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企管報】內容涵蓋領導統御、經營企畫、財務管理、行銷廣告、職場生涯,增加您在職場上所需的知識。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4/28 第545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想掏空中華民國的外交部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傲慢的指揮中心,集蔡政府濫權之大成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人民幣當國際貨幣的侷限與契機
民意論壇 新冠降級從此無懼疫情?
指揮中心沒有說清楚的事
後疫時代 徒留死亡嘆息
習澤通話 全球鬆口氣 危機有解?
隨媽祖看台灣最美風景
徒步遶境 找回人生旅途上的美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想掏空中華民國的外交部
黑白集/聯合報
瓜地馬拉總統賈麥岱到立院演講,強調中華民國(台灣)是獨立國家,也是唯一且真正的中國。外交部卻說,立院翻譯有誤,他說的應是「唯一且真正的國家」。

友邦元首來訪,一切行程必然按部就班,講稿早已譯成中文,才能在現場螢幕打出字卡。何況,賈麥岱上月歡迎蔡總統到訪瓜國,就說過「中華民國是真正中國」一語。當初政府刻意淡化,這次對方來台重申,外交部卻要更正立法院。但按外交部翻譯,整句話根本不通,全球哪個國家算是「唯一真正國家」?

說穿了,吳釗燮領導的外交部不喜歡「中國」二字,即使我們的邦交國認為台灣是「唯一真正中國」,這也不行。因此,吳釗燮才會鼓勵雙重承認。事實上,近卅年我國與多國建交,早已不堅持「漢賊不兩立」原則;癥結在,現在是中共堅持「零和」。吳釗燮此舉的可能效果,是鼓勵我邦交國琵琶別抱。

先前我國在東非索馬利蘭設處,政府特意宣揚代表處係以「台灣」冠名。但以北京不可能與索馬利蘭建交的背景,很難不讓人懷疑,外交部只是要一個「台灣」代表處來說嘴,而非替「中華民國」增加一友邦。

我國外交部,每天挖空心思想要掏空中華民國。後世史學家研究至此,想必覺得荒謬。但對當下中華民國人民,卻是莫大的諷刺與悲哀。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傲慢的指揮中心,集蔡政府濫權之大成
社論/聯合報
歷經一千兩百個日子,一千多萬人確診新冠肺炎,近兩萬人死亡,我國疫情指揮中心終於由行政院拍板,自五月起降級解編。三年的疫情,禁錮了全球旅遊、貿易和正常生活,奪走近七百萬條性命。直至宣告解封,我國許多民眾仍無法放心脫下口罩,疑懼仍盤據心頭。但要論苦悶,大家最大的怨懟還在蔡政府的濫權管制和操控,把疫情當成民進黨宣傳及施恩的機會,卻把專業拋在腦後。

指揮中心三年的濫權和傲慢,其實已遭到人民的嚴厲審判。曾經大權在握的首任指揮官陳時中,在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不到三成二的得票慘敗給蔣萬安,充分印證人們唾棄他的領導。陳時中擔任指揮官時,除冷酷地阻擋「小明們」返鄉,偏執地以「武漢肺炎」稱呼新冠肺炎,他還褊狹地排擠意見不同的防疫專家,不顧安全與專業地對高端疫苗放水,更為了政治私心而阻擋郭台銘購贈BNT供全民使用。陳時中利用疫情,把自己當成「防疫沙皇」,卻把人民放在優先順序的尾端。

陳時中的傲慢和濫權,不僅受到蔡政府的縱容,甚至得到蔡總統莫大的鼓勵,因而不斷變本加厲。在閣揆蘇貞昌的配合唱和下,蔡政府把「超前部署」唱得震天價響,卻忘了自己應該購置疫苗進行防疫。有長達近一年的時間,台灣的疫苗是靠著外國和民間的善心捐贈,才得以捱過。那三年,人民面臨形形色色的管制:領口罩要排隊,打疫苗要排隊,進出公共場所刷實聯制要排隊,到醫院做PCR要排隊,自費入住防疫旅館都不可得。這一切,皆因指揮中心「凡事管制」的心態,而變得冷酷、僵硬,且毫無人性。

之所以必須如此處處管制,主要原因是:主事者好大喜功又喜歡攬權,另一方面卻眼光短淺又拒聽專家之言,因此各種物資準備皆嚴重不足。最明顯的事例,如快篩試劑的進口,原本早就可以開放,讓民眾自行測試是否感染,不僅價廉,也能及早偵知。然而,指揮中心卻非要民眾到醫療機構去採驗,不僅增加人民的精神及金錢負擔,也徒增醫療院所的能量負荷,更升高了確診的不透明度。指揮中心不信任人民的自律,運用高度集中控管以滿足自己的權力欲,結果卻讓疫情黑數變得更多,也平白犧牲了民眾的自由。

可以說,傲慢獨斷的指揮中心,集中反映了蔡政府的濫權和自大。人們若不健忘,去年四月陳時中還擔任指揮官時,即說過指揮中心將於七月降級解編。為何遲至今天,行政院才正式拍板解編?原因無他,當時陳時中嚷嚷降級解編,無非是蔡政府已內定要他參選台北市長,他也自以為防疫「有功」,希望早日解編躍上枝頭。不料,在他三心二意之間,五月台灣突然疫情大爆發,一日確診人數多達數萬人,指揮中心解編之事只好一延至今。

不能不提的是,過去三年蔡政府以疫情為由,數度追加《防疫特別條例》所需預算,高達八千四百億元。但其中真正用於「防疫」的,其實僅一成七,其餘七千億都被用於紓困、振興等用途。人們不難想像,陳時中之所以備受蔡總統重用,正是因為他太會配合上級行事,即使踰越衛福部長及指揮官專業也在所不惜。問題是,這些假疫情之名所為的揮霍,要由國民共同承擔多年才能消化掉。

我們無意抹煞指揮中心的所有貢獻,但如果下回疫情再次席捲,我們不希望看到同樣的事情重演。然而,目前衛福部高層仍充斥著陳時中的人馬和遺風,蔡政府毫無反省的跡象。試問,民眾怎能心安?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人民幣當國際貨幣的侷限與契機
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16日警告,美國對俄羅斯等國的經濟制裁,或將對美元在全球的主導地位帶來風險,因為遭受制裁的國家正積極尋求替代美元的貨幣。作為美國前聯準會主席及現任財長的葉倫,對美元地位一向充滿信心,這次口風開始鬆動,相信與近期以來出現在全球各地、方興未艾的「去美元化」風潮有關。

「去美元化」風潮具體體現在愈來愈多的國家決定在進行雙邊貿易時,棄用美元,改以本幣結算。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訪華返歐之後,高調主張歐盟應追求戰略自主,法國也不應做美國的附庸,雖未明顯觸及美元,但劍指美國及美元霸權的潛台詞已昭然若揭。比馬克宏稍晚訪華的巴西總統魯拉則更直接,他在上海出席巴西前總統羅賽芙宣誓就任金磚國家銀行「新開發銀行」行長時高聲質問,「為什麼全世界一定要用美元?為什麼不是人民幣作為全世界兌換的貨幣?為什麼我們金磚銀行不能用自己的貨幣,來給這些國家提供貸款?」美元,似乎在一夕之間成了眾矢之的。

美元,就像春秋戰國時代的周天子,800年周朝進入春秋時代之後,霸權威信開始動搖,周天子式微的結果是群雄並起。群雄之中,最早形成氣候的是日圓,繼之是歐元,但迄今為止均未能成功挑戰或取代美元。現在各方關注的是人民幣,但顯然也只略見到一點苗頭。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統計,今年1月,美元仍囊括全球約達85%的金融交易,人民幣僅4.6%。

細看美元霸權之所以鬆動,其實有遠因、近因;及未來的不確定等三方面影響因素。遠因,指的是美國長期以來的不守貨幣紀律。美國自1971年8月15日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就擁有了全球唯一的獨占性的印鈔權,通過超發美元向全球課徵「鑄幣稅」,此等行為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更變本加厲,全球各國深受其害,怨氣持續積累。

近因,就是葉倫所指的,對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一些國家的制裁,讓所有國家對美國動輒以SWIFT為武器制裁美國的對手心生恐懼,特別是制裁還包括凍結或沒收被制裁國的美元資產,更讓各國恐懼,紛紛選擇了「去美元化」的避險手段。

第三個則是葉倫很擔心的美債膨脹問題。葉倫13日致函國會兩黨領袖稱,聯邦債務已達上限,財政部已開始採取特別措施以避免政府支付違約,但此等特別措施只能讓財政部的償付支撐到6月中,屆時任何不履行償付義務的行為都是違約,不但會引發經濟衰退,也會引發債務評級下調,削弱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

由於遠因與近因疊加,加上不確定的債信違約因素,美元霸權終於開始鬆動,此等形勢一旦出現,即難以逆轉,差別只在速度快或慢而已。

人民幣作為最新挑戰美元霸權的貨幣,相較日圓及歐元具備更有利的形勢,這並非僅因中國的經濟體量更接近美國,或中國已是全球製造業大國,而是前述遠因、近因及債務等三個因素愈來愈接近極限或臨界點。不過,人民幣最終能取代美元成為新國際貨幣的概率,並非絕對肯定。

世界貨幣的全球第一次爭論發生在1944年的布雷敦森林市會議,英國首席代表、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凱因斯從學理上反對以任何一個主權國家的貨幣作為國際貨幣,因為主權國家必然有其站在本國利益立場上的貨幣政策,邏輯上未必與全球整體利益相容或一致。但在二戰即將結束之際,美國的綜合國力與國際威望均已凌駕英國之上,凱因斯的卓見難抵國際現實,美元終於成了國際貨幣,但近一個世紀以來的實驗,證明了凱因斯的先見之明。

就這個意義上講,人民幣作為一國的主權貨幣,自然也非最理想的國際貨幣。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中國金融當局領先各國一步致力研究發展的數字人民幣也已展開大範圍的實驗,在科技上更能取信於人的數字貨幣或將是未來重建國際貨幣秩序的新方向,就此而言,人民幣還是有相對優勢。

   
民意論壇
新冠降級從此無懼疫情?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聯合報
五月一日起新冠肺炎降級,屬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而開設三年多的疫情指揮中心亦予解編。民眾可遠離新冠恐懼,回復疫前生活了嗎?可能未必。

廿五日美媒報導,該國每周仍有約十萬人感染,超過一百五十人死亡。美國半數州最近出現不少被稱為「大角星」的XBB.1.16變異株病例,這是已知傳染力和抗體逃脫能力最強的Omicron變異株,迄今已在全球卅三國和地區流行肆虐,是否會成主流病毒株?則有待觀察。

XBB.1.16變異株源自印度,該病毒在印度造成當地病例數暴增十三倍,連續四天確診病例破萬,被WHO視為全球最新威脅。XBB.1.16(大角星)和XBB.1.5(大海怪)變異株,均為Omicron BA.2.10.1和BA.2.27的重組病毒,且XBB.1.16傳染力比XBB.1.5強一點二七倍;筆者由基因序列研判,這兩種病毒應是「兄弟」關係。

今年一月國內出現「大海怪」XBB.1.5本土病例時,有國內專家學者預言其將在台灣造成一波疫情;好在至今仍未成真,是否受國內主流病毒株BA.2.75的影響尚待究明。所以XBB.1.16若入侵台灣,恐和XBB.1.5下場一樣,無法取代目前主流病毒BA.2.75,應不致形成疫情。

三月,《免疫》期刊發表一篇美國學者研究報告〈感染新冠會弱化免疫系統〉,指出接種過疫苗但未感染過新冠的人,細胞性免疫力比未接種者高六十七.一倍;感染後康復再接種疫苗的人,細胞性免疫力比接種疫苗但未感染者低三.六至五十四倍。表示不論是否打過疫苗,感染新冠會抑制細胞性免疫力且難恢復,並會影響患者其他慢性病毒性疾病的免疫力。國人曾感染確診者或將成為長新冠的受害者,往後也易感染其他病毒性疾病。

打過多劑疫苗仍有被XBB.1.16感染的風險,雖不致造成重大疫情,但恐有「長新冠」之虞。因此,指揮中心解編後,衛福部應繼續監測國內XBB.1.16帶原者及其傳播模式,以利於及早清除社區病原,避免預料之外的疫情發生。

   
指揮中心沒有說清楚的事
黃映溓/文史工作者(屏東市)/聯合報
隨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任務解編,終於吹響熄燈號。

回顧過去一千多個日子以來,指揮中心創造出無數防疫金句,所謂「校正回歸」、「超前部署」、「類普篩」、「要怪就怪病毒」、「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三+十一我負責」、「自主應變」、「微解封」等名言,句句「經典」。

三年多來,指揮中心每天召開記者會,行禮如儀,被網友戲稱為「五漢廢言」。疫災無情,每條生命的逝去,都令人無限感傷,卻淪為指揮中心照本宣科的冷冰冰數據。

這段不算短的防疫歷程,包括「三+十一」執行決策(對外宣稱沒有會議紀錄)、萬華到底是不是疫情破口、確診死亡遺體是否廿四小時內火化、疫苗採購合約為何必須要封存卅年並列為機密、蔡政府何以獨厚高端(使打高端疫苗民眾解封後赴日旅遊,因日本不承認高端,必須還要額外自費三千五百元做PCR),留下無數待解謎團。

回首防疫來時路,疫情初期疫苗短缺,既患寡也患不均;資訊混亂、人心惶惶,對於向人民釋疑解惑、安定人心,指揮中心並未發揮實質的助益。要為此期間因染疫暨施打疫苗而致死的一萬多位國人同胞,表達深沉的追思與弔念。

指揮中心落幕退場,這場新冠防疫的點滴紀錄將會載入史冊,留存在人民內心深處的記憶之中。

   
後疫時代 徒留死亡嘆息
沈政男/醫師/聯合報
最後一場新冠疫情記者會已經開完,指揮中心將在五月一日解編,防疫層級也會調降,正式宣告後疫情時代到來,然而,對於防疫的檢討卻不會就此停止。

記者會終章感謝很多人,卻沒提到對防疫提出批評與建言的學者與專家,顯見這些人在指揮中心眼裡並不重要。事實上,每場記者會問答時間的絕大部分問題,都是媒體從這些學者與專家的發言與貼文擷取,代表了公民社會對政府的監督,既擴充大家的防疫視野,也彌補官方作為的不足,但官員未必看重,甚至以「我們已有專家」來回應。

三年防疫最關鍵的一場記者會,出現在去年四月六日,當時Omicron BA.2疫情開始擴散,前一天記者會還考慮加嚴防疫管制,未料翌日突然宣布共存政策,放棄疫調與清零,新增曲線於是開始飆高,台灣便從防疫模範生變成普通生。決定疫情死亡人數最重要因素是高齡族群疫苗接種率,當時如果能夠繼續圍堵BA.2,可爭取更多時間提升接種率,減少傷亡。

新冠高齡死亡有一大部分發生在長照機構,其中將近一半都沒接種疫苗,問題出在這些老人家既已住在機構,屬於群聚感染高風險,如果家屬不願讓老人家接種疫苗,應要求帶回自行照顧,而不是躺在裡頭等著被感染。社區老人家的疫苗接種率,主要決定於家屬意願,很多人竟有「老人家體弱不適合接種」的觀念,顯見宣導仍有不足。

記者會是宣導疫苗接種最好的平台,可惜指揮中心在疫苗生產、輸入與品質評估上,無法完全超脫意識形態與政治立場的影響,而折損了公信力。因為疫情引發民眾焦慮,台灣社會原本的藍綠對立在防疫期間更形嚴重,網路上好多人為了捍衛執政者,對於批評防疫政策的人大加撻伐,更讓指揮中心蒙蔽了視野。

另一場關鍵記者會,是Alpha疫情爆發前,宣布機組員檢疫縮短為「三加十一」那場。民眾難免沉湎於前一段清零的喜悅裡,但當時國外疫情已經生變,指揮中心應更加謹慎。

新冠疫情從武漢爆發以後,有好一段時間台灣社會對大陸更加敵意,網路上反中氛圍無比熾烈,連世衛秘書長譚德塞都遭池魚之殃。對於此種偏頗的民氣,一個有長遠眼光的政府不應見獵心喜,藉機加深兩岸嫌隙,可惜指揮中心未能幫忙緩和,這對往後兩岸共同防疫並無好處。

每天開防疫記者會,台灣是世上唯一,代表民眾對疫情十分焦慮,而因為害怕染疫,再嚴苛的防疫手段都願意配合,加上指揮中心嚴守清零政策,造就了台灣防疫前半段的成功。可惜後半段在疫苗取得與施打,以及共存時機的拿捏上,沒能藉由記者會彙集更周延的見解,以做出更正確的判斷,而留下死亡人數將近兩萬這個令人嘆息的數字。

   
習澤通話 全球鬆口氣 危機有解?
朱立安/大學教師(嘉義市) /聯合報
習近平與澤倫斯基電話會談,全世界似乎暫時鬆一口氣,離二戰廣島原爆危機稍稍遠了一小步。

去年拿下坎城金棕櫚獎的「瘋狂富作用」,有一段台詞:「戰爭最賺錢,每投一枚炸彈,都有人賺大錢。」這諷刺電影直到最後場景,都不露出人性曙光,我們能期盼軍火商比電影帶給世界更多幸福嗎?

以現在打法,俄烏戰爭沒完沒了。前不久被美國小兵外洩的機密顯示,烏克蘭曾計畫對莫斯科發動遠程襲擊,美國早知道戰場擴大可能性,卻不肯積極敦促和平,以拜登標榜的全球領袖地位去停止戰爭。

中央社引述美聯社報導:以色列前總理班奈特在俄烏開戰初期斡旋,獲俄羅斯保證不殺害澤倫斯基,澤倫斯基承諾不加入北約,但最後都被拜登否決。班奈特調停已過一年,情勢愈來愈清楚:美國打算藉戰爭拖垮俄羅斯,一如用台海衝突拖垮中國,這樣,美國就維持世界獨強地位。

明年,美國和台灣都有了新總統,這年當中,戰爭會停止嗎?或者,死傷更多人命?軍火商賺更多錢?甚至重演當年伊朗綁架美國人質的事件,雷根競選團隊傳話伊朗別在投票前釋放人質,以利雷根在總統大選擊敗卡特?歷史證明,伊朗確實把人質扣留到雷根勝選,而且在卡特卸任幾分鐘後放人。

一位美語老師和我談猴痘,想問哪裡可以打疫苗,我說有看到報導說疫苗已經預約光了。回憶與他的閒聊,從不曾觸及俄烏戰爭或美中角力,他想知道,英語外來字的炒麵和撈麵究竟有什麼不同。我期盼,這類人投票選出的總統,大概知道炒麵和撈麵有何不同,而且理解吃炒麵撈麵或喝烏克蘭羅宋湯的每個人,都是活生生血肉之軀,被槍彈打到會痛,被炸彈炸了會死。

前述電影「瘋狂富作用」,千萬遊艇出海,船上的富商聒聒噪噪「人人平等」理論,差不多要宣讀整篇美國獨立宣言了,然後「下令」全船員工放下手邊工作去游泳。當晚豪華晚宴,富商吃了廚工游泳來不及處理的腐敗海鮮,上吐下瀉十幾分鐘,鏡頭既恐怖又瘋狂。但更瘋狂的是,海盜船過來,賞了遊艇上軍火大亨自己販售的手榴彈,一下子遊艇沉沒,一些人漂到小島,軍火商夫妻溺死,另一個富商抱著老婆屍體痛哭。竟然用這種方式才能讓手握金錢與權力的人感受其他人命生死的現實嗎?

地緣政治對政客很重要,但除了去人性化,我們更發現某些國家赤裸裸謀劃自身利益。看歷史,例如美國出兵伊拉克,或派人入侵古巴豬玀灣,背後可能都有一點高尚情操吧?但後果呢?回到烏克蘭戰場,倘若為了意識形態要犧牲更多人命,政客手上真是沾滿鮮血!

   
隨媽祖看台灣最美風景
林少英/音樂創作人(台北市)/聯合報
我相信,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隨媽祖遶境,這是很難改變的事實,未來還會吸引更多人參與。

三月白沙屯媽祖進香,九天八夜起駕空前的十幾萬人參與才圓滿結束;接著四月大甲媽九天八夜,第一天起駕又是十幾萬人,而且隨行的六成以上是形象清新陽光的年輕一代,一反之前許多人對大甲媽遶境動輒鬧埸的刻板印象;緊接著大甲媽即將在四月卅日回鑾,彰化南瑤宮又將於同一天起駕進行七天六夜的遶境。

十幾年來,我參與台灣每年瘋媽祖進香遶境三大活動,未曾間斷,今年感受特別深刻,就是透過網路傳播,一傳十、十傳百,參與者早已超越所謂的信眾。經常看到年輕人在夜裡一個人背著沉重的背包或拖著行李,在街燈下默默沉穩的走,他們不見得要追上神轎,反正最後總是會到媽祖駐駕處。

媽祖遶境,從傳統的徙步進香祈福演變到今天,猶如嘉年華盛會盛況,絕不是信仰就可以解釋。例如這次大甲媽遶境即遇見遠從國外來參與的朋友,問他為什麼參加?他說從網路知道相關活動後,就想親身感受一下盛會氣氛,而且還可以漫遊台灣各鄉鎮角落。確實,大甲媽遶境知名的花車陣頭,充滿活力、老少咸宜,所以老外用嘉年華形容很是貼切。

更讓他們覺得可貴的是,台灣不僅交通便利,廿四小時超商更沒有什麼鄉城之分,這樣的自由行很真實、方便又安全。另外,年輕人學習垃圾不落地,不浪費信眾提供的食物、把鑽神轎機會讓給老弱婦孺,這些正面的能量也年年增加,也讓人感到善念是可以延伸的種無形力量。

媽祖遶境周邊文創商品也是不斷創新,今年大甲媽新的帽子設計充滿春天淡雅脫俗氣息,很多人都買上一頂;符令及綁繩也很精緻、很藝術。教科書無法教出親身體驗,相信這些年輕人參與遶境後自會有一番美感體悟。

台灣需要在地的向心力,以及更多正向的力量,也許我們該多關注及尊重年輕一代參與媽祖遶境進香活動,畢竟,能走完需要多大的決心毅力啊!若真的是草莓族根本走不到一天就垮了。能讓年輕一輩不分彼此、不分宮廟、沒有分別心的走遍台灣各鄉鎮,只怕也只有媽祖遶境活動了!

   
徒步遶境 找回人生旅途上的美好
釋常俱/自由作家(新北市)/聯合報
傍晚七點,告別燈火輝煌的奉天宮提前上路。

崙仔橋將喧囂與寂靜、嘉義與雲林劃開,過橋後是一望無際的黑暗,我在曠野中踽踽獨行,一四五甲道路比想像中還長,它穿過了元長、鹿寮和土庫,我也穿過花生、玉米和西瓜…若非媽祖,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走進這些偏鄉,用最溫柔的速度,一寸寸欣賞台灣最美的風景。

原以為這條房舍稀落的路,會比想像中寂寥,沒想到巨型補給站卻意外地多,逆向思考後得到答案。

遶境路上,比較繁華的區域不難找到超商,而南雲林這一帶,盡是農田,久久也遇不到一間超商,只能靠當地居民補給。玉米、花生、西瓜是當地盛產農作,也是最接地氣與受歡迎的食物。許多志工一看就知是農夫,連工作服都來不及換就加入迎接徒步者的行列。

提前走的徒步者,能吃能拿的東西太多,避免背包太重與浪費食物,往往使我不得不斷然拒絕好意,揮揮手,什麼東西也不帶走;儘管如此,補給站的志工也不忘補送一句:「加油,辛苦了!」來慰勞徒步者。其實,對我來說:這些白日忙完工作繼續徹夜不眠迎著我們到來的當地居民,才是真正辛苦了!

走過鹿寮時,有位行動不便居民,大概意會到自己無法幫忙遞送物資,於是搬張椅子坐在轉角,對每位經過的徒步者說:再見!希望明年再見到你。

平凡的我,一路上被當地居民「尊榮」對待,讓我覺得自己似乎是個有價值的人,同時,我也覺得這些陌生當地居民,無私奉獻的情操也非常尊貴,我要到哪裡才能找到這種互相提升、發掘彼此單純美好的機會?那些居民內心的光,代替沒有星星的夜晚,照亮了一四五甲無盡的黑暗。

使我在沒人的夜裡行走,不覺得孤獨和害怕,因為我知道,有一群人在前方默默等著我,而我只要持續前進就行了。

疼痛和疲累讓馬路變得很長,我在孤單夜裡,練習一個人獨處,學會照顧自己,調整自己速度…讓自己的身心保持平衡,維持可以繼續前進又不會讓身體受傷的速度,時時提醒自己該休息、適時向人求助,在腳底貼膏藥並不丟臉,這趟九天八夜的徒步之旅,重點不在走完全程,而是練習一個人走長長的路。

短短數天的徒步遶境,彷彿人生旅途縮影。

我們在徒步中練習取捨,放下過多包袱,明白身體所需並不多;我們在移動中和無數人相聚與離別,體會到談話再契合,最後還是得一個人走,因速度不同、體能不同,許多人只能陪你一段。

我能做的就是珍惜相逢、感謝相助、努力前進…遇到走不動的徒步者,也給予心靈上的支持。經濟走的太匆促,讓我們遺失許多美麗風景;經過這些交流,無盡的漫長夜路,感覺上,似乎也沒有那麼長。

十小時後,終於抵達西螺福興宮。

   
「AI律師」來了!ChatGPT超越聊天機器人成為法律界新寵
最近 AI成了最熱門的話題,大家都在嘗試和 AI 聊天、用 AI 寫作業、以及「電繪」,「AI 取代人類」的討論又開始出現...。「法律界」也嘗試在對客戶的服務中引入 AI!透過 ChatGPT 提供的介接,輸入大量的法律相關資訊,就可以訓練出用來處理法律工作的模型,為律師提供即時的建議和意見!

未來感銀灰色鯨魚棲息!高雄港旅運中心成觀海新地標
高雄再添一座新地標!遠看宛如巨型鯨魚棲息港灣的「高雄港旅運中心」,就座落於輕軌「旅運中心」站旁,是國內唯一全3D曲面帷幕永續綠建築,銀灰色流線型外觀充滿未來科技感。位於3樓的海岸步道,更擁有第一排環港視野,成為高雄港邊最佳觀海新景點,眺望水岸美景,盡享專屬海洋城市的迷人魅力。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