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電子報】提供讀者易懂易上手的投資理財資訊及趨勢,最快速經濟脈動、專業政經報導,廣闊國際視野。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9/30 第531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安倍銅像在台灣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NCC重重把關,圈起執政者的權力樂園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長照服務公司化 有助提升品質
民意論壇 解嚴35年 民進黨有讓台灣民主進步嗎
川普警告不可輕忽/用選票決定未來 別讓台灣陷戰火
選舉亂象多 我們甘願繼續被騙嗎
戰爭與和平的抉擇
台灣關係法vs.台灣政策法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導入數據治理 正直誠信必須同行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安倍銅像在台灣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安倍國葬,日本六成民眾反對,場外有抗議、有自焚。台灣高雄紅毛港保安堂則立起安倍銅像,監察院長陳菊與綠委等多位綠營人物出席致敬,「淚光閃閃」日曲悠揚迴盪。

在此同時,日本宣布邊境解禁,國人赴日旅遊立現搶票潮;但高端勇士獨神傷,必須自費PCR。陳時中吹破牛皮,吳釗燮高喊大哥哥,改變不了日本科學防疫決策。就像安倍高揭「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台灣感激日本必定兩肋插刀,但日本不忘緊急撤僑。

日本經濟與文化產業,對台灣有高度影響;過去殖民,建築、飲食、用語等影響猶存,現在也仍是許多國人旅遊首選。李登輝受到許多日本人崇拜;日本東北大地震,馬英九夫婦親自勸募,捐款各國第一,許多日本人至今感念台灣。

但「日本印象」不全是光明面:帝國主義的屠殺、慰安婦等傷害,議題仍然敏感。弔詭的是,軍國主義餘緒,如今僅少數日本極右派敢予肯定,多數日人仍感不安;但這股幽靈卻在台灣遊蕩,近年不時出現對昔日「八紘一宇」、「大東亞共榮圈」的孺慕。

台日關係友好,民間友誼更值珍惜。保安堂供奉日本艦長與戰艦,豎立安倍銅像,以中國式道教崇拜,雖然怪異,或可視為民間多元信仰;但中華民國監察院長陳菊等躬親禮敬,是光榮,或者,恥辱?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NCC重重把關,圈起執政者的權力樂園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鏡電視取得執照遭爆料是來自「總統的旨意」,申設過程黑幕重重,不只主管的國家通傳會NCC內神通外鬼,吹哨者向司法機關多方檢舉盡皆石沉大海。官商清白都有待司法證明。雖然府院否認黑手,NCC自稱嚴謹,鏡電視股東裴偉也聲明未受特殊禮遇,但外界卻不難看出,NCC用形式的重重把關,為執政者打造實質的權力樂園。

裴偉喊冤說,若真有通天本領施壓總統府和行政院,何以鏡電視申設耗時廿六個月,是NCC歷來審查最長案件,還附加最嚴格附款?但神祕錄音檔有答案:蔡英文總統就是這樣指示行政院長蘇貞昌的:「這件事情人家已經做了最嚴格的處理…沒有理由去拖人家,你一定要趕快去處理」。雖然蘇貞昌強調總統和他講話不會用這樣口氣,但表面看來,NCC的確「嚴格」,鏡電視果然「酸楚」。

NCC十年只發一張電視台執照,看似嚴謹,但現實卻是鬧出「總統級醜聞」。且不說先前中天關台、華視頂替,都按外流密件揭露的總統府劇本演出;鏡電視發照審查時,部分評委提出「不同意見書」,質疑資金難執行營運計畫,豈料鏡電視取照後就傳出資金快燒光,催促通過上架案,足證發照是政治決定,無視專業意見。而鏡電視申換董事長未獲准,竟還能再闖關上架有線電視,難道NCC又秉了誰的旨意?

黨政介入媒體不顧吃相的嘴臉,凸顯繁複的審查程序、牛毛般的規定,只是人治的遮羞布;法相莊嚴的審查會,不過是背書黨政染指媒體的橡皮圖章。尤其衛星廣播電視事業相關法規有如流刺網,蔡政府已藉此寫下民主紀錄:關掉一家新聞台。表面上是對家族介入媒體經營、政治立場偏頗等公器私用問題向業界示警;然外界普遍質疑,中天是因政治不正確才被關台。蔡總統與蘇揆都稱沒介入,尊重獨立機關;但府院精挑「聽話的陳耀祥」接掌NCC,這獨立機關實為獨立於民主之外,奉旨辦事。

兩年來,新聞台已成綠營派系標配,政爭無役不與,新聞台黃金頻段為綠營中常委電視台擴大,家族利益與執政黨結合便不算家族經營。九成以上新聞台是綠友友,他們雖不學中天集中報導一個人的新聞,但卻聯手為執政黨報喜不報憂,同聲撻伐抹紅在野黨,這難道比中天符合多元價值?

NCC重罰中天時,理由是檢舉者眾,業者屢犯不改。但如今民眾檢舉有增不減,偏頗內容常態化,卻不見陳耀祥有何作為。即便周玉蔻為拉抬陳時中選情,在民視連日抹紅黑黃,NCC也是等到受害者崩潰民憤滔天後才稱「依法調查」。尤其可議的是,NCC突然開罰,民眾以為針對中姐被抹黃案,其實是去年台中立委補選時的造謠舊案,這還是十八案只辦其一。NCC將妨礙選舉的案子冷凍九個月,形同護航綠營候選人,現在撈出舊案消民怨,替蔡政府切割解圍,還是在為綠營選情救火。

NCC管理有線電視,從申設到評鑑、換照設下三年一小審、六年一大審,配合台灣兩年一次大選,這套管理讓申設者遞出投名狀找政治靠山,既有業者若無站邊則擔心政府查水錶罰款撤照,綠媒們卻可不經查證,甚至與接受政府預算餵養的文字媒體一條龍合演選舉打手。

上千條法律嚴管衛星廣播電視,市場反而愈趨混亂,蔡政府自豪提升新聞自由,卻是新聞可信度、人權最低之時。NCC建構的媒體秩序裡,只見執政者飼鷹馴犬的權力遊戲,麥克風被交給黨的打手,任其傷害無辜撕裂社會。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長照服務公司化 有助提升品質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長照機構是否能上市、上櫃?衛福部日前表示,主要問題在金管會,顯然有待各部會協調溝通。長照提供服務的對象包括長期臥病及健康、亞健康的老人。長期臥病的老人主要由療養院及外勞照護,而健康及亞健康的老人則由外勞、衛福部提供的長照2.0,以及安養院與養生村提供服務。目前長照服務仍屬社會福利範疇,而若長照服務公司化,則是以市場機制決定長照服務的供需。

衛福部從2017年開始提供長照2.0服務,設立A級的「長照旗艦店」,提供居家及日間照顧服務。而B級的「長照專賣店」,則是原已提供居家照顧、社區照顧及機構照顧其中一項服務的單位。至於C級的「長照柑仔店」,則是提供失能長者共餐、健康促進及延緩失能等服務。至今年5月底,A級單位及C級據點分別成長8.5倍與8.4倍,而B級單位則因分配到的預算激增而成長34.4倍。

不過,今年政府長照預算為607億元,等於是目前400萬65歲以上的老人,平均每人只分配到1.5萬元。因此,未來長照服務公司化的業務有極大成長空間。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下列三個趨勢會提高民眾對長照服務的需求:首先,預期外勞薪資會隨基本工資逐年提升。在今年7月以前,勞動部讓本勞及外勞薪資脫鉤,以致外勞每月薪資只有1.7萬元。然而,迫於印尼政府的壓力,自今年8月10日起,外勞每月薪資已調高至2萬元,因而此種脫鉤情形將無以為繼。其次,由於勞保基金瀕臨破產,長照2.0的預算很難再成長。目前勞保基金潛藏債務超過10兆元,因而最近四年,政府平均每年挹注290億元只屬杯水車薪。預估勞保基金將於2028年破產,因而未來政府每年必須挹注千億元以上,從而會排擠長照預算。最後,65歲以上老年人口增加趨勢顯著。在2018年,國內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4%,到了2026將會達到20%。

未來長照服務如何公司化?日本經驗值得借鏡。在2000年日本頒布「長照保險制度」之前,長照機構以中小企業為主,共有37.7萬家。其後經過不斷合併,目前有三家長照企業年營業額超過1,200億日圓。最大一家為發展醫療、教育及保育等多元事業,並擁有3,030間服務據點的「日醫學館」。其次為曾將保險業母公司4,000名員工,調往長照子公司的「損保控股」。第三大為母公司發行巧連智月刊,並專注發展高價位長照中心的「倍樂生照護」。

這三家企業分別代表將醫療、保險以及文化出版事業的版圖,擴張至長照服務業。然而,日本視長照服務為社會保險,因而政府設定長照服務的單價,並負擔七至九成。而長照企業為了增加利潤,傾向服務單價較高的重症老人。

反觀我國已有全民健保,沒有必要再添加長照保險。而將長照服務公司化,既可發揮提供服務愈多,成本愈低的「規模經濟」,也可享有將健康管理、樂活休閒以及生活照護融於一體的「範疇經濟」。這二種特性除可解釋日本長照服務產業的發展軌跡,也可預期未來國內較易勝出的財團,會包括已長期經營養生村的台塑及潤泰集團,以及經營橫跨保險、營建及醫療的大型企業。

長照服務公司化除可提升消費者福祉外,也可增進政府施政效率。首先,長照服務公司化後,可針對不同所得階層,提供不同的套餐服務。其次,勞動部的業務壓力,會因民眾對看護型外勞的需求減少而紓緩。最後,中、高所得老人對長照2.0服務的需求會減少,因而政府可分配更多資源給低所得老人。

不過,長照服務公司化的最大障礙恐怕是衛福部,應由行政院責成金管會協調衛福部等相關單位,修改法令促成美事。

   
民意論壇
解嚴35年 民進黨有讓台灣民主進步嗎
黃映溓/文史工作者(屏東市)/聯合報
九二八是民進黨黨慶紀念日。民進黨創立時曾帶給人民無比希望、信心、鼓勵和勇氣;民進黨之於台灣人民,絕對具有其殊勝的歷史意涵和劃時代的使命。遺憾的是,民進黨,正重蹈以往「黨外時代」極力批判的國民黨覆轍,踏上一黨獨大、黨政不分、權力失衡的危機。

卅六年前,在台灣威權體制即將走入歷史前夕,民主進步黨正式誕生。民進黨卅六歲了,總統蔡英文說,卅六歲的民進黨要做最挺年輕人的政黨,引來網路熱議,網友怒嗆:根本是年度笑話,狠酸「現在年輕人最賭爛的就是民進黨」。

媒體觀察,近兩個月來,蔡英文總統網路負面聲量飆高的三事件,包括:下令民進黨黨公職力挺涉及論文抄襲的前新竹市長林智堅、美國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共機圍台軍演,及九一八花東大地震重創東台灣,蔡英文毫無情感的讀稿挨批冷血,後續還投入輔選不勘災。引發負評不斷,嚴重衝擊政黨形象及選情。

一個多月前的棒球賽事,打出十二億天價的新竹棒球場場地嚴重缺失;近日一場地震,震垮桃園羽球場天花板,不禁令人質疑,綠色執政的這兩大工程,當初究竟是如何通過主管機關驗收的?其中,是否涉及工程弊端或人謀不臧?亟待檢調單位徹查究辦。

從護萊豬、擋疫苗、開放日本核食進口、保證不缺電跳票,民進黨總是顛倒黑白,幾乎沒有下限,長期迷信政治權力可克服萬難,反正「頭過身就過」。蔡總統博士論文和疫苗採購可以保密封存卅年,至於林智堅的「論文門」,涉及學術倫理,道德良知,考驗人性良善,台灣人民硬是不埋單,終讓民進黨踢到鐵板。

十九世紀英國艾克頓爵士曾經說過:「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化。」二○一六年蔡英文總統在勝選之初曾以「謙卑、謙卑、再謙卑」自我期許,證諸民進黨完全執政以來,卻充分暴露出「傲慢、傲慢、再傲慢」的自大狂妄。

民進黨創黨之初,高舉「清廉、勤政、愛鄉土」大纛,風起雲湧,蔚為風潮。時至今日,從扁朝執政到英派革新,兩度中央執政,民進黨創黨所秉持的初衷,如今安在哉?

台灣解嚴卅五年,民主並沒有進步,而是走回頭路,這無疑是台灣民主最深沉的無奈與悲哀!

   
川普警告不可輕忽/用選票決定未來 別讓台灣陷戰火
張漢平/榮民(高雄市)/聯合報
美國前總統川普日前接受訪問時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在烏克蘭或台灣爆發,並指俄羅斯總統普亭威脅要動用核武,這將是極其糟糕且危險時刻。川普雖是卸任總統,但他對國際情勢的觀察與分析,應該有起碼的可信度,台灣有可能成為一個「戰場」,台灣人民願意嗎?

不妨回憶一下馬英九和蔡英文主政下的兩岸關係,馬主張「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給兩岸帶來交流、對話、合作的和平雙贏局面;蔡則一意孤行「反中,抗中,仇中」的策略,看到的是共軍持續性機艦繞台、演訓威懾、導彈穿越台灣的軍事進逼與挑釁,難道這就是川普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在台灣爆發的前兆嗎?

一個有為、負責任的政府,對國家的治理應該站在人民的立場,去思考如何才能為國家帶來最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如何才能為人民創造最大幸福?絕非一味地憑藉高強度意識形態的治國理念,將國家推向可能成為戰場的萬丈深淵。

俄烏戰火已延燒七個月,烏克蘭境內到處都是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斷垣殘壁的慘景,歷歷在目;就算最終烏國取得戰爭勝利,但已死亡的將士和人民可以復生嗎?已遭摧毀、破壞的家園復原更是遙遙無期,這些戰爭慘況□對不是台灣人民想要的。

台灣當然不想步入烏克蘭的後塵,我們就必須先探究,發生俄烏戰爭的主因為何?許多國際媒體、專家都直白的說,不就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在戰爭發生前給予烏國加入北約可能的訊息,讓烏國果敢付出行動,導致俄國強烈感受到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進而發動戰爭。

俄烏戰況發展到現在,美國從「背後支援」到「主動軍援」,其戰略企圖無非是要藉「代理人」的戰事,達到拖垮俄羅斯的目的。若然!美國早已將中國崛起視為維持霸權的最大挑戰者,台灣又是能夠被輕易掌控,且可拖垮中國的最佳籌碼,甚至是戰爭代理人,依此邏輯推論,豈不是正好呼應川普日前受訪表示,「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在台灣爆發」,不是嗎?

台灣是一個民主法治國家,人民有絕對權利選擇過什麼樣的日子,但是這個「選擇」必須透過每一次選舉來決定。

呼籲所有人/選民一定要睜大眼,看清楚,想明白,選擇一個和平穩定、幸福美好的未來。

   
選舉亂象多 我們甘願繼續被騙嗎
金彥斌/文字工作者(台北市)/聯合報
近日,年底九合一選舉,台北市選情幾乎圍繞在一位名嘴身上。民視新聞台決議取消聯播,引起「蔻粉」不滿,至民視臉書留言力挺,認為周護台灣有功不該如此被對待,甚至稱民視為「中共同路人」。

一名嘴竟能掀起劇烈又荒謬風暴,除懷疑NCC審查能力外,或許該思考整起事件反應的,是台灣社會對於過去歷史既不正視,也無共識,「抗中保台」、「愛台灣」只是空殼,僅以愛之名去塑造過去歷史產生的只有惡,沒有善,偏頗的歷史最終也證實近年的轉型正義成為空話。

但是偏頗歷史,加上八卦、血統議題,卻輕易讓媒體人撩撥,隱含的是台灣某些族群,對於部分歷史的恨、蔣氏家族的恨,甚至對國民黨的恨,根深柢固。再加上部分人士確實經歷那段被不公正對待的歷史,就更容易陷入掌權者、公眾人物煽動的仇恨中。

這次選舉的論文、陳年緋聞亂象,若不是余政煌透過律師發出聲明,並親自面對台大學術倫理委員會審查、不是張淑娟聲淚俱下控告媒體人,恐怕讓人真以為,真相的定義,是各說各話,民主自由下選舉,只剩下討論人設總是粗製濫造的參選人與八卦;對國家有貢獻團體因與當道論點不同,就是「中共自己人」;選舉選賢與能是「笑死」。

此事件首當其衝的,是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雖然提「三不」作為「類切割」,卻隱含「一沒有」,即沒有表態對於名嘴行為評價,僅對張女士遭遇表示遺憾,以「戰略模糊」帶過,但選民更希望能依賴一位,能明確表態必須要遏止這樣行為的政治人物。

雖然,選民大多選擇仇恨值較低者,但參選人、掌權者,以虛假訊息塑造對手的惡質以對照自己正義,不僅是上述的余先生、張女士成為無辜的受害者,甚至讓人憶起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皇家牛肉麵事件,皆一再出現國家機器或手拿麥克風者,試圖脅迫、誤導百姓認知,但正如美國前總統林肯說:「你可以一時之間欺騙所有的人,也可以永遠欺騙同一個,但是你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

這次選舉亂象,我們還甘願繼續被這些拿著麥克風、任意操作以愛之名、自由民主之名行仇恨、欺騙行為之實的人騙嗎?

   
戰爭與和平的抉擇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台北/聯合報
民進黨中常會邀請黑熊學院發起人沈伯洋專案報告「全民防□」。蔡英文聽取簡報後表示:「全民國防」必須透過全體國民參與,「中央和地方一起努力」、「展現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和能力」,「讓每個人都能為家園盡心力」。

這話聽來十分動人。可是,曾擔任國防部長的台大前校長孫震,卻以八十九歲高齡,在台大召開一系列「戰爭與和平」研討會和課程,參與者包括曾任國防部長、國安局長、國安會秘書長的將軍們。針對美國會議員推動的「台灣政策法」,他們認為:這是美國人希望以「國內法」方式,替台灣政府擬定「國防計畫」,包括「本土防衛」。

對於這樣構想,參與的退役將領沒有人表示認同。他們認為:前任參謀總長李喜明出身海軍,不懂陸上作戰。他寫的書看起來言之成理,卻完全沒有可行性,是「寫給美國人看的」。

更清楚的說,所謂全民防□、本土防衛云云,根本就是美國人想要把台灣人民推上火線,替他打代理人戰爭的「陽謀」,本質就是「詛咒給別人死」「別人的孩子死不完」。蔡英文的心態不難理解,怪異的是曹興誠的轉變。

曹董是我建國中學的前後期同學。扁政府時期,我們還上過電視,呼籲兩岸和平。他移民新加坡後,變得財大氣粗,丟六億元,就想組織並訓練「黑熊部隊」,替美國人打「代理人戰爭」。這個做法固然讓蔡英文「撿到槍」,未免把台灣人民的生命,看得太不值錢。我現在很想發起「和平論壇」運動,大家一起來別別苗頭,看看「戰爭與和平」最後那方勝出?

   
台灣關係法vs.台灣政策法
馮寄台/前駐日代表(台北市)/聯合報
最近美國國會正在討論「台灣政策法」,號稱是自一九七九年修訂「台灣關係法」以來,美國對台政策最全面性的調整;引起台灣各界熱烈討論。

這事讓我想起當年的一段往事。

一九七九年美國與我國斷交時,我在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館國會組擔任最資淺的三等秘書,主要工作就是與美國國會聯繫。當時卡特總統突然宣布與我斷交,國會充滿對我們的同情,在這種氛圍下,兩院相繼討論訂定台灣關係法。按照美國法律,參眾兩院出爐的法案必須一致,才能送交總統簽字。兩院法案分別通過後,國會組了兩院聯席委員會,由曾任太空人,在政壇地位崇高的約翰葛蘭參議員擔任主席,主導台灣關係法一致化;我經常跑國會,受到葛蘭主席助理幫忙,開會時被安排坐主席正後方。

聯席會一開始,就有議員表示,美國已經與中華民國斷交,所以要在法案中稱呼我們為「台灣」(Taiwan);這個提議當場獲得多位議員支持,但國務院官員持反對意見,認為正式稱呼我們為「台灣」,有影射台灣獨立疑慮,建議以「在台灣的人民」(people on Taiwan)稱呼,這又引起友台議員的反對,當場展開辯論。

就在雙邊激辯之際,葛蘭主席忽然轉過頭來,直接問我:「馮先生,你們會希望哪一種呢?『Taiwan』,還是『people on Taiwan』?」瞬間所有參眾議員、國務院官員都靜下來,全場目光都看向我這個台灣來的小秘書。當下我嚇得冷汗直冒,面對如此重大的決定,只能緊張地回:「請主席待我回去請示後,明天向您報告。」會議結束衝回辦公室,馬上發電報,台北當天晚上就下達指示。

隔天會議一開始,葛蘭主席就當眾問我,「你的政府決定了嗎?」我向他說:「Yes, people on Taiwan」,葛蘭主席向我眨眨眼,笑著說「I thought so(我就知道)」。

一九七九年四月,美國總統簽署並頒布「台灣關係法」;其中第一段就提到「…between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eople on Taiwan…」美台兩邊一個用了代表「國家」的「of」,一個用了代表「地名」的「on」;雖然只是一字之別,但意義重大,從此「中華民國」變成「在台灣的人民」。

四十三年前美國為了拉攏中共,背棄了「中華民國」訂定「台灣關係法」;今天美國為了打擊中共,又要為「在台灣的人民」訂定「台灣政策法」;此案表決時,參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四十三年前葛蘭參議員職位)馬基參議員投下反對票,他說:「美國不應將台灣置於日益增加的險境中。」

我們「在台灣的人民」該何去何從?天佑台灣!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導入數據治理 正直誠信必須同行
方元沂/聯合報
數據經濟時代,對數據的掌握極為關鍵。正如《經濟學人》所言:「數據之於本世紀,就如同石油之於上世紀:是驅動成長與改變的力量。數據已創造一個新的架構、新的生意、新的壟斷、新的政治,以及最重要的新經濟」。

對企業、非營利組織甚至政府部門而言,「數據治理」是提升營運效能,精準化決策依據的新趨勢。數據治理的過程必須透過法規、組織與技術來發展管理數據資產,並建立數據品質控管準則,用於管理、使用、改善、維護、監控和保護數據,降低數據不完整所衍生的問題,並發展數據驅動的智慧化營運模式。

不過發展數據治理的重要前提是,企業或組織必須建立「正直誠信的文化」,並培養成員對於數據的識讀能力,才能避免數據造假,確保正確性和完整性,建構良好數據治理。

正直誠信的企業文化,攸關數據的正確性。以二○○一年爆發的安隆公司醜聞案為例,由於公司缺乏正直誠信的企業文化,公司薪酬和績效管理體系只重視績效數據,導致員工只求短期盈利爭取獎金,管理階層則為獲得大量的現金紅利和股票期權,在公司財務數據採取寬鬆不實的認定,以跟上公司股價,形成財務數據的美化造假。最後數據造假曝光後,安隆身為世界最大的電力、天然氣及電訊公司之一,卻在數周內倒閉,造成無數投資人和員工的重大損失。

二○一五年爆發的福斯排放測試弊案,亦緣於福斯汽車未重視數據正直誠信的企業文化,大膽使用「減效裝置」,虛構已達到美國空氣汙染物排放標準,藉此創造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假象,讓公司增加獲利,管理階層得到獎金,員工穩定就業。但當廢氣檢驗數據造假被揭發後,不僅股價重挫卅五%,更面臨高達一八○億美元的罰鍰及刑事調查,對消費者的相關賠償高達六十五億歐元,引起廣大消費者不滿,品牌的信任掉到谷底。

近來隨著永續意識抬頭,E(環境)S(社會)G(治理)的非財務性永續資訊和數據,已成為企業、投資人和消費者關切的重要資訊,然而在相關政策和規定仍處過度期的階段下,若企業缺乏正直誠信的文化,很容易選擇漂綠或數據造假,偏離永續的核心價值。

除了要確保數據的正確性,培養對數據的識讀能力,是避免被數據錯誤引導的當代思辨素養,特別要能警覺統計數據的蒐集與呈現,是可被操作用於誤導的,或是以不同觀點讀來進行簡化操弄。心中永保誠實,學習數據的底層邏輯,了解科學的量化包裝術,強化資訊批判思考力,才不會做出錯誤決策。

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分析情勢,做出更精準的判斷和決定,然而因數據所衍生的問題,如數據造假、解讀不客觀或誤導、數據詐騙,甚至數據監控濫用等層出不窮的爭議,都是數據時代會大量發生的「雙面刃」險境,必須深度處理,謹慎面對,才不至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作者為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

   
秋冬限定美景!阿里山頂石棹雲海 夢幻如人間仙境
曾國根經常將拍攝的嘉縣市自然美景,貼臉書與網友分享,這次拍攝秋冬限定美景,有如仙境般的雲海,層層雲堆,讓人有如置身仙境,雲海美景不輸海拔2000多公尺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雲海,讓人感受大自然奇妙化工。

美中台對峙升溫 台海新危局台灣別無感!
自1997年金瑞契訪台後,裴洛西是近25年來,美國在任官員訪台的最高層級人士。因此,她訪台的這兩天,極可能是台灣近期在全球能見度最高的時刻。但,以這樣的姿態登上國際舞台,會有什麼樣的後續效應?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