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跟著【高雄畫刊】一起閱讀高雄、遊賞風光、聆聽達人說故事,探尋這城市更多的美好!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11/24 第560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另類「三軍協同」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死抱著細節和心結,藍白浪費了最後一會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氫能 須兼顧成本與能源多樣化
民意論壇 來場國家教育政策辯論
超高齡社會 正視4支長照穿雲箭
智能奇點治理策略 準備好了嗎
藍白不合 自己下架自己
若真團結 藍還會被掐脖子?
不合傷誰 離婚研究告訴你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另類「三軍協同」
黑白集/聯合報
蔡總統昨天前往台中成功嶺,視導國軍為恢復一年兵役所作的準備。總統和隨行記者看到的,當然是萬事皆備,就等著義務役男入營報到。如此,兵源不足問題便迎刃而解。

但事實恐非如此美好。真正情況是:國軍恢復徵兵,人力荒反而更嚴重。

恢復徵兵的主因是敵情日增,國軍須擴充戰力。例如,守備旅幾乎加倍,後備單位也大幅充實。這些單位雖以義務役為主,仍需志願役職業軍人擔任幹部領導。換言之,義務役重回部隊,完全不代表志願役需求降低。

尤其,政府為減少選票反彈,大幅提升義務役薪資福利,志願役的誘因相對下降。未來,基層同時存在義務役與志願役,部隊管理將更棘手。這些,都足以造成軍中幹部短缺問題進一步惡化。由此暴露的更核心問題是,面對中國大陸成為區域霸權,我方想要單靠建軍競賽與之抗衡,愈來愈力不從心。

對蔡總統來說,未來國軍人力或國家安全是否開天窗,都是繼任者的問題。府方當務之急,是要求國防部頻繁安排總統帶媒體到軍中參訪,幫民眾溫習「靠山」印象;活動結束後,「順便」就近替綠營參選同志站台。上周高雄造艦開工,本周成功嶺視導,下周空軍官校飛行訓練指揮部改為司令部直轄,都要總統親自加持。陸海空場子齊備,堪稱另類的軍種協同。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死抱著細節和心結,藍白浪費了最後一會
社論/聯合報
藍白合協商起伏不定,在最後關頭由獨立參選的郭台銘邀約協商,留下峰迴路轉的想像。郭台銘在登記前一刻明白勢不可為,決定轉身扮演「桶箍」;但侯柯郭三人昨天的君悅夜會,在馬英九見證下,卻因為各方對討論形式及主題缺乏共識,幾無任何可見進展,即因會議主持人胡亂插嘴,讓與會者拂袖而去。「藍白合」至此畫上句點,在野陣營只能各自登山,各打野戰。

到了登記最後一刻,藍白合「共推總統候選人」還無法喬定,讓廣大選民大失所望。事實上,當時間已然窮盡,雙方還願意坐下來談,即表示大家都仍不放棄最後的希望。在這種情況下,參與者若繼續拘泥於合作細節,或者抱著彼此的恩怨過節不放,哪裡成得了大事?必須要問的是,雙方是不是仍然抱著「下架民進黨」的共同目標,是不是可以找到共同的合作空間;萬一草草破局,雙方是不是在「明天過後」仍能昂然面對選民?否則,毫無章法的協商,任意翻案的共識,只是在浪費時間,成就不了彼此想要的目標。

回顧「藍白合」的波折,幾度近乎成局,旋又破局,及至十一月十八日的「民調共識」被推翻,幾已確定雙方將「各走各的路」。這次,侯友宜致電邀郭台銘扮演「桶箍」,郭台銘則聯繫柯文哲力促「三方會談」,使「在野大聯盟」再度出現希望。但這「最後的期待」好事多磨,三方拉鋸半天,才確定由馬英九、朱立倫、侯友宜、柯文哲和郭台銘等人進行「多方會談」;到了會場,扮演公親的郭台銘另主張進行「三方會談」,而侯友宜又堅持討論「六項共識」,並拒絕闢室密商,最後只能破局收場。

國民黨的總統初選提名,藍營和郭台銘種下心結;在「藍白合」協商,兩黨人馬和藍白陣營內部又積累了不少歧見與怨言。其中原因,一是侯友宜、柯文哲或郭台銘本來就彼此互信不強,難免認為是自己受到委屈;經由左右親信的渲染,甚至將對方妖魔化。二是談到政黨合作,難免有本位主義和自身政治權力和實力的考量,往往堅不讓步。三則是各自陣營都存在「鷹派」人士,不樂見合作成局。多種因素交戰下,才讓局勢走到此一境地,直到登記最後一天還在作無效的協商。

從昨天的「君悅夜會」看,不難看出現場完全不是一個能協商的環境。侯友宜堅持要討論六項共識,希望協商能回到早先侯柯會談的架構,參與會談的各方都應該了解,有大志的政治人物,應該放眼彼此更開闊的共同未來,要讓出空間給對手,才能使對方心悅誠服靠攏。郭台銘作為會商安排者,在場地安排上固然煞費苦心,但議案和流程卻是且走且戰;在眾多媒體轉播下,注定難以進行。尤其其會議主持人粗暴發言,打斷與會者談話,無論如何是極度失禮且不及格的表現。至於柯文哲有何寶貴合作意見,則尚來不及在會上提出,即告散場了。

討論了那麼久的「藍白合」,以這種不歡而散的結局收場,令人扼腕。郭台銘曾兩度背棄對藍軍的初選承諾,讓藍營對他芥蒂甚深;這次他願意扮演「桶箍」,原本備受期待。問題在,郭台銘和柯文哲連日密商,使藍營對其「公親」角色存疑;但三方會晤尚未切入正題即告散會,也太令人錯愕。台灣政治人物之不善醞釀、營造及協商,讓歷史性的跨黨合作功敗垂成,民眾除了遺憾,還是遺憾。

撕毀承諾容易,推翻協商不難,惡言批評更是暢快。但等到選舉結果揭曉的一刻,才知道誰笑得出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氫能 須兼顧成本與能源多樣化
社論/經濟日報

蔡英文總統在第一任任期前,曾前往瞭解氫能車在台灣發展的情況,這是她與氫能的第一類接觸。在蔡總統的首任任期中,她的綠能政策以風電和太陽能為主,氫能並不在她的視野中。這樣的情況,隨著全球邁向2050淨零目標而有了根本改變,氫能已是蔡政府鎖定不可或缺的零碳主角。

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政策是要在2025年前達到綠能占比20%的目標,目前尚未到2025,但已確定無法達標。政府的解釋是,因為總用電量的分母比預期還大,因此20%的目標無法達成,這件事的另一面就是當前我國的綠能發展可能已見瓶頸,如果不在風電與太陽能光電之外另找路徑,綠能占比就無法進一步提升。蔡總統日前參觀台電與中研院合作研發「去碳燃氫」技術,很可能就是蔡總統卸任前推動氫能的起手式。

跟其他國家一樣,怎麼降低發電的碳排,是邁向淨零的必答題。依國發會公布的2050淨零路徑,除了極大化綠能占比外,就是要建構零碳電力系統,並搭配碳捕捉、碳封存等方式,讓2050時我國有最高70%的再生能源,另有9%到12%的氫能,剩下的火力發電靠碳捕捉與封存等方式,達到淨零目標。中研院與台電開發去碳燃氫,就是要推動降低電力能源的去碳化。

目前國際間電力能源的去碳化,混氫燃燒已具商用的條件,國內興達電廠展開天然氣混合氫氣燃燒發電測試,藉此降低碳排。去碳燃氫是藉由裂解天然氣的方式產生氫氣與固態碳,再將氫氣投入天然氣發電機組混燒發電。去碳燃氫的好處是,產出氫氣的過程中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伴隨產出的固態碳黑可以轉用於其他工業使用,如果裂解天然氣的能源是來自於再生能源,這樣的氫氣就可視為綠氫。

政府重視去碳燃氫的發展,除了著眼於這是國際認可的藍氫或綠氫,最重要的是現有的天然氣發電廠原本就有天然氣輸送管線,可以就近推動設立去碳燃氫生產線,免除氫能運送與儲存的困難。然而,世上沒有完美的能源解決方案,去碳燃氫有上述這麼多優點,但要推動成為氫能來源的主力,眼前還有兩大困難要克服:一是成本,二是能源分散。

中研院與台電認為,現有去碳燃氫技術,若將出售碳黑的收入計算,氫能收入的成本仍大於產製成本。能源界普遍認為這樣的預估太過樂觀,且混燒氫能的技術還待提升,目前商轉中的燃氣機組最高僅能混燒30%的氫,將進一步拉升已屬中高價位的天然氣發電成本。再者,依靠裂解天然氣裂解氫能,可能進一步加劇對進口天然氣的需求,不利我能源的多元化,這是政府必須正視的問題。

從邁向淨零目標來看,發展氫能是正確選擇,但怎麼實踐則是另一個關鍵。本報社論之前曾提到,全球發展氫能最積極的國家日本,並非這一、兩年才開始投入研究,而是累積了數十年的技術研究、認證與投入,並實際驗證從澳洲進口氫能,開始推動興建氫能接收站,其他包括發電機組混氫測試、氫能車的開發、加氫站的設立等,都遠遠走在我國前面。另一個鄰國南韓發展氫能的速度也加快,在政府支持下,頗有後發先至的態勢。

回過頭來看台灣,目前連第四、第五與第六天然氣接收站的設立都困難重重,在完善天然氣供應一事上都還跌跌撞撞,另一邊政府卻宣示要大力發展去碳燃氫,兩者豈不矛盾?另一個更重要的是氫氣供應鏈的設立,國內不論是自產或進口,目前從法規到硬體的配合上仍處於起步的階段。氫能發展比風電與太陽能光電的進入門檻更高,政府必須先做好基本功,切莫想要一次到位。

   
民意論壇
來場國家教育政策辯論
羅德水/全國教師會文宣部主任(台/聯合報
近來政府不斷釋出教育利多,主要集中在高教育與私校領域,諸如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學費、補貼私立大專學生學雜費、調高公立大學教師學術研究費,並承諾補助私校比照公校教師調薪等,行政院會昨天又通過大專校院學生校內住宿補貼方案,在在需要龐大經費。

政府擴大教育投資是好事,提高公共挹注也有助於改善台灣教育日益固化的「反重分配」現象。必須提醒的是,若未能同步提升《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規定的教育經費下限,卻不斷增加教育支出,恐有排擠現有教育施政之虞。

國家總體預算有限,要真正擴大教育經費,仍須嚴肅面對台灣經濟成長分配傾向資本家與富人階級,以及「租稅負擔率」明顯落後先進國家的事實。朝野政黨與總統候選人除了不斷加碼利多,更應釜底抽薪思考提高賦稅負擔率的可行性與期程,或有機會讓教育重回促進階級流動的積極作用。

誠如所見,國家對私人興學多所獎勵,近來還不斷增加經費挹注,足見私校絕非私人產業,而是具有高度社會公益的公共事業。教育部對私校擴大補助,固然體現了私校的公共性,但也應正視層出不窮的私校亂象與弊案,檢討部分私校家族化與缺乏公共監督的結構性困境。私校辦學應兼顧其公共性與自主性,建議落實「高補助、高監督」之基本原則,增強私校公共監理,改善辦學體質,以確保私校辦學品質與師生權益。

此次政府擴大挹注高教與私校,各界多樂觀其成,惟就時間點與動機來說,合理推測難以排除選舉因素。令人詫異的是,相較於對高教與私校的不次加碼挹注,國教與幼教卻無著墨,厚此薄彼的施政模式,讓廣大中小學及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明顯感受到冷落。

優質國教是台灣深化教育力的基礎,以中小學的待遇為例,國中小導師費的調整已是十一年前,特教加給更是長達卅一年未曾調整,要說政府積極重視國教,其誰能信?事實上,各級學校教師之待遇同受《教師待遇條例》規範,並已於二○一五年完成法制化;改善幼教、特教老師之待遇與勞動條件,更多次成為立院朝野委員關注焦點,行政院與教育部應以更積極的態度回應各界期待。

二○二四大選已進入倒數計時,但迄今為止仍是一場乏善可陳的競選。雖說教育施政離不開有限資源的分配,但仍應盡量維持教育的主體性。選舉應促成國家與教育進步,競選活動應回到比拚政見與政策論辯的主軸。朝野總統候選人應以更為全面的格局與高度,摒棄「大撒幣」的政策,提出具有進步性與可行性、真正能從結構面翻轉台灣教育的政策與主張,以實現教育進步。

總統候選人的登記即將截止,請候選人端出牛肉,來場國家教育政策的辯論吧!

   
超高齡社會 正視4支長照穿雲箭
王順民/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聯合報
二○二三年將屆年尾,也讓台灣邁入六十五歲長者占比率超過廿%的超高齡社會,又往前挺進一步。加速而來的老化步伐,更使得亟待射出的長照及其憂鬱烏雲的四隻穿雲箭,有加以嚴肅看待之必要。

首先,第一支穿雲箭是「長照保險」。近年來不斷擴編的長照費用,除了有其用以滿足老障等特定對象、特殊需求及其特別項目外,採行公務預算的財源籌措方法,也讓整體預算編列出現必然的排擠效應,更讓權利行使與責任義務的對應關係,出現類似「吃健保」之於「撈長照」的道德危險行徑。就此而言,相應於生不如死的人口老化趨向,回歸社會保險體制建構出的長照服務,勢必是一項必要之惡的變革作為,如此一來,從長照保險貫通於商業保險、從社會保險接軌於長照服務輸送,以至於從國家的法定責任串聯到民眾生命的社會連帶關係。所謂的長照悲歌或長照殺人,就不僅止限縮於你我他的單一生命故事,而是要有「個人境遇─長照保險制度─超高齡社會大環境」的總體視野。

其次,第二支穿雲箭是「照顧素養」。扣緊不同階段,像是從預備照顧者、新手照顧者、夜間照顧者、全職照顧者、資深照顧者到畢業照顧者的角色扮演和功能運作,由於親人家屬端欠缺對於失能、失智受照者的照顧素養,也使得照顧憂鬱及照顧殺人,成為早晚會出現的預期性後果,如此一來,除了試行評估、照顧協議、補充協力或負擔補助外,更要進一步檢視究竟係屬於照顧意願問題之「不為」、照顧能力問題之「不能」以及結構性限制問題之「不甘」的環節出現的運作失靈情形,連帶地,包裹於認知態度、照顧技巧及其專業知能的照顧素養,更要包括啟蒙教育、通識教育、大眾教育、專業教育、轉銜教育、繼續教育等長照教育宣導,就此而言,從你我做起的減法照顧與自立生活,實屬必要,否則,貼身照顧而來的身心負荷、毒性壓力、創傷及照顧憂鬱,只會積累成為長照悲歌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照服員、居服員之類的家外照顧者,限縮於訓用合一、職前準備、在職培力、勞動權益保障等待解的制度設計,也讓第三支穿雲箭:從業人員的專業職能,成為當前社會難以提升照顧服務質感的破口之一,連帶的是欠缺包括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及其機構養護之於多軌並行的第四支穿雲箭,更讓已疲憊不堪且脆弱不已的長照家庭或主照家屬,一肩挑起人子之道的文化性包袱。如此一來,潛藏於長照議題冰山下的,就不單只是照顧憂鬱,而是環環相扣、層層堆疊、彼此糾結和難以切割之人、事、物以及文化認知的多方拉扯。

總之,長照保險、照顧素養、專業職能以及多軌並行等四支穿雲箭,穿透天際的不僅止於照顧憂鬱烏雲,而是如何提出一套長治久安的長照藍圖願景,讓長照家庭或極高齡社會得以安住其心。

   
智能奇點治理策略 準備好了嗎
徐作聖/陽明交通大學科管所退休教/聯合報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十七日遭突襲式解職,卻又以回鍋老東家塵埃落定,讓OpenAI再受世人矚目。事實上,OpenAI於日前才剛舉行首次開發者大會,除了進階級的Turbo GPT外,更推出了其開源語音辨識模型的下一個版本,名為Whisper large v3。該公司在新API上推出了改進的模型,洋洋灑灑令人驚艷,台灣業者無不全力關注這個趨勢的發展。

AIGC(生成式AI)迅速發展,提供了另類的人工智能系統。OpenAI在今年五月曾宣示,年底將推出GPT-5版本,其功能已接近通用人工智能的功能,也就是超越人類智能的先進技術,稱為「奇點」。

騰訊公司首席經濟顧問朱嘉明稱,全球科技革命正逼近「奇點」,影響未來人類社會的走向;世界正在開始從經濟主導科技,向科技主導經濟轉型,因為技術發展是成指數模型,而且現在的統計資料表明人類已經進入了基數足夠高的爆發階段,所以這個模型的計算結果表明在廿一世紀中期,人類的科技能力將達到無限大,亦即「技術奇點」。

「智能奇點」的爭議由來已久,粗略分類主要有生物/物理學派的「湧現演化論」和「優質生態環境論」。前者主要是市場經濟的訴求,認為奇點是物理個體轉化成有機生命體的轉折過程。在優質生態環境智能體系中,系統「治理」是最大關鍵,因為通用人工智能技術超越人類,而其衍生出的社會混亂才是「智能奇點」的根源,包括隱私權、企業倫理、資料真偽認證、ESG、對科技創新的影響等。因其性質特殊,個人甚至政府的介入是必要的治理手段。

關於「AI滅絕論」引發一系列爭論,對「智能奇點」的形成和發展仍然爭議不休,深度學習三巨頭Geoffrey Hinton、Yoshua Bengio、Yann LeCun的辯論已經開始,前兩位支持優質生態環境論,但也必須加強社會亂象的規範;後者則傾向「湧現演化論」,但不認為AI的發展可能構成對人類的威脅。

另外,著名人工智能學者、史丹福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吳恩達則表示,在「多之化能量」決定勝負的創新導向網路世界中,AIGC滅絕論顯得格格不入;AI滅絕論不但不利於科技創新,還利用大眾恐慌,然後立法禁止全方位的創新,把AI技術霸權都掌握在自己的公司裡面,明顯違反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

許多創投業者也支持吳思達的看法,認為AIGC就是透過數學和程式碼,教機器用近似人類的方式去理解、統合以及產生知識。儘管現在AI模仿人類語言的能力高超,騙到許多人相信AI有知覺,但這些也只是比較高級的模式分析,AI確實沒有知覺。

矽谷巨頭宣稱二○三○年以前,AIGC會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台灣絕不能缺席。台灣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多年,主要是聚焦在技術面,但企業在未來發展策略的選項上也必須謹慎從事。政府在AIGC產業的訴求也應明確,在經濟掛帥的「湧現演化論」和社會公平「優質生態環境論」中取得適度的平衡,如此才是王道。數位部準備好了嗎?

   
藍白不合 自己下架自己
呂健吉/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理事長(/聯合報
歹戲拖棚的藍白合,最終可能還是「無言的結局」,在互不相讓的各自立場中、下架民進黨的最高全民共識下,很可能轉為被民進黨下架的分裂在野黨。

這場戲從一開始,民進黨就老神在在看笑話,任由侯柯、藍白互鬥。各種民調都顯示只要藍白合,就可能下架民進黨;反過來說,只要藍白不合,就變為「自己被自己下架」,恐永遠成為在野黨。

藍白幾次的整合都功虧一簣,就在於利益算盡。雖然嘴巴說著下架民進黨是最大共識,但這個共識都是建立在「我正他副」的立場來談;無論是政黨協商或是民調計算,只要有利於自己為正,則極其所能提出各種數據來勸說對方「要在團結的前提之下藍白合」;若是不利於自己時,則一概翻臉說「這個不算」。

民進黨早看出藍白各自盤算,所以只要藍白有一方稍微占有優勢時,就藉機拉高另一方聲勢,讓藍白兩方恐怖平衡,使誰也不讓誰的情勢發生。

基本上,只要有一方很勇敢的說「我來做副的」,則自然就藍白合;一念之間,不是誰正誰副的民調競賽或政黨優勢,而是真正為了台灣前途,而自願以副手自居。國民黨依其「政黨優勢」不願居副,柯文哲依其占有年輕選票而不願居副,所以到頭來,自然談不去。

藍白不合似乎已成定局,各自拚鬥一場不會勝利的選戰,也是難以理解。這些口中為著台灣前途的政黨,何以要用「自己下架自己」的方式來參選呢?可以預期,原本有意藍白合而未口出惡言,在選戰開始後,就會藍白惡鬥、想盡辦法去搶對方選票,製造棄保來博取最後勝選;但民進黨一定依舊會操作恐怖平衡,讓藍白覺得各自有希望,卻各個沒把握,讓民進黨在鞏固基本盤之下,再從營造西瓜靠大邊的效應中贏得最後選戰。

藍白合必勝之局一旦變必輸之局,能怪誰?只能說當局者迷,依舊是以自我權力至上的政治立場來看待這場選戰。原本民眾期待看藍白能否超越政黨來尋求全民最大利益,但若真的沒有人願犧牲小我,民眾到頭來也只能自求多福,希望民進黨繼續執政後,不要把台灣帶向更糟困境中。

侯柯若不合,誰負誰?只能說他們都有負於對藍白合有期待的選民。這些民眾只能無奈地看完這次藍白歹戲拖棚,在藍白政治人物不歡而散、高唱無言的結局中,或許就放棄此次投票權。誰下架誰?終究還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就讓一切隨風而逝,過自己的生活比較實在。或許最糟的情況還沒來,但是民眾也只能唱唱「但是又何奈」!

   
若真團結 藍還會被掐脖子?
劉宗夏/金融分析者(台北市)/聯合報
昨天傍晚在君悅飯店的五人會議,最後不歡而散,看來藍白合需要奇蹟,藍軍也要開始準備藍白分裂的作戰模式。相對的,還沒有回歸的藍軍,也需要做一個決定,要繼續討厭唱衰侯友宜?整天喊著侯不會贏,但你們若肯團結,不就有機會贏了嗎?討厭侯、朱或金,最後讓民進黨繼續執政,就是你們要的嗎?

藍白合歹戲拖棚,讓泛藍支持者心情起伏不定,從期望到失望,從天堂到地獄。國民黨為什麼非需要柯文哲不可?其實,若追根究柢,問題就在泛藍軍自己!有人討厭朱立倫,說他太親美;有人討厭侯友宜,說他過去沒有積極幫韓國瑜,但這些看法和恩怨,有比拉下民進黨更重要?

柯文哲會是選戰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因為他身上帶有不少泛藍票,他們可能是不喜歡朱侯,或是郭台銘支持者寄生的,如果這些泛藍票逐漸回流侯友宜,加上中間選民和觀風向的西瓜派,就算藍白沒有合,國民黨總統大選還是有機會;相對的,柯文哲如果少了暫時寄生的泛藍票,只剩死忠柯粉,將來潮水退了,就是那個沒穿褲子的。

泛藍選民應該要看得更清楚!柯文哲說要破除藍綠惡鬥,酸「下架民進黨」只是政治口號,好像他最具理想,但如果不拉下民進黨,弊端要怎麼見光?現在藍白整合過程,民眾黨又搞很多小動作、不守承諾、羞辱國民黨及侯友宜,讓藍白合瀕臨破局,寄生在柯身上的泛藍支持者還看不清楚嗎?

部分分裂藍軍就像是一群「坐在黃金堆上的乞丐」,覺得需要藍白合才能打敗民進黨,卻不自覺自己就是問題的關鍵!如果藍軍真正團結還會被人掐住脖子嗎?

答案很清楚了!如果寄生在柯文哲身上的藍軍回歸國民黨,就算藍綠對決,國民黨在總統大選還是有勝算的,民進黨的執政包袱,加上台灣人民對未來和平的渴望,民進黨的盤已經在萎縮,只要藍軍團結,就算沒有柯粉的票,侯友宜還是有機會贏過賴清德。

柯文哲單幹不會贏,柯粉鷹派不面對現實;支持柯的泛藍朋友們如果能夠看清楚,拉下民進黨比個人喜好、恩怨更重要,那麼最後坐在黃金堆上的泛藍軍就不再是乞丐。

   
不合傷誰 離婚研究告訴你
陳志偉/家庭教育博士(桃園市)/聯合報
從離婚研究,可以一窺藍白合不合的結果。

根據美國婚姻大師Amato的研究,離婚過程進行時,傷害的不是當事人,而是身旁的人。有些離婚者甚至不知道自己已被離婚制約了,當他們知道另一半不想離婚,或認為離婚不一定可以解決問題時,夫妻之間的婚姻權力會傾斜到那位想離婚者的身上。動不動拿「離婚」來要脅對方者,則會在不由自主間,享受因為自己不在乎婚姻而來的權力。

此時,面臨離婚的夫妻就會陷入「膽小鬼遊戲」,意即高速行駛、迎面而來的兩輛車就要對撞,誰膽小讓開就輸了。但是若兩個都不讓,最後就是兩敗俱傷。更何況,如果車上還有兒女、家人,甚至期待他們夫妻復合的全國六十%民眾。讓了,自己可能成為在婚姻中權力較小、位階較低的那位;但不讓,一旦對撞,家人可能跟著一起陷入困境。有些人離婚之後只能靠著低收救助生活,有的還因為無力租賃原來住處,必須另外找尋租金更低的社區,而失去原生家庭、教會等原來的支持團體,使得孩子生活環境更差。

如果選擇原生家庭可以民主,大概沒有兒女會投票選擇只看自己的好處、寧願讓兒女失去好的生活也不願合的父母。難道,不能有更好的選擇,這是民主嗎?讓自己的家更好,這事,還需要民調嗎?

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以蒼生為念,不要把離婚當成兒戲,把看著你們戲耍婚姻的人當成猴子。父母們,生是你們快樂的結果,養才是責任。兒女不是笨蛋,你們怎麼對待兒女,兒女就會怎麼對待你們。

   
一滴水可循環用3.5次!台積電為何是環保優等生
台積電指出,位於日本熊本的JASM,「將『因地制宜』落實對環境的承諾。」因地制宜的承諾是什麼?台積電強調,JASM預計將有超過30種不同廢液處理程序,目前規畫之廠區用水回收率,為75%以上!」這個數字,比台積電訂定的2030年台灣廠區再生水替代率目標,還要高出15個百分點。

如何將呼叫量轉換成金流?先搞懂API收費機制
API收費是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可依據API的呼叫量多寡來計費,將流量轉換成金流,來支持API的開發維運。本專題就從技術觀點,來探討外部第三方API,與網站、App整合後,如何將API的呼叫量轉換為金流的原理,以及探討API供應商和App開發者相持不下的收費議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