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致富關鍵就在理財!【理財周刊電子報】讓你擁有最專業的股市投資指南、企業內幕追蹤、理財致富手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8/17 第528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阿扁也自嘆弗如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任由「書僮」代寫論文,陳明通罪加一等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彰銀經營權爭議啟示錄
民意論壇 為何台灣成了失聲島嶼
私大招生困境 先減學雜費落差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高教求生 要快要準要創新
指鹿為馬 蔡政府的忠誠測試
台電有事 台積電有事 台灣有事
堅持訪陸 藍才能避父子騎驢
訪陸無果 恐危及國民黨選情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阿扁也自嘆弗如
黑白集/聯合報
林智堅抄襲案動搖「黨本」,民進黨對最高領導出現雜音。陳水扁意外送暖,大讚蔡英文是全黨「最會選舉」之人,「比我還會」;並稱許她決策明快,讓桃園止血。阿扁看似遙送定心丸,但他評價小英挺堅「賭很大」,倒是暗洩弦外之音。

阿扁談及他在總統任內處理高雄議長賄選案,經黨內合議,決定不硬拗護短,支持檢調查賄不分藍綠。他話鋒一轉,稱總統率先挺堅「賭很大」,借古諷今,點破現在民進黨是一言堂,護短不惜與社會主流價值對抗。

談到「最會選舉」,陳水扁當總統,還得向財團募款豢養派系;而蔡英文直接將國營事業等錢母金雞分封,令派系伏地表忠。難怪阿扁強調「選對會是她在操盤欸」,表示甘拜下風;畢竟,阿扁遭遇過紅衫軍社會良心反撲,他說小英挺堅「賭很大」,半是提醒也半是諷刺。

蔡英文多會選舉,阿扁親身見證。小英爭大位,與貪腐阿扁徹底切割;連任時碰到賴神爭位,她便親赴台南緊握扁媽雙手。連任後,英系立馬提案修會計法,推動國務機要費除罪化,其拉攏熱勁超車主張特赦的賴清德。英系提案,新潮流排議程,兩系競逐權力交班,阿扁如願「除罪」,便不好再站邊賴神。

蔡英文已臻諸法皆空境界,無怪阿扁自嘆弗如。騙徒惺惺相惜,見證民進黨執政的墮落慣性。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任由「書僮」代寫論文,陳明通罪加一等
社論/聯合報
林智堅抄襲案再爆新料,多位媒體人指稱其論文是由辦公室副主任楊玲宜「代筆」,甚至「代上課」。儘管楊玲宜否認,並旋即以「確診」為由神隱;但對照先前林智堅公布之論文發想電郵,與陳明通往來郵件均由楊玲宜代收,此事顯有跡可循。林智堅雖退選,其「政治金童」形象愈發破毀;而陳明通任由「書僮」代筆論文,則罪加一等,這絕非他「不再應聘」台大所能善了。

論文案延燒一個多月,陳明通、林智堅師生的唱和一路漏洞百出,讓民進黨失血慘重。在林智堅「無認錯」退選後,傳出綠營「士氣大振」,並隨即鎖定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登陸訪台商,要以「反中牌」展開反攻,抹黑他赴京「聽旨」。近日,民進黨也有派系人物把矛頭指向陳明通,要求他「主動請辭」,以免成為在野黨殺球破口。但黨內也有挺他的聲音,例如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即反問:「陳明通犯了什麼錯?」

民進黨要利用夏立言登陸打「反中牌」,未必能得逞。畢竟,兩岸的緊張關係,需要有溝通管道來打破不斷升高的對峙,而蔡政府顯未適切扮演此一角色。夏立言聽取台商聲音,乃至為兩岸經貿文化往來降低敵意螺旋,是藍營可以著力之處;綠營「抗中保台」的片面之詞,已被許多民眾看破手腳。事實上,裴洛西訪台攪亂一池春水,卻未幫蔡英文保住林智堅,可見民心已變;何況,外交與政治人物的誠信也不能混為一談。

要求陳明通請辭的人,無非想為民進黨的選情止血。至於辯稱陳明通「沒有錯」的人,則顯示了民進黨無可救藥的傲慢,以為台灣民眾的是非價值已低到任綠營予取予求的標準。如果民進黨至今還不知陳明通犯了什麼錯,那就繼續為他護航到底吧!

陳明通的問題,可以分成三個面向來談。第一,他利用台大國發所長職位之便,幫政治人物「量產學位」,到了完全不顧學術品質及學術倫理的程度。僅就抄襲案看,林智堅由他人「代上課」、「代筆」,陳明通不可能不知其詳,卻還讓這篇與余正煌論文高度雷同的論文過關,這跟協助林智堅「作弊」有何兩樣?不僅如此,事發之後,他三番兩次發表長文狡詞幫林智堅辯護,混淆社會視聽。這樣的行徑,有何「為人師表」的自重和尊嚴?

第二,陳明通利用國安局長職位,要求余正煌噤聲,這非僅是濫用權力,也是在干擾真相的調查。陳明通和余正煌原是師生關係,如今則是政府體系的長官與下屬關係。陳明通曲意護航林智堅,罔顧余正煌的著作權和人格權,使他有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被迫喑啞;直到找到少數黨出身的律師,余正煌才能公開為自己的形象辯護。陳明通意圖隻手遮天,隱喻蔡政府內的暗黑力量,若非異常勇敢之人,簡直難以抗拒或遁逃。

第三,陳明通身為蔡英文親信之高官,在這個事關重大的抄襲事件上,顯然隱瞞了重要事實,使蔡英文陷於誤判。蔡英文之所以一路堅決「挺堅」,除可能認定林智堅是無辜,或以為其抄襲情節並不嚴重,主要訊息均來自陳明通。如果蔡英文早知林智堅是由屬下代上課及代筆論文,她應會及早轉彎,而不致留下昏庸的印象。

從這三個層次看,陳明通除了缺乏學術忠誠,意圖嫁禍無辜,更濫用職權威逼屬下。更嚴重的是,他對事實真相的隱瞞,使蔡英文陷於誤信,從而在全民之前演出護短、包庇的離譜情節。個人失格又混淆事實,更陷元首於不義,陳明通不該辭職以謝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彰銀經營權爭議啟示錄
社論/經濟日報

台新金與財政部8月10日發表共同聲明,台新金向最高法院撤回對財政部確認彰銀契約關係存在的訴訟,此一長期困擾雙方的爭議案,終於和解落幕。同時,財政部發動泛公股金融機構以盤後鉅額交易方式,買進台新金部分持有之彰銀股票(每股18.2元)。此一拖了17年的彰銀經營權爭議,對於金融機構和主管機關都有相當的啟示作用。

2005年10月彰銀發行具投票權之特別股,台新金以每股26.12元(溢價40%)持有22.55%的股權,共支付365.7億元並取得彰銀過半董事席位。之後,台新金有提出併購彰銀的計畫,但都遭到另一大股東財政部的反對。

2014年彰銀董事改選前,董事會人數為九人,台新金有五席一般董事,而財政部有二席一般董事與推薦當選二席獨立董事。因應法規要求,彰銀之獨立董事必須從原本二席增加至三席,以設立審計委員會取代監察人,這一下子不是台新金指派的董事少一席,就是財政部指派的董事只剩一席。雙方就董事席次分配討論多次,無法達成共識,遂訴諸於委託書爭奪。董事改選結果,財政部傾其所能影響的資源,掌握三分之二董事席位;而台新金則從原本有過半董事席位,變成喪失對彰銀的控制力,面臨須承認溢價購買彰銀股票之148億損失。

台新金遂以2005年標得彰銀股權,財政部有允諾得標人可取得彰銀董事會過半席次及經營管理權為由,認為財政部公然撕毀與民營企業的書面協議,向台北地方法院對財政部提告(確認彰銀契約關係存在的訴訟),希望藉由法律途徑,恢復對彰銀經營權,也對財政部提出賠償100億元請求,雙方開始對簿公堂。

之後,2017年彰銀董事會改選,公股仍掌握經營權。2020年雙方仍持續爭奪,財政部領導的泛公股陣營當選五席一般董事,繼續握有經營權;但台新金取得一席一般董事、提名三席獨董全部當選,總席次比原先多一席。同年8月,台新金宣布併購保德信人壽100%股權,隔年6月金管會宣布有條件地通過此案;條件是台新金須在六年內用三種方式,出清所持有的彰銀股票。

綜合以上歷程,勢均力敵的兩大股東意見不和,對金融機構的經營權穩定是很大的挑戰。而經營權的不穩定,並無法達成併購的綜效,不利於主併公司的所有股東;而且經常傳出目標公司經營權爭奪,對於主併公司與目標公司的股價也埋下不確定的根源。因此,金融機構的併購,不管是合意或非合意,最重要的是取得絕對多數(亦即超過50%)的股權;並且在收購之後,儘快取得主管機關的同意,確實將目標公司整併入主併公司,方能提升併購綜效。以本案為例,台新金投資了365.7億、持有彰銀22.55%股權,最終還是財務投資,無法達成整併彰銀的綜效。

其次,為了推動民營金融機構間的整併,金管會於2018年9月訂出金控或銀行發動併購的資格條件,可採先參股合作再洽商整併機會,無須以合意為前提,首次投資持股只須超過10%。一開始只買10%股權,主併的金控或銀行根本沒有目標金融機構的控制權,只能說是處於插旗階段。

從本案與過去經驗,插旗很容易引發分歧,從而增加兩家金融機構未來整併的難度,也帶給兩家公司股東更高的不確定性。

再者,金管會8月初對大股東與公司聯繫互動劃出紅線:大股東想了解公司經營,應透過其法人董事;大股東建議案,應由其法人董事在董事會上提出並做意見交流和議和,嚴禁大股東逕自開會介入公司決策。此次財政部發動多家泛公股金融機構承接台新金出售之彰銀股份,雖然是解決歷史問題,也是不得不的作法,但我們也希望財政部有符合上述金管會的規定,藉以公平對待所有股東。

   
民意論壇
為何台灣成了失聲島嶼
邱天助/世新大學客座教授(新北市/聯合報
台灣是民主國家,但近幾年人民卻明顯失聲了。台灣的民主力量起於街頭抗爭與社會運動。一九八○年代中後期,台灣抗議行動風起雲湧,消費者、環保人士、勞工、農民、婦女、學生,以及原住民與弱勢團體,紛紛湧上街頭,抗議政策不公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均。

二○一○年代,台灣的街頭運動更是一波接著一波未曾間斷。包括二○一二反媒體壟斷大遊行、二○一三洪仲丘事件凱道抗議和大埔「拆政府」抗議、二○一四太陽花學運、反核四運動、割闌尾運動,以及 二○一五反課綱運動。然而,自從二○一六年蔡英文總統執政後,除零星的年改抗爭外,鮮見群眾走上街頭,社會運動也幾乎偃旗息鼓。

回想一九八九年的無殼蝸牛運動,近五萬人夜宿忠孝東路四段抗議高房價。二○一四年巢運行動夜宿仁愛路帝寶抗議政府的住宅政策。如今房價仍然高不可攀,甚至更加惡化,很多人不但買不起也租不起,但「無殼蝸牛」不見了,「巢運」也幾乎噤聲。

二○一一年,由於貧富差距嚴重,反貧困聯盟發起飢餓四十四小時的運動。然而,依據主計總處二○二一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最高廿%家庭與最低廿%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差距擴大為六點一五倍,創十年來新高,顯示所得分配不均更加嚴峻。但反貧困聯盟的身影也消失了。如今不但農運銷聲匿跡,工運欲振乏力,即使環保運動都困難重重。

為何台灣街頭抗爭不見了?社會運動也無聲無息?其一,許多社會運動團體原本就依附在民進黨的羽翼,民進黨執政後自然就成為側翼組織;其二,一些社運明星被收編後位居要津,有人入閣,有人則當監委、立委,也有人靠著標政府的案子仰人鼻息;其三,綠營掌控多數媒體,許多媒體成為執政黨的傳聲筒或化妝師,不去監督政府,反而監視在野的人民;其四,民進黨盡力討好年輕人,大量吸納青年參與政治工作實習計劃,一些年輕人不但成為綠粉,甚至變成綠營的政治尖兵;其五,在野黨包括國民黨、民眾黨等等,缺乏草根性,平時跟社會運動很少連結,又沒有堅定的理念信仰足以號召群眾。

更重要的是民進黨「抗中保台」的「認同政治」發揮極大的效用,以外部矛盾化解內部矛盾,藉由外在敵人恐嚇內在敵人。只要積極營造仇中的氣氛,讓台灣沉浸在亡國感的恐懼,即使執政再蠻橫、再墮落,很多人都可視而不見、忍氣吞聲,甚至幫忙掩飾,認為民進黨雖然爛,總比共產黨好。然而,大家忘了,民主最大的敵人就是當權者。若不能對當權者維持吼叫的姿態,人民就會失聲,民主就會倒退,甚至進入「新威權」的時代。

   
私大招生困境 先減學雜費落差
黃軍義/玄奘大學教授兼社科院院長/聯合報
今年大學分科測驗報考人數遠少於錄取名額,缺額超過一萬四千,所有私立大學皆招生不滿,且各學系招生總額在五成以下者不在少數。關於此一現象,有以下看法:

一、少子化海嘯真正開始:過去幾年大學報考人數與招生員額相差不遠,今年差額卻達一萬四千人,使得老牌前段私校亦有二至三百名的缺額,甚至某些位於台北的著名私立大學缺額達到一千至二千四百人,整體註冊率急速降低,有可能僅在五成上下,遠低於過去三年近九成或超過九成的註冊率。

二、公私立大學差異顯現:過去中、前段的私立大學招生率動輒九成以上,有的甚至接近滿招,但今年公私立大學的差異顯現出來。公立大學的缺額多數為幾十位,私校多數在幾百位或上千位,更凸顯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私校學生的家境普遍較公校為差,卻要比公校學生繳交更多的學雜費。

三、目前私校存活在比氣長:少子化趨勢每況愈下,私校退場危機日益加深。最後老牌私校亦有退場危機。若私校的經營重在獲利,則連續虧損者自會退場。只有堅持理念,動機不在謀利的私校才能延續生命。

基於上述現象與趨勢,筆者建議:

一、教育部應減少公立大學招生名額:當初廣設大學是政府的決策,忽視了少子化趨勢,現今私校退場造成的教職員失業與校園荒蕪棄置等社會問題,政府亦應承擔。公立大學應共同因應私校退場帶來的社會問題。

二、減少公、私立大學的學雜費差異:現今公立大學的學雜費為私校的一半,教育部可在總經費不變動下,將高教深耕計畫款項提撥超過百分之五十給各私校,用為減少私校學雜費之用。高教深耕計畫行之有年,普遍認為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故不如用在更具實質意義的減少私校學生學雜費之用,降低公私校之差距。

三、教育部提高私校獎補款中使用於支付教師薪資的比例:教育部每年考核各私校辦學績效,依學生數與評等而給予獎補助款,其中有一定比例可支用於教師薪資,然比例偏低,可提高其比例,做為教師薪資用途,以降低私校人事成本,提高未來存活率。

四、企業主應多捐款給中後段私校:目前企業主傾向於捐款給國立頂大,企業主何妨將眼光放在社會公益,捐款給中後段私校,例如在某某大學設立清寒優秀學生獎學金,每年捐款五十萬元,給五十位同學;五十萬對大型企業來說是九牛一毛,但對學校與學生來說卻是不小的款項,可得到學生的感念、慈善形象,以及減稅。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高教求生 要快要準要創新
方元沂/聯合報
不久前大學分發入學放榜,在考招改制和少子化夾擊下,今年考生數驟降,最終缺額一萬四四九三個,五十一所大學沒招滿,私校紛紛重創。少子化陡坡高速下墜,高教風暴籠罩全台。

面對少子化的殺傷力,私立大學首當其衝。時間,是最大的壓力,必須在足夠的危機意識下整合團隊,敏捷優化;精算運營能量,開創品牌獨特性,同步強化跨校與產學結盟,危機才會是改變的契機。

這點,日本關西的私校近畿大學改革經驗很值得參考。日本在一九九二年就預測十八歲人口到二○三一年會從二○五萬跌到九十九萬,近畿大學曾在一九九三年創下十二萬人報考的高峰,到二○○六年只剩七萬人,跟關西公私立大學排名差異甚遠,雖是以體育聞名的「硬漢大學」,卻被考生列入「上了也不值得驕傲」的名單。

近大高層馬上有所意識,決策目標是快速導入品牌經營,擺脫排名拖累。第一步就是做出差異性,讓更多人注意並認識近大,最有名的案例就是全力宣傳投入卅二年研究心血、全球首次「完全養殖」成功的近大黑鮪魚,搭配幽默詼諧的設計,將近大鮪魚與堅持傳承的「實做教育」緊密連結。二○一四年,鮪魚骨熬成高湯製成的杯麵上架便利商店,順利得到三得利等集團的關注,活潑表現實學教育和產學合作。當年近大的報考人數拿下全國第一,成功甩開排名牽拖。

台灣高教今年受到的猛力撞擊,已在校園引發震撼彈,恐慌正在蔓延。加上私校退場條例三讀通過,國立大學加開擴充名額,公私校並未同步減招,不少評論者皆認為是政府以「扶公汰私」來達成高教公共化。這種政策會衍生許多質疑與副作用。

首先,政府分配給公私立大學的資源差異極大,公私校的學費差距,關鍵影響了市場競爭的公正性。這是起跑點就不公平的賽局,能夠存活下來的學校未必因為辦學優異,而是得到較多資源支持。對認真辦學的私校並不公允。

再者,由於私校興學困難,在預期心理下,民間資金投入教育事業的比例也將大幅減少,無疑間接增加了政府財稅負擔。更嚴重的是私校大規模退場下,學生權益、教職員失業、大學生活圈的商家都將被嚴重波及,更多社會問題會大量衍生,政府都應納入全盤考量。

而從今年大學放榜的學群分布,也看見令人憂心的現象。薪水驅動了「重理輕文」的選系模式,勢必造成人文社科與藝術領域人才的斷層。在科技與社會環境快速變化下,人才多樣性與跨域力不可或缺,不少私校都在努力補位,嘗試跨域創新的育才模式,而缺額風暴極可能讓學校的創新腳步被迫暫停。

對於努力前進的私大,政府應考量以更多政策上的彈性與配套,提供私校穩定重建的緩衝。私人興學篳路藍縷,公部門以育才的夥伴關係,協助私校在風暴下調節體質轉型再創,將是公私協力、正向給力的良善示範。(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指鹿為馬 蔡政府的忠誠測試
陳富容/大學副教授(桃園市)/聯合報
歷史上的匈奴族曾經出現過一個雄才大略的首領,名為冒頓單于。原本冒頓不受父親寵愛被送至月氏當質子,逃回後成立響箭隊訓練備用精兵。其訓練方式為,冒頓響箭射向何方,部隊騎兵隨即將箭射向該方向,不從或猶豫者斬。當訓練到一定程度時,冒頓試探性的將箭射向自己的千里馬,以測試部隊的忠誠,過程中若有人稍一遲疑,便立即遭斬殺。接著,冒頓更將箭射向自己的愛妾及父親的愛馬,結果無人敢不發箭,冒頓因此肯定這批騎兵可用。最後,他發動兵變,將響箭射向父親頭曼單于,讓父親慘死箭下,謀奪了單于的寶座。

近年來,蔡政府一系列莫名其妙的舉動,讓我聯想到了這一個故事。首先是高端未完成三期試驗,即掛牌上市、正式施打,當人民勇敢捲起袖子挺國產時,蔡感動的喊「忠誠」。還有一連串讓人摸不著頭緒的擋BNT捐贈、進口萊豬、網軍反串…都陸續完成了「忠誠測試」,絲毫沒有撼動蔡政府執政地位。最近更讓人想不透的是,林智堅論文如此明顯的抄襲,蔡政府依然指鹿為馬,定調「抹黑」,堅決力挺,甚至不惜對槓台大,摧毀學術倫理,到底為什麼?我百思不得其解。

忽然間,看到冒頓單于的故事,我似乎找到解答。沒錯,就是「忠誠測試」!一個比一個事實更明顯、辨別度更高的黑白題後,蔡政府才能確認他的「忠誠部隊」在哪、究竟有多少?這樣,才可真正收穫一批可用「精兵」。至於完成測試後的目標在哪,一切盡在不言中,聰明的台灣人自會有答案。此刻,我只擔心台灣人繼續盲目射出手上的箭!

   
台電有事 台積電有事 台灣有事
羅際輝/退休人士(新北市)/聯合報
台積電被譽為護國神山。澳洲記者艾迪森曾出版《矽盾》一書,闡述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是世界不可或缺的戰略物資,讓大陸不會輕易對台動武。蔡英文總統除了在臉書表達認同前述論點,還投書美國《外交事務》,表示半導體即是保障台灣安全的矽盾。美國總統拜登日前簽署美國晶片法案及積極籌組台美日韓(Chip 4)半導體同盟,都證明了台積電對台灣、美國及全世界的重要性。

然而,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曾表示,電力短缺是非常嚴重的事,台積電可以說一分鐘都不能缺電。換言之,台電若無法穩定並充足供電,則台積電不保、台灣不保,並禍及全世界!

今年七月廿二日尖峰用電曾到達四○七四萬瓩,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自三月三日大規模限電後,因台電盡力調度所以供電尚稱穩定,但躲得過夏季躲不過秋冬空汙季,也不易躲過因為基載機組屆齡分批除役,及特高壓電力用戶(台積電等)用電量大增造成的供需失調。

台電穩定供電的手段是:先將已經啟用四十幾年早該除役的老舊機組一五○萬瓩延役,及將原訂在兩年前停機升級的緊急發電機組六十萬瓩延用至年底;再以優惠獎勵方式,根據台電的供電能力規畫用電大戶避開次尖峰用電時段(下午六至九點),預估可以降低用電一五○萬瓩。如此備轉容量率便可提升三至五%,確保供電無虞。

台電預測八月底的尖峰用電備轉容量率將低於十%,十月開始進一步跌破八%,次尖峰用電時段甚至會更低。造成供需吃緊的原因是,十月至來年三月為空汙季,中火及興達燃煤機組共二一○萬瓩依規定停機、火力全開十個月的機組依規定輪流歲修,及民營電廠不願賠錢賣電甚至反過來向台電買電,致使供電量大幅減少;台電上半年售電量成長一點七五%,占卅六%的特高壓電力用戶,卻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六點九八%。供需失衡下,增加了電力調度的難度。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年初宣布,三奈米製程將從年底開始量產,由於客戶參與程度高,量產規模將很大。台積電去年向台電購電一八二億度,因為三奈米製程滿載用電一年約需七十七億度(八十八萬瓩/發電一整年),一旦如期投入量產,台電恐將難以應付!

依據台電最新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未來三年尖峰用電備轉容量年增一百萬瓩;核二廠二號機九十八萬五千瓩於明年三月除役;興達燃煤機組一百萬瓩於明年底除役;民營麥寮燃煤一二○萬瓩於後年六及九月除役;協和燃油一百萬瓩於後年年底除役;風電及太陽能裝置容量增加對夏日次尖峰用電時段貢獻有限;觀塘三接預計在二○二五年六月開始供氣,未來三年無法讓新增燃氣機組補足供電缺口。台電要不出事很難,用電大戶應該嚴肅面對,經濟部應立即採取行動,以免毀了護國神山並禍及台灣!

   
堅持訪陸 藍才能避父子騎驢
呂謦煒/國民黨青年團前總團長(台/聯合報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陸,引起輿論正反不同評價。儘管時值中共軍演敏感時機,此時此刻仍有許多台灣人在大陸就業就學,兩岸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並未斷絕。就連蔡英文總統不是也都希望能與大陸建設性對話?

回顧過去,朱立倫主席訪美,各界有雜音;安倍遇刺身亡,黨中央降半旗,各界有雜音;夏立言赴陸,各界也有雜音,但國民黨依然堅定「親美友日和陸」政策,為所當為,這不是為了一時的選舉利益,而是為了一世的民眾福祉。

國民黨如果過度顧忌外界質疑,覺得去美國不好就放棄、覺得為日本前首相降半旗不好就放棄、覺得去大陸不好就放棄,那就有如父子騎驢,怎麼做都做不好。國民黨只能夠秉持原則,為所當為,相信民眾會給予公正的判斷。

固然近期兩岸情勢緊張,造成一些民眾萌生兩岸交流應暫緩的立場。然而,在民進黨執政下,兩岸敵意螺旋只會上升不會下降,特別是選舉期間,民進黨為攫取選舉利益,必定會刻意塑造兩岸對立情勢,這對和平穩定不利,卻對民進黨一黨選舉利益有利。若民進黨批評兩岸對話就不對話、民進黨批評兩岸交流就不交流,那才是真正在拿香跟拜民進黨,更放棄了促進兩岸和平穩定這一國民黨長期基礎優勢所在。

或云:中共軍演,飛彈越過台灣,兩岸交流還能算是優勢?然而當飛彈越過台灣上空,國防部卻避重就輕拒絕公告、中共強逼我出口大陸之貨品需貼標「中國台灣」,公然違背我方法令,經濟部卻「不反對」時,相信已有民眾看清民進黨拒絕兩岸溝通、增加兩岸敵意的路是走不長久的。民進黨口口聲聲「抗中保台」,結果卻惦惦不出聲,坐視中華民國主權國格被中共軟土深掘。

國民黨此刻訪陸,不代表附和中共立場或為中共背書,反而更能夠在大陸上各種場合,為台灣人在大陸爭取最好的權益,也更能體現出中華民國實際治理台灣的事實。如果夏立言訪大陸,真的能夠為台灣人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同時也沒有傷害台灣,那也應該給予公道的評價。

   
訪陸無果 恐危及國民黨選情
林明志/國民黨台南市黨代表(台南/聯合報
中國國民黨黨章明訂反對共產主義,但由於歷史因素與兩岸制度的不同,綠營有了操作獨立的空間,借中華民國的殼上市卻沒有靈魂,將國格侷限於台澎金馬,反共變成了反中、復國變成了保台。國民黨若無法提出深得民心之論述,未來綠色恐全面上市,國民黨將被世襲罔替,而中華民國也將徹底走出歷史的舞台。

此次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出訪大陸的爭議在於時機點敏感,一定非得現在去嗎?沒有人願意門外不平靜,重點是此次是否能談出什麼?是否有利於我們的農漁民?大陸是否能撤除飛彈、停止戰機繞台與軍演?兩岸是否能降低敵意?取得共識維護和平?是否有利於台灣地區的安全與經濟?國民黨現在是在野黨,如果什麼都沒有談成,萬一淪為「統戰旅遊團」遭執政當局消遣,必將大大危及國民黨年底之選情!

誰都知道民進黨政府只是喊喊,任何實質獨立的作為都做不到,如:變更國旗國號國歌、廢除兩岸交流機關等。同樣的,中共也不會輕舉妄動,畢竟中共常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一旦開戰將成為國際的大笑柄!兩岸軍方必須有所克制,這是大家執著的焦點,否則中共飛機愈飛、飛彈愈打,國民黨的選票只會愈少,民進黨當局只會愈樂,中共無疑是綠色執政的最佳助選員!

現在台灣年輕世代與大陸距離頗遠,甚至有部分認為對岸是他國,台灣主體意識幾已深植人心,這也是國民黨近年來無法施展手腳的根本原因。大多數人都想維持現狀,但國民黨要有能力證明自己有辦法維持現狀!

   
「我錯了!」道歉除了用I'm sorry你還可以說…
每當做錯事時你第一直覺一定是想到”I'm sorry.”對吧~但你知道嗎? 英文裡每種不同的道歉說法背後代表的意義也不同,從無心之過、小錯到大錯需正式道歉都有不一樣的表達方式。今天就來學學 10個表達「歉意」的英文說法 ,除了"I'm sorry" 不妨下次也換換這些說法吧。

出意外是新常態 復原力是新技能!
2015年,《哈佛商業評論HBR》上刊登一篇文章「打造復原力」,主要是說當一個人或企業面臨生命生存困頓時,有的一蹶不振,有的可挺過,更加堅強。關鍵就在復原力(Resilience)。「Resilience」這個字自此成為商業上的熱門話題,被視為企業必備的重要特質。有人更指出:「21世紀,出意外是新常態,復原力是新技能」。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