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矽谷銀行在一場驚人的四十八小時擠兌危機後,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二大金融機構的失敗(僅次於二○○八年的雷曼兄弟事件),加州監管機構關閉這家客戶主要是矽谷科技公司的銀行,並將其置於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控制下。接著上演的是瑞士信貸危機,在多年管理不善、醜聞和錯誤投資後,終於受到美國金融危機影響,客戶紛紛逃離,光在二月客戶就撤回一一九○億美元。為避免危機擴大,瑞士當局安排一場速成婚禮,讓瑞士銀行收購瑞士信貸,因瑞士信貸大到不能倒。瑞士國家銀行表示,這筆交易是恢復金融市場信心和管理對其經濟風險的最佳方式。
在投資者心中的大問題是:誰是下一家要倒閉的銀行?它會被拯救還是被放手倒掉?主角出現,就是總部位於舊金山的第一共和銀行。該公司股價三月以來狂崩逾八十%,也被顧客抽走七百億美元存款,接近總存款四成。
第一共和銀行一直在與摩根大通合作,尋找新的資金來源,摩根大通將提供戰略選擇方面建議,以緩解第一共和銀行目前面臨困境,具體方式可能包括融資、稀釋現有股東的股權或者出售銀行。上周,一個由多家主要銀行組成的財團,向第一共和銀行注入總計三百億美元存款,但第一共和銀行貸款帳簿和投資組合中,未實現的按市值計算的虧損一直是敲定額外投資的障礙。
好消息是美國政府現在大力支持,銀行上周從美聯儲貼現窗口借入創紀錄的一五三○億美元,雖然這是銀行籌措資金的最後一種選擇。另外分析師和監管機構都在大喊,美國銀行系統是安全的。
壞消息是所有這些借款都表明了壓力,這意味著資金緊俏,銀行可能不願意借錢,對借款人的信用評級進行更多審查,導致更少的抵押貸款和更少的資金流向企業,這可能會減緩全球經濟增長並可能導致衰退。
這就是為什麼各國央行會積極採取協調行動,自二○一○歐洲債務危機以來,就沒有見過這樣的情況;各國央行也首次承認,自矽谷銀行倒閉以來,銀行金融危機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實際損害。
目前國際金融危機會對台灣有什麼影響,尚不清楚;目前台灣的銀行也都平安無事,但由於台灣是出口導向經濟體系,相當依賴對外貿易,當歐美銀行發生問題導致生產和消費需求急凍,台灣對外貿易當然就會萎縮,經濟成長就不會樂觀。
過去幾年,企業受地緣政治、疫情、供應鏈的分散化及短鏈化等影響,經營發展備極辛苦,希望這次金融危機不要來火上添油。各國央行和監管機構的快速反應,令人印象深刻;雖然我們可以稱讚他們消防救火的技能,但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他們是否成功地撲滅了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