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異外之聲˙同志熱線電子報】帶你/妳了解台灣同志社群近況,掌握第一手活動與報導,聊異性戀之外的事!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12/29 第537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誰在屈辱與戰爭間選擇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衰退來襲,浮誇的政府能閃躲還稅於民?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兩岸民間交流 降低台海危機
民意論壇 改善服役環境 降低區域衝突
敗選,才懂得檢討房價與還稅?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愈具挑戰性的職務,收穫將愈大
最刺耳的瞎話:沒有美方壓力
抗中保台雙面刃 調整論述止干戈
恩恩案…有生命危險 要靠緊急醫療網
人車爭道 台灣都市地獄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誰在屈辱與戰爭間選擇
黑白集/聯合報
暌違七四五天,蔡總統再度接受媒體訪問,她有點招架不住,認為問題太多。她叫記者不用急,又不是今天問了就沒機會再問。網民看到這段,直接代答:再不問「就沒下次了」!

的確,要問到總統本尊真的很難,期待她不「實問虛答」更難。就像這天好不容易開金口,卻多半嗯嗯啊啊應付過去,再不然就引用別人的話搪塞。以延長兵役為例,她說「備戰才能避戰」,根本是此話不通。原因是,人們看到政府「備戰」,卻無意「避戰」,更多時候是「求戰」,因而不斷挑釁。這樣的話,只延一年兵役,夠用嗎?

蔡英文自知說服力不足,特別引邱吉爾的名言助陣:「在戰爭與屈辱面前,若選擇屈辱,屈辱過後還是得面對戰爭」。問題是,邱吉爾說話的情境已經過去八十年了,誰想要在屈辱與戰爭之間作選擇?台灣在更艱辛的年代,都挺過了八二三砲戰;現在好不容易兩岸和平,蔡總統卻要人民在屈辱和戰爭中作選擇,這什麼神邏輯?

蔡英文引的這段話,蘇貞昌三月也說過;當時是在立法院談俄烏戰爭,希望國人為守護自己的土地而努力。這是廢話,生在自由的土地上,台灣民眾哪有不愛自己國家的?年輕世代可以當兵上戰場,但領導人也得有正確的方向感才行,哪有元首叫百姓在屈辱和戰爭之間作選擇的?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衰退來襲,浮誇的政府能閃躲還稅於民?
社論/聯合報
蔡總統宣布兵役延長前,先邀民進黨立委便當會說明;但不少綠委未等餐會結束即先退席,要趕赴記者會呼籲政府「還稅於民」。原因很簡單:延役是不討好的政策,綠委避之唯恐不及;而呼籲撒幣發錢則是「爽政」,大家當然搶著做。「報喜不報憂」是民進黨所擅長,誇稱今年稅收超徵四千五百億元正是這種心態下的產物,卻不顧景氣正迅速滑向衰退的藍燈。如今,「還稅於民」的聲浪四起,蔡政府已騎虎難下。

蔡英文上台後,除了二○二○年外,年年宣告稅收大幅「超徵」,並自誇是「嚴守財政紀律」的政府。事實上,稅收雖難免隨景氣波動而升降,但如果年年超徵,便顯得不可思議。其中蹊蹺,若非稅收預測機制失靈,便是刻意壓低目標值,以便實際稅收更易於達標,數字更顯亮麗。另一種可能,則是稅制結構老舊傾斜,未隨社會變遷調整,導致稅負過度集中,使租稅正義變形。

以今年的稅收為例,至十一月底已突破三兆元,創歷年最高。其中,僅「營所稅」即高達一.一三兆,年增四十七%,超徵三千兩百多億元。然而,營所稅的超徵,雖與去年上市櫃公司獲利大增有關;但更關鍵的因素,是政府為疫情考慮企業營收而連三年實施「營所稅免暫繳」。因此,去年企業未暫繳的營所稅,集中到今年繳交,才造成鉅額超徵。這種情形,去年已發生過一回,出現兩千多億超徵;但財政部繼續實施「免暫繳」,又不務實調整營所稅預估值,導致今年出現更高額超徵。

問題是,稅收是一個落後指標,要檢視經濟景氣的榮枯,從外銷訂單、海關進出口、乃至工業生產指數的變化,可以看得更清楚。而根據相關單位公布的上述數字,這些指標均指向墜崖式下降的趨勢。十一月的出口是「連三黑」,年減幅高達十三%,對大陸及香港的出口更衰退超過兩成,歐美市場也是雙位數衰退。外銷接單更慘,除了「連三黑」,年減廿三.四%。這些,對高度倚賴外貿的台灣,猶如颶風來襲的警報。工業生產指數同樣「連三黑」,年減四.九%,嗅不出一絲樂觀氣息。

就在立委競相要求「還稅於民」之際,國發會發布了十一月景氣出現「藍燈」的訊息,景氣對策信號判斷分數更驟降六分,來到了十三年半的新低。這顆幽幽而來的藍燈,比起蔡政府先前高調宣示稅收超徵四千五百億元,恰好形成一個諷刺的對比。一個專門「報喜不報憂」的政府,再怎麼自誇善於經營、超前部署、財政紀律良好,也不能不面對迎頭而來的衰退巨浪,這還是個躲不掉的全球性的風暴。

如果是一個理性的政府,我們會建議它將超徵的稅款先拿來還債,包括填補勞保基金虧損,並解決因政策性凍漲造成的油電公司鉅額虧損。畢竟,蔡政府任內為了前瞻建設計畫及新冠疫情,各編列了八千多億特別預算,加上不斷追加的軍購特別預算,法外支出已達兩兆,這些都需要解決。然而,對於一個追求近利、政治掛帥、不顧長期經營的執政黨,再怎麼理性的建言也是枉然。尤其,民進黨剛剛遭逢慘敗,此際「發錢贖罪」的氛圍正在形成;既然連在野黨都喊出還稅於民,蔡政府怎可能放過這個大撒幣的機會?

因此,我們只能建議:蔡政府若要還稅於民,請採取正直而便民的方式,不要再去印製幾倍券,不要再讓人民去排隊領取,閣揆不要再拿球桿指東畫西說是政府的「功德」。把錢還給百姓,人民可能比政府更懂善用!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兩岸民間交流 降低台海危機
社論/經濟日報

過去幾年來,兩岸情勢逐漸緊張,無論是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中共二十大舉辦前後、美國國會通過拜登總統簽署對台軍售,對岸軍機繞台頻率均明顯增加。台灣民眾當然不希望兩岸發生戰爭,造成人民生命與財產重大損失。我們不畏戰、不懼戰,但若能夠避免台海軍事衝突發生,則是絕大多數台灣民眾最優先的期待。

以現在兩岸情勢而言,官方直接接觸非一蹴可幾,現階段最佳的方式,是由增加民間交流開始鋪陳,降低兩岸衝突的可能性。

許多台灣民間團體,包括六大工商公協會,均曾表示願意率先擴大兩岸民間交流,包括互訪及舉辦研討會。恰值中國疫情爆發,預料數月後大陸地區將可與世界各國一樣漸趨穩定。中國政府已確定將開放邊境管制,元月初起改為0+3。我們認為:明年3月之後,中國疫情趨於安全穩定,當春暖花開時,正是推動兩岸民間交流的最佳時機。

為了順利達成目標,我們呼籲政府默許並開放工商團體,於兩岸四地多多舉辦交流活動,並開放財團法人工研院、資策會、金屬中心等政府支持的研究法人參與協助,俾能重新了解對岸經濟實況,有助台灣對於大陸實際狀況的掌握,有利於國安及經濟政策擬訂。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在兩岸議題上,美國一直扮演主動介入的角色,我政府相關部門應向美國政府與國會充分說明:兩岸增加民間交流,將可降低台海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也符合美、日、英、法、澳等諸國的期待。

或許有國人會擔心重啟民間交流,將擴大台灣技術與人才流失,但事實證明:中、日、韓、台在許多重要產業供應鏈上,具有不可切割的互利關係,彼榮我榮,分則兩害,只能勇往向前,無法回頭。

已故李國鼎資政名言:沒有西進、南進,只有上進。

除了工商團體的交流,協助在陸台商發展,也是重要的議題。在ECFA的框架下,透過兩岸具代表性的民間團體協商談判,將具有「類政府」磋商的功能,過去兩岸在觀光旅遊的合作,便是一個成功案例。

維繫兩岸產業共同技術標準之協商管道,如第六代行動通訊標準,更將有助於台灣企業在大陸市場上的占有率與台灣整體經濟利益;順利增加兩岸民間交流,降低軍事衝突之危險性,則所謂去中化與去台化危機將可顯著緩解。

美中台三角關係錯綜複雜,我們建議政府應在政治、軍事、外交、經濟,分別採取對台灣最有利的不同政策。在經濟上,中國是台灣第一大貿易與投資夥伴,這是不爭的事實。合則兩利,不合則兩害。

中國大陸近十年來在高等教育的突飛猛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無論是何項評比,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早已位居世界百大,超越台灣大學。試想:如果台灣學生可以在這些學校就讀,是不是比遠渡重洋,到語言文字不相同的歐美國家容易許多?

開放陸生來台,不但可以緩解台灣私校招生不足的窘境,更可以增加中國年輕一輩對台灣社會的理解、增加親切感,對於未來兩岸互知互信、和平相處,絕對具有正面的作用,值得從政策面鼓勵擴大辦理。

開放陸客來台觀光,當然有助於台灣經濟發展,但基於過去的慘痛經驗,有關單位應做好妥適規劃,務求來台觀光族群以中國菁英及年輕白領,自助旅行或小團體精緻旅行為主,減少團進團出大拜拜式的劣質觀光,在經濟發展目標之外,尚可具備相互尊重、相互珍惜的功能。

馬政府時代曾推動兩岸產業搭橋計畫,經過十餘年,人事時地物、國際地緣政治,早已大不相同。期待現任的蔡政府及2024年5月就職的新政府團隊,可以秉持台灣優先的原則,為兩岸再搭起一座新的交流橋梁。

   
民意論壇
改善服役環境 降低區域衝突
范谷凡/退役預官(新北市)/聯合報
蔡政府宣布義務役役期延長,代表過去推動的募兵制失敗,招募的職業軍人數量無法有效提升,加上國內少子化導致義務役兵源減少、國際上又升高地緣政治衝突風險,為維持足夠國防戰力,只好延長役期充員。

事實上,募兵制提供的薪資福利,並不亞於公教,為何公教人力甄補競爭激烈,錄取率低,而國軍招募成效卻不彰。年輕人不願意從軍,反映國軍組織文化沉痾問題:毫無個人自由與閒暇時間、相互監視與連坐法、枯燥刻板訓練內容,升遷獨尊官校正期生等現象,因此無法留住人才,就連送訓美國西點軍校歸國軍官亦選擇退伍,寧可放棄終身俸,也要自由身。

宣布延長役期方案唯一配套措施,竟僅是提升義務役士兵薪俸,從六千餘元提升至二萬六千餘元,如此將重蹈募兵制失敗覆轍。且役期延長產生的不滿,絕對高於薪俸提升帶來的滿足感,形同無效撒幣政策。

此般粗糙決策犯了公共政策著名的「第三類型錯誤」,即問題建構本身的嚴重錯誤:提高薪俸無助於改善國軍管理文化,改善服役環境找回國軍使命與熱情才是關鍵;而降低區域衝突理當是為政者責任,而非升高風險後再延長役期。

   
敗選,才懂得檢討房價與還稅?
鄭明德/台北城市科技大學企管系教/聯合報
這次地方選舉,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承受敗績。政治上可以檢討的因素很多:幾個選區提名不當;某人的學位論文有瑕疵,被撤銷學位;防疫種種措施無法得到人民整體支持等。筆者想提出的是,這次敗選主要還是財經金融因素,選後民進黨政府必須就此快速因應,提出改革與具體政策,才能穩住盤勢。

選前顧忌的打炒房修法,現看來就該在選前有霹靂作為。媒體報導,當新北市郊區房價已炒作至一坪五十萬,民意對此當然會沸騰。還好,選後民進黨政府已快速因應,在立法院委員會審查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可望於本會期完成三讀。這項修法,媒體認為「落實居住正義」。但令人疑惑的是,這項修法為何不在選前就完成?同樣的,行政院也將研擬優惠房貸,提出利息補貼,減輕人民負擔。試問,為何不也在選前就提出?

近期物價上漲更值得重視,看看超商茶葉蛋漲價就知道萬物價格飛漲的問題。政府將聯手十大零售業設置平價抗漲專區,以平抑物價,是很棒的抗通膨措施。試問,為何不在選前就有此積極作為?今年政府稅收超徵高達四千五百億元,「還稅於民」話題開始熱議,全民發放一萬元或二萬元的討論此起彼落。試問,為何不在選前就開始研商稅收超徵問題?

地方層次選舉的結果,不涉及國家高層次的走向,主要是查看這幾年人民在基層生活的感受。不可否認的是,民進黨政府除了特別關注股市量能與相關稅優惠外,在前述財經金融議題是有嚴重忽略。房價、物價問題,都不見政府有積極的作為。稅收超徵,學界及媒體有討論,也不見政府有特別思考,該如何平衡處置,才能在稅制公平及促進經濟成長上,有進一步的完整措施。現嘗到選舉敗績,突然民進黨立委倡議全民發放一萬元或二萬元,就讓人民觀感不佳,好像敗選後才懂得檢討稅收超徵的問題。筆者想問的是,難道不敗選,政府就不能在前述議題上多用心,讓人民過上較好的生活?這次地方選舉結果,正好讓民進黨政府好好反省財經金融治理上的長期結構問題,並思考更有效的改革。

筆者認為,民進黨政府選舉失利,主要是前述財經金融議題處置失當導致。選後,請民進黨政府趕快從財經金融整頓開始,這可以是力挽狂瀾的開始。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愈具挑戰性的職務,收穫將愈大
楊之遠/聯合報
公務員生涯中,最具挑戰性的工作,就是擔任環保署科技顧問室(後稱永續發展室)主任。該室主要負責環保署相關國際業務,需要接待外賓,出席雙邊會議,參加APEC海洋保育工作小組會議。

這份職務給我帶來的第一個壓力就是英文不行,因此在出席會議前要花許多時間準備講稿。尤其不同議題的討論及相關結論都要事前預擬,台美雙邊會議都是雙方環保署官員,討論議題較為集中。台加雙邊會議中常有加拿大環保業者參與,商業氣氛較濃。

最感吃力的工作就是擔任我國APEC海洋保育工作小組會議的窗口,每年除了有一次年會外,還有各經濟體舉辦的臨時工作會議,會議地點輪流在各國舉行,所以出國的機會特別多。

APEC業務不僅環保署重視,外交部國組司亦大力支持。一九九七年接任未久,由於台電公司將低放射性核廢料送往北韓儲存,遭受南韓一路在新加坡、韓國釜山的工作會議中強烈抗議。最後在加拿大多倫多APEC環保部長會議中提出正式抗議,由當時蔡勳雄署長在大會發言澄清後,始告平息。台電將低放射性核廢料送往北韓,雖屬商業行為,卻為環保署、外交部帶來嚴重困擾。

由於我國素與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國與會代表友善,最後在他們支持,以及因為當時兩岸關係不錯,大陸代表沒有發言反對下,Chinese Taipei竟被推舉為該工作小組的主事國(Lead shepherd),負責主持該工作小組會議業務,實屬不易,外交部亦非常振奮。

科技顧問室的業務,似無專業,但卻要經常出席各種國際會議,各種國際組織涉及環保議題的範圍很廣,開會發言及與各國代表溝通時一定要有內容。這才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因此開始認真練習英文,亦開始蒐集國際各種與環境相關的資訊。例如人口、貿易、經濟、能源、地緣政治、環境公約等。

這種蒐集資料的習慣,以後並未因職務調整而改變,對我提早退休去大學教書助益頗多。同時整理資料,編寫全球環境與資源安全的課本,在學校開了獨門課,專門討論各國有關人口、資源、環境、糧食、氣候、能源安全等非傳統安全政策的課程。十三年前在台大農經系剛開課時,選修學生不到廿人,現在被納入領導學程,來自各系的學生已超過一五○人。

我國不是聯合國會員國,除外交部外,各單位涉外機會雖然不多,但應該了解與業務相關的國際主流議題,這就是國際觀,這樣在出席國際會議時才能實質參與討論,享受會議樂趣。心得,愈具挑戰性的職務,收穫將愈大。(作者為退休教授)

   
最刺耳的瞎話:沒有美方壓力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台北/聯合報
府院三巨頭在總統府主持記者會,向國人說明義務役延長規畫。記者會上令人感到最刺耳的一句話,是記者提問:「外傳義務役延長為一年,是美方要求」,蔡英文說:「我明確告訴你,沒有美方壓力」。

任何人聽到這個消息都會覺得奇怪,美國官員三不五時就批評台灣:國防戰備訓練不足,國防預算過低,役期過短,根本無力打仗。現在蔡政府敢於破除萬難,決定延長役期,蔡英文竟然說「沒有美方壓力」,這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嗎?

蔡英文在記者會上堂而皇之的說:「備戰才能避戰,能戰才能止戰」,其實這也是似是而非的說法。大家都知道,為了要壓制中國大陸的崛起,美國千方百計要把台灣推向「抗中」的最前線,挑釁中共,希望能夠引燃台海戰火,把台灣變成第二個烏克蘭,讓中共遭受國際的譴責與制裁,而難以脫身。蔡政府的「備戰」,根本就是擺明了要當美國的「馬前卒」,那裡能夠「止戰」?

不久之前,美國國會兩院通過「二○二三國防授權法案」,主張五年內提供一百億美元「無償軍援」給台灣,不料到了眾議院撥款委員會,最後的決定是「無償軍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明年二十億美元的軍事貸款,我方還得支付高額的利息。這是老美慣用的「誘殺策略」,目的就是要台灣「備戰」。

消息傳出後,中共立即派出七十一架戰機和七艘艦艇在台灣海峽周邊行動,其中有四十七架次共機飛越海峽中線。請問:蔡英文配合美國□調「備戰」,究竟是在「止戰」,抑或「求戰」?

「我們愈團結,台灣就愈強大,也會愈安全」。這是說給在野黨聽的「話術」。「延長役期」原本是總統的權責,由總統府拍板定案即可。但是執政黨非常了解:這個案子一旦通過,不僅得罪年輕人,屆齡役男的父母親更會大□:「別人的囝仔死不完」,所以他們一定要找人「墊背」,替他擋掉風險。

蔡政府是著名的「慕洋犬」,他們對美國老大的要求一向都是低聲下氣,百依百順,不敢表現絲毫違抗。可是他們對於在野黨卻是狡計百出,予取予求,讓在野黨窮於應付,甚至不知所措。所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打算將「延長役期」由「查照案」改為「審查案」,拖大家一起下水。如果此議成真,在野黨有沒有足夠的智慧應付這一局?大家都在等著看。

   
抗中保台雙面刃 調整論述止干戈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聯合報
重啟小三通已進入政策議程,其癥結不在「九二共識」上;陸方彈性提出由兩岸相關業者協商,不同於台方提出政府模式協商。針對農漁水產品暫停輸陸,陸方也提出是衛生檢疫、管理機制及註冊程序問題,並非是針對台灣的經濟制裁。顯然,大陸在處理兩岸事務性、功能性及經濟性議題,並非無限上綱到「唯九二共識論」。民進黨敗選檢討,黨內也提出應該調整兩岸論述。

檢視台灣政府兩岸路線更迭,因受政黨輪替、國族認同分歧及國家發展戰略選擇之影響,呈現斷裂式變更。從國民黨執政承認九二共識,到民進黨主政否認九二共識;從中國人認同,到否定中國人認同,且台獨聲浪創新高;從採取「友美和中」均衡路線,轉變至「抗中保台」、「聯美抗中」失衡戰略,可謂是重大國策斷裂。

這是近年來兩岸對立衝突根源,讓兩岸社會敵對如螺旋上升。且隨選舉更加激化,民進黨推動「抗中保台」,實有「雙面刃效應」。

首先,抗中保台掩蓋地方治理本質。九合一選舉,民進黨訴求「抗中保台」,攻擊對手黨候選人與大陸過從甚密,影射其「親中賣台」、「中共在台協力者」。將地方選舉議題,上升至國族認同及統獨選擇。

其次,分化共同體凝聚及認同。在強化台灣認同之時,也增加共同體內部分化;在提升對中華民國認同時,也提升台獨支持比率;在促進美日關係時,卻也惡化兩岸關係及國際空間萎縮、邦交國流失為代價。尤其政黨間、人我間及社群間,互相標籤化及汙名化,這不僅導致命運共同體的「我群意識」難建,內部也充滿猜忌,促發公民社會內部疏離、認同分歧。

再者,兩岸關係陷入惡性循環。大陸對台壓制,提高台灣民眾從「反共」到「反中」;民進黨主張「抗中保台」,刺激大陸民族主義聲浪,從「反獨」轉化為「反台」,兩岸緩衝空間越來越小。

兩岸政府應換位思考,尋求建構新「兩岸共識」。若大陸對民進黨能調整政策思維、採取區隔化原則,則可強化與台灣各政黨交流對話。這已有先例,如彈性對待台灣民眾黨,未要求公開承認「九二共識」。在民進黨「不否認九二共識」、「不支持法理台獨」基礎上,可先建立「初步共識」再尋求「兩岸共識」,以建立兩岸和平對話機制。

既往兩岸已存在事務性、功能性及經濟性議題協商,可以不涉及一中涵義。在兩岸協商基礎及議題設定,或許區分高階政治及低階政治、政治性議題與事務性功能性議題,涉及高階政治及政治性議題需要「九二共識」作為前提,例如終止兩岸敵對狀態、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等政治性議題協商。

但在事務性、功能性及經濟性議題上,兩岸可創造與「九二共識」非等量齊觀「次共識」,如「兩岸一家親」、「同屬中華民族」、「一個中華」、同文同種等說法,成兩岸事務性議題功能性對話的基礎,此或可成為兩岸城市交流、民共智庫對話、政黨交流的通關密語。

   
恩恩案…有生命危險 要靠緊急醫療網
胡勝川/醫、台灣急診醫學會創會理/聯合報
「恩恩案」喧騰一時,最近監察院調查報告說有缺失,中央與地方都有責任,我未見調查報告原文,不敢置評。昨日投書指「恩恩案」源頭係「傳染病醫療網」弱化之故,個人有不同的看法,「傳染病醫療網」運作是於承平之時,但當生命有危險之虞時,還是要靠「緊急醫療網」。

衛福部轄下設有數不清的與健康有關的「網」,各有其功能。唯當有生命危險的時候,還是要靠「緊急醫療網」。該網建構了社區的安全,它教育民眾不論在何時何地何病況,只要覺得有生命危險或突發病況或不明病況,打一通「一一九」,就會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派遣員為你分析、判斷,然後派遣適當的「救護技術員」到現場為病人做評估及必要的急救或救護,再以適當的速度送到適當的醫院。在救護技術員到達現場之前,派遣員還會給報案者一些醫療指導,甚或從電話中教導做急救,這就是目前很多都市消防局正在實施的「優先派遣」,這是一個優化的加強版「緊急醫療救護」制度。

疫情期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把民眾報案後救護車派遣任務交給了地方衛生局,其用意甚為良善,係為了分流有感染病人,卻忽略有生命危險病人還是由 「緊急醫療網」來做,才有能力救回病人。因為他們除廿四小時待命,派遣員可以判別是否病危,救護技術員更可以使用高級心臟救命術救病人。

至於傳染病的考慮,當然會穿上全套防護裝備,送到醫院後急診也會做篩檢、分流,達到將病毒阻絕於院外的目的,這期間對於病人的急救(如果有需要),絕對不會漏掉,因為一路上都有高級救護技術員或急診醫護人員監視著。當醫師判定病人須住院而該院又無病床時,就要循「傳染病醫療網」尋求床位資源,這是一個完善的制度,就怕沒有落實。

「恩恩案」的錄影片我有看過,病人父親報案時就說病人呼吸困難,這是一個典型的「病危」表徵,派遣員都知道,只要按以上所提SOP操作即可。

本文旨在提醒國人勿忘「緊急醫療網」的宗旨,拯救病人的生命才是第一要務,即使有其它要務不得不辦,也不可忽視「救命」的神聖初衷。

   
人車爭道 台灣都市地獄
麻匡復/公(台北市)/聯合報
台北市敦化北路巷弄內與機車停車區交會的人行道,被美國網站批評為都市地獄,這則新聞顯示出台北市都市規畫、道路系統、人行步道以及停車空間在理論與實際間的巨大落差。

在台北市,或是全台灣,從小學生到長者,總認為道路是給車走的,人行道一定比道路窄,也早已習慣人行道被電力、電信設施阻擋,被路燈阻隔、被停放的機車阻礙。

對於都市中心來說,讓車輛更順暢,讓道路不塞車,才是政府必須解決的問題。至於行人,總是能夠自行探索出最適合且安全的路徑。

然而,台中市公車駕駛未注意到穿越馬路的一家三口,造成母親與幼兒過世的不幸新聞,更凸顯台灣行人面對車輛時的弱勢地位。汽機車禮讓行人,大客車轉彎時,駕駛必須停車觀察,用手勢確認路口淨空後才能繼續通行,這些在歐美日等國家最基本的道路駕駛常識,為什麼在台灣卻需要政府不斷強調、宣導,甚至特別制定罰則?

長久以來,對於行人與車輛的互動,交通主管機關採取的,不外乎用小綠人倒數讀秒限縮行人通行時間、縮小行人停等區以方便車輛轉彎等汽車優先的做法,卻從未提出減少車道,拓寬人行道、增加行人停等區範圍,讓汽車駕駛轉彎時必須更注意行人等以行人為本的措施。

追根究柢,就是道路必須讓車輛優先的概念仍然根深蒂固,行人只能卑微地擠在狹窄的人行道上,才能確保安全。

正因如此,交通部前部長才會提出行人看到大車先退三步的荒謬宣導。如果交通主管機關對行人的呼籲只有退讓,那麼台中市的不幸事件只會一再重演!

事實上,道路是給車走的概念,是美國汽車製造商與廣告商精心策劃的結果。但紐約交通局不認為汽車是道路主人,他們將時代廣場改為徒步區。原本車水馬龍的道路上了陽傘與座椅,搖身一變成為紐約最具代表性的開放空間。透過計程車GPS的前後比較,反而發現行車速率提升七%,車禍受傷行人數減少了卅五%,七十四%的紐約客支持這項改變。這結果鼓舞政府部門,進而規畫更多的人行徒步空間,更徹底宣告行人才是道路主人,人本交通才是當代的趨勢。

人行道絕對可以比道路更寬敞,一個可以隨意步行,無須擔心車輛的空間,就是六十多年前還只是個美國地方媽媽,後來成為卓越都市學者珍雅各不斷訴求推廣的理念。行人在沒有阻隔的住商混合小街區自由通行,靠雙腳、自行車、大眾運輸移動,自然能夠衍生出安全且生機盎然的自明空間。

台北市住商混合的規畫特性,早實踐珍雅各所追求的都市生活模式。可惜,都市規畫匯集了住商混合的便利性,也造成負面外部性。老社區的六公尺巷道無法增設人行道,只能在路面劃設不同顏色權充,自然就引發「都市地獄」的雜音。

縮減停車格、加裝跳動路面、警示標誌等措施,都是可以預見的後續改進措施。然而,翻轉民眾既有觀念,讓機動車輛退出六公尺以下道路,讓狹窄巷弄成為專門的步行、自行車空間是短期治標方案,未來配合都市計畫通盤檢討,規範建築改建時須留設公共通行步道,才是長期治本之道。就從六公尺以下巷道禁行機動車輛開始,讓孩童在街道上無憂的嬉鬧笑語,成為城市最精彩的交響樂。

   
元旦就去這裡熱血看日出吧!跨年最美曙光TOP6推薦
準備好要迎接嶄新的一年了嗎?前進台灣第一道曙光降臨的離島與東海岸,捕捉海平面升起的那道光,或在雲海湧動的高山看光華流轉氣象萬千。由專業攝影嚴選全台最美的第一道日出美景,分享經典夢幻曙光,讓新的一年擁有最難忘的開始。

上班好痛苦卻不敢離職?過來人曝38K成功創業 關鍵在於:肯不肯做
年底到了,有不少人在思考是否想轉換工作跑道。一名網友就分享,最近喪失工作動力,很想離職休息,但又擔心沒工作會被家人酸言酸語,且身上的存款也不多,無法確定可以負擔沒收入的生活多久。有過來人分享,自己曾靠3萬8千元的資金創業成功,關鍵就在於肯不肯。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