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客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3/02/18 第540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如果台灣還是民主國家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政府不協助遊民孤老,卻撒錢補貼房貸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石油人民幣概念 大勢所趨
民意論壇 盼兩岸互釋善意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台灣需開發ChatGPT
兩岸欲破冰 綠營需先行
藍營勿再拖 盧秀燕選總統 我按讚
請賴主席誠實面對憲法
恢復農漁產品輸陸 早比晚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如果台灣還是民主國家
黑白集/聯合報
陸委會日前核准一批大陸人士來台參加星雲法師圓寂典禮,卻擋下前宗教事務局長葉小文,引發議論。近日,陸委會核准上海台辦副主任李驍東等一行來台,顯然大器得多。然而,陸委會卻要求訪問團只能參加「批准的行程」,其餘活動一律禁止,連消夜都不可以,此舉立馬再掀爭議。

陸委會推說,行程是北市府安排的;言下之意,他們只是公事公辦。但是,哪個邀訪單位會把行程排到滴水不漏,不留一點縫隙?這次訪問團來台,是因為上海市參加了台北燈會的花燈布展,他們若連消夜、茶敘都不能參加,難道真的只能禁足在旅館?

台灣是民主國家,蔡政府如此嚴格管制來客活動自由,到底在怕什麼?世界各國,除了北韓,再也沒有其他國家約束訪客到這種地步了。台灣向以民主自由自豪,理應盡量開放讓來客感受台北的美好;現在卻把自己搞得像北韓,難道台北街頭有什麼機密會被對方竊取?或者怕老百姓受到統戰?

蔡政府各部門的定位一直很離奇。外交部不斷丟失邦交國,在兩岸議題上,卻爭搶陸委會的角色。而陸委會多年來閒閒無事,好不容易有對岸來客,卻表現得比國安局還緊張,把來客當間諜。

短短三天,蔡政府與其嚴管訪問團活動,倒不如約束一下綠營民代及支持者,別再去鬧事把人推倒。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政府不協助遊民孤老,卻撒錢補貼房貸
社論/聯合報
為消化數千億超徵稅款,蔡政府研擬的《疫後特別條例》果然大手筆撒幣,名目之繁多奇巧,令人目不暇給。除了補助年輕族群房貸、房租,代償就學貸款本息,甚至向十八至廿一歲青年發出每人一千兩百元的「成年禮金」。這些政策,被質疑是鎖定年輕族群為明年大選「買票綁樁」,並非無的放矢。蔡政府大手筆錦上添花去補貼房貸、發成年禮金,卻看不到全台日益增多的遊民和孤貧,更完全排除弱勢老者,是得了狹視症或狹心症嗎?

提出上述各項補貼計畫的單位,包括內政部、文化部和教育部。其中,內政部長林右昌和文化部長史哲都是新官上任,卻沿襲蘇內閣發放三倍券的舊腦袋行事,依樣大畫補貼葫蘆,讓人失望。同樣可議的是新揆陳建仁,一上任就有數千億的「意外之財」可花,他不把錢用在急要之處修補社會的破漏,卻任由閣員以短視近利手法把經費瓜分撒掉,完全看不出長期經營及服務人民的誠意,更看不出這如何有助於強化「社會韌性」。

以林右昌提出的房貸補貼為例,雖設有購屋戶數及貸款額度限制,表面上是要「排富」,實際上卻在「排貧」,把那些根本無力購屋的弱勢者排除在外。試想,對於那些有七、八百萬購屋貸款的人,政府一次性地補助三萬元,只不過多一筆額外的消費金,能減輕什麼購屋負擔?然而,政府要為此付出一六五億元經費,這樣花錢達到了什麼目的?

深一層看,蔡總統曾誇下「八年廿萬戶社會住宅」的海口,正因為她的政策承諾嚴重跳票,才會讓年輕族群充滿相對剝奪感。不僅如此,蔡政府八年任令富人和台商炒作房地產,房產價格節節高漲,助長社會不平。內政部的打房政策無效,因而要拉攏年輕族群以減低愧疚;但房貸補貼只是「貼膏藥」,連止痛效果都沒有。

租金補貼政策亦復如此,蘇貞昌去年即曾推出「擴大租金補貼計畫」,額度就是三百億元。當時,即挨批只是「肥了房東」,因為房東會順勢調漲房租,把補貼金吸走。如今,林右昌把同一政策再抄一次,又要再花三百億元補貼房租。讓人納悶的是,蔡政府的人事無論如何更迭,官員似乎都毋須進化,只要東施效顰照抄前人即可。這樣兩年撒掉六百億元的房租補貼,若拿來重建社會安全網,乃至集中投入建設,都能更有益於社會民生吧!

放眼全台,新冠疫情籠罩三年多來,許多經濟活動受到重創,不少民眾因失業而生活困頓,社會底層者甚至三餐無以為繼。最明顯的現象,全台從北到南各大城市火車站都出現了大量遊民,即使在嚴冬,他們都只能在車站內外席地而眠,每日三餐則是有一頓沒一頓地過著。此外,各地最近更頻頻傳出「貧窮死」的悲劇,有的是一家三口相繼身故才被鄰里發現,有的是夫妻被斷水斷電孤絕而亡,有的則是一家三餐不繼餓成皮包骨,有人則蝸居在高架橋下和堤防的夾縫處。這些情景,顯示台灣的社會安全網破漏重重,亟待修補。蔡政府不去設法補漏救苦,卻只想補貼收買人心,正因為撒幣既不必用心、也不必用腦,是最容易的事。

近幾年,蔡政府把補貼當成「施政常備藥」,任何疑難雜症都以撒幣解決,用錢堵住悠悠眾口。且看,這次文化部能發想出「成年禮金」的創意,所有十八歲到廿一歲年輕人都發一千兩百元;未來,「蜜月禮」、「壯年禮」等名目必將層出不窮。主政者看不見遊民及孤苦者,因為他們都不是目標選民吧!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石油人民幣概念 大勢所趨
社論/經濟日報

去年12月初習近平訪問沙烏地時提議,把中國向沙烏地購買的石油天然氣以人民幣結算,當時沙烏地阿拉伯官員直言,現在還不是時候,可是開始愈來愈多跡象顯示,正有一個大趨勢,從「石油美元」(Petro dollar)轉移至「石油人民幣」(Petro yuan)。

美元是全球貿易通用的貨幣,尤其石油以美元計價,更是近70年來的鐵律;這是因為主要的產油國,包括沙烏地與其他波灣國家的貨幣,鎖定與美元固定匯率,而美國在二次大戰之後,一直是全世界的霸權,也是石油最大的進口國,波灣國家靠美國軍力保護,也對美國市場出口石油,而美元藉此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並為美國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提供資金;石油以美元計價,彼此最為有利。

但是這個互利關係,最近十年有很大的改變,一是美國開始出產頁岩油,不僅國內能源的90%自給自足,還成為全世界頭號石油出口國,這讓美國與波灣國家成了競爭關係,而在此同時,中國經濟快速崛起,開始大量買油,中國是沙國最大的原油買家,沙國27%的石油出口到中國。

去年習近平訪問沙烏地,同時與波灣其他國家舉行高峰會,簽訂超過300億美元協議,希望波灣國家將部分油品改由人民幣計價,並且將石油期貨移至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

中國背後的動機,當然是希望爭奪美元所主導的全球貿易霸權,這不僅是與美國的經濟爭霸,更重要的是防備美國對中國的金融制裁,就像現在對俄羅斯的制裁一般,而石油換成以人民幣計價,就是重要的第一步,將大大提升人民幣的地位,也會威脅到美元地位。

沙國每日出口約620萬桶原油,即使一部分的計價從美元換成其他貨幣,也將震撼全球,並對其他國家產生示範作用,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霸主地位也會被削弱。

據了解,中國和沙烏地之間,以人民幣計價的談判已斷斷續續地進行了六年,但利雅德方面顧忌與美國的關係,仍持謹慎的態度,尤其川普承諾的武器銷售,現在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單是2021年,沙國花在向美軍購的金額就達400億美元,沙烏地當然擔心激怒美國。更何況,沙烏地每年對中國貿易順差高達267億美元,人民幣又不是可以隨意兌換的國際貨幣,沙國手中拿到這麼多人民幣,要如何處理,也是一大難題。

可是如今能源市場與金融市場,開始有了變化,現在金融界與能源業開始討論一個新概念「石油人民幣」。

首先是,沙國財政部長賈丹上個月受訪時,第一次露了口風,指出對於使用美元以外的貨幣進行貿易,沙國持開放態度;其實引入人民幣交易,本來就對於原油市場的多樣化具有積極的作用,也有利於原油價格的穩定,而雙邊貨幣的直接結算,實現「去美元化」,也節省了大量金融交易成本。沙國態度的變化,意味著將開始邁出第一步。

其次,美國目前債務高達31兆美元,而且民主、共和兩黨對提高舉債上限爭執不下,這將有可能拖欠政府的還債義務,動搖投資者和各國央行對美國經濟的信心,改以人民幣計價,可以避免美元波動帶來的匯兌風險。

第三,中國不僅與波灣國家談,也和其他產油國在談;目前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占OPEC+組織石油儲量的40%。它們都已經以極低的折扣,以及人民幣計價方式,向中國出售石油,這也是勢之所趨。

尤其大陸近日的外交重心,都圍繞著能源安全,以及一點一滴削減美國金融霸權為目標,習近平12月初去波灣國家,近日伊朗總統到大陸訪問,能源議題都是重點,「石油人民幣」取代「石油美元」,勢必將是國際政經檯面上的議題,這也許不是一兩年的事,但是大的趨勢如此,即使是美國都難以扭轉。

   
民意論壇
盼兩岸互釋善意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李亞琪/服務業(台北市)/聯合報
欣見開春後兩岸彼此釋出善意,陸委會宣布恢復港澳來台自由行,大陸建議恢復十六航點,也願幫農漁產品輸陸。這是好的開端,民眾都期盼著兩岸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和一位陸配朋友聊天,她爸爸讓她今年無論如何要回去一趟,罹癌父親說:「算命的說屬兔的我今年有一劫數,你帶著老公孩子回來照張全家福,否則怕是再也見不到我了。」朋友準備回娘家探望爸爸,獨生女的她,最大願望是希望開放陸客來台,這樣她可以讓堂兄妹、還有阿姨陪同體弱父親來台走走,不用擔心。

消費最大宗的陸客不來台灣,許多老街、夜市、景點伴手禮店冷冷清清。春節時去宜蘭旅行,返程導遊帶我們到一家伴手禮店購買,整團只有一兩個人買,因為台北也有啊。店員嘆道:「如果是陸客來就不一樣了,他們總是大包小包的伴手禮。」觀光業餐飲業翹首盼陸客來台,重振榮景。

台灣人同樣迫不及待想去大陸旅遊。同事疫情前每年都去一次大陸,到處留下足跡。什麼時候開放旅遊團赴陸?我一定頭一個報名。同事說,自從看了陸劇《夢華錄》,如水墨畫的江南美景深深吸引她,她想去江南水鄉看看,還想去古裝劇裡的故宮紫禁城,去爬萬里長城…聽我講起中國作家白岩松曾說過:「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同事嚷嚷說好想去開元寺去看東西塔。

兩岸因疫情和政治因素冰封許久,如今疫情趨緩,是時候破冰,這是民之所向,相信兩岸民眾都渴望正常交流,振興經濟。誠如昨天社論「投資兩岸和平觀光,遠比買布雷車划算」寫的,兩岸需化干戈為玉帛,萬不能重蹈俄烏戰爭的覆轍,兵戎相見,兄弟互打,而讓美國坐收漁翁之利。

   
台灣需開發ChatGPT
闕志克/清華大學合聘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自從OpenAI去年底發表ChatGPT並開放試用以來,短短不到三個月累積超過上億個使用者帳戶。雖然OpenAI的執行長公開承認,這一版在功能上非常有限,尚未成熟到可用於關鍵企業應用上,但它所展示的驚人功能、商業潛力與未來產品的想像空間,讓業內許多權威人士相信,ChatGPT對未來十年IT產業的影響力,可媲美九○年代的網路瀏覽器和廿一世紀的iPhone。

ChatGPT最令人驚豔的功能,不是聊天,而是針對結構複雜的用戶提示,能答出文法正確、語意切題、內容豐富詳細的回覆,且回覆的語法與風格可以任由用戶指定。所謂提示可以是一個具體的問題、一篇尚待完成的文章摘要、一篇需要潤飾簡化或總結的文件、甚至是一組需要被轉成文字描述的結構性資料。

一般言,用戶提示語意越簡單清楚、範圍越明確,ChatGPT的回應就越具體精準。雖然這一版表現已足以讓它名副其實地成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問答機器人,但它仍然有不少缺點尚待開發者進一步解決。首先,含有事實錯誤和編造內容回覆,並不罕見;再者,ChatGPT既不擅長需要多層次邏輯才能得出的複雜推理,也常犯簡單的算術錯誤,更時有前後文不一致毛病。儘管這些問題的存在,考量背後巨大的商業動力,未來幾年終將能一一解決。

ChatGPT的技術基礎,是「大規模語言模型」,其設計原理是「文字接龍」。這種語言模型訓練,是基於所有網路和實體世界可蒐集得到的文件,包括網頁、書籍、刊物、非出版品、電郵、即時信息等。訓練時,以神經網路方式建立起「先行文字序列」與「預測標的」間的數學關聯模型;接著利用人類用戶產生的問答,將此模型化為能有效回應用戶提示的語句預測引擎,來進一步增強語句輸出的相關性和準確度。

OpenAI現有的商業模式,並不支援中文語料的運用方式。台灣必須自主開發以台灣地區中文語料訓練出來的ChatGPT語言模型,因為ChatGPT模型雖然支援中文,但並非其主要重點,故就其模擬台灣中文的使用能力而言,進步空間仍大。

此外,中國必然會開發自己的中文ChatGPT模型,且其品質應會優於OpenAI的中文模型;屆時,許多台灣ChatGPT的應用,可能被迫建構在由中國建立的中文ChatGPT模型上,將引發國安疑慮。如果政府可以成功開發出台灣自己的中文ChatGPT模型供在地廠商使用,對未來數位產業發展將產生巨大貢獻。

   
兩岸欲破冰 綠營需先行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聯合報
春暖花開時節,冰凍有年的兩岸交流有無可能融冰回溫?去年夏天中國軍演後,國民黨先遣夏立言赴中,今年春節後夏再度組團至京,並獲陸方高規格接待。在野黨積極破冰,執政黨反依舊被動消極,這對台灣民眾是福是禍?

首先,在野黨兩次赴中,明顯讓綠營民代亂了套。針對馬祖通訊電纜中斷事件,綠營民代表示:「從破壞頻率來看,這是故意。嚴正抗議此國安層次問題」、「國民黨應向中共表達嚴正抗議,要求補救及補償機制,而不是表面交際」;對於國台辦願意恢復台灣農漁產品輸入協助,黨團幹事長鄭運鵬表示,大陸是「以商圍政」,國民黨不要淪為大陸統戰工具,陸委會甚至說:「國人從事兩岸交流活動,未經授權不得協商涉公權力事項。」

綠營民代似乎忘了,國民黨僅是在野黨,無法和中方討論和簽訂任何涉公協議。但執政黨擁有眾多官方權力與資源,卻一味擔憂在野黨訪陸,箇中原因值得推敲:究係「抗中保台」口號無法急轉彎?或係綠營對中習於「抗」、無法「談」?

其次,疫情最大解封商機之一就是大陸開放民眾出國觀光,首波開放名單未列入台灣,其理至明。因若列入台灣,不啻承認台灣為「一國」,違反其「台灣為中國一部分」之領土概念。但兩岸不能開放直航和觀光關鍵,並不在陸方的「一中一台」考量,更重要原因乃在於陸方對台事務決策部門,在國台辦主任宋濤上任後,正對台展開「聽其言、觀其行」的基本戰術階段:「先下一著觀察台方回應,再決定後續政策與開放動作大小、快慢。」

所以,二月初國台辦主動建議恢復兩岸十六航點,蔡政府未立刻回應;又隔一周,陸方再具體公開十六航點,蔡政府仍靜默考慮;直至最近才「漸進」宣布解除對港澳人士的自由行限制。陸方主動積極,代表宋濤新官上任,獲得習近平授權與信任,因此對台如下棋般,下子連續不停滯;而台灣則處被動反應,頻頻接招局面。

第三,習近平在廿大後權力基礎穩固,國政治理表現更勇於積極開拓和大刀闊斧。例如:新疆事件引起的「白紙革命」,全國風起雲湧,國際媒體甚至以天安門事件比較分析,但習瞬間即將堅持近三年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廢除,有效平息各地抗議。而在解封未充分準備狀況,習必須承受至少一百萬人染疫死亡的事前評估,至今也正「悲慘」度過疫情高峰並開放國門。

兩岸破冰非靠藍,春江水暖「綠」先知。融冰只靠在野黨難成事,習在廿大號召黨員「務必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綠營為了台灣民眾諸多交通、工商和民生權益(航點開放、小三通、陸客觀光、陸生教育等),也應主動積極,勇於走上第一線「敢於溝通、善於談判」,此方是「和平保台」的具體實踐!

   
藍營勿再拖 盧秀燕選總統 我按讚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桃園/聯合報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幾已確定,而國民黨或非綠陣營目前仍混沌不明;相較於「誰來參選」,支持者更在乎的是「誰能下架民進黨」。在中台灣域治理平台大會上,有縣長暗示台中市長盧秀燕選總統後,讓厭煩目前這戲碼的人,耳目一新。

郭台銘勇於表態,但黨內雜音也多;四年前他退出國民黨,承認自己「年少氣盛」。當年他的確缺少政治智慧,也缺乏有智慧的幕僚;要和民進黨政客鬥法,勝算不突出。不只如此,他在中國大陸有龐大投資,有能力不讓「中國牌」成民進黨提款機嗎?

侯友宜是民意支持度最高的,但連任以來,媒體問到參選總統事,他千篇一律回答:好好做事、社會共好。顯然不自覺他每說一次這話,「政客」成分就加重一些;這種逃避問題風格,令人憂心他足堪大任否。即使他擔心剛選上就表態參選總統,會有「落跑」罵名,但是只閃躲的結果,反而令人愈看愈討厭。

我認為柯文哲是比較有政治智慧的,但是人文素養稍差,常常是政治內容加分、表達方式失分。而且高虹安是新手,民眾黨幾乎是一人政黨,在總統大選上只能當配角。用台語俚語形容是:「生雞蛋嘸、拉雞屎有」,是藍營拉攏而不是敵對的對象。

至於朱立倫,「換柱」陰影永遠揮之不去。去年地方選舉國民黨大勝,勝選後他多次強調總統大選一定要「找出最能贏的人」,使他政治聲望上升;但是誤以為這是自己可參選契機,回升的支持度將打回原形。

盧秀燕對參選總統一事,坦然以對頗有大將之風。她曾經在面對媒體時表示:自己如果有機會,願意為全國人民服務。

我參與過數次重大選舉,合作過程中觀察到:女性政治人物比較真誠、負責、無私、善良。無私的人比較有智慧;國事如麻,把國家治理交到一個善良、較有智慧的人手中,人民方能安心。因此盧秀燕選總統,我按個「讚」!

別再說「好好做代誌」

陳弈忻/文字工作者(高雄市)

明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將由賴清德披戰袍,國民黨還吵要由誰來出征,對已表態者又砲火隆隆,這個黨真是夠了,嘴巴先閉起來有這麼難嗎?真是可笑又可悲。

國民黨不要以為去年九合一選舉獲勝,就認為明年選舉勝券在握,看看二○一八的九合一選舉,國民黨不也是選得很好,但第二年總統和立委選舉,卻可用「大敗」形容,真的是「囂俳無落魄的久」,眼看歷史又要重演了,這叫支持者情何以堪?

筆者想對呼聲、民調高的喊話,不要只會說「好好做代誌」,要不然就是不著邊際的話,讓人聽了就反感。再不表態,選民耐心是有限的,不要搞到最後是全盤皆輸;也要對黨主席說,不要每次都講的很官式,也不要四兩撥千斤;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稍一不慎,當心被對手整碗捧去。

   
請賴主席誠實面對憲法
張健常/軍退(台南市)/聯合報
陸委會以專案方式同意上海市台辦副主任一行來台參加台灣燈會等活動,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似乎並不樂見,一方面表示北京當局定義的「九二共識」裡面,並無中華民國生存空間,卻又重申蔡總統的話:「政府的承諾不變,善意也不變」、「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就是我們的主張」。

所謂承諾,應包括蔡英文就職第十四任總統時說的:「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處理兩岸事務」,憲法增修條文不就是「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將兩岸定義為台灣與大陸地區嗎?

賴清德當選民進黨主席後說:「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沒有再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與憲法一中內涵完全背道而馳。但無論如何,曾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副總統,比起說過一百多次不是台獨的李前總統,至少是誠實的,也不曾說過:「統一只能說不能做,台獨只能做不能說」這樣的話。

平心而論,醫師背景的賴對政治或法律見解,還是薄弱了些,如依其所言,想請教幾個問題:「台灣國」究竟是哪年獨立的?創建者是誰?台灣國憲法在哪?東引、馬祖、烏坵、東南沙諸島又係哪一國?

如果真有個「台灣國」,請先把歐洲唯一邦交國教廷駐華大使館的銜牌名稱「Nuntiatura Apostolica in Sinis (拉丁語);Apostolic Nunciature to China(英語)」換了吧!連堂堂國名都含糊以對說不清楚,如何擔任國家領導人?

賴主席強勢主導「學倫規範與爭議處理」,終讓林智堅撤回訴願並表達歉意,至少在民進黨的道德標準上調整了天秤;但兩岸關係終究還是欲爭大位者繞不過的坎,請務必誠實面對就任副總統時宣誓過的中華民國憲法。

   
恢復農漁產品輸陸 早比晚好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大陸國台辦表態,願與台灣共同努力,為恢復農漁產品輸陸提供幫助。但隨後宋濤會見台灣兩岸農漁業交流發展投資協會時卻提醒,恢復輸陸要「在符合檢驗檢疫標準的前提下」。由是我農漁產品銷陸禁運,究竟何時解除,引發關注。

若核大陸海關總署相關禁令,實僅係「暫停進口」。故解禁與否,原屬其可單方主導、隨時「操之在己」的行政裁量。對岸要求輸陸農漁產品符合檢驗檢疫標準,固然合理合法;惟若條件門檻過高,會不會又舊事重演,淪為兩岸互推責任,導致開放延宕?

兩岸交流中斷已久,好不容易盼到彼此官方近期均釋出善意信號;原應把握時機,共謀增進民生利益,以助修補關係與疫後經濟復甦。故重開我農漁產品輸陸大門,此其時也;否則接下來,或有麥卡錫來台、蔡總統訪美、美中衝突等變數干擾。加上接近二○二四大選,雜音顧慮更多,屆時再多的「惠台」恐成效不彰。

經金門藍委、縣長斡旋,金酒遭禁四十八天即放行;既有成功前例,此番夏立言頂著「抹紅」壓力出訪,向對岸傳達民間渴望恢復進口心聲,返台後國人必睜大眼睛看。茍短期內問題未解,交涉得不到正面回應,豈不坐實了游錫□批評國民黨「被中共欺騙」?

其次,大陸片面終止ECFA傳言始終不斷,迄今我方雖從未接到終止協議的通知,但原列該協議早收清單品項的石斑、秋刀、午仔魚、檸檬、柑橘去年陸續遭禁,加深了疑慮。農漁產在兩岸貨物貿易額雖說占比不大,惟上述禁令能否解除,對兩岸經貿合作機制存續,仍不失為重要指標。

無論從陸委會的「不要將經貿措施當作工具」、梁文傑的「不要先卡住再施惠」,或陳吉仲的「沒有依照國際規範進行的市場,絕對有一定的風險」,均透露出彼等對於一旦鬆綁,將凸顯自己溝通無力、執政無能的心虛。站在陸方角度,九合一選舉結果既顯示台灣民意丕變,又有何理由繼續為難無辜的農、漁民?

國內釋迦滯銷價跌,鳳梨、蓮霧收成期轉眼將至。呼籲兩岸主事者若真欲春暖花開,不妨就從儘快恢復農漁產品輸陸作起吧。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