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Fed)1日決定升息1碼,這早已在金融市場預料之中。會後聲明及主席鮑爾在記者會上談話仍明顯偏向「鷹派」,但金融市場的反應卻與Fed的方向背道而馳,凸顯出Fed與市場之間不僅存在溝通障礙,且雙方對於緊縮政策的「時間滯後」長短,乃至於對經濟「軟著陸」的認知都差異甚大。這不僅使Fed抑制通膨的工作更加複雜,更可能為未來金融市場動盪埋下隱患。
首先解讀Fed的政策立場。在會後聲明中最應重視的,就是Fed仍表示利率「目標區間不斷提高應屬適當」,這顯示Fed傾向於未來還會進一步升息。鮑爾在記者會上也強調,Fed比較難以掌控的風險,在於緊縮力度不夠,使Fed在未來6-12個月後仍未完成任務;但如果覺得緊縮過當,通膨下降的速度比預期更快,則Fed有的是工具來因應。顯示目前Fed的政策立場仍是「寧可緊錯,不能鬆過」。
但市場的解讀,則是聚焦於一些似有若無的「鴿派」訊息,顯示市場的「利多饑渴症」並未減輕,投資人的基本心態仍是「走過看過,不要錯過」。但美國股債雙漲,美元貶值,只會使金融情勢反趨寬鬆,使緊縮政策的效果受到反制。如此一來Fed要想使通膨達標,就只能進一步升息,且維持高利率更久,市場的期望將因而落空,屆時失望性賣壓又將導致市場動盪。
其次,Fed與金融市場對於緊縮政策的「時間滯後(time lag)」長短也有不同看法。如果「滯後」的時間較短,則之前升息的效應已經展現,但目前經濟活動並未受到強力的抑制,通膨仍距離目標甚遠,於是Fed就可能必須將利率升得更高,維持時間更久,才能達成所希望的效果。正因為「滯後」的時間連Fed自己也抓不準,因此才會決定將升息幅度縮小到1碼,以空間換取時間,持續觀察之前累積升息究竟對經濟與通膨造成多大影響。
但許多投資人認為「滯後」的時間很長,因而認為利率其實已經升到可能會導致經濟衰退的水位,但因為家庭與企業仍有超額儲蓄,使升息的緊縮效應尚未充分發揮,然而今年上半年緊縮效應就會陸續顯現,經濟將大走下坡,因此預料Fed今年最多只會再升息1碼,而且年底將會降息2碼,2024年將會續降。目前雙方對於今年底的利率預估相差3碼;如果Fed看錯,可以立即因應;但若市場錯估,投資人將損失慘重。
再者,雙方對於經濟「軟著陸」的認知也差距甚大。市場似乎相信通膨降到2%將會自然發生,因為企業獲利率縮小,加上消費及投資支出減弱,將能使勞動市場持續緩解,工資升幅下降,從而壓低通膨,但不會出現經濟衰退或失業增加。
鮑爾及多數官員則認為最近核心通膨下降,主要是靠產品價格下降,因為供應鏈瓶頸幾乎消除,且消費者的需求也從產品轉回到服務。然而等到這些「過渡性」的有利因素消退,「持久性」的通膨率較可能在4%左右。基於目前勞動市場仍然緊俏,工資升幅仍大,因此如果不再繼續升息,通膨率將不會回歸到2%目標,達成「軟著陸」仍只是「許願式的思維」。
金融市場還忽略了一項重大變數,就是中國大陸解封可能推升全球通膨。大陸元月製造業與服務業活動雙雙擴張,且國際能源總署(IEA)也預測大陸今年石油消費量將創新高。彭博經濟團隊預測,大陸2023年經濟成長率將提高到5.8%,這將使今年底全球通膨率比原先的預估升高整整1個百分點。如果大陸經濟持續反彈,使美國第2季的通膨率仍維持在5%上下,市場將很難指望Fed在5月時就會停止升息。
市場與Fed對通膨與利率展望存在重大差距,意味著市場風險升高;投資人不宜見獵心喜,反而應該更加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