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西方制裁俄羅斯的繩索收緊,中亞的貿易版圖正在加速改變。哈薩克最高貿易官員明確表態,他們承受不起被捲入制裁的代價,正在調整貿易方向,首要目標是向東看。哈國副總理朱曼加林曾對媒體說,「中國取代俄羅斯的貿易地位只是幾年的事」。哈薩克是面積最大的內陸國家,俄羅斯長期以來是其通往外部世界的出口。兩國共用全球第二長的邊界線,他們同在關稅同盟,貿易壁壘較低。在蘇聯解體後的卅多年裡,俄羅斯一直保持著哈薩克最大交易夥伴的地位。
另外,哈國礦產資源豐富,是全球最大的鈾礦商,在冶煉行業的地位也在前列。過境通道對該國的採礦和冶金行業來說「就像新鮮空氣一樣重要」。然而,俄烏衝突爆發後,在西方一輪又一輪的金融和經濟制裁下,俄羅斯這條通道受阻。
朱曼加林說,哈薩克不支持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但是會遵守制裁規則,這純粹是出於經濟考量。哈薩克貿易轉向的原因,一方面是西方制裁帶來的連鎖反應,使得過境俄羅斯更加困難;另一方面,愈來愈多俄羅斯生產商專注於國內市場,他們正在排擠哈薩克的出口,哈國不得不調整策略。哈薩克調整貿易方向是多方面同時進行的,向東加強與中國的貿易,向南則是伊朗、海灣國家、印度及其他地區;但由於中國市場量體龐大,向中國看是哈薩克目前優先的方向。
除了哈薩克,中國與中亞其他四國的關係也更加緊密。去年中國與中亞五國的貿易額首次突破七百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四十,創歷史最好水準,提前實現了領導人確立的貿易發展目標。上個月末,烏茲別克斯坦宣布「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中國」鐵路專案的可行性研究進入尾聲。
這在西方主流輿論看來,是「中國正利用俄羅斯的權力真空進入中亞」,但中國與中亞各國的外交和經濟交往,在過去卅年裡一直深入而持久;這不是「趁機搶地盤」,而是中國與中亞各國長期經貿外交進程的高峰。俄烏衝突帶來的制裁連鎖反應,充其量是加速了上述進程。
幾個世紀以來,中亞一直是中國與歐洲和中東地區貿易的門戶。十年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的演講中,首次宣布「一帶一路」倡議;去年習近平自新冠疫情以來的首次外訪,又選在了哈薩克和烏茲別克斯坦。
與此同時,中國與中亞的緊密合作也吸引了美國的注意。在「中國–中亞峰會」後的五月廿五日,美國就舉辦了涵蓋中亞、高加索和土耳其的「跨□海論壇」。
中亞區域夥伴關係正變得複雜。雖然俄羅斯過去歷來占據突出地位,但該地區其他參與者的利益正在增長。上月中國舉行「中國–中亞峰會」凸顯了日益密切的接觸,為了不讓中國在中亞日益擴大勢力,美國也愈來愈有必要加強在□海地區的存在。
西方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無疑改變了中亞貿易版圖及中美兩國在中亞的勢力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