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總裁楊金龍昨日赴立院進行業務報告,他認為進口原油及糧食成本上揚等供給面因素,導致近來國內物價高漲。另一方面,由於預期今年台灣出口成長將大幅放緩,且廠商對未來景氣看法保守,恐遞延或縮減投資計畫,因此,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可望降至約2%,且不會出現停滯性通膨。楊總裁也提到全球經濟仍面臨四大風險。第一是美、歐勞動市場緊俏,恐使通膨升溫;第二,美歐央行若因通膨降溫不如預期進而緊縮,恐減緩經濟成長。第三,中國大陸經濟仍存在下行風險;第四,氣候變遷加劇大宗商品供應不確定性及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上述四大風險中,除第三項會降低通膨外,其他三項皆使通膨增溫。然而,楊總裁並未量化這些因素的影響。
從總體經濟學原理來看,總合需求及總合供給變動皆會影響物價。其中,總合需求包括民間消費、政府支出、民間投資及出超等四項,而總合供給和工資、地租及原物料成本相關。楊總裁認為我國出口及投資將受到壓抑,因而會減緩國內通膨的看法,可能過於樂觀。近來我國出口金額連續五個月衰退和新冠肺炎疫情減緩後,國人大幅減少對電子資訊產品的需求有關。今年元月時,類似筆電及電視機等耐久性消費財的價格年增率只有0.82%。不過,因其僅占國人消費支出的九分之一,故對緩和通膨的效果有限。
近來我國以增加政府支出的方式撥補油電虧損,雖掩蓋通膨於一時,但日後必須付出代價。去年國際原油價格上漲43.2%,而我國則凍漲油、電價。由於油料費及電費分別占國內消費支出2.7%及1.3%,因此,若油、電價反映成本皆往上調43.2%,則去年CPI年增率會從2.95%再往上調1.72百分點,成為4.67%。然而,由於去年中油虧損1.67個資本額及台電虧損八成一的資本額,因而今年被迫落後補漲。因此,雖然今年元月原油價格已較去年同期下降4.2%,但國內油、電價卻分別上漲0.74%及1.47%。所以,短期內即使油價呈下行趨勢,油、電價卻會顯現一些去年即存在的上漲壓力。
政府近年編列的特別預算,例如八年8,800億元的前瞻建設及因應疫情變化的特別預算,導致政府支出以及貨幣供給持續增加。去年代表貨幣供給的M1B及M2,其平均年增率分別達到7.8%及7.5%;這顯示國內資金環境寬鬆,因而有助通膨。
最後,從總合供給面來看,預期通膨即將降溫的看法過度樂觀。在主計總處編列的26項商品及勞務的分類中,今年元月只有水果及通訊設備的價格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4%及8.8%;其餘24項的價格皆呈上漲走勢,而其中又和屬於非耐久性的消費財及勞務類的若干項目上漲最多。這些上漲和勞動市場緊俏及利率上揚有關。例如,占消費比重17.8%的居住服務費用,在今年元月時,價格上漲年增率為2.35%。此費用和房租息息相關,因而會因房價或利率上升而增加。雖然目前國內房價只小幅向下修正,但未來即使因利率上揚而加速向下修正,但房租也因利率較高,而呈現不易下跌的僵固性。
總之,在政府補貼油、電價、租金僵固性及近來大量人力回流至旅遊及餐飲服務業,導致勞動市場緊俏的情況下,預期今年CPI年增率約2%恐不切實際。過去二年來,重貼現率持續低於CPI,導致實質利率為負,且有21個月介於-1%至-2.44%之間;這顯示央行施行緊縮政策已過慢。央行太晚升息會導致美台之間利差擴大,造成新台幣趨貶,因而增加輸入性通膨的風險。如此一來,未來某個時間點,央行恐必須大幅升息,從而出現經濟大幅衰退的風險。換言之,國內有可能出現停滯性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