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亞洲世界,可以從6月1日東京港區的南韓大使館前騷動看出端倪。當日是南韓開放外國人入境觀光的第一天,大使館前申請簽證人群大排長龍,年輕學生接受媒體訪問說,雖然機票已經從過去3萬日圓漲了兩倍,但為了可以出國旅行,早上5點就來排隊。看到南韓大使館前的熱鬧,同樣位於東京港區的台灣駐日代表處,依舊訪客冷清,這落差不禁要讓人問,何時台灣才能走出鎖國苦悶。亞洲各國正在逐步邊境開放,台灣的管控政策必須加速檢討。一向親台的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日前投書媒體表示,台灣目前依然停發訪問學者、短期留學等簽證。松田教授認為在中國依舊「鎖國」狀況下,國際學界在台灣進行訪問與短期留學的需求是愈來愈大;可是台灣政府對邊境開放猶豫再三,讓台灣痛失擴大國際影響力的大好機會。
雖然表面上台灣目前有商務簽證,可以讓海外商務客以兩種方式入境。一種是專案「經濟泡泡」,不須隔離,但是訪客的活動路線、住宿及交通等受到嚴格限制,需專車、專人陪同;另一種就是通案式的「7+7」。雖然「經濟泡泡」可以入境免隔離,但是專案申請前提是「不可取代性、對台灣經濟有重大貢獻」。這樣的條件下,能申請泡泡者,少之又少。
絕大多數商務客入台,還是必須走「7+7」隔離檢疫政策,讓多數的海外商務人士敬謝不敏。最明顯的影響案例,就是5月下旬暌違兩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恢復實體展出,一方面因為國內疫情再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幾乎無國際人士參與,展場冷清至極。
儘管政府已經透露,6月下旬之後「7+7」的入境檢疫方式,將會放寬到「3+4」。但我們冀望商務入境儘早轉換到「0+7」;因為許多國際商務人士,原本入境時間就只有短短兩三天,「3+4」模式就是將這些國際生意拒之門外。台灣不及早開放邊境,今年台灣的國際商務客入境,或者舉辦任何國際貿易展,熱絡程度絕對會輸給鄰近的日、韓、新加坡。
政府規劃「3+4」,而非「0+7」,其最主要因素,恐怕不是因為防疫,而是因為之前國內疫情嚴重,政府怕被輿論責罵,故採取謹慎邊境管控。
目前國內打滿三劑疫苗的確診者同住家人,雖是高風險,但是能以篩代隔,施行「0+7」管制出門上班。而海外入境人士,不僅要具備登機前二日內PCR陰性報告,入境後也要進行唾液PCR檢查。如此條件限制下,其風險不可能高於國內確診者的同住家人,政府卻還拘泥在「3+4」,擺明是歧視海外人士。但就目前每天感染人數與總人口比,台灣的風險程度是高於世界上多數國家的。
也許政府的嚴格邊境管制,是擔心Omicron新變種入境,然而目前開放邊境的國家,皆沒有因為新變種出現而改變邊境開放政策,同時也沒有任何國家因為新變種出現而有疫情大幅惡化的狀況。台灣政府實在無須杞人憂天。
觀察亞太國家,新加坡在今年3月9日感染人數到達高峰,4月1日起完成疫苗接種者入境免隔離。南韓在3月中旬感染人數到頂,3月21日起完成第三劑接種者,入境可免除七天隔離。就算邊境管制較為保守的日本,在2月初感染人數到最高之後,3月1日起便開放商務簽證,來自低風險國家且完成三劑接種者免隔離。
亞洲各國正在大步邁向後疫情時代,爭取國際商機也在搶奪國際觀光客。政府規劃的「3+4」模式,實在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為國內高風險者,都已經以篩代隔,來自低風險國家(目前世界多數國家相較於台灣都是低風險國家),也施行過數次PCR檢查的商務客,卻要被隔離,這只會讓台灣在後疫情時代,拚經濟注定輸給其他亞太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