬要推他征戰北桃,才使防疫之亂無了期。這波大疫壓頂,陳時中的決策思維完全落在雙北之後,明明不懂一線戰況,卻要憑中央權力強壓地方;但到了最後,仍得跟進採行。例如,雙北吶喊了十多天的「篩陽即確診」,陳時中把它切成七段慢慢推,終於趨近。這樣還算是在「指揮」嗎?

指揮官不行,就該換指揮官,不該由總統或行政院長以「太上指揮官」身分去越俎代庖,那只會破壞責任政治的分工精神。事實上,近年該換的閣揆、部長,不都用這種「上級影武」的方式在打混?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全民與病毒共存,校園先變病毒培養皿?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民進黨中常會邀請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專案報告,何美鄉提出自然感染加打疫苗可獲得「綜合免疫力」。無獨有偶,成大醫院副院長林志勝也在衛教影片中解釋疫情指揮中心的策略:大部分人打過三劑疫苗,「這個時候放給大家去感染一次」,產生免疫力,比打疫苗更有效可以維持得更久。

兩人的說法都引起討論。雖然何美鄉強調並未鼓勵感染,而是告訴民眾不要害怕,成大也調整影片重新上架,並說明新冠流感化,要戒慎不要恐懼;但在疫情攀升,防疫鬆綁之際,兩人的觀點卻似很好地解釋了指揮中心以「○加七」居隔新制,提早強迫全民與病毒共存的策略思維與時機選擇。

校園防疫,最能反映蔡政府防疫策略的錯亂與防疫思維的矛盾。根據「○加七」新制,確診同住家人打滿三劑疫苗、快篩陰性,即可免隔離;解禁範圍不包括還沒打第三劑的國高中生,因此中小學生不受影響;而且教職員仍依校園防疫規定,七天不得到校。但校園防疫規定卻充滿邏輯錯亂、政策矛盾、脫離現實、缺乏同理和推諉甩鍋等問題。

到廿一日止,全國學生染疫近十三萬人,持續有二千多所學校全校或部分班級暫停實體課。確診最多的是國小,大學居次,幼兒園第三。教育部早已同意大學可遠距教學到期末,國小和幼兒園卻只能對確診同學班級暫停實體課三天。至於合計確診數也超過大學的國高中,更發明了九宮格匡列法,只有確診個案座位旁九宮格同學停止到校三天,其他同學繼續進教室。

這是什麼錯亂的神邏輯!教育部同意大學停止實體課的主因,是確診數暴增,宿舍量能不足,避免再度出現確診生住廚房、搭帳篷等校園居隔亂象;而不讓中小學全面遠距教學的理由,則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避免影響學生學習。目標不在防疫的校園防疫政策,既矛盾又混亂。

尤其九宮格措施完全脫離現實。教育部以為學生都是固定在座位上不會移動、不能互動的木頭人,完全不合常理,只製造老師的教學困擾和行政負擔,並增加學生的染疫風險和家長的無謂憂心。因此,九宮格新制一出,教育部就被罵翻,臉書遭洗版,台中率先表明不予理會,雙北僅供參考,桃園隨後跟進,學生團體連署要求檢討,家長紛紛自主應變幫孩子請防疫假。

校園馬上陷入停課與復課的反覆循環。半數同學請假,老師很難兼顧線上實體混成教學,學生也很難適應線上實體密集轉換。學校被當成衛生所,老師也當起一九二二,除教學外,還要疫調、通報、發居隔通知、領快篩試劑轉發家長,壓力爆表。

校長團體、教師團體與家長團體都呼籲全面遠距教學,但教育部強調「沒有規畫」,甚至和指揮中心踢起皮球;教育部說配合指揮中心評估,指揮中心則說教育部有方向來討論。在各方壓力下,教育部長潘文忠才鬆口授權地方政府「因校制宜」,如今已有十餘縣市宣布本周改採線上教學。

指揮中心對快篩、藥物與醫療量能都怠而不備,反而「這個時候放給大家去感染一次」;那些長者、幼兒、高風險者多麼無辜,那些中重症和死亡者何其冤枉。而潘文忠走不出九宮格迷宮,就以為九宮格也可以困住病毒;教育部不願扛責,就放給學生去學校增加感染風險。不少家庭染疫,不是家長傳給孩子,而是孩子從學校帶回病毒,且陷阿公阿嬤於風險中。當指揮中心宣示與病毒共存,教育部就不惜讓校園變成病毒培養皿?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我們如何看待印太經濟架構?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拜登20日展開首度東亞行程,除了堅定日韓盟邦關係,舉行四方安全對話的領袖峰會外,最重要的任務便是成立印太經濟架構(IPEF)。在降低中國大陸政經影響力的印太戰略指導原則下,拜登總統去年10月便倡議此一內容不甚清晰的經濟架構,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外交政策的延伸,並修補因未加入CPTPP而在亞太經貿領域失落的領導角色。

IPEF是由美國主導爭取亞太盟邦認同,建立四大經貿支柱,成為具有競爭力的生產體系,並希望藉此能與中國大陸供應鏈抗衡。這四大支柱包括公平而有彈性的貿易、具有韌性的供應鏈、推動基礎建設、乾淨能源與減碳,以及整合租稅與反貪腐。

拜登總統過去半年不遺餘力爭取亞太各國參與IPEF,但亞太地區幅員遼闊,各國政經發展程度不一,目前雖已獲得美國傳統盟邦的高度認同,但仍有東協國家持觀望態度。這些國家疑慮參與IPEF所得到的利益能否與付出代價匹配,以及其與剛剛生效的RCEP如何互動。

台灣除參加WTO與APEC外,與國際大型經貿活動的連結不深。這次美國倡議IPEF的機會難得,自當積極表態參與。政府的努力也獲得美國參、眾兩院國會議員支持,去函白宮力挺台灣加入IPEF。然而美方希望順利推動,為避免節外生枝,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已表態,IPEF剛推出之際不會納入台灣。

雖然IPEF具體內容有待觀察,然就設計構想而言,國人不宜以傳統貿易協定看待。美國白宮國安顧問曾表示,拜登政府要推動「中產階級外交政策」,「必須處理中國對美國就業與勞工的貿易霸凌」。美國貿易代表也認為,美國人民現在關切海外代工剝奪他們的就業機會。最近貿易代表更說「美國主張的經濟往來是以美國價值為基礎」,而市場准入與關稅顯然都不被列在談判優先事項。

IPEF是美國主張的新形態經貿架構,但是經濟運作基本原理仍然不能違背。自由貿易背後是基於比較利益下的產業分工,各國因專長而能擴大生產,但是也必須面對被汰除產業與勞動力的適性調整,而若調整失敗則會造成僵固性失業問題。美國提出的IPEF想法則是依據美國主張的生產條件進行分工;未來貿易談判內容可能就會由美國觀點來決定勞工就業條件、環境與氣候規範、生產監管治理標準、產業競爭政策設計與貿易便捷化措施,其他參與國家置喙空間恐怕並不大。

傳統貿易協定談判是慢工出細活,但這不符拜登政府追求績效的模式。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報告指出,IPEF將會是行政主導,國會扮演的角色並不清楚。如果缺乏國會立法確認過程,美國政府不可能在IPEF中釋出過多優惠措施。顯然面對美國年底大選結果的不確定性,拜登總統推動IPEF的力度與速度必會加快,以避免後續政治效應對架構內容的影響。

台灣積極加入IPEF是必然的抉擇,但IPEF不是自由貿易協定,我們不應期待會有特殊關稅待遇。比較正確的看法是,我們可以配合IPEF設定標準,調整經濟生產體系以符合先進國家的標準,也讓台美成為更緊密的經貿夥伴關係。不過我們也要注意,台灣長期以降低成本的生產競爭模式必須做適度調整,需要更加重視生產勞動條件與友善環境。

大家十分清楚IPEF是美國整合亞太區域競爭力,遏阻中國大陸經濟擴張的貿易手段。台灣目前透過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所形成的供應鏈模式,有可能會與未來的IPEF供應鏈分庭抗禮。未來我們無論採取何種方式參與IPEF,產業界都會有必要的調整適應期。我們因此面臨兩大之間該如何為小的艱鉅任務,而這也正是考驗社會理性與智慧抉擇的關鍵時刻。

   
民意論壇
回響/家庭照顧者身心誰來顧?
陳景寧/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聯合報
「照顧殺人」是高齡社會每個人心中最深層的恐懼,因為終有一天,你我都可能面對。願景工程與聯合報直視暗黑的「照顧殺人」議題,讓我們看見家庭照顧者的筋疲力竭、愛恨情仇、絕望,也提醒我們對家庭照顧者的理解太少、支持不足,必須盡速改變。

一、提供重度失能者機構選項,不再強迫居家照顧:照顧殺人事件多發生在不堪照顧負荷的重度失能階段,但現行長照2.0居家服務、日間照顧「不夠用、不好用」,又沒錢聘移工、送機構,就只能離職照顧,在家苦撐。家總主張,長照2.0應對七級以上重度失能者開放機構選項,每月有三萬多元補助,可大幅減輕家人入住機構的經濟負擔與精神壓力。

二、家庭照顧者需要獨立的需求評估與處遇服務:現行長照評估以滿足失能者需求為主,「如何照顧得更好?」反而是照顧者另類壓力。降低照顧事件衝擊、穩住自己的人生,照顧者不只需要長照資源,還要兼顧生涯發展、繼續就業、家庭關係、多元角色平衡。照顧者需要「獨立的評估工具與對應服務資源」,而不只是以誰的照顧者身分活著而已。

三、減少悲劇需要「預防性服務」思維:高風險、高負荷的家庭照顧者,往往是身陷泥淖卻不自知的「非自願性案主」,專業人員要建立關係、打開心防已極度困難,但現今家照心理協談、照顧技巧指導等,卻要求十六%—卅%自負額,豈不可笑?減少照顧悲劇是「預防性服務」,不該硬套用「使用者付費」做法。

四、複雜個案需要網絡合作分工:除了長照體系,社安網也發現更多高齡照顧夾雜疏忽、家暴、自殺問題。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將照顧者權益入法的國家,長照2.0布建一一四處家庭照顧者支持據點,並設置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現今需加強的是長照、家照、社安網等不同服務系統間的串連合作。

服務家庭照顧者,絕對不要輕忽「陪伴的力量」,專業工作者的陪伴是為協助照顧者建立克服問題的「照顧韌力」。一位卅七歲男性照顧者,因母驟逝,離職返鄉照顧失智父親,兩年間變得抑鬱、憤怒,直到家照社工介入關懷後才冷靜下來,因為這是第一次有人耐心聽他抱怨!他後來將父親安頓到日照中心,自己也努力完成照服員訓練,重新找到生機。

家庭照顧者還感到困擾的是孝道綁架、人言可畏,我們應該推動「親朋好友少句話運動」,千萬別對他人家的照顧指手畫腳。預防照顧悲劇不能單靠政府,大家也要守望相助,關懷周遭沒有照顧替手、一人照顧兩人以上、照顧者是病人、老老照顧、照顧失智症者等十三項高風險指標的家庭照顧者。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別人,我們都要謹記「照顧會開始一段苦日子,但絕不能過度犧牲」。

   
活躍老化一起來 不應寡占
賴金鑫/台大醫學院復健科名譽教授/聯合報
近日物理治療師法修正草案於立院吵得沸沸揚揚,物理治療師界高舉健康促進、活躍老化、延緩失能大旗,積極鼓動民意與立委支持,更傳言府方高層強勢介入,不惜打破立院委員會排案慣例,力拚本月完成初審。日前拜讀卓瓊鈺副教授投書,不得不就我所知釐清事實。

物理治療師稱修法必要性在於「物理治療師將因為為民眾執行預防失能與健康促進而觸法」,這點確實引起廣大民眾認同,但與事實卻相距甚遠。舉凡物理治療師向立委遊說的說帖,或近期物理治療產、學界的媒體投書,都在在訴求「預防甚於治療」,健康或亞健康者,有權利接受物理治療師專業協助,而有助於預防或延緩失能,及節約往後龐大醫療支出。

活躍老化、延緩失能,絕對是超高齡化社會中的必需,三段五級的公衛理念,更是各職類醫事人員的共識。沒有任何團體反對物理治療師投入健康促進;反而樂見各式具有健康促進專業者共同投入長者健康,避免長者身心走向疾病與失能。哪有投入卻觸法之說?但面對此龐大需求,理應由各職類醫事人員共同配合,提供民眾最優質的服務,運動諮詢、徒手整復等亦能各司其職,發揮作用,絕非由特定人員寡占,排除其他人員為民眾提供傷病預防、運動防護、延緩失能等服務,這次物理治療師爭取修法,潛在目的應是排他性的取得此一範疇的寡占地位,這豈是民眾之福?

其實本次修法的主要遊說者台灣物理治療學會,亦深知物理治療師如非以疾病治療為目的而執行業務,並沒有應先經醫師診斷、照會或醫囑等限制,一○九年十二月廿二日也將衛福部函釋公告於該學會網站,對這點已有詳細說明。此外,如未涉及治療傷病,客觀上並無宣稱療效之作為,司法實務(如一一○年三月卅日判決之台灣高等法院一○九年度醫上易字第二號刑事判決)也曾明確揭示不會因此涉犯物理治療師法而遭受刑典。

試問,面對司法與行政雙重認證的穩定見解,物理治療師們的真正訴求到底是什麼?或許癥結在於爭取疾病診斷治療權,這是極大的議題,關係到是否要破壞台灣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醫療體制。如物理治療師像醫師一樣,在有合法診斷醫療權下開業,完全無需醫囑即行使疾病治療,那麼置醫師的專業於何處?病人的權益有受到合理保障嗎?

突然想起疫情期間,曾有物理治療師於社群網站中宣揚「胸椎矯正預防新冠重症」,若此次修法通過,這樣的「類醫師」將合法,帶給全民的是福是禍?一個肩痛,背後有可能是主動脈剝離,缺乏醫師診斷,由物理治療師評估,造成誤診由誰負責呢?著實令人擔憂。

   
糧食高通膨灰犀牛撲來 台灣準備好沒
吳芳銘/自由撰稿者(嘉縣太保)/聯合報
全球進入高通膨時代,從糧食到石油,再到萬物皆漲,高通膨的「灰犀牛」正撲來,我們須正視它的存在和挑戰。

從年初至今,全球糧食的價格再大漲。關鍵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正蔓延到日常食品,從台灣的雞腿、薯條鬧荒到亞洲地區的可樂和葡萄酒等物資缺貨,食品製造供應商面臨著斷鏈或巨大的成本壓力,企業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不僅侵蝕民眾購買力,成為疫情經濟復甦的另一大挑戰,消費者在斷賣下也失去了平時口福的小確幸。

全球疫情自二○二○年蔓延後,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今年俄烏戰爭爆發,兩大糧倉供應斷鏈或減產,埋下糧食供給缺口;還有,去年開始的反聖嬰現象,今年延續極端氣候的影響,也對糧食安全造成威脅;這些因素的疊加促發糧食保護主義抬頭,改變原有的全球糧食貿易格局,益加推升高揚的通膨。

如五月中旬,全球第二大小麥生產國印度禁止小麥出口,再點燃全球糧食市場緊張氛圍,全球小麥價格再上揚。高盛預計,未來幾個月小麥價格仍將持續上漲一成半。至今全球已有廿三國對糧食出口祭出禁令,影響全球約十七%的糧食貿易,也將更助推糧食價格不可逆的向上趨勢。

如同世界銀行的分析,糧價持續上行,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不僅無助於緩解本國糧價,反而會進一步誘發全球食品通膨,推高糧食進口國糧食短缺的危機。越來越多的國家限制糧食出口,恐引發更多的國家為遏制國內糧價而實施管制措施的「乘數效應」,導致全球糧價進入上漲循環,降低糧食分配的效率和公平性,形成全球糧食貿易的「囚徒困境」。

從歷史經驗來看,全球糧食價格在二○○八及二○一一年上漲時,世界各國以高達八十多項的糧食貿易障礙措施,企圖穩定供應和物價,卻導致全球糧價反向上漲十三%至十五%。管制措施對穩定物價恐無助益,反而產生反作用力,且造成全球性的傳導效應波及彼此。

全球通膨亦將對國內通貨膨脹產生重大影響,從糧食價格上漲對下游產業的通膨傳導來看:

首先,作為國人主要糧食的水稻自給率高,儲備糧庫存也充裕,但原油、化肥、農藥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將加重各種農作物的綜合種植成本。二,對進口有高依賴度的小麥、大豆、糖、油脂類等農產品,將承受國際供應程度、價格波動及船期更直接的衝擊,應審慎未雨綢繆因應。三,以玉米、豆粕為代表的畜牧和養殖用飼料成本在上漲周期,或間接影響豬、□、羊、鵝、鴨及水產價格,並影響相關食品加工的價格上漲。

我們正處在全球糧食供給困局中。身陷全球糧食通膨風暴的當下,是疫情嚴重之外的另一個世界新危機,其風險不亞於戰爭。面對這隻「灰犀牛」,至今還未看到完整且具體的部署戰略,政府、企業、農人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不應忽視其存在,應做好該有的準備,度過高通膨經濟來襲暴風雨圈,尋求減少損失的風險。

   
升息與否 應配套降衝擊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金門/聯合報
財經政策總是一刀雙刃,利弊互見。誠如升息主要目的在抗通膨,倘升息過度,恐導致經濟衰退。美通膨連創四十年來最高,聯準會於三月十七日升息一碼,緊接著又於五月四日升息二碼。台灣央行暌違十年後,終於在三月十七日宣布升息一碼,六月是否再升息,成為大家關注焦點。

主要國家央行的貨幣政策動向,台灣物價走勢及產業復甦狀況,以及經濟成長動能是當前央行衡量是否升息的三個條件。國內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已連續二個月逾三%水準,五月再破三%的機率應相當高,外食費更是飆升至五點五六%的十三年半最大漲幅。即使如央行所料,下半年物價可趨緩,然全年仍將高於二%水準,更何況諸多變數難掌握。

市場普遍預測,進入升息循環後,美聯準會今年升息幅度約七到九碼,甚至更高。台灣央行會不會跟進再升息,自當由央行利率決策會議決定。吾人關心的是,升息與否對民眾與企業都造成不少影響。

若決議不升息,一、應注意台美利差的變化:在其他情況不變下,當台美利差縮小時,海外資金傾向流入台灣,有利台幣升值。反之,則加劇新台幣貶值。一旦台幣續貶,則引發輸入型通膨的機率大增。若然,企業成本與日俱增,進而影響獲利,民眾的生活成本也無形增加,荷包大幅縮水,日子愈來愈難過。

雖然影響新台幣匯率因素不一而足,如外資自今年以來至五月初,累積賣超台股金額逾七千八百億元台幣。因外資賣超台股資金大多會匯出,迄今熱錢匯出規模逾二百億美元大關。加上進口商恐慌性進場買匯,還有投信及壽險因美債殖利率衝高,加速海外投資等因素疊加,讓新台幣走貶,逼近卅元。檢視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減台灣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利差,顯示利差隨美升息而逐步擴大。

二、不升息雖有利於房貸戶減輕負擔,但也給投資客炒作的空間,加重央行打炒房的難度。

反之,若央行決議再升息,一、鑑於俄烏戰爭仍在進行,全球原物料行情恐持續暴漲;再者,因中國大陸實施「清零」政策,上海、昆山等地實行封城封控措施,加深全球供應鏈危機,為通膨提供有利條件,而升息應是目前抗通膨最有效的政策。

二、但升息卻加重民眾房貸的負擔及企業融資成本,尤其此波本土疫情來勢洶洶,餐飲、旅遊等服務業一再受創,甚至有業者反映較去年三級警戒時期更慘。升息對他們而言,無疑雪上加霜。

三、近期國際各大機構陸續將全球經濟再下修,主計總處於四月廿八日公布第一季GDP概估統計,經濟成長率達三點零六%,不過,因受通膨及疫情等影響,今年GDP將下修至四點零二%。若疫情影響消費,內需急凍,則第二季GDP可能下滑,全年「保四」應有難度。

無論升息與否,皆應有配套措施,如監控國際熱錢動向,適度進場干預,防阻台幣貶值過度、嚴查不當的哄抬物價與投機炒房、啟動紓困振興措施與產業升級策略,才能降低負面衝擊,協助企業和個人度過難關,並防市場失序。

   
增學生代表 校務會議媚俗?
李念晨/勤益科技大學教授(台中市/聯合報
日前立法院委員會通過大學法修正草案,將校務會議中學生代表比率從現行的至少十分之一提高為五分之一。本修訂令人不解,學生在大學主要目的是接受教育,提高學生在大學中的權力,對學生或大學有何益處?

大學最重要的功能是研究與教學,研究是以老師為主體,而教學雖是由老師與學生共同完成,但各自扮演教與學的角色,不能說學生與老師有同等地位。

校務會議是大學最高決策機構。若教學和研究沒有一定經驗,很多事情無法完善的思考與判斷。大學生多不具備相關的知識與能力,讓他們進入校務會議,將對校務會議的決策形成不良影響。

校務會議也可能討論到對於學生學業的要求、品行的規範種種,學生代表是否會傾向放寬規範,以致偏離教育初衷?

學生是校園的重要組成,學生的意見應該重視,但這並不表示學生應該擁有更多校內決策的權力。不斷地鼓吹學生的權力,究竟是為了學生好?還是討好學生?

十九日清華大學舉辦紀念梅貽琦校長逝世六十周年活動,作家岳南提到梅校長曾說:「校長是什麼?校長不過是率領職工給教授搬椅子凳子的。」梅校長如此謙卑,深知師嚴然後道尊的古訓,而能成就清華以及西南聯大的偉大事業。今日大學之道安在?緬懷古人,亦當惕勵奮發,自強不息!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甄試:請準備一場真情告白
張俊哲/聯合報
首先,容我向即將參加入學甄試的同學們說:以下心得純屬個人觀察與體驗,不代表任何團體。每個人都有最佳的表達方式,且應勤加練習與珍惜。然而,如果你問我有沒有任何建議?我一定會說:有!請誠實準備,誠實應答,真情流露。相信認真準備和清楚回答之重要性早已毋庸置疑,但再加上「誠實」這個要件,恐怕會在許多考生的心中,激起不小的漣漪。

常在口試開始,看見考生還驚魂未定,就迫不及待地「背」出準備好的自我介紹,深怕忘了。有的因緊張到忘詞,還得在背了幾句後,「倒帶」從頭再背,才有辦法繼續。很多時候,我內心不禁感嘆:除了名字以外,不知有哪些內容出自考生之手?甚至,不知有哪些內容是真的?我不相信他們平常在介紹自己喜歡或熟悉的人、事、物時,會這樣僵硬與陌生地表達。

就己身經驗,只要講的是實話,即能逐漸地從緊張的情緒中走出,坦蕩蕩地娓娓道來,甚至能據理力爭。這都因為說實話較容易讓人注意力集中,同時能真情流露。相反地,如果先要轉換到說謊的頻道,恐怕要以更多的謊來圓謊,以致產生重大的邏輯錯誤,然後帶著落荒而逃的感覺結束口試。

不可否認,我也曾遇過好幾位口若懸河、準備充分的考生。他們對答如流,條理分明,加上筆試成績理想,好似申請哪一系,就上哪一系。不過他們什麼都好,就是說謊這點很不好。例如,有的考生為了上榜,就非常積極地在自我介紹或回答其他問題時,宣稱該系是他的最愛;因此,若到了五個系口試,就會說了五遍「我的最愛」,這難道不是公然說謊?

還有考生會誆稱曾主動報名某研習營,接著誇大其詞,連「終生受益」都差點脫口而出。不過再進一步詢問,結束該研習營後有無再接觸該類動植物之經驗?或閱讀相關資訊?則常見支吾其詞,甚或啞口無言。這難道不是被鼓動參加,只為甄試時有東西可寫、可聊,而非真的有興趣之最佳佐證?就算靠編造理由上榜,到了註冊學系就讀,也未曾兌現口試時曾許下要奮發向上的諾言,只見終日惶惶度日,落差甚大。如果高教的起點建基於不實言論,促使年輕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那麼我們為高教所做的努力值得嗎?

我不相信有哪個系喜歡招收華而不實的學生,但我也清楚要考生不說謊,僅能道德勸說,或在設計考題時更加用心。其實,我發現大部分的同學都不擅說謊!願意以誠實、誠懇的心準備與應答,反而容易使人感受到那份誠意,贏得高分。

在此,個人誠摯地鼓勵即將應試的同學:趁準備的過程,和目標科系好好的「約會」,把真實的自己和該系的資訊好好互動一番。待甄試那天,將心得化作最真誠的告白。相信您的真情流露,會感動用心、專心的口試委員。祝福您!(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當數學考日光燈 國文考背包力學…
簡麗賢/高中物理教師(台北市)/聯合報
閱讀國中教育會考試題,數學和國文試題,確實生活化,除了基本概念和知識題外,結合學科知識,從生活情境引導考生理解、思考與判斷的素養題,不僅生活情境化,也貼近考生生活。

數學試題是考生最害怕的題目,但基礎題能讓學生了解基本概念很重要。選擇題最後題組是設計相當用心的跨科命題參考示範,以採購日光燈為題材,題目中內容結合物理光學的光通量和用電的電能電功率概念,透過表格呈現不同規格日光燈的資料數據,引導考生認識「光通量用來衡量日光燈管的明亮程度,單位為流明」、「日光燈的發光效率為光通量與功率的比值」,從基本定義和數據思考不同類型日光燈的發光效率比較,從而理解判斷廠商提供的兩種方案,究竟哪一種方案最適合。

何以這是跨科命題參考典範?因為結合物理學的光學專有名詞光通量、電學電功率、電位能等,以定義說明評量考生的理解程度,以表格數據評量考生的綜合能力,以數學思維思考與判斷生活情境題,非常好的命題設計。

國文科試題以平常上學上班背包的負重和背法為主軸,結合物理力學、健康思維的討論,提供專家的建議和理由,如何善用背包,才能背得健康又輕鬆。雖是國文題目,融入說明和建議,以圖形呈現選項,讓考生思考和判斷該怎麼背背包才是正確的思維。此試題背後涉及物理力學和數學計算,非常好的跨科素養試題。

自然科試題以課本基礎概念為命題主軸,以生活情境入題,強調釐清科學概念,重視科學精神和方法,需要清楚的思維脈絡,將教材內容融會貫通,才能判斷出答案。例如在高山上看密封的洋芋片包裝變化判斷誰的科學論點正確;如何判斷同學論述空心金屬球密度測定的方法錯在哪裡等,都是以國中生的學習情境為主軸,設計思考題目。

   
NFT到底有什麼魔力?全球NFT交易平台、市場趨勢與風險
對於這類新型態的加密貨幣或數位資產,在更多虛實整合應用的推陳出新下,市場接受度也愈來愈高。NFT狂熱,無疑就是在此一趨勢下的產物,也是當下最夯的投資顯學。這也不免令人好奇,究竟NFT有什麼魔力,可以牽動這股浪潮?存在何種風險?值得探究一番。

永康火車站下的蔦松遺址:日本時代的發現
南科考古館最近為推廣本館展覽並與臺南在地建立連結,於永康火車站設置一處關於蔦松文化的展示看板,讓通勤來往的民眾候車之餘得以更認識永康在地史前文化樣貌。展示文案以座落在永康火車站的史前遺址--蔦松遺址為題,簡要介紹其研究歷程與發現。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