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10/18 第557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誰鬆了一口氣?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自外於採購法,中央畜產會已成黑箱怪獸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協助產業升級 突破經濟困境
民意論壇 搶救國道客運 刻不容緩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先答下一題:當正的,怎麼組政府?
聯合報黑白集/卡中捷,Lie導最夠力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適用高爾丁性別薪資論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幸福巴士3.0:偏鄉交通人權新解方
藍白商談 退一步即是向前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誰鬆了一口氣?
黑白集/聯合報
國民黨和民眾黨共推候選人,到底要用「全民調」或「開放式民主初選」,演成隔空叫陣和惡言相向。推遲第二次會談,「藍白合」前景似乎有些黯淡,很多民眾看得無奈又氣憤。與此同時,當然也有人感到鬆了一口氣。

首先,最感鬆一口氣的,是民進黨和賴清德。在野陣營分裂,讓賴清德穩居領先;而藍白合作現曙光,會談達成若干共識,賴清德和綠營上下想必都捏了把冷汗。藍白合若無法持續,等於送一份大禮給綠營,此後賴清德躺著選就行。

其次,眾多長期「唱衰」不看好藍白合的名嘴及政論家,必然也會頓感鬆了口氣。原因是,若藍白合順暢,即意味他們的預言失準。此外,把昔日黨內恩怨和自身利益看得比國家與政黨重要的藍營失意政客,乃至認為「打垮國民黨」比「下架民進黨」重要的白營主戰派,當然也都會感到開心。

再來,還有爭取國民黨提名不成隨即翻桌、自行連署參選的郭台銘。郭台銘參選,打著「促成在野整合」的訴求;一旦藍白整合成功,他的參選正當性消失,即難以為繼。藍白不合,是他所樂見。

藍白會後,兩黨各持己見,互相指責,大逞口舌之能。如若藍白合破局,除兩黨吞下敗選苦果,就是讓眾多「鬆了一口氣」的人額手稱慶。藍白兩黨,真要完美示範何謂「親痛仇快」嗎?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自外於採購法,中央畜產會已成黑箱怪獸
社論/聯合報
進口蛋爭議延燒多時,最近又接連爆發中央畜產會花三億元補助「進口豬肉」,卻導致不肖業者將美豬「偽標」洗產地問題;畜產會的擅自作為,引發農民及消費者不滿。立委近日更揭露,畜產會從二○二一年以來五次採購冷凍蛋液均未公開招標,已違反政府採購法。農業部則辯稱,畜產會以法人「自有資金」採購,不適用採購法。上千人的畜產會,每年高達九成以上收入靠政府補助,如今竟自創「自有資金」巧門規避採購法,顯示它已成為一頭失控的黑箱巨獸。

進口蛋風波爆發後,農業部與負責執行專案的畜產會成了風暴核心,但扮演關鍵角色的畜產會卻始終神隱,全由農業部抵擋砲火。時任董事長的林聰賢,直到下台都未曾露面。畜產會是農業部所屬財團法人,卻表現得像農業部的上級機關。

農業部與畜產會間權責不符的扭曲關係,在進口蛋、豬事件中暴露無遺,照見了體制的畸形。畜產會是在二○○○年依《畜牧法》由農委會捐助成立,初成立時僅四十二人,如今竟膨脹至上千人的肥大組織,比起畜牧司還龐大數十倍。畜產會董事長也淪為政治酬庸,多由退任農委會主委擔任;如此一來,農業部如何監督?

畜牧業產值龐大、業務龐雜,但畜牧司僅負責政策制定,執行上則長期委託畜產會執行相關業務。畜產會每年接受政府七億至十幾億不等的補助,立委吳怡玎更從預算書發現,畜產會高達九十二%收入來自政府。這次畜產會辦理專案進口雞蛋,是向來自農漁民存款的農業金庫貸款十五億元,其中五成擔保由農業信用保證基金保證,這些則是納稅人的稅金。簡言之,畜產會等於用農漁民存款和納稅錢執行虧錢專案,不僅涉及圖利特定廠商,更因執行失當引發食安風暴。

癥結在,畜產會一手接受農業部補助,另一手執行各項畜禽產品的專案進口,卻不依《採購法》辦理,而是自挑廠商,自訂規則,胡亂補貼。農業部辯稱,畜產會是「法人」運用自有資金購買財物,因此不適用採購法;但此一說法完全禁不起檢驗。原因是,畜產會是公法人,其財務結構不是來自政府補助就是借貸,就算有盈餘也是靠公帑補助而來,這算什麼「自有資金」?依農業部的邏輯,若各部會皆可另設法人組織,將所有採購案交由法人執行,迴避公開招標的規定,審計單位能接受嗎?那樣的話,政府採購法也可以廢了吧!

正因畜產會長期接受政府補助卻又不受監督,使它成了化外之地。除了雞蛋與蛋液進口,畜產會更在六月宣布獎勵業者進口豬肉,每公斤提供六元補助,補助卻回溯至五月一日有效,讓許多在發布日期前進口豬肉的業者也獲益。試問:若無政商關係,貿易商能未卜先知搶進豬肉嗎?在遭質疑「內線交易」後,農業部見事態嚴重,隨即改口要求畜產會將獎勵時間依六日公告日起算。但若非立委踢爆,畜產會多少圖利業者的貓膩也就得逞了?

除採購黑幕重重,畜產會本身的績效也備受批評。審計部近日報告就指出,畜產會四項委辦補助措施進度落後,包括:沼氣再利用率偏低、蛋品產製銷冷鏈未達標、屠宰分切冷凍廠進度停滯、傳統豬肉攤及運輸車導入溫控設備不如預期等。對此,農業部都視而未見吧?

當初打著「調節產銷」大旗及預警功能的畜產會,如今卻搖身變成畜禽產品的超級進口商,用補助來擾亂市場。更糟糕的是,還被餵養成一隻誰也監督不了的超級黑箱怪獸。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協助產業升級 突破經濟困境
社論/經濟日報

今年台灣經濟雖然在第2季成長1.36%,走出第1季的負成長的陰影;但是今年上半年台灣經濟仍負成長0.98%,是東亞唯一出現衰退的國家。

今年下半年台灣經濟雖然可由谷底攀升,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1.61%,卻是蔡政府上任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年。主計總處評估要到明年經濟才會好轉,成長率為3.32%,仍居於世界後段班。

台灣經濟低迷,主要是受到全球升息抑制最終需求成長,影響出口動能;加上台灣最主要出口市場中國大陸通貨緊縮下需求疲弱,進一步衝擊台灣出口。出口不振也使台灣民間投資低落,不良循環下使台灣經濟持續下滑。

在全球通膨壓力趨緩,升息走向尾聲,需求回升下,台灣經濟也可望回溫。台灣是小型經濟體,不可能不受全球景氣波動影響。但未來應由改善台灣經濟體質的角度,做好中長期發展規劃,才能擺脫目前在景氣循環時出現「衰退快且幅度大,回升慢且幅度小」的情況。

台灣人均GDP已突破3萬美元,進入高所得及先進國家行列。與高所得國家相比,台灣製造業占GDP比重不但最高,而且還在上升。2022年台灣製造業占GDP比重達34.17%,較2016年上升了將近2個百分點。製造業的強勁表現是台灣人均GDP跨過3萬美元的重要關鍵。台灣製造業主要是憑藉技術升級,特別是資訊電子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主要環節中取得領先優勢;所以即使沒有品牌支撐,表現仍然非常突出。

未來製造業帶動的成長模式仍會持續,但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下,如何維持既有優勢,將會面臨更大挑戰。政府必須挹注更多資源協助產業升級,然而目前政策思維主要是由投資面協助產業升級,鼓勵投資仍優於鼓勵升級,未能充分發揮成效。另外資源也錯置,例如在前瞻基礎建設大量投入下,仍然無法解決台灣缺水、缺電及土地不足的瓶頸。

未來產業政策需以促進升級為主軸,應更重視鼓勵研發投資,而非只是追逐設備投資的增加,惟有軟、硬體並重才能因應全球產業的競爭。

另外也需要解決台灣產業「K字型」兩極化成長模式。今年上半年台灣製造業表現不佳,資訊電子業卻逆勢成長,其他產業則大幅衰退;特別是傳統產業,衰退幅度更加明顯,亟需政府協助。不過台灣目前協助產業方案,仍偏向大型企業,並以選擇贏家為主;未來必須提供中小企業居多,屬於弱勢的傳統產業更多支持。

服務業的發展也必須關注,近年來由於服務業成長相對趨緩;加上製造業中資訊電子產業的快速成長,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反而有下降趨勢。

今年上半年台灣經濟衰退,但服務業卻維持成長。主要是因為疫情消散下,民間爆發性消費所帶動,短期對經濟當然有助益;但一旦恢復常態,不但成長難以為繼,對改善服務業體質助益也有限。

台灣服務業約占GDP六成,但企業規模普遍不大,也較缺乏全球知名品牌企業;近年來服務業雖有成長,但國際競爭力仍不足。服務業貿易出口表現亦不佳,較難創造高薪的就業機會,此也是台灣薪資水準長期偏低的主要原因。

歷任政府均有不少服務業發展藍圖或方案,但由於服務業涵蓋範圍廣且難以整合,所以成效有限。應通盤檢視評估各項政策利弊,並藉目前政府組改機會,進一步統一事權,才能精進服務業發展。

近年來全球環境劇變,產業面臨更多挑戰;各國政府不再放任自由經濟,更積極介入產業發展。產業政策特點是不以短期救急為主,而以建立長期優勢為目標,並且更重視國際結盟。台灣也應順應調整,才能在產業升級重組的趨勢下取得成效。

   
民意論壇
搶救國道客運 刻不容緩
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聯合報
聯合報陽光行動專題報導,政府十年建設砸上兆元,但搭公共運輸不增反減。根據統計,去年全國運具次數,公共運輸市占率僅百分之十四點三,不僅比十年前低,還創新低。

檢視歷年來公共運輸發展遭遇的重大危機,十六年前南部地方客運因受到經濟不景氣影響,加上人口外流,乘客需求減少,在收入銳減、油價飆漲,營運成本提高下,要停駛二百五十條偏遠路線,所幸政府協助增加補貼才度過危機。九年前高鐵公司發生財務危機,在政府協助下,台灣高鐵變成實質上的公營事業,高鐵公司也避免了破產重組的危機。

如今受三年疫情衝擊,因運量銳減、駕駛人力流失,即使疫後搭乘人數回流,國道客運今年上半年客運量約為二四八一萬人次,僅為疫情前的六成,總路線數也從疫情前一八八條減為一六九條,已陸續有阿羅哈客運與日統客運退出市場。根據公路局統計,今年連假國道客運搭乘率,春節連假四成五、清明連假五成三、端午連假五成六。今年中秋連假雖比端午連假增加一成運量,但相較雙鐵尖峰車票的一位難求,加上物價上漲,國道客運票價已達上限,客運業者在營運困難下,多條路線在五年期滿後將不續營。這將是公共運輸發展遭遇的另一重大危機。政府應盡快全力協助客運業者度過危機,才可改善全國公共運輸市占率過低的困境。

高鐵、台鐵與國道客運是台灣西部重要的三大平衡性城際運輸,三大系統各有其需求與服務特性,也分別肩負不同的運輸任務,一旦失衡產生惡性循環,問題十分嚴重。目前很明顯國道客運客源漸轉移到高鐵,台鐵也有少部分旅客轉移到高鐵;尤其高鐵有符合乘客彈性需求的自由座,造成軌道與國道客運運量失衡。最近台鐵宣布重新評估調整運能,包括東部中長途、西部中途、各都會區內短途輸運等,並部分增加通勤尖峰時段列車與試辦自由座,這對國道客運又是另一衝擊。目前政府改善方式包括透過業者聯營方式合作,調整路線並搭配轉運站,有十八條國道客運路線採由二至三家客運業者聯營,但是這只能治標,暫時減緩營運惡性循環問題。

治本方法,建議政府應檢視真正有客運轉運功能的轉運站,如台中水湳轉運站,因當初規畫就定位為台中國道客運的轉運門戶,而且設計就預留直接由轉運站銜接國道一號的匝道。中央如能協助地方整合,解決技術法規問題,以後所有經過台中的路線就可在此轉運;透過業者聯營、轉運中心調度排班,甚至統一改由台中發車,就可大幅降低營運成本,有效解決駕駛不足及工時受限問題,而且直接進出國道可以避免地方交通打結,有效提高營運效率。

另外,政府應盡快從寬調整全聯會向公路局申請的國道客運運價,未來可如同補助通勤交通月票,甚至將國道客運票價打五折,運用票差直接補貼給業者。至於敬老愛心優惠票亦應編列經費補貼業者。這樣才能從根本改善國道客運的營運環境,讓其起死回生、增加整體公共運輸吸引力,朝向全國公共運輸市占率達五成,與私人運具平衡發展之目標邁進。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先答下一題:當正的,怎麼組政府?
社論/聯合報
藍白合開談一回,雙方就卡在「全民調」和「民主初選」兩案,相持不下。柯文哲顯未料到國民黨有此一招,氣憤之餘,脫口說出有些失態的話。兩黨既然談合作,就應有合作的基本態度,不能只想拿對方墊腳。事實上,藍白兩黨目前把焦點鎖定「誰正誰副」,並非良好的切入點;比較合理的談法,是雙方分別提出對未來「聯合政府」的構想,再不斷商榷磨合。如此,較有可能促成實際合作。

一開始先談「誰正誰副」,立刻陷入主客之爭,使兩黨變成競爭關係,即很難朝合作的方向前進。包括雙方要舉辦兩三場辯論會,若演成藍白彼此攻訐,同樣會破壞合作大局。至於採「全民調」或「民主初選」,兩者實質上和技術上各有優劣,一直爭辯下去就沒完沒了,而目前時間已極緊迫。比較好的方式是,國民黨和民眾黨採取包裹式的方案協商,把相關的主要議題、次要議題歸類思考,並由主帥上場談判。如此不僅更有效率,彼此也能看見合作效益,更有助召喚雙方的支持者。

柯文哲自恃民調較高,又擔心藍白合會使民眾黨「被吃掉」,因此堅持要「當正的」;這樣的心理,外界不難理解。但從國民黨的角度,如果柯文哲在藍白合中「當正的」,並可能因此當選總統;那麼未來「聯合政府」要如何組建,國民黨要扮演什麼角色,當然也必須現在就先行談定。否則,柯文哲嘴上雖喊著要推動「內閣制」,但他一當上具有實權的總統,誰知道他會不會緊抓著大權不放,變得比皇帝還專制。一旦演成那種情況,國民黨豈非變成平白幫他打天下的傭兵?

因此,在談「誰正誰副」時,兩黨都不應只問要採「全民調」或「民主初選」,或者兩者合併計算;藍白兩黨都應同時就未來「聯合政府」的建構提出一個架構藍圖,讓雙方覺得這場合作確有意義且有可能,更讓選民看到藍白合值得支持的理由。如此,藍白合才可能順利開展,反映在明年的政黨輪替上,也才具有政治創新價值。

柯文哲堅持「全民調」及「當正的」,外界可以了解;但人們更期待聽到的,是他對「聯合政府」組建的構想。原因很簡單:民眾黨全黨,僅他一人具首都執政八年的經驗,高虹安在新竹市長的評價和地位仍岌岌可危,有問政經驗的立委則屈指可數;一旦柯文哲「當正的」當選總統,這個國家要如何運作及治理,只靠其一人、一黨顯然不夠。他若不能展現治國和識人的高度,運用藍營相對豐沛的治國及施政經驗,自己每天說得再怎麼天花亂墜,也是無用。因此,柯文哲要如何「當正的」,除了要用民調說服國民黨,更要把全套問題回答完整,才足以說服選民。同樣的,國民黨也必須提出完整對案,才能爭取民眾黨的誠意合作。包括選舉中的「政黨票」要怎麼投,才符合兩黨的共同利益,也必須仔細思考。

這次藍白跨黨談合作,受到民眾莫大的期待,兩黨切不可虎頭蛇尾草草了事。由於民眾黨的主導權在柯文哲手上,因此其表現更顯主動;至於國民黨,則因黨中央和侯競辦各有事權,所以顯得相對被動與遲緩。但無論最後藍白合與不合,民眾都希望雙方拿出誠懇的態度進行,萬不可虛與委蛇,或假藉談判來堆高自己的籌碼,卻無成事之意願。如果政治人物懷有這樣的投機心理,只是存心玩弄對手與選民,其政治誠信便大打折扣,應受到選民唾棄。藍白合能否成功,事關台灣的未來,切勿將它視為擲骰子遊戲。

   
聯合報黑白集/卡中捷,Lie導最夠力
黑白集/聯合報
賴清德抹黑對手,不惜把自己人拖進髒水裡。他說,擔任閣揆時核定中捷藍線規劃案,可惜盧秀燕市府更改路線影響進度,「改到有力人士住家附近」。副總統扯謊神色自若,殊不知規劃案今年初才由交通部核定,呈報行政院後無下文。網民大酸,「Lie導,完全執政這麼久,還不知誰最會卡嗎?」

去年中二立委補選,綠營炒作中捷藍線經過顏清標家,擊敗顏寬恆。司法未查出圖利弊案,賴清德卻故技重施,難怪被批「沒本事只會含沙射影」。荒謬的是,賴導暗箭射盧媽,卻傷到交長王國材及閣揆陳建仁,陳內閣立馬自清審查基於專業,狠狠打臉賴清德。

事實上,改路線的是林佳龍市府,盧秀燕為收爛攤才把路線還原。林佳龍「截直取彎」繞進荒涼重劃區設站,當時的賴院長核准可行性報告;中央地方一條心,尚未經過顏家,就已引人質疑「有力人士」介入。

完全執政「卡神」多,行政院拍板國道七號,半年後核定路線說改就改。高雄地主大罵政府包庇工廠,拿有機良田開刀,計畫拖十年一改再改。此案,賴清德何不關心幕後也有外力作怪?

中捷藍線案卡在政院百餘天,要不是Lie導亂放暗箭,民眾怎知中捷又淪為選戰工具。算起來,賴清德為難中捷藍線兩回,先繞路後卡路,他才是最大隻的「有力人士」。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適用高爾丁性別薪資論嗎?
社論/經濟日報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高爾丁(Claudia Goldin),以美國的長期資料研究婦女的勞動參與率以及男女薪資差異的議題。雖然台灣婦女的勞參率及薪資差異的趨勢和美國類似,但高爾丁提出的解釋僅部分適用。

高爾丁發現,美國過去250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婦女的勞參率和時間呈現U型關係。她認為,19世紀下半葉及20世紀初,美國對已婚女性歧視的法令,導致婦女勞參率在1910年以前呈下降走勢。而從1910年起,美國的中學教育逐漸變成義務教育,促使勞參率轉折向上。

台灣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婦女勞參率也呈現U型走勢,但原因和美國不同。在1953至1960年間,台灣實施進口替代政策來扶植工業生產。因此,許多青壯年男性由務農轉至工商界服務,導致部分女性在國小畢業後,要留在家中幫忙。所以,婦女勞參率由1951年的42.1%下降至1966年的28.7%。而在1966年高雄加工出口區成立後,許多從1968年起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女性,在國中畢業後到出口產業工作。因此,到了1983年,婦女勞參率又回升到42.1%。而從1990年起,隨著教育部廣設大學,又將婦女勞參率提升至去年的51.6%。

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蓋瑞.貝克(Gary S. Becker),在1960年左右提出了歧視理論及人力資本理論,成為日後分析男女薪資差異問題的基礎。他認為,教育及在職訓練等人力資本投資耗費成本,但可提升職場生產力,因而雇主願意以高薪回饋。所以,若雇主不歧視女性,則男女對人力資本投資的差異,可解釋其薪資差異。

高爾丁觀察到美國男女薪資差距在1930至1980年間幾乎沒變動,但下列兩項因素造成此差距逐漸縮小至去年的17%。首先,1970年代口服避孕藥在美國的廣泛推廣,使得女性可以延後結婚生子,從而取得企管或法律碩士等市場前景較佳的學位。其次,從1970年代起,女兒觀察母親的職涯發展經驗,因而預期接受高等教育報酬豐碩,故傾向先上大學之後再工作。

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男女時薪差距的趨勢和美國類似,但口服避孕藥並未扮演重要角色。在1981至1993年間,男女時薪差距介於33%至36%間。而從1990年起,由於政府廣設大學的政策獲得家長熱烈回響,造成高中畢業女學生傾向以升學為首選,使得到了去年,男女時薪差距只剩15.8%。

雖然目前美國男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幾乎相同,但由於女性擔負母親的角色,因而男女薪資差異仍存在;也就是貝克教授定義的歧視現象仍存在。高爾丁以美國勞動市場的個案分析顯示,這種歧視有三分之一比重是來自不同行業間的薪資差異,而另外三分之二則來自同行業裡,雇主認為在職場上男性較女性更能達成臨時交代的任務,故樂意提供男性更多升遷機會。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並未有學者進行台灣勞動市場的類似個案分析。

台灣女性在職場仍受到一些歧視,故政府宜制訂矯正政策。例如,對於能提供女性彈性工時的公司,政府可以給予金錢獎勵或在公司治理評鑑上加分。然而,政府宜避免以定固定比例去保障女性擔任高階職務。目前台灣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中,女性的比重占29%,而在上市櫃公司中,女性董事的比重只占七分之一。關於兩性平權議題,金管會目前有兩項合理的措施:要求目前28%無任何女性董事的上市櫃公司,在2024年至少需要有一名女性董事;以及要求上市櫃公司在2025年時,若女性董事未達三分之一,須於年報揭露原因及改善措施。不過,目前一些製造業公司,因行業特性男性員工比例極高。因此,若金管會將第二項措施的比例變成強制,則會干擾這類公司的營運。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幸福巴士3.0:偏鄉交通人權新解方
侯勝宗/聯合報
交通是一種人權。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規定,每個人都有在其國內或國際間自由移動和居住的權利。許多國家的憲法也將自由出行列為基本權利之一,並保障公民在自由移動和旅行方面的權利,因唯有具備基本出行的條件,才能進而實現其他基本權利,例如就業、教育、健康等。

但台灣偏鄉交通出行,因不具規模經濟與企業投資效益,偏鄉民眾很容易成為「行的難民」。為了改善偏鄉交通困境,一般人常認為政府需要加強基礎建設,完善公共運輸系統等措施。但事實上,偏鄉因為距離遠、人口數少、居住地點分散,再加上出行需求不穩定,政府難花費巨大預算來建置大眾運輸,即使預算足夠,也不符合投資效益,且後續營運與維護更是挑戰;故改採智慧化小眾運輸系統的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才是打通偏鄉微血管的有效途徑,如公路局目前在許多偏鄉推動的幸福巴士(筆者稱之為幸福巴士1.0)。

然筆者發現,要打通偏鄉微血管有二大關鍵議題要先解決:一、營運主體:須由偏鄉內生性地長出服務,由在地的人車資源加入運輸服務行列,提供「類計程車」之便利服務;二、資源整合:以供給創造需求,增加民間資源參與誘因及擴充更多服務。其中,由在地人車做為「營運主體」,來擴大偏鄉交通機動性與服務量能,已於三年前通過法規調適,允許地方政府輔導當地社會團體或個人成立市區客運業經營,由小客車領用市區汽車客運業牌照(綠底白字),從事特定偏鄉區域的收費接送,即幸福巴士2.0。但第二項的「資源整合」遲遲未見有效解方,筆者建議未來可以改變補助模式,研議幸福巴士3.0,讓補助吸引更多的供給來滿足偏鄉的運輸需求。

幸福巴士3.0至少應符合幾大特色:一、補貼使用者:將原本給供給者成本的營運虧損補助,改為補貼給使用者的搭車費用;二、多元載客:將由在地人車所組的營運主體,納入各部會及地方政府的多元載客交通補助範疇(特約車隊),搭乘民眾亦可享有各類補助,再由地方營運業者向政府請領服務費用;三、媒合平台帶動供給:透過在地現有人車投入,降低政府購車補助成本,並擴增潛在供給規模,再輔以派遣系統功能,就近提供便利叫車服務,增加偏鄉交通服務之機動性,有效節省車輛深入服務偏鄉之營運成本;四、差別訂價:針對一般族群或觀光需求依市場機制收費,特殊、弱勢族群及民行需求採低價收費,另部分車資由政府補貼。

為實現此一交通人權,台東縣政府近來已完成全縣十六鄉鎮市的預約接送平台與共乘服務—TTGO交通大平台,也獲得地方創生計畫補助在台九線及台十一線提供「點到車站」及「車站到點」的接駁服務,相關模式及經驗可作為公路局推動幸福巴士3.0的參考。期待幸福巴士3.0可以在台東順利落地並擴大實踐,未來並有機會複製給各鄉鎮縣市,好實現台灣的交通人權。(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藍白商談 退一步即是向前
程仁宏/消基會名譽董事長、文化大/聯合報
藍白近日針對二○二四總統大選合作展開會前會商談,民眾黨堅持「比民調」決勝負,而國民黨則提出「民主初選」。昨日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辦公室競選總幹事黃珊珊拋出比民調的兩種具體方法,分別為「參考國民黨二○二○總統初選方式」與「參考民進黨二○二○總統初選方式」,對此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辦執行長金溥聰回應「如果對方只有二選一的選擇,就不用談下一步了」。藍白合的商談看來雙方各有堅持,談得下去嗎?合得了嗎?

商談或是談判,不是零和賽局,應該如同農夫插秧「退一步即是向前」。就像消費者買房,業者開出售價,但是消費者覺得合理價格應該再下降多少,如果雙方各自堅持己見,最後的結果就是交易不成;如果雙方真有誠意,各自退一步,此交易才會成功。目前雙方目標一致,雙方也都提出如何進行的方法,即民眾黨的「比民調」、國民黨的「民主初選」,雙方都有所本,但是這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在此前提下,雙方各持己見,的確無法達成共識,也無法談下去,但藍白合真的談不下去嗎?那也未必!

一位優秀的國家領導人,在國際上和其他國家的談判,不能夠剛愎自用,只要求對方完全接受我方的條件,如果如此將寸步難行,而必須要以全民的利益、福祉為優先考量,所以能屈能伸才是最佳的領導人。

此時此刻國民黨與民眾黨的領導人,不應否定對方所提出的方案,大家各退一步,亦即最佳的解決方案就是「採取民眾黨的比民調」與「採取國民黨的民主初選」,兩方案一起實施,而且各占五十%,兩者加總的成績即可以決定勝負,如此兼容並蓄的方案,沒有哪一邊吃虧,也沒有誰占便宜,雙方陣營不要再堅持己見,否則將空留遺憾。

   
2023「鶯歌產地開放日」,見證百年陶瓷產地的逆轉勝之戰!
經歷數十年起落與轉型,鶯歌陶瓷成為馳名中外的地域觀光特色,然鶯歌陶瓷製造也迎來全球化浪潮、自動化生產興起,自1990年代逐漸沉寂,讓這裡已不同以往的陶瓷小鎮興盛景況。伴隨著2023台灣設計展的到來,鶯歌即將站上舞台,再次成為觀光熱點。在此之前,其實有一群人已默默耕耘了四年。

《自由之聲》透過電影提升觀眾對社會問題的意識
《自由之聲》在北美有很好的票房,並不是單純因為電影本身的大眾娛樂性有多高,可能有蠻大一部分屬於一種觀眾的響應,一種想要把訊息傳遞出去的小小個人心力貢獻,所以要談這部電影,可能不能只談這部電影而已。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