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3/01/03 第537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侯友宜的靜好與共好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蘇貞昌再不走,金絲雀不死也啞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要化解震盪 掌握機遇
民意論壇 助陸抗疫 從城市啟動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去看見 去揀選 去實踐
飛彈新年禮 中韓朝關係凶多吉少
和平保台 台獨神主牌丟嗎
勞高獎少 底層勞工悲哀
全球食物短缺 現在進行式
航勤年終惹議 應回歸法遵
獨居長輩的長照困境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侯友宜的靜好與共好
黑白集/聯合報
今年元旦升旗,新北市以「共好」為主題。侯友宜被問到國民黨的總統初選,答稱自己最大心願就是「台灣共好」,他還罕見地提到兩岸和國際情勢。做為熱門總統人選,此番回應,引人遐想。

翻開「侯友宜語錄」,似乎與「好」特別有緣。除了口頭禪「好好做代誌」,二○二一年四大公投前,以「歲月靜好」作結的公投心得文,也引發熱議。當時藍營有人酸他,「你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公投全軍覆沒,作壁上觀的侯友宜,也被藍營認為是戰犯之一。

侯友宜以一介新北市長,躍居為支持度最高的總統角逐者,自已今非昔比。若說「靜好」是獨善其身,「共好」則有號召團結的意味。觀察口號選擇,侯友宜似乎記取了教訓。

但若要更上層樓,光是「共好」顯然不夠。侯友宜支持度雖高,但要爭元首大位,卻始終被認為「差一點火候」。國安領域弱項是其一,刻意迴避政治議題是其二。從他元旦談兩岸、國際議題看,未脫空洞,仍少了一點實質。

提出「台灣共好」口號,侯友宜不是第一人。二○一八年元旦,主題就是「台灣共好」。但三年多下來,台灣社會分歧日趨嚴重,何來「共好」?無論是否志在總統,侯友宜該深思的是「更多的承擔」和「義無反顧做對的事」,光有口號是不夠的。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蘇貞昌再不走,金絲雀不死也啞了
社論/聯合報
民進黨敗選檢討報告迴避蔡蘇責任,讓社會認清民進黨根本沒有反省的誠意;尤其對於行政院沒有檢討作法和院長蘇貞昌被慰留,連民進黨內也頗有意見。這樣的檢討與反省,那裡有副總統賴清德說把這次敗選當成「礦坑裡的金絲雀」的樣子?

蘇貞昌說,行政院長職務是重擔,「從來不戀棧」;針對敗選責任,他也說,「行政工作沒有做好、做得不夠的地方,我們一直以來深切檢討、痛切改正。」諷刺的是,蘇揆這席話是在「屏鵝公路種樹百里感恩茶會」受訪時說的,他以此工程為例強調,「在過程中也因為會有交通受阻,多所批評,沒有辦法諒解;但如今我們沒有因批評而收手,才有這麼漂亮的路留下來。」但為了達成蘇貞昌的惡政目標,種樹百里成為屏東噩夢,天天趕工,品質低劣,車禍及車損不斷,民怨連連,差點讓民進黨在屏東鐵票區翻盤。蘇貞昌不知藏拙,還花近百萬排場舉行「感恩茶會」,讓當地人反諷:「是要感謝用路人的□牲奉獻?」

這正是標準蘇式風格的「深切檢討、痛切改正」,其實就是漠視民意,絕不認錯。蘇貞昌好形塑自己「衝衝衝」勇於任事風格,其實是傾全力包裝「有政府會做事」口號,掩飾其無能與錯誤決策。就像屏東人口中的「爛路百里」,即使妝點成蘇揆「種樹百里」的功德,最後仍成為屏東選票殺手。而這類惡政,正是敗選檢討的死角。

民進黨在敗選檢討報告中,指疫情紓困振興方案忽略了基層產業、商家需求和民眾感受。事實上,一波波撒幣就是蘇貞昌「買政績」的最大本事,連選前都要急發租金補助收買人心,就怕選民感受不到。然而,這些政策買票作為既多且亂,各部會九大券到處亂發還常發不出去,更無從解決小商家關門、小市民失業之苦。類似蠢政,也屢屢見諸農委會等部會漫無章法的補貼,從「班班有冷氣」到「班班吃石斑」,都是口號先行,亂象相隨。這些爛政,豈能騙得了選民?

防疫政策之亂,檢調成立專案小組已一年半,卻直到選後才搜索基亞查高端疫苗內線交易,擺明是選擇性辦案。在野黨檢舉經年,府院黨卻一再袒護高端,迴避可能存在的官商勾結現象。尤其前年疫苗奇缺,政府為護航高端,對企業、民團捐贈處處卡關,蘇貞昌還在國會譏諷郭台銘「手中沒疫苗」。最後,若不是郭董一怒,才獲蔡英文「恩准」,不知台灣還要為疫情受苦多久。蘇貞昌現在矢口否認政府擋疫苗,但民眾不會忘記誰才是疫苗的絆腳石。

政府沒本事幫民眾備妥疫苗,卻不乏信口開河的說詞,製造社會恐慌。這波搶發燒藥的開端,並非因為大陸解封,而是蘇貞昌一句「重啟小三通可能會讓對岸民眾來台搶藥,導致防疫破口」。事實上,政府並未開放一般大陸民眾來台,「搶藥說」根本是欲加之罪。但蘇揆點火,自然升高民眾備藥自保心理,導致「發燒藥荒」弄假成真,指揮中心因而須召集藥商盤點。這是蘇貞昌創造的假危機,但指揮中心不敢點破真相,以免打臉長官。

民進黨敗選,檢討報告字字迴避蔡蘇責任,但社會輿論聲聲指向蔡蘇失職。但只要蘇貞昌不下台,就算有「礦坑裡的金絲雀」,也會被蘇貞昌的霸道惡政嚇死或噤聲。也難怪,曾準確預測九合一選舉結果的日本學者小笠原直指,慰留蘇貞昌是失敗決定;他更稱,民進黨「好像想假裝敗選沒什麼大不了」。外國人都看得這麼明白,台灣人會不懂嗎?民進黨還想騙誰?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要化解震盪 掌握機遇
社論/經濟日報
回顧2022年,震盪和機遇或許是台灣經濟最貼切的關鍵字。展望2023年,經濟下行大抵確定,機遇仍存但變數更多,將會是艱難的一年。

2022年台灣及全球經濟呈現典型的「每況愈下」局面。年初2月時主計總處預估全年GDP成長率可達4.42%、通膨率為1.93%。年末11月時GDP下修至3.06%,通膨也在6月飆升到14年來最高的3.59%,前後修正幅度之大,是近年罕見的震盪。不僅如此,台股指數從1月18,619高點一路走低,10月來到12,629最低點;利率則是一路走高,全年已升息四次且似乎尚未結束。

去年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加上受到疫情衝擊而扭曲的全球供給及需求關係,正好進入回歸常態的盤點調整期,是造成震盪走勢的主因。國際貨幣基金(IMF)去年10月便已示警,世界將進入20年來最弱的成長期。我國出口在連續26個月持續增長後,自2022年9月起開始下滑,11月更減少13%,已經反映出全球衰退的警訊。展望2023年,經濟下行恐怕會持續成為主旋律。

兩岸關係的緊張及「軍事新常態」也是2022年另一個震盪來源。美國眾議院裴洛西議長8月訪台後,北京海、空入侵及跨越海峽中線,甚至中方軍艦固定在我鄰接區海域外站崗,已成為每天的日常。目前為止,這些新常態對國人及經濟的直接衝擊有限,但無疑會增加外國投資人的擔憂。從2022年外人投資增加85%的數據,加上近期國際重要級科技廠加碼投資的發展來看,似乎信心並未動搖,然而國際政治領袖在2023年會繼續來台,「軍事新常態」將會有新變化,政府在2023年必須全力建立台海「緊張但不危險」的認知,以降低對投資的影響。

另一個震盪,來自於台積電赴美投資的「去台化」爭議。因為成本、局勢、競爭變化等因素,台灣企業分散生產布局在過去30年從未間斷,台積電也不會是例外;特別是如果認為具有關鍵地位的先進半導體,能夠永遠只在台灣生產,未免太從台灣看天下。然而台積電不但是蘋果、AMD等美商的核心隊友,在美國生產也只占整體產能不到5%,赴美投資冠上去台化汙名,顯然是政治思維的評論。不幸的是,2023年台、美都將進入大選模式,此類政治帶領的辯論恐怕會擴大,繼續震盪產業及人心。

地緣競爭也帶來機遇。過去礙於中國商機,多數國家對台灣在國際經濟的重要性只願意私底下按讚,近年來大國戰略競爭思維成為主流,「中國因素」降低,跟台灣合作也出現公開化、正式化的趨勢。例如2022年6月開始談判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就是一例。這個倡議實質上是一個小型經貿規則協定,若再加上同年啟動的台美「科技、貿易與投資合作架構」(TTIC),都是台美經貿關係20年來可遇不可求的升級。歐盟在2022年也首次打破慣例,將雙邊對話提升至部長層級。展望2023年,台灣要繼續利用這些新機遇,以創意方式極大化對台灣的意義。

未來一年全球及台灣經濟的最大變數,當屬俄烏戰爭的走向;若雙方果能在春天開始接觸談判,則2023年全球經濟可以逐漸走出陰霾。反之若談判無望甚至戰事惡化,則從歐洲到朝鮮半島(北韓)情勢必然更加不穩定。再者,中國經濟在戲劇化解封的衝擊下,會逐步復甦還是更加動盪也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連帶也會影響台海關係的動向。2023年有意競逐總統大位者,必須向社會及產業證明,其有了解台灣處境、洞悉國際動向的智慧,更有提出有意義因應方案的能力。

   
民意論壇
助陸抗疫 從城市啟動
王振寰/政治大學退休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蔡總統的元旦講話,提到台灣願意協助大陸抗疫,這是民進黨執政以來對大陸最具善意的講話。但是大陸幅員廣大人口眾多,以台灣如此小的人力與國力,恐無法勝任。我認為以城市對城市應該是最好的啟動方式,例如台北市與上海就已經有現有的合作機制,其他城市也有既有的合作夥伴,以城市對城市,可以展現兩岸人民與政府的合作善意,建議國民黨在這次縣市長選舉中獲勝的縣市應該可以帶頭做這件事情。

在當今全球化的時刻,城市外交已成為顯學。城市由於規模較小,比國家更具靈活度,因此在很多議題上已經有許多以城市為主的國際聯盟,例如氣候變遷的國際城市聯盟,都是跳過國家進行合作。為了避免兩岸政體的敏感關係,由城市來啟動與中國大陸城市的聯盟關係,或許可以展開和平共榮新的契機。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去看見 去揀選 去實踐
侯勝宗/聯合報
當讀者看到這篇專欄時,筆者正參與1919單車環台的募款活動,以十五天騎乘一千三百公里,走訪台灣各個原偏鄉部落社區,為他們的急難家庭募款。這是筆者第四次參與「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計畫」環台騎乘,今年預計籌募四千萬元來資助關懷隱藏在台灣各個角落的急難家庭。俗語說:「走老路看不到新風景」,筆者擔任今年環台車隊隊長,有別於以往的「逆時鐘」環台,改採「順時鐘」方向進行募款騎行。這樣的調整,讓全程有更多的爬坡和逆風挑戰,平添許多騎乘困難和體力痛苦,讓我有許多意外感觸,和讀者分享。

首先,讓我先從教宗方濟各談起。教宗方濟各前年寫下《讓我們勇敢夢想:疫情危機中創造美好未來》一書,提醒世人在經過這場疫情危機的洗禮後,一切都再也回不去了。教宗也提醒我們,在這場疫情危機中,可以讓我們學習超越自我,也可以讓我們更加墮落。例如,在過去三年疫情危機的試煉中,我們看到了善惡的並立,也看見人心的美善與醜陋。在疫情中,有人用創新創意來克服不能出門的局限,對染疫者積極伸出援手;也有人選擇明哲保身,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消極回應。例如:民間企業為搶救確診者而不遺餘力到國外採購疫苗,唯政府卻因著兩岸的政治意識,而遲遲未給予善意的回應。

但在這疫情亂世中,我們應該如何做出明智的抉擇呢?

教宗提出了「去看見」、「去揀選」、「去實踐」三大建議。「去看見」意指去察覺真實需求。在亂世中,我們若想要找到新的未來,就必須朝著邊緣而去;我們若想要看見世界的真貌,就要前往戰爭存在的邊緣,因為唯有身處邊緣,才更能看清楚世界的模樣。「去揀選」意指明辨要往哪裡去。面對未來,我們必須有智慧分辨出哪些路是通往良善和光明,哪些道路是開倒車,甚或死路一條;只要人心不受蒙蔽,人類一定可以選出通往新未來的路徑和順序。「去實踐」意指採取富有影響力的行動。若要讓願景成真,我們必須親赴社會的邊緣,與那裡的人們一起面對問題,將利害關係人團結在具體行動中,秉持目標行動,堅持到底讓改變發生。

筆者投入已超過廿年的「移動服務社會」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正是在盡力學習「去看見、去揀選、去實踐」。為了讓「移動服務社會」的夢想成真,這幾年透過參與「1919愛走動」環台騎乘,讓筆者可以真實看見需求,進而結合逢甲大學擅長的移動科技和服務創新專業,將學術理念落地成為台灣偏鄉的真實服務。

最後,引用教宗書中的一句話:「透過具體的行動,去確保這世界上的尊嚴能獲得其應得的珍視和敬仰,並不是幻夢一場,而是通往美好未來的行進方向」。二○二三年剛開始,願你我一同創造台灣疫後社會的美好未來。(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飛彈新年禮 中韓朝關係凶多吉少
劉順達/教(台北市)/聯合報
迎接癸卯兔年之際,北韓突然送來三枚飛彈「新年禮物」,元旦凌晨再射一枚,還揚言要成倍增加核彈持有量。南韓政府指責北韓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案外,並且對中共「袖手旁觀」不滿,為中韓關係發展添下變數,頗值得關注。

中韓建交三十年來,韓國政黨輪替四次,從保守派(右派)至進步派(左派),其間雖有蒜頭糾紛、薩德問題等,但從五年前文在寅總統和民主黨執政開始,兩國關係如同蜜月般,相安無事度過。

惟自尹錫悅總統上台後,韓國政府改變親中、親北外交政策,轉換成加強與美國和日本關係,要求中國跟韓國要平等往來,並嚴明不會再走文在寅的「對中國低姿態」外交。

這可從去年八月舉行的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和韓國外交部長朴振青島會談、十一月舉行的中韓首次高峰「習尹會」,窺知兩國的外交差距。

中共希望韓國靠攏中國越近越好。然而韓國認為中國手中持有的「北韓牌」太消極,對北韓完全「非核化」沒有發生任何作用,因此,讓北韓仍然飛彈、核試等威脅統統來,中共不僅不勸說北韓,反而在聯合國支持北韓的挑釁。

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北韓五架無人機侵入韓國領空,在首爾上空飛來飛去七小時。近日,韓國執政國民之力黨高層齊聲批評中共「縱容」北韓膽大妄為。

尹錫悅的大動作令人矚目。連續召開會議,當面指責國防部長李鐘燮未能及時反擊,指示今後要以牙還牙加倍奉還,不要怕北韓的飛彈、核武和大量殺傷武器。擺出「硬碰硬」態勢。

不料,這段期間,韓國《朝鮮日報》等一連串報導中共的負面新聞,指位在首爾江南區的「東方明珠」中華餐館設有祕密警察,不僅監視反中共人士活動,並且從事蒐集情報等。甚至,中共駐韓大使館對韓國政治人物實施「美人計」。

媒體也把孔子學院牽連進去。中共在韓國各地二十餘所大學附設有孔子學院,韓國媒體認為不是純粹的文化交流,專為教授和大學生灌輸中華思想的洗腦用,建議韓國政府趁此機會一併調查清楚。

韓國媒體引據美國《外交雜誌》四月所作民調報導稱,全球五十六國中,韓國人的反中情緒居冠,其次為瑞士和日本。讓韓國人的反中情緒遽增。

□這一切演變成為中韓外交戰。目前,不顧駐韓中國大使館的正式否認,韓國情報院和警方持續調查祕密警察是否存在。

□看來,中共不能把這隻北韓蠢蠢欲動的兔子好好捉住。對朝鮮半島來說,二○二三年恐怕是「凶多吉少」。

   
和平保台 台獨神主牌丟嗎
曾士宇/大學教授(新竹市)/聯合報
近來包括副總統賴清德、民進黨代理黨主席陳其邁不約而同地拋出「和平保台」取代「抗中保台」,似乎是對國民黨的主張「拿香跟著拜」。但民進黨人士表示,兩岸論述僅在宣傳上微調,以降低衝突感,因此面對險峻的兩岸僵局,仍是「換湯不換藥」,卻肖想「乾坤大挪移」,前程堪慮。

民進黨在上次總統大選時,巧妙利用香港反送中情勢大賣「芒果乾」,成為大勝的決定性因素,食髓知味,在去年九合一地方大選時,仍高唱「抗中保台」,沒有警覺到俄烏戰爭中,戰場慘況讓民眾對現代戰爭的可怖有了較深的體認。再加上美中對峙的地緣政治,將台海拱上「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去年八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導致中共圍台軍演,四顆飛彈越過台灣而蔡政府不敢聲張,暴露其在兩岸關係上的有勇無謀、色厲內荏本質,社會氛圍與上次總統大選時已大不相同。

另一方面,民進黨就是「台獨黨」,早已是台灣社會的共識,而且之前從不諱言。蔡英文在李登輝時代擔任陸委會主委,即拋出「兩國論」。陳水扁任內宣布終止《國家統一綱領》,並在日媒專訪中說,「四不一沒有」的承諾不再有效,搞「入聯公投」甚至被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認為是在製造麻煩。

蔡英文擔任總統時,任用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接任的蘇貞昌從防疫的「小明」們,農漁產品外銷,食品註冊等,一再對中共冷嘲熱諷,惡語相向,不放過任何機會挑釁,充滿敵意,弄得兩岸情勢劍拔弩張,反而怪罪對方不友善,並以破壞兩岸交流而洋洋自得。尤其《台獨黨綱》仍是民進黨「神主牌位」,要想輕易華麗轉身,世上豈有這等便宜事。

與之呈現鮮明對照的,馬英九主政八年,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推動兩岸關係,但見陸客來台每年以百萬計,兩岸交流友善頻繁,貿易往來昌盛,大陸則對台灣農漁產品一再「讓利」,在卸任前甚至促成「馬習會」,兩岸雖然不算友邦,但也絕非敵國,會發生戰爭,是難以想像的。馬英九最近一再強調「避戰謀和」,是國民黨的一貫主張,也為支持者普遍認同,有相當的公信力。

蔡政府於去年底宣布義務兵役役期延長為一年,蔡英文說,只要台灣夠強,就會是全球民主自由的主場,就不會變戰場,青年就不用上戰場,聽起來冠冕堂皇,實則本末倒置,矛盾百出。此舉當然是配合美國為壓抑中共「大國崛起」制定的亞太策略,自甘為馬前卒,所以要大肆軍購、延長役期,甚至歡迎美國「學人」進駐行政、立法單位,喪權辱國,莫此為甚。台灣民眾要想「和平保台」,唯有下架民進黨政府。

   
勞高獎少 底層勞工悲哀
鐘重發/空大講師(彰縣北斗)/聯合報
年終獎金是資方對勞工一年辛苦工作的肯定,在資方有獲利下通常會大方與員工分享。長榮海運有人領到最高五十二個月的年終,陽明海運十三個月年終外加分紅最高領到四十五個月,不知羨煞多少勞動族。許多勞動者今年只要能有「一個月」年終就讚嘆老闆了;不過「年終僅一個月」,卻引爆長榮航勤員工在元旦期間集體休假,造成航班大亂!

長榮航勤是長榮航空的子公司。疫情間航空客運運量極度萎縮,航空貨運需求卻大爆發,負責上下貨物的航勤員工對長榮航空去年的獲利貢獻應屬當仁不讓。當得知今年航空員工有三個月年終,但航勤員工僅一個月時,叫付出勞力最多、工作最繁重的航勤怎能按得住氣呢?不趁元旦、寒假、春節、二二八連假期間擴大爭議,豈能觸動政府與民眾對企業給予低層勞工低工資與漠視的關注?

在民主社會中遇工會罷工而影響社會運作,通常都能獲得民眾的支持與體諒,因為罷工是勞工爭取勞動權益最後的手段。但長榮航勤若忌諱以合法的罷工來爭取權益,甚至在取得合法罷工的勞資爭議協調前,就以「依法休假不加班」的「類罷工」來運作,恐不易獲得民眾的支持。

公司不應因航勤屬於低專業性、高勞動力、高替代性就予以漠視。卑微年終是壓垮長榮航勤員工的最後一根稻草,爆發集體休假也是希望資方能給予合理回應。

   
全球食物短缺 現在進行式
游永福/文化生態工作者(高雄市)/聯合報
筆者長期關注一八七一年四月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的南福爾摩沙檔案。話說他在品嘗過台灣荔枝乾之後,給了「very good」(非常棒)的肯定。湯姆生能幸運品嘗到清嘉慶後期,亦即一八一一年左右開始大量栽種的台灣荔枝果實烘乾好味,乃因他為當時的台灣實際行政主官—台灣道臺黎兆堂(一八二七—一八九四)拍攝照片,而獲贈荔枝乾與茶葉,才能為台灣荔枝乾留下美好紀錄。

素來,歐洲有「朝聖之路」,日本有「熊野古道」與「奧之細道」,大陸有東西向「絲路」、南北「大運河」與「萬里長城」,走訪者眾多。台灣呢,也有三份湯姆生福爾摩沙報導與五十九張精采照片,及現地豐富產業、生態與地景資源衍生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精采路徑。除了講座與走讀,筆者特別重視特色農產品的介紹與推廣,及野生食用植物的認識與應用。

此一湯姆生給了「very good」肯定的台灣荔枝乾,在二○一三年筆者就分享給參與課程的學員享用;然而,由於前年發現十個人中,有九個人不知道或沒品嘗過台灣荔枝乾,乃於同年九月聯繫兼營果園與烘焙的林先生洽商銷售事宜,由於林先生與父親累積了七十年的烘焙經驗,品質管控得宜,所以在自產自銷與幾家有心店家共同努力下,到去年二月將所有荔枝乾全部出清。

去年,筆者的小店於八月下旬開始銷售荔枝乾,只到十月十八日就全部出清。林先生嘆氣說近幾年氣候異常,導致農作物歉收,今年荔枝產量只剩兩成!也難怪,國立屏東大學愛吃荔枝的施百俊教授說:「每年五月份從玉荷包品種開始,接著黑葉、桂味、糯米等荔枝一路產出,直到七月足足品味了三個月(講得幸福滿滿);二○二二年,卻只吃過一次就沒了。」

不止荔枝歉收,依據甲仙地區農會訊息,有機青梅今年產量只剩六成五,而且因為溫熱早熟,果粒較小。其他報導顯示,芒果,產量只有三成。龍眼,南部一至二成,嘉義以北二成,所以內門木柵有焙灶的棋子老師嘆氣說:「生食都無夠,哪還有通曝乾。」而小番茄,因為「瘋欉」,只有五成。台東鳳梨釋迦,落果與裂果嚴重,也只有五成—如此說來,氣候變遷,的確全面影響了台灣的水果收成。

何止水果!何止台灣!去年八月,《綠色和平》報導二○二二世界糧食危機,指出氣候危機帶來更多更熱的白天和夜晚,加上極端水災和旱災,導致農產下降、糧食運輸受阻,也令主糧的營養受損。因氣候變遷加劇高溫,五月嚴峻熱浪令印度部分地區的小麥作物枯萎。

食物的短缺,看來是世界性與全面性的。那麼,有沒有好對策?別無他法,只有簡單過日,重複使用,降低消耗,減少汙染一途;也只有如此,才能減緩氣候變遷速度。而野生食用植物,生命力較為強韌,更是值得我們好好認識與應用,以彌補不足。

   
航勤年終惹議 應回歸法遵
陳立業/大學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歲末年終,年終獎金的「薪」情總是牽動著工作的「心」情。長榮集團所屬長榮海運狂發四十五個月以及長榮航空預計發放三個月年終獎金的新聞先後露出,未料引爆所屬集團公司長榮航勤員工採消極性請假,近日癱瘓長榮航空國際航線運作。

就員工角度而言,母公司或集團大賺理應分一杯羹。若就航空業來說,這樣的論點似是而非。筆者建議應回歸公司治理以及法遵探討本問題。

首先,就公司法論,即便是集團化公司,每一個個體公司都屬獨立公司,換言之即為法人格獨立。基此,何有集團甲公司獲利,乙公司要求同等年終之事,試問財務面如何合法將獲利於各公司間「均分」與「轉換」?因此應檢視國家法令對於公司之基本定義與要求。

再者,每年各公司的員工努力程度不同,以航空業去年獲利仍以貨運為主力言,長榮航空整體對貨運的致力,恐非航勤人員可想像。同理,過往因為航空客運業高度競爭,也曾發生子公司因服務「旅客量」獲利、母公司因高度競爭反而無法獲利情事,比如說空廚獲利而母公司虧損,似乎也未見母公司員工要求雨露均霑的歷史。

若再從業務論之,以航勤案例若要自力更生,爭取更多年終獎金,應反思「斷奶」之可能性,自行尋求業務開發。航勤業乃航空特許產業,應自行開發客戶,增加自由營收,提高獲利之契機。若都仰賴母公司或集團公司獲利,拿別人的辛勤追求同等的權益,我國豈不成「共產」制?

最後,政府莫讓勞工運動影響公司治理,公司法明訂「各公司應於章程訂明以當年度獲利狀況之定額或比率,分派員工酬勞。」各方切勿逾越公司法作不當之要求,其引發之漣漪將如蝴蝶效應般。

疫情帶給全球各航空公司挑戰,國籍航空爭氣獲利,創造佳績。航空產業受到疫情影響,幾家歡樂幾家愁在所難免。「會吵就有糖吃」,勢必引發另一邊付出甚深的員工不滿,何謂公平與正義呢?政府、航空業者以及勞工應慎思並節制,不要顧此失彼,團結、和諧、珍惜走過疫情還能擁有工作的機會,感念公司與大家一起走過艱難!

   
獨居長輩的長照困境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聯合報
接受長照單位請託撰寫醫師意見書,因此我有機會進入幾位長輩家看看,這一看還真是讓我看見許多讓人憂心的事情。

首先來到黃爺爺家,九十五歲的他一個人住,他說了兩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第一件關乎保養之道:「陳醫師,我每個月都要去醫院住幾天,進廠維修一下。這讓我長保身心健康」。第二件事是他對身旁的照顧者抱持不確定感和深切懷疑,爺爺說:「指揮官王必勝說要對周遭的事物保持警覺與懷疑,不要隨便相信。所以,我看照顧服務員拍了我的身分證,我就寫了一份聲明書,醫師你看看。我個人絕對沒有授權任何人代替我做任何事情。」

我邊看他仔細書寫的聲明書邊勸說:「爺爺,照服員應該是為了公務所需才拍照,不是詐騙集團。」

爺爺說:「我一把年紀了,不懂這些事情。對我來說,你們用手機這樣照、那樣照,傳這裡、傳那裡,我們這些老人是會恐慌的啊。」

這樣說來連我都覺得有道理:「爺爺,你擔心外面的騙術太高明,萬一被騙走了全部身家就求助無門,對吧?」

爺爺點頭:「對啊,現在人的把戲那麼多,我老了,跟不上了。我只會寫字,你看,我連聲明書都用條文紙書寫。」

那天花了點時間和老人家聊天和說明,希望能稍微緩解他內心的惶恐不安。

接下來拜訪的是張爺爺。老伴去世後,爺爺堅持自己住,不久前一次跌倒意外讓他嚇到了,養成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的心態。於是住在鄰近的孩子們就為他申請長照服務,由照服員上門做居家清潔以及送餐。

漸漸的,爺爺出現失智跡象,例如他懷疑照服員偷竊,問起偷了什麼,爺爺說的是「鋼杯」、「毛巾」這一類聽起來就是妄想的描述,只是這樣的猜忌多少還是會造成家屬與照服員間的心結。

我覺得比較可能是爺爺隨手擺放物品,但記憶力退化讓他一轉頭就忘了。於是我與家屬坐下來討論,用引導的方式讓他們慢慢理解失智跡象,而這些物品說起來是不會有人要偷的。看到家屬臉上露出理解的神情,我在內心鬆了口氣,相信釐清誤解後,應該能減緩家屬和照服員間的緊張情緒,也讓照顧過程順利一點。

這兩位故事主角都是男性,但考慮女性多半比男性婚齡晚但預期壽命長,因此獨居的女性長輩只會更多,我因業務相關就拜訪過不少獨身又無子嗣的老奶奶們。我總在拜訪過程中看見不少獨居長輩生活照顧上的困境,他們主動或被動獨自生活,但內心惶惶不安,於是進一步在行為上展現,若加上失智症等疾病纏身,勢必讓照顧工作變得困難。

其實,不論有沒有結婚生子,老後獨居已經是社會上越來越普遍現象,任何人都有可能是獨老預備軍,所以著手建立獨居長輩可以安老的環境,正是在為我們自己的將來提早做準備,希望醫療、照顧、鄰里、家庭甚至個人等政府與民間各單位,都能一起關心並共同合作。

   
全球經濟40年來最疲軟!2023年台灣只會比今年差
聯準會將2023年的「失業率」預測,從11月的3.7%,一口氣大幅上調至4.6%。「如此高的失業率,一般都會伴隨著經濟衰退。」曾準確預測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現任瑞士信貸私人銀行亞太區副主席的陶冬,在其私人部落格中這麼寫到。「衰退」,是展望明年經濟的第一關鍵字。

注意!年終超過這個金額要扣稅
近期有台積電的新人分享自己領到3.8個月的分紅,加上固定月薪,足足領了44個月,還可能加上等待發放的年終獎金!如果你的年終獎金也是很可觀,要注意超過一定的金額要繳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