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台北市長選舉係一九九四年首屆直轄市長民選以來,三腳督選局中可能最激烈的一次。三強鼎立、旗鼓相當,各類民調的支持度均極為接近。然因三位準候選人均非魅力型的政治菁英,攻防之間,當不至於出現灑狗血加潑糞的歹戲競演,但會不會淪為乏味的說教式催眠比賽?也頗令人好奇。蔣萬安年輕英俊,談吐斯文理性,原本是藍營在台北市的最強棒,但因藍營基本盤已有鬆動,中間選民人數大增,過去溫良恭儉讓的馬英九式選將,已不再討好。加上蔣氏家族餘蔭的拖累,在相關議題的發言上,裡外不是,動輒得咎,綠營對手早已經布雷以待。
陳時中係綠營目前全國人氣最旺的政治人物。只可惜台北不是全台灣,且早已走下神壇的陳時中,其大內宣所形塑的防疫功勳也已化為灰燼。陳的最大利基就是在三腳督中有效凝聚綠營選民對抗分裂的泛藍,因此助黃貶蔣維持兩者支持度的均衡,最有利於複製一九九四年陳水扁的勝選模式。
至於黃珊珊出身深藍的新黨,因新黨式微,由黃轉橘,加入親民黨。在一般民眾過往認知裡,她是藍營成員。但在柯P邀她進入市府擔任副手之後,其白化程度劇增,政黨顏色瞬間五彩繽紛。這次黃以無黨籍身分參選,立意在以「戰略模糊」的方式達到藍綠白通吃的效果,在柯P與市府團隊行政優勢的加持下,盼能將選票極大化而獲勝。
在平分秋色的三角督中,三名參選人的專業形象相當、魅力特質未見突出、政策訴求也無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決定勝選與否的因素可能得回歸選民結構的基本面。
目前台北市的中間選民應有四成五以上,有政黨傾向的選民中呈現藍略大於綠的近五五波態勢,然藍營支持者分布較為平均,綠營支持者則集中西北與西區等淡水河沿岸。若是市議員選區,藍營擁有相對優勢,市長選舉雖無此優勢,但結合議員聯合動員造勢,仍然有利。
然而影響選舉結果的重中之重,仍在於中間選民。但若從聯合報昨日公布的民調來看,黃珊珊雖在中間選民裡略占優勢,惟一旦發生棄保效應,這個優勢恐將立即逆轉。以目前局勢來看,蔣、陳必將操作棄保以求勝,而黃則較難如法炮製。原因在於黃的支持度在公開民調中多在第三名,除非未來蔣、陳兩人支持度大幅超越對方,才可能出現藍或綠的棄保票大量湧入黃的票匭,但其機率不大。且因黃的政黨屬性已經模糊,現階段支持選民的忠誠度並不堅實,若在選前最後一個月其民調仍居第三,自己反而可能成為最嚴重的棄保對象。
從整體盤勢觀之,無重大缺失的蔣萬安在藍略大於綠的台北市,應仍具優勢,若能褪下理性工具人不沾鍋的保守形象,提升批判火砲的震懾力,或許可以擴大中間與年輕選票。
原本挾防疫威名的陳時中,雖因後續防疫疏失而使光環黯淡不少,但仍具鞏固綠營基本盤勢的能力。只是陳的老派作風與自恃傲慢的態度,可能不合台北都會中產階級的胃口。
至於黃珊珊雖有現任副市長的行政優勢,但也有柯P的包袱,其模糊的政黨屬性很難保有堅持到底的選民,畢竟她沒有柯P的魅力與狡黠,不易營造風起雲湧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