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5/27 第522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東方紅,陳時中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兒童重症及疫苗之亂,再戳破蔡政府大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打造韌性供應鏈 產業新趨勢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地球暖化 錙銖必較
政府連紓困都想敷衍?
防疫到了深水區 該給人民救生圈
打疫苗後故意染疫 如食蠱傷身
揪黑數早投藥 降低死亡率
張善政、邱奕勝的破冰效應
沒聲援羅 蔣萬安當乖乖牌
真想被網路牽著走? 奪回生活主導權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東方紅,陳時中
黑白集/聯合報
本月初,國軍高雄總醫院被發現,報時音樂用了《東方紅》。這首曾經的中共國歌,開頭就是「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雖只播放曲調沒有唱詞,仍使院方尷尬不已。

相較這場無心之失,高雄林園國小兩年前的「有獎徵答」題目曝光,以陳時中為引出題:「只要你關心疫情,會看到一個帥帥的、很盡責的指揮官」,就難掩刻意。頓時引來網友譏諷,簡直是「蔣公看魚兒往上游」及對岸歌頌「習大大」之翻版。

對此,校方與市府解釋,兩年前時空背景與目前不同。正當高雄疫情飆升之際,如果有□徵答再出題,陳時中的形象會不會依然是「帥帥的、很盡責」。

更需深究的是,教育內容可以如此與現實政治掛勾?兩年前陳時中人氣高漲,就能用這類文字灌輸下一代?出題老師為教育部全國巡迴輔導團成員,豈不更代表這種教學方式被視為政治正確?以此類推,昔日馬英九曾是萬人迷,若當時北市府或總統府對學生宣揚「盡責的帥帥小馬哥」,如今凡事拚命替政府開脫的人,能忍受嗎?

東方紅的下半段,「共產黨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哪裡有了共產黨,哪裡人民得解放」。如今看來固肉麻可笑,但一旦失去對權力制衡的警醒,隨處都可能出現東方紅,不是嗎?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兒童重症及疫苗之亂,再戳破蔡政府大話
社論/聯合報
五至十一歲兒童疫苗開打,排隊搶打的場景再度重現。不同的是,先前是一般民眾在排隊,現在變成家長抱著幼童在雨中苦候。這類畫面重複出現,暴露疫苗不足、行政僵化及落後部署的層層亂象。對照蔡政府自誇的「超前部署」,諷刺至極。

民眾如此惶恐,是因為一個多月來不斷驚傳幼兒染疫、發燒、抽搐演成重症的消息,甚至有六人因求治不及猝死。截至廿五日,台灣已有十五名兒童重症,其中七人併發腦炎;在死亡兒童中,有五人併發腦炎。專家認為,台灣重症兒童併發腦炎的比率高得不太尋常;指揮中心副組長羅一鈞推測,這與華人的遺傳因子、代謝或環境有關。如何讓孩子免於染疫或淪為重症,已成為家長們最大的焦慮。

台灣十二歲以下兒童感染比率為五﹒八四%,略高於國人五%的染疫平均值。國民黨副秘書長王育敏指出,對比他國十歲以下兒童染疫後重症死亡率,日本為十萬分之○﹒五五、南韓十萬分之○﹒八六、新加坡是○,台灣則高達十萬分之五,高過鄰國數倍。前衛福部長林奏延推估,以全球染疫死亡率估算,台灣最高恐有五十例兒童死於確診。

這個駭人的伏筆是:台灣兒童死亡數仍會繼續攀升。國內目前僅開放五至十一歲兒童疫苗預約,至於五歲以下的幼童,最快要到今年七月才有機會接種。這群「疫苗孤兒」,將是高風險群。

預防兒童染疫,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打疫苗;但疫苗的副作用仍無定論,讓家長陷入打或不打的天人交戰。相信疫苗的家長,快手搶疫苗,台北市七千多劑兒童BNT疫苗,十五分鐘就被預約額滿。這些天來,家長們不是守在網路,就是排在馬路,辛苦至極,也凸顯兒童疫苗不足的困境。

疫苗預約的「一國多制」,更助長這場兒童疫苗之亂。各縣市預約和施打時間不一,有的停課學校要拖到六月再打,家長不知所措。台南市政府最誇張,原本宣布預約到診所施打及入校施打並行,但次日學校卻通知全面改為診所預約,讓市民無所適從。台南市教育局推說「依衛生局指示辦理」,衛生局則稱「都是教育局搞錯」,市長黃偉哲則說「復課後將安排校園注射」。一個市府,莫衷一是,倒楣的是民眾和學童。

行政僵化加上醫療量能不足,付出的代價就是寶貴生命。新北中和一名二歲男童四月下旬因急性病毒感染併發敗血症,導致腦幹腦炎病逝。男童父親控訴,打了十多通電話求助,兩個多小時才有救護車出動。五月中,基隆兩歲男童確診高燒至四十二度,經基隆部立醫院急診判斷應轉院,但聯繫北部四家醫院均無兒童重症空床,最後轉到台北榮總仍搶救不治。看著小生命從高燒煎熬到求助無門,父母能不肝腸寸斷?

專家不斷呼籲簡化流程,以便及早送醫,但指揮中心遲至上周才公布兒童送醫指引。四月中國內首次出現染疫幼童死亡個案,陳時中即曾允諾改進;但事隔一月,蔡總統五二○指示提升兒童醫療量能後,指揮中心才宣布增加兒童專責加護病床。疫情爆發兩年多,指揮中心至今才對兒童疫情如大夢初醒,真是不可思議的「防疫模範生」!

說來諷刺,衛福部權力一把抓,對民眾的需要及地方的醫療資源卻一再輕忽漠視,還比不上熱心的民間人士。部立雙和醫院需要嬰兒「影像插管器」,還是藝人賈永婕協助奔走募捐的。從疫苗到機器,這種「官不如民」的「類政府」表現,人們會不怒火中燒?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打造韌性供應鏈 產業新趨勢
社論/經濟日報

經濟學上有個古老的理論「比較利益」,大意是一個國家因土地、勞力、資本等資源受限,若因生產某項商品的機會成本較其他國家低,則應用力生產該商品並出口,再透過貿易方式,向另一個國家進口生產機會成本較高的商品。如此一來,不僅雙方能互蒙其惠,整個世界經濟的總產量也得以提升。

不過,比較利益理論成立的前提在於國際自由貿易的順暢運作。然而,2020年起新冠疫情蔓延導致全球物流受阻,加上美中科技戰、地緣政治或軍事衝突等有形、無形的貿易壁壘出現,政府及產業被迫回頭檢討相關商品的取得策略,打造「韌性供應鏈」於是乎成為生存課題,也顛覆了傳統經濟理論。各國紛紛採取多元供應來源及分散生產基地因應。

相對於自由貿易下所追求總體利益最大化,強化供應鏈韌性必定是有代價的。然而即使如此,企業必須假設最糟的情形可能發生,而不能夠置之不理,特別是在現今國際政經環境紛擾下,阻礙自由貿易的機率是愈來愈高。

以此次俄烏戰事為例,為制裁俄羅斯,美國已對其施行《商業管制清單》的許可證要求,針對包括微電子、電信、傳感器、導航設備、航空電子設備、航海設備和飛機零件等項目進行出口管制。此外針對俄羅斯也建立新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含有美國技術與軟體的生產設備所生產之產品進行出口管制,顯然自由貿易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面對高度不確定的環境,各國都應做好最萬全的因應方案,以減緩風險發生的衝擊,但也因此可能改變未來產業競合格局,需未雨綢繆。

首先,在多元供應來源方面,倘若供應商管理成本、或是供應品項戰略地位很高,透過投資入股或直接併購等手段,將供應商直接納為體系內的一員,是企業常見的布局思維。然而,因為前述「反全球化」的呼聲、在各國保護主義盛行之下,短期間恐將使這類併購活動放緩,而回歸到從研發合作或簽訂長約等策略聯盟方式進行。

其次,在分散生產基地方面,企業更應密切關注國際政經情勢,以及掌握各國推出的政策優惠。特別是在美中科技衝突下,各國被迫選邊站,為確保關鍵物資的不虞匱乏,許多國家採取在本土複製整套供應鏈的方式來降低風險,提供巨大誘因吸引企業進駐建立生產據點。

例如,美國參議院於3月底通過「美國競爭法」,規劃投入520億美元補貼晶片製造業在美生產;歐盟執委會於2月提出歐洲晶片法案,預計投入超過430億歐元,以打造歐洲自主的半導體產業鏈,期望2030年晶片產能市占率達20%。日本則推出「半導體產業緊急強化方案」,初期投入6,170億日圓補貼先進半導體製造商於日本設廠,未來將著重與其他國家合作研發次世代半導體技術。

然而,補貼優惠雖是企業重要考量,卻非唯一考量,當地人才的取得、周邊產業聚落的支持都很重要。近年來在各國政府高舉ESG大旗下,企業不能只著重利潤最大化,在節能減碳與當地市場社會責任等都需要有相關配套,決策將更顯複雜。

最後,無論採取上述兩者哪種方式,各據點均須在當地建立庫存,其中成品或半成品在運送途中也算是庫存,導致存貨成本的增加。因此,企業更須透過於上、下游導入雲端服務與資料分析,建立即時、串聯、安全的供應鏈資訊平台,提升需求預測精準度,方能改善庫存問題。由於資訊共享有賴於彼此信任,供應商與客戶之間將從單純的商業關係,轉化為夥伴關係,初期相互認識與理解的門檻雖因此墊高,但拉幫結派之後的合作將因此而更為長久穩固。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地球暖化 錙銖必較
魏國彥/聯合報
二○一五年聯合國通過「巴黎協定」,一九七個國家簽字同意要將地球增溫幅度限縮在兩度C以內,為求安全,升溫最好不超過一點五度C,這個目標在去年的格拉斯哥第廿六次氣候峰會被再度重申,歐盟並將開徵碳調整關稅;這半年以來,碳盤查、碳定價、碳稅、碳抵換、碳權、碳交易…種種「碳」的話題與行動幾乎成了工商界日常。

科學界也沒閒著。升溫一點五度C大限的科學基礎堅實嗎?地球增溫還有多少空間?大氣累積二氧化碳量的容量目前是多少?還有多少胃納?科學人戰戰兢兢,想要刮別人鬍鬚的人總要先把自己的鬍渣整理乾淨!

地表氣溫年年起伏震盪,我們不能以單一年份作為判準。原先做為比較基準的「一八五○年至一九○○年地表均溫」算得夠準嗎?過去一百廿年的長期升溫趨勢估算準確嗎?科學界知道,這些數字必須屹立不搖,以免又有個別的政治人物說「全球暖化是騙局」,或被「節能減碳」煩到不行的企業聯盟跳出來翻案。六年來,科學期刊相關的研究文章數以百千計,去年年底一篇由六十二位作者聯名的回顧型文章整理了相關議題,結論正式發表於劍橋大學出版的「全球永續」學刊,代表著氣候科學界的共同看法,我國中央研究院全球變遷研究中心的許晃雄教授是共同作者,也是主編之一,我們與有榮焉!

根據原來的估算,相對於工業革命之前全球暖化已達一點二度C;因著對於「歷史氣溫」(相對於儀器測量氣溫)資料的重新解讀與修正,科學家認為工業化初期的增溫比起以前的估算增加了零點一度C。這一來,使得地球距離一點五度C的增溫大限就更近了!原先估計在「二○三○年排碳達峰、二○五○年淨零排放」情境下,可將氣溫上升限縮在一點五度C之內的希望也更渺茫了,大氣中剩餘的二氧化碳的儲存空間也要重新估算;新的數字表明只剩下四千四百億公噸,而原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設定的空間為四千到八千億噸之間,當場少了將近百分之五十。

上面這個數字純粹來自二氧化碳預算的計算,並未把其他溫室氣體(例如甲烷)以及土壤、森林、海洋等自然碳匯的變化考慮進去;也因此,未來農林管理、土地利用與海洋保育成為關鍵,在錙銖必較下,全球環境保育變成重中之重。

(作者為逢甲大學創能學院講座教授)

   
政府連紓困都想敷衍?
何素娟/公職退休(台中市)/聯合報
蔡政府四月間喊出「新台灣模式」,說要透過積極防疫,穩健開放,兼顧國家經濟發展與國民正常生活,就是要走向與病毒共存,蘇貞昌院長提七大措施。一個多月下來,國家經濟發展與國民正常生活,未如預期;不但難有效因應疫情,市井小民也難與病毒共存,庶民經濟跟著萎縮,甚至走向蕭條,政府不得不提紓困措施。

以經濟部針對餐飲業受到疫情影響,推出營運補貼、改成行銷補貼,截至廿日統計,已突破六千件申請案,逼近紓困預算餘額,經濟部表示將向行政院爭取加碼因應。看了這則新聞,只能說政府施政總是見樹不見林,如蜻蜓點水般,聊勝於無,只想敷衍帶過,殊不知其他與庶民有關行業如文化補教、運動休閒產業也都備受影響,嗷嗷待哺,需要相關部會給予紓困補助。

疫情指揮中心每天報告染疫情況,坦白說,Omicron疫情肯定尚未達高峰,籲請政治人物別再創造新名詞唬弄民眾,不要再將防疫視同政治籌碼,請走入民間基層,傾聽所有民眾的心聲與訴求,再提防疫措施。

願主事者盡心盡力防疫,人民一如既往配合政府防疫政策,政府對百工百業提出圓滿周詳紓困計畫,願天佑台灣人民,早日走出疫情與悲情,使新台灣模式成為台灣真正的驕傲。

   
防疫到了深水區 該給人民救生圈
黃聰哲/自由業(雲縣西螺)/聯合報
馮小妹打疫苗亡故,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昨天陪馮母赴台北地院提國賠告訴,直指防疫官員失職致人民傷亡;成罪可能性或不高,但凸顯非生而亂,治亂在上也。

台灣確診數屢創新高,累積死亡人數一千六百餘人。防疫優等生何以淪落致此,引發媒體高度關注。過去台灣口罩的確曾引領防疫風騷,小英宣布成立「口罩國家隊」,對外則高呼「台灣能幫忙」,衛福部長也高喊「我台灣,我驕傲」,但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果然好景不常,因邊境防疫失誤,使變種病毒長驅直入,疫情擴大蔓延,所謂「超前部署」原形畢露,從疫苗、篩劑、藥物無一不缺,有廠商及宗教團體要捐,尚設關卡阻礙惺惺作態。「防疫女神」及慈善團體的善行,是台灣一道美麗的風景,也反襯執政團隊恃寵而驕,及「超前」的空話,為政者應以天下蒼生為念,切勿專斷獨裁。

「深則厲,淺則揭。」(詩經)意謂若涉深水,衣褲不必提起,若涉淺水,則提起衣服過去,比喻行事隨機應變。因防疫政策失當,確診數失控,蔡政府又提:「新台灣模式」就是要穩健開放,兼顧國家經濟發展與國民正常生活。事實上「重症清零」又是空話,近日死亡人數節節攀高;到了防疫深水區,不談揭與厲,而要給哀哀黎民救生圈。

確診護理師被醫院叫回繼續上班,但休息時只能用紙板鋪在地板上睡覺;陳時中直說:「怎麼會這樣」。確診不能休息,累了席地而眠,何以致此?是醫療系統瀕臨崩潰,是醫病比不合理,還是執政者高居廟堂之遠,不知第一線戰情,以道德綁架醫護人員。

媽祖進香活動是國家無形文化資產,人民心靈上的慰籍。媽祖遶境代表神明巡視轄區,驅邪納吉,安定人心,祈求平安,酬神謝顧。媽祖能否驅病毒保平安是科學問題,而非宗教問題。今年白沙屯媽祖進香,高達九萬多人共襄盛舉,具有哈佛公衛背景的副總統賴清德親自前往參香,小英則親為媽祖淨轎,視防疫社交距離如無物,莫怪有醫務人員看此盛況感到背脊發涼。

唉!在上者風,在下者草,風行草偃,領導者視防疫如無物,是否致力將人民推向染疫深淵,以加速群體免疫?「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蔡總統應以蒼生為念。

   
打疫苗後故意染疫 如食蠱傷身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聯合報
針對日趨嚴峻的新冠疫情,十八日執政黨開中常會,邀公衛學者疫情報告, 她提出超級免疫力說法,全民施打疫苗再加上自然感染Omicron病毒,可以有較高、較持久抗體,是為「綜合免疫力」,免疫效果特別好。筆者認為,藉感染野外新冠病毒提升抗體防疫,小心染疫後遺症,恐得不償失。

不約而同,廿一日也有防疫官員提及「無敵星星」保護力論;無獨有偶,媒體報導美國和香港學者研究發現,接種過疫苗,突破性感染Omicron病毒痊癒後,可獲得目前最佳的免疫效果。顯然這些人都將野外新冠病毒Omicron株,直接當作活毒疫苗使用,忽略Omicron病毒和武漢原始株、Alpha、Beta、Delta等變異株,其毒性和病原性之基因結構,至今仍未見有變異。

由於國內完整疫苗施打率達八成以上,感染確診患者百分之九十九點七以上為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少見中重症,且目前醫療體系對確診者廣泛使用藥物,呈現的是Omicron毒性和病原性變低的假象,讓社會大眾,甚至具醫學專業能力人士誤判。Omicron病毒對有慢性病、免疫力差的老人、堅持不打疫苗等族群,還是一種具致命性的病毒。

其實Omicron病毒一旦侵入人體,雖然沒有造成明顯症狀,但病毒都會在某些器官組織中,持續感染一段時間,造成某種程度炎症病變,以致類「痊癒」後,會有後遺症發生。因此,若為了要獲得所謂「綜合免疫力」、「無敵星星」,打了疫苗,卻主動去染疫,此絕非將變成免疫無敵超人,而是會像吃了武林蠱毒「黯然傷神丸」一樣,造成大內傷!

目前全球現行疫苗持續免疫力都不足,縱使打了兩劑、三劑,甚至四劑,還是會被病毒感染,只是罕見出現重症或死亡的案例而已。今年初,美國多位學者在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研究報告指出,感染新冠病毒患者,不論有無症狀都易造成長期後遺症;需住院中重症病患,後遺症發生率為百分之五十;症狀輕微的患者發生率為百分之廿七點五;無症狀者也有百分之十九的發生率。成人後遺症主要包括乾咳、易喘、疲倦、腦霧、睡眠障礙等。青少年、孩童染疫後,除上述症狀外,因病毒易侵入此年齡族群中樞神經系統內,造成或輕或重炎症病變,因此感染過新冠者,日後學習能力恐大受影響。最近這波Omicron疫情,已出現十二位兒童重症病例,其中有五位呈現嚴重腦炎病變。

防疫中心每日例行記者會中,公布的中重症確診患者,幾乎有半數以上都打過疫苗。筆者建議政府應加緊採購新冠治療用藥,讓確診者都能服用,及早消除體內病毒,避免傳播外,並可防止殘留病毒在體內造成後遺症。

目前國內正值疫情大流行,筆者認為國人完整接種過現行疫苗,「可以不畏感染」,但應「避免被感染」才是防疫正道。

   
揪黑數早投藥 降低死亡率
張法迅/醫師/聯合報
每日新增案例徘徊在八萬左右,中重症數目卻持續飆高,來到三百多,而死亡人數更首度破百,令人憂心。

新增沒變,中重症增加,最可能原因是染疫黑數變多了。幾個月來,中重症比例平均約萬分之廿四,近兩周早已超過這個數字,甚至達萬分之四十一,代表實際染疫人數可能有七成黑數。造成黑數的主要原因,是PCR檢驗有些麻煩,好多人即使快篩陽性,也不前往受檢。輕症可以隱瞞,但中重症必須就醫,於是呈現出中重症比例與死亡率增加的現象。

另一個可能原因,是老年染疫人數增加,而老年人中重症與死亡風險都比較高。一個多月前,六十歲以上染疫占率約一成,目前已升到一成四,而八十歲以上約百分之一,目前也升到百分之一點五,因此中重症比例與死亡率都會增加。原本八十歲以上死亡占率不到五成,最近已接近六成。此外,八十歲以上染疫死亡率原本約千分之五,現已升到將近百分之一,也會讓整體死亡率增加。

以台灣原本的防疫佳績,如果把Omicron死亡率設定在千分之一,跟鄰近國家差不多,只是及格,應該努力固守目前的萬分之五,不要再增加,而方法便是:揪出黑數、及早投藥。

目前疫情曲線看起來是高原,實則隱藏了好多黑數。香港採用「快篩視同確診」後,新增數目提升了一倍,讓他們把疫情實況看得更清楚,台灣接下來也必須藉由快篩來揪出黑數。在快篩確診施行後,PCR採檢量能不縮減,而是雙軌並行,將每日檢驗數目從目前十一、二萬拉到更高,才能讓黑數現形。

黑數現形有兩個好處,一是讓染疫者進入自主防疫流程,避免感染給更多人;二是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服用抗病毒藥物。八十歲以上族群與安養院住民是重中之重,一定要讓這類長者染疫後盡快確診與服藥。

目前指揮中心每天公布死亡案例的疫苗施打比例,其實更應公布抗病毒藥物服用狀況,因為疫苗覆蓋率短期內難以大幅提升,反而是抗病毒藥物才是降低死亡率的救急之道。對於未能服藥的死亡長者,應檢討到底什麼環節出了問題,才能趕緊補強。

雖然七十五歲以上長者仍有兩成多尚未施打疫苗,更重要的指標是安養院的疫苗施打狀況。最近死亡人數,有將近三分之一來自安養院住民,這是很大的警訊,須知香港死了九千多人,就因一半以上都來自安養院。韓國雖然高齡族群疫苗覆蓋率極高,但安養院淪陷以後,導致八十歲以上染疫占率將近百分之三,死亡率就難以降到千分之一以下。

當能夠脫下口罩那一天到來,如果背後是過高的死亡數字,很多人恐怕都會落下愧疚的淚水。台灣要的「共存」應是低死亡率那一種,而非為了解封而犧牲長輩!

   
張善政、邱奕勝的破冰效應
蕭思源/自由業(苗栗市)/聯合報
近日,因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堅持徵召張善政競選下屆桃園市長,引發這兩天的桃園之亂。昨天張終於和桃園市議會議長邱奕勝見面,邱表現出友善真誠支持態度,一掃先前外界揣測邱故意給張善政難堪,藍營整合困難印象。

與邱議長會面,並得到極大肯定與支持,相信張善政後續拜訪行程會更加順利。張善政與邱議長見面誤會冰釋,影響所及不僅止於桃園地區藍軍團結,也給其他縣市藍軍整合,帶來正面效應。

回想二○一八地方選舉,因韓流外溢效應,韓國瑜除了打高雄市長選戰,尚有餘力跑其他縣市行程,幫國民黨候選人帶來人氣。當然,張善政先要有打贏自己的桃園市長選戰,才有餘力兼顧及與其他縣市同黨候選人聯合作戰。打全台地方選戰,絕不是各縣市候選人自己玩自己的就可以。很多選民居住地與戶籍地是跨縣市的,親友同儕間也都相互影響著。縣市長候選人固然是同黨候選人打選戰的母雞。但各縣市之間也一定要有橫向串連,如此方能引領選戰話題,創造更大聲勢。

   
沒聲援羅 蔣萬安當乖乖牌
鈕則勳/文化大學廣告系主任(台北/聯合報
千呼萬喚始出來,蔣萬安終於接受徵召參選台北市長了,但深深覺得他此時接受徵召,未必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畢竟朱立倫在桃園突襲提名張善政,爭議仍大。

本期待中壯派領頭羊、要參選首都台北市的蔣萬安能說幾句公道話,因為同樣是中壯派,羅智強明顯被黨中央不公平對待;甚至更期待蔣萬安能暫緩接受徵召,至少對黨中央表明態度,而不是全部順著黨主席意志,要他如何就如何。

退而求其次,就算蔣要順著朱與黨中央意志在五月廿五日接受徵召,好歹在參選宣言裡帶到「期待黨內強化民主程序,黨中央更要全力弭平桃園的心結,才能讓北北桃戰力加成」相關論述,畢竟外界對國民黨中壯派接班與改革仍有相當的期待。孰料蔣萬安船過水無痕,不知是不敢、還是不願著墨在此應該被關注的議題上,是怕挑戰主席權威?還是怕節外生枝影響提名?吾人認為,既然是中壯派領頭羊,他之於黨,早是蔣萬安大過國民黨,手中滿滿籌碼,當然有和黨中央博弈的本錢,所以蔣當然應提兩句,如此做利基明顯。

除了可凸顯蔣萬安,作為中壯派領頭羊的企圖心外,也可真正點出藍軍的問題,且能夠為自己形塑改革先鋒的積極角色,況且也讓支持者看到中壯派的惺惺相惜、互相聲援,與努力呼應民主價值的企圖心。此外還能跳脫傳統乖乖牌的印象,凸顯打破傳統醬缸框架的勇氣與建構改革的可能性,讓支持者期待;最後,也能給主席一個制衡的訊息,至少讓他以後的作為多多考慮觀感、重視溝通及同志們的權益。

只是很可惜,蔣還是只打了張安全牌,這樣的話,除了幫朱立倫搞的桃園亂局轉移焦點外,也會讓支持者感覺,蔣萬安仍然是傳統「溫良恭儉讓」的蔣萬安,無法拉高支持者的期待,並順勢拓票到中間及年輕選民。更令人擔心的是,長久下去,朱立倫的決策風格勢必更無所忌憚,因為中壯派沒人敢質疑,畢竟唇亡齒寒啊!

況且蔣萬安目前在民調支持度一直無法擺脫對手,確實凸顯他在形象與戰力上確實有其弱點,議題主導的方面也有待加強,若是他能在一些關鍵議題上表明較清楚的態度,凸顯自己的氣魄,才能給支持者鼓舞,放棄了這個呼籲黨內民主及建構中壯聯盟的絕佳機會,無法在形象上加分,當然可惜。特別是單一選區的首都之戰,要當選首重候選人魅力,再來是政黨形象,現今國民黨政黨形象完全無法幫他加分的當下,若他的形象與戰鬥力也無法強烈呼應選民的需求,跳脫固有框架的話,風險就更高了。

   
真想被網路牽著走? 奪回生活主導權
劉宗夏/金融分析者(台北市)/聯合報
你希望未來的生活是什麼樣態?越來越方便、越來越安全肯定是必要的!但要和網路的關係更緊密,還是多一些真實的人際互動和與大自然親近的時間?

科學已證明真實的人際互動和親近大自然,有益身心健康,但是網路的確能讓人生活更方便、更安全,關鍵在於科技是為人所用,還是人被科技和網路牽著鼻子走?消費者可要好好想清楚!

「元宇宙」這個名詞大家都不陌生,近來不斷攻占各種媒體版面,訴說著未來網路世界有多麼新鮮和充滿娛樂性,不過到底有多少是真正實用,或者是民眾想要過的生活?又有多少比例的人,想活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

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的確可以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多樂趣跟應用,可以用在遊戲、旅遊、教育訓練、安全、各種商業模式…,科技為人所用,可以使未來生活更方便、安全和充滿實用性。

不過科技巨頭間對於科技應用,也有截然不同看法,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就曾嘲諷:「 不會有人想整天在臉上綁著一個該死的螢幕」,而他想發展的是:「利用大腦植入晶片透過電腦來改善人類的肢體能力」, 但這同樣有道德風險和實用性的問題。

科技的發展和網路的發達的確帶給人類很多方便,也是人類生活更有效率、更多元化的必要工具,但是人類快樂的根源終究不是基於網路,而是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互動還有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所以消費者要想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消費者應該是利用科技和網路去形塑一個對人類更健康、更安全、更方便的世界, 而不是讓人陷在虛擬的世界裡無法自拔。

   
10個關鍵字 職涯成功密碼
在網路搜尋,設對了「關鍵字」,才找得到對的資料;做網路行銷,「關鍵字」下得精準,才能夠帶進商機。同樣地,職涯經營也要掌握關鍵字,才能事半功倍,以下十個關鍵字,職場新手一定要懂。

生活中養成10好習慣 荷爾蒙源源不絕
根據文獻研究指出,女性30歲後,體內荷爾蒙會以每10年下降15%的速度,逐漸減少直到消失。中醫師康涵菁建議,養成10種好習慣,就可避免女性荷爾蒙不斷流失,或是失調的情況發生,也提供已經發生荷爾蒙不足或失調的民眾,作為改善不適的參考。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