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聞,好多人正在「公開道歉」,卻愈看愈冷感。網紅譁眾取寵,拍片狂酸外國餐廳反而挨轟,只得公開道歉,下架影片。
綠營性騷風暴,也一堆公開道歉。有的道歉半吊子文青,說什麼「上一次沒接住,這一次好好接住。」還以為是體育課的考試。有的道歉僅僅幾十個字,用假設語氣說,「如果無心之舉造成困擾,深表歉意。」
前幾年,網路討論台灣人愛說「不好意思」,BBC甚至形容台灣是「一個隨時、不停道歉的島嶼」。外國人有所不知,台灣的「不好意思」那四個字有口無心,相當廉價。
倘若把道歉分內外兩層次,內層是心中苦痛,類似在電線桿上看到標語「天國近了要懺悔」的宗教情操;外層是扛起彌補責任,那麼,台灣人掛嘴上的「不好意思」連內心悔悟都搆不上。而當我們真需要道歉的時刻,比方說,在超市購物發現標價錯誤,店員向你道歉了嗎?恐怕得到的只有不耐煩。
網路時代,私事也上網,道歉成為公開表演「危機處理」,只可惜,表演手法有好有壞,誠意都很少。
當年,美國柯林頓總統為了性醜聞,公開道歉好幾次,跟著民意風向修正用詞,最後說「即使貴為總統,也有私生活。」這招正中資本主義重視私領域的潛意識,於是民調反轉,成為美國史上很受歡迎的總統。
而川普總統今年四月在性侵女作家的案子被判敗訴,不僅不道歉,還公開說女作家「不是他愛的類型」,根據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五月民調顯示,川普大贏支持度創新低的現任總統拜登。
比起私領域,公共事務之道歉,例如廠商召回不良商品,更像公關手段去維護自己。六月初我在美國雜誌「外交政策」突然看到一篇文章講廣島、長崎、原子彈,仔細一讀,原來新電影「奧本海默」七月將上檔,奧本海默是原子彈之父,電影描述美國開發與使用原子彈的過程。片子還未上映,立場無從得知,雜誌已開始打預防針洗白原子彈,告誡世人說美國兩次丟原子彈殺死數十萬平民是不得已也、是該被感謝的英雄行為!
美國扔原子彈後三年,約翰韋恩主演西部大片「她圍著黃絲帶」,經典台詞是「絕不道歉,道歉象徵脆弱。」此片背景一八七六年,約翰韋恩飾演美國西部騎兵隊長,哀嘆卡士達將軍已死。三十年前,卡通常常拿卡士達將軍屠殺美洲原住民開玩笑,如今,美國小孩甚至不知他為何死於原住民之手。約翰韋恩的騎兵隊要把原住民「趕回保留區」,影片結尾讚頌「騎兵隊到哪,美國就到哪。」
如此思維,歐巴馬總統去廣島當然不為扔原子彈道歉,卻強調「美國那樣做不代表別國也可那樣做。」拜登去廣島,長篇演說都省了,眾人在核爆紀念公園拍照留念,白宮事先發聲明:「絕不道歉!」美國人不選弱者當總統,強者永遠是對的,道歉與否都是權力從屬手段的公開秀。
所以,我們看到形形色色的公開道歉混雜太多表演成分,信任就降低,懷疑升高,大家用狐疑眼光看檯面上一切。這種低信任社會再也不會有全民總統,只剩下弱肉強食、贏者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