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基金最近股市護盤政策髮夾彎,引發社會熱議。國際股市連動調整原本極為自然,但在台灣卻出現護盤質變。就以美國股市今年1月至護盤啟動前的表現為例,標普500與那斯達克指數分別下跌約20%與28%,而在同期間台股加權指數下跌近23%,剛好介於兩者之間,台股的表現其實並不算太離譜。
或許台股六年的牛市表現讓短線投資客誤解,以為任何時間股價上漲機會皆高於下跌,因此市場出現不利因素造成股價一時的向下調整,部分投資客便振臂疾呼政府護盤。當社會民粹當道之際,國安基金唯有靠專業與理性才能捍衛其決策人格的完整,可惜國安基金突然改弦易轍的作為,大家才恍然大悟,護盤與否的理由是可以隨意倒轉說明,而南轅北轍的決策轉折竟然只是因為台股指數跌破14,000點。
國安基金不按牌理出牌,撼動了政府的決策體制,逼得負責金融市場管理的金管會必須回應,只好搬出提醒上市櫃公司評估實施庫藏股,以及放寬融資、融券追繳差額抵繳擔保品範圍的建議。金管會顯然清楚股市波動尚在可接受範圍,而且若要穩定股市也應循序漸進,但面對國安基金冒進則必須要有動作;金管會若在護盤事件成了路人甲,則不僅凸顯政府政策統合鬆散,未來更會面對立委質詢的尷尬。
無論國安基金或金管會的護盤理由其實都經不起檢驗。這次護盤決策過於倉促,讓人懷疑命令可能來自高層,誤把國安基金視為「預防」股市崩盤工具,而讓專業官員無從置喙。撇開國安基金護盤決議的適法問題,單憑其臆測指數跌破萬四便萬劫不復的想像就讓人驚愕,決策者對台灣股市韌性竟如此沒有信心。
政府護盤股市應該是擔心股價下跌可能引起自發性的惡性螺旋崩潰,但股價若是反映公司營運的預期價值而下跌就不是護盤與否的考量。易言之,國安基金不是維護股價水準,而是在市場恐慌時扮演安定人心的導師。政府因此要判斷台股下跌是否來自恐慌心理,還是與未來企業營運或國際經濟惡化有關。國安基金若過早抗衡國際經濟趨勢對股價負面的衝擊,反而會出現螳臂擋車的後果。
檢視國際與國內經濟環境變化,其實就不會意外這波台股的下跌。新冠疫情、寬鬆貨幣政策、俄烏戰爭、大陸封城以及航運塞港等諸多因素推升全球物價,造成各國央行必須提升利率以為因應,其中美國半年內就拉高利率1.5%,而下半年還可能再加倍。台灣央行雖未若美國央行的激進,但面對物價上漲壓力,調高利率的措施仍不可避免。
除了利率,全球經濟成長也每況愈下。國際貨幣基金會(IMF)調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歐盟、美國與中國大陸無一例外。台灣經濟成長率雖僅微幅下修,但工業生產指數和經濟領先指標已經出現下跌趨勢。台灣過去引以為傲的高科技產業,恐將因國際經濟衰退帶來反向加速效果而榮景不再。
股價必須要有基本面支撐,而當公司獲利衰退與利率上漲同時發生時,股價下跌是必然的結果。雖然台股指數合理水準沒人知道,股市交易窒息量也無精確數字,但國安基金才決議不必護盤,隔天指數跌2.7%摜破萬四,就馬上髮夾彎,決策反覆讓人感覺只是想扳回被股市打臉的尊嚴。
國安基金護盤操作其實很簡單,多買些市值占台股三成以上的台積電與鴻海股票就足夠,但這樣做的意義何在?除了少數護國神山企業,政府應該更關切許多正陷入物價、利率上漲及國際經濟衰退困局的公司;這些公司投資人若未因政府護盤得利,那麼國安基金的努力豈不是「護到指數、撤退外資卻失去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