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21日會議無論是升息決策、利率預測,以及主席鮑爾在記者會上的談話,都展現「雄鷹」立場,顯示Fed終於認清了通膨升高的現實;而接下來貨幣政策的緊縮路徑,也較以往更能夠抑制通膨壓力。
聯邦基金利率第三度調升利率3碼,符合絕大多數經濟學者的預測。為何不一次升息整整1個百分點(4碼)?第一,Fed已經在6月及7月各升息3碼,金融市場對此已經較能適應;如果這回升息4碼,這1個百分點所產生的心理效應,就足以震撼市場。升息4碼固然能夠更強化Fed對抗通膨的決心,但可能引發的市場衝擊勢必嚴重得多,經濟也可能加速滑坡。
第二,會議之前鮑爾與其他決策官員在對外發言時,已經多次暗示將升息3碼;如果只因為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這一項數據偏高,就倉卒改變原訂的升息路徑,如此即興式的決策,只會使市場對Fed的決策品質益發喪失信心,對抑制通膨的效果也是弊大於利。
第三,Fed雖說是決策獨立,但要鞏固獨立本身的地位,必須有一定的政治敏銳度。11月即將舉行國會期中選舉,執政的民主黨選情相對不利。此時如果升息4碼,並引爆金融市場動盪,Fed勢必遭到猛烈砲轟。何況目前Fed七位理事多與民主黨關係密切,而鮑爾又與華爾街有香火之情。因此權衡利弊得失,升息3碼符合鮑爾一貫的圓融作派。
升息3碼既符合預期,因此觀察重點便轉到Fed接下來的利率規劃上。第一是高度,分別是今年底的利率水位,以及明年的頂峰水準。依據「點陣圖」,多數決策官員預測11月及12月兩次將共升息5碼;果真如此,較可能的情況是11月第四度升息3碼,12月再升2碼,2023年則升1碼到頂。
第二是久度,無論是「點陣圖」的預測,乃至鮑爾在8月底傑克森洞年會演說上所強調「我們必須維持下去(Keeping At It),直到任務完成為止」的態度,都顯示最快也要到2024年才可能降息,完全打消市場對Fed可能轉向「鴿派」的希望,這也是9月會議展現出的最重大立場轉折。
面對通膨大勢,Fed之前的研判及決策的確嚴重落後,現在只能急起直追。加上從開始緊縮到通膨下降,中間原本就有相當長的「時間滯後(time lag)」,何況還有供應鏈干擾及俄烏戰爭等諸多變數,然而緊縮對經濟的壓縮效應,卻可能提早顯現。
鮑爾已經坦承貨幣政策必須「更為緊縮,或維持緊縮更久,因此軟著陸的機率可能下降」。經濟未必驟然衰退,但一段期間的停滯膨脹恐怕在所難免。
從Fed最新發表的經濟預測來看,對景氣展望的基調仍是樂觀大於悲觀,主要目的是在經濟現實與公共關係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尤其顯現在對失業率的預估上。依據桑默斯等學院派經濟學家的看法,想要成功壓制通膨,樂觀的預測是失業將至少升到5%,而悲觀的預測則是升到6~7%,但一般民眾與政治人物當然拒絕接受這種政策思維。多數華爾街經濟學者則樂觀得多,認為經濟「軟著陸」仍大有可能。
至於鮑爾,他顯然是站在學院悲觀派與市場樂觀派的中間,但相對偏向樂觀派。各界對Fed的經濟預測不必太過較真,因為這也只是19位Fed決策諸公的看法彙總;更何況每三個月便調整一次,而且最近幾次的調幅還相當大。
總之,9月會議的最大特點,就是Fed終於脫離了「許願式思維(wishful thinking)」,使各界相信緊縮貨幣政策還有一段長路要走,這至少算是一項正面性的轉變。能否成功擊敗通膨,又不致重創經濟,雖然未必是「不可能的任務」,但主要得靠運氣,而非Fed的決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