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G20和APEC會議,最忙碌的人莫過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習近平除了參加大會,還單獨會晤美國總統拜登、法國總統馬克宏、澳大利亞總理艾班尼斯、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南韓總統尹錫悅、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G20東道主印尼總統左科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
這是自2020年疫情肆虐以來兩場最大型的國際領導人會議,除了俄羅斯總統普亭、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世界上重要國家領袖都親自參與會議。這兩場會議的重點聚焦在如何克服氣候變遷、結束俄烏戰爭,和避免台海危機升高。
儘管美國在過去五年全心致力於國際盟友與中國脫鉤,但從這兩次會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沒有一個國家,包括美國自己,能夠真正地脫離中國。畢竟中國龐大市場與勞動力,對於疫情後亟需振興經濟的世界各國,具有巨大的誘惑力。
德國是第一個表態繼續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的歐盟國家,義大利總理梅洛尼也接受習近平的邀請即將訪問中國。日本與中國的領袖是自疫情發生以來第一次會晤,在在顯示:美國主張的圍堵中國政策,已經出現了貌合神離的現象。
2022年是艱苦的一年,美國政府進行貨幣緊縮,英國與歐盟各國的通貨膨脹高達8-10%,更糟糕的是,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預測:這個經濟衰退現象在2023年可能並不會舒緩。
烏俄戰爭爆發九個月以來,除了俄羅斯與烏克蘭,最悽慘的莫過於歐洲諸國。俄羅斯普亭政權岌岌可危,烏克蘭一千多萬人流離失所,英國與歐盟通膨高居不下,甚至由於能源短缺,還不知道如何度過今年的寒冬。
美國除了不斷大幅升息,對於中國更是加大力度實施科技封鎖;但是一個政策總有得失兩面,美國在制裁中國的同時,仍然希望與中國保持貿易與經濟的合作。這次在G20會議,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與中國人民銀行長易綱進行單獨會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預計明年初訪問中國。美中雙方並同意恢復雙邊戰略性對話。
看到這些國際性的趨勢演變,台灣應該回過頭來想想:抗中保台政策是不是過時了?
自從中國海關不定時地禁止台灣農產品進口,這個問題就成為台灣社會頭痛的議題。三不五時,鳳梨釋迦與龍膽石斑的滯銷,我們需要想出各種方法消化。
民進黨原先反對的ECFA,現在卻又擔心中國單方面撕毀協議。首鼠兩端的作法,讓人哭笑不得。就在台灣單方面禁止華為手機的同時,OPPO、小米手機卻滿街都是,民眾無所適從。
大陸台商更是煩惱,既離開不了中國龐大的市場與勞動力,也擔心台海危機的升高,讓他們成為替罪羔羊。唯一的方法就是採取中國+1,可是如此勢必增加營運成本與複雜度,降低國際競爭力。鴻海富士康、和碩、緯創,固然紛紛在越南和印度設立第二生產基地,但仍然不能挽回蘋果逐漸移轉代工製造到中國企業的趨勢。
如果有一天台商沒有了中國的市場與勞動力,是否仍然具備世界競爭力,答案實在令人悲觀。
經濟部曾在數年前呼籲台商資金回流,並且祭出稅務優惠獎勵,結果我們看到的是:數千億的資金回台,僅有少數重新投入產業,大多數資金進去了股市、房市,造成台灣社會貧富加劇,僥倖心態增加。未得其利,反受其害。
雖然蔡英文政府僅剩下不到兩年的任期,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並且可為下一任做個開端:增加對中國交流與了解的委託預算、與對岸進行某種程度的對話,降低台海危機的可能性,保障民眾生存安全、持續鼓勵台商經營中國市場。
是時候了,不要繼續掩耳盜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