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3/22 第567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蕭美琴搞定兩岸?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監院繼續裝睡,但南檢能假裝天不會亮?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升息一箭雙雕 央行值得肯定
民意論壇 別忘了漲電價背後的黑手
免搶水 台積、地方可自建再生水廠
虛擬「周處」 恐成兩岸雙面刃
諾蘭對奧本海默謎樣人生的解構
遊覽車撞涵洞…政府應主動「拆彈」
頂大標準過嚴缺額多 悖離繁星初衷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蕭美琴搞定兩岸?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不旋踵間,賴清德即將出任國家領航者。但他將怎麼定位兩岸關係、平息台海怒濤,至今諱莫如深。就在社會焦慮高漲之際,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突然接受綠媒訪問,說了令人寬慰的答案。他說,賴清德「不是一張白紙」,會「務實中道」處理國安、兩岸及外交。

「不是一張白紙」的表述頗富玄機,俚俗點的說法約莫是:不是個冒失鬼。但是,賴清德若不冒失,怎會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

李大維當了蔡英文八年核心骨幹,應記不起她哪天喊過一聲「台獨」吧?賴清德的「台獨」,卻是國會認證,議事錄一清二楚地登載著,想要封存三十年都不行。

李大維情詞懇切,大家就姑且聽之。他說,賴的「訓練是有的」。也對,至少「走入白宮」不能亂說的那堂課,他的確上過了。但把中華民國憲法當護國神山是一場災難,同樣出自他口中。

另外,李大維也說,蕭美琴最了解美國人怎麼想問題,是賴清德最棒的國策顧問。好似有了蕭美琴依白宮指令辦事,兩岸就搞定。但是蕭美琴在兩岸驚濤駭浪中,就能操舵平穩前行嗎?懂美國的民進黨裡還有幾個,賴清德或許不缺;但問題就在,懂北京想法的,半個沒有!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監院繼續裝睡,但南檢能假裝天不會亮?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監察院調查行政院前發言人陳宗彥在台南市府任內接受性招待案,發現他除協助酒店業者向市府官員關說,並疑八次接受業者「性招待」,還指定特定服務小姐。查案監委王美玉等三人認為陳宗彥涉案情節重大,上月提案彈劾,卻以二比十一的懸殊比數未能成立,讓陳宗彥逃過一劫。王美玉對彈劾案未過表示遺憾,但稱會將調查結果移請台南地檢署併案調查,以釐清真相。

一個陳宗彥,變成監察院和台南地檢署的「人球」,在正常法治國家是難以想像的事。在台灣,他的案件卻成為監察院和司法體系的照妖鏡:不論是監督官箴的監察院,或是專揪不公不義的台南地檢署,「辦綠就轉彎」顯已成為新的政治潛規則。這就是台灣的「綠色奇蹟」嗎?

陳宗彥去年接任行政院發言人僅十八天,即被爆料接受性招待,他完全未為自身清白辯駁,迅即請辭。可見,他深知自己所為難以饒恕。事實上,他涉及為酒店業者關說並收賄案,十年前即曾遭南檢調查;南檢在二○一五年以「查無實證」結案。其後,他一步步高升中央,擔任內政部次長及行政院發言人。直到他和酒店業者的通話紀錄去年外洩,他被稱為「陳董」,並在要求性招待時直呼「小芸有空嗎」。至此,其人設一夕破滅,正義形象的「疫情副指揮官」原來是貪官淫吏。即使如此,多數監委仍「捨不得」彈劾他,二比十一的比數,說明了監察院的正義天平傾斜到何等地步!

陳菊領軍的監院,多的是這種「裝睡的人叫不醒」的監委,但也仍有王美玉、林國明、蘇麗瓊這類正義之士,自告奮勇調查陳宗彥案。然而,努力保持清醒的少數人調查出來的真相,卻被多數裝睡者無視及抹殺,這就是監察院目前的失神狀態。國民黨立委馬上喊著要「廢監院」,民進黨立委立刻回以「歡迎跟進」修憲,雙方都是在演戲,也模糊了眼前的問題焦點。

民進黨長年嚷嚷要「廢監院」,一旦自己執政又把監委職位占好占滿,對綠色貪官卻憐惜又放水,這算不算心神喪失?監察院可以繼續裝睡,但南檢可以繼續裝傻,假裝天都不會亮、不會有陽光照進暗室嗎?令人扼腕的是,王美玉等監委調查陳宗彥案時,函請南檢提供當年監聽譯文,但南檢推三阻四,稱因已重啟調查而無法提供。但南檢重啟調查已近一年,它端出過什麼進度嗎?

一個地方官員,不斷為酒店業者關說並收取賄賂,甚至大膽接受性招待達八次之多,導致下屬和業者必須為他設定「代號」。如此欺上瞞下的奸邪之人,竟還能步步高升,竟還讓監委大人不忍下手彈劾,難道只因他是準總統賴清德的「愛將」,就可以把監院的尊嚴都拋棄?就可以把人民對吏治的期待都踐踏?

所幸,監察院仍有以御史大夫自許的委員,王美玉等人將調查結果移請台南地檢署併案調查,至少能逼南檢面對現實,不能用天不知、地不曉的理由草草結案。更值得玩味的是,當初檢方查到陳宗彥關說,是檢察官林仲斌在偵辦員警涉貪案時意外密錄所得;林仲斌還因「非法監聽」被判刑並調離職務,次年陳宗彥案即告無疾而終。檢察官被判刑調職,涉案官員卻安然無恙,這是什麼法治景象?十年過去,南檢的天還沒亮,但太陽光會永遠照不進府城嗎?

陳宗彥案的最佳結局,是南檢繼續以「查無實證」判他無罪。然後,俟賴清德就任後,找個適當時機讓陳宗彥班師回朝再當個大官。如果這就是南檢想要的,就做吧!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升息一箭雙雕 央行值得肯定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昨天理監事會決議升息半碼,出乎各界意料之外。據央行說法,主要是考慮4月即將調漲電價,今年消費者物價預估仍上漲2.16%,為抑制國人預期通膨心理,央行調升政策利率以穩定物價,並協助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

央行副總裁嚴宗大18日到立法院財委會報告金融情勢,對於解決目前游資泛濫的問題,央行的對策,被批評治標不治本,昨天理監事會馬上以升息作出回應,顯現央行正視金融情勢穩健的必要性。

另一個央行沒明說的理由,是近年來投信募集ETF,愈來愈熱絡,進而推高股市,加權指數昨天已經站上2萬點。台灣超額儲蓄於2023年達3.32兆元,占當年國內生產毛額14.7%,導致國人近來瘋狂購買ETF;例如,元大00940已募集超過1,750億元。因此,央行的適度升息以使新台幣趨向升值,或許才是治本之道。

一個國家的超額儲蓄為儲蓄扣除實體投資的差額,亦等於該國的經常帳順差,也就是出口減去進口的金額。因此,超額儲蓄反映一國將原可供國內消費的最終產品,以及可供投資的中間財產品出口至他國,並因而獲得外匯收入。而民眾則將這些外匯和央行交換本國貨幣,導致央行外匯存底及民間儲蓄同時增加。在2018年時,台灣民間淨儲蓄為3.63兆元,而到2021及2022年則分別增加至6.19兆元及5.93兆元,其中企業及家計單位的淨儲蓄約略各占一半。

透過增加國內投資、增加民間消費、增加進口及減少出口四種方式可以減少超額儲蓄。不過,央行在18日報告所提出的三項解方卻和這些方式關聯不大。台灣從1960年起確立「出口導向」發展政策,因而埋下日後超額儲蓄的種子。「出口導向」的政策就是認為增加出口、減少進口可以增加國家財富。台灣從1960年開始實施「獎勵投資條例」後,一直對出口採補貼,並對進口採高關稅及數量管制的政策。其成果是從1981年起,絕大多數時間經常帳呈現順差。而在1995年WTO成立後,台灣雖已減弱這些貿易歧視政策,但央行仍執行低利率,以使新台幣趨貶的政策;這導致從2013年迄今,經常帳順差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持續超過10%。

從2009年1月迄今,央行維持重貼現率低於2%,導致下列兩個負面效應:首先,從2021年2月迄今,重貼現率扣除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所代表的實質利率皆為負,且有八成以上時間介於-1%及-2%之間;這導致以定存收入為主的廣大退休族群,其經濟安全不確定性隨之增加。

其次, 定存低利率導致許多國人將資金轉投入股巿及房地產市場。其中,從2017年起,股市當沖證交稅減半的政策,持續至今變成常態,更導致台股成交值大增。至於房地產市場,則是不論財政部的打房政策或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政策,皆僅使房價微幅下跌。就長期趨勢來看,低利率是導致高房價的主因;從2009年1月迄今,台灣的房價上漲175%,也就是平均每年上漲7.1%。

若央行維持低利率政策,則上述二個負面效應仍會持續。例如,近日台積電決定投資2,000億元於嘉義設置先進封裝測試廠,並預計於2026年完工。雖然在其投資期間可減少超額儲蓄,但一旦完工後,由於其產品幾乎全數外銷,故會進一步擴大超額儲蓄。換言之,只要央行維持低利率政策,則會激勵出口產業及壓抑內需產業,從而超額儲蓄會變成一個老生常談的議題。

經濟部將於4月起調漲電價10%以上,而環境部則預計從2025年起對每年排碳超過2.5萬公噸的的大戶課徵碳費,都可能助漲通膨。因此,央行升息有助抑制通膨以及改善超額儲蓄問題,值得肯定。

   
民意論壇
別忘了漲電價背後的黑手
林基興/大學教授(新北市)/聯合報
當前令眾人忐忑不安的調漲電價,今天電價審議委員會就要「掀底牌」。大家盯著表面的漲幅,卻忘了背後的黑手。銳眼的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旋即指出,台電虧損嚴重,主因是錯誤的廢核等能源政策。

英哲亞當.斯密名著《道德情操論》描繪社會中道德運作的原理與方法,也指出市場的道德與社會支持機制;隨後的《國富論》橫空出世洞察市場由「看不見的手」操盤,更具效率。兼具人倫與經濟的先賢遠見,應可幫我們檢視台電體質。

去年台電累積虧損近四千億元,近年,政府已挹注四千五百億元,而遭棄若敝屣的核四耗費三千億元還未算入呢!虧空累累早已讓之前共赴國難的小股東們苦不堪言。

不幸的是,政府黑手伸進台電干預,包括政策指導與任命董座,其內部專業升遷與運作體制亦遭破壞。台灣缺能源,因此,與時俱進的能源組合策略何在呢?因意識形態反核的綠營不讓核二與核三廠延役,但其發電三百億度電,就每年賺進五百億元以上。核電廠運作四十年後,投資成本已回收,續用幾乎是淨賺。

台電虧錢很清楚:去年外購電力,每度光電四點八八元、風電六點七元,但核電一點三九元,而平均電價三點一一元,核電填補綠電捅下的窟窿。

其次,諸如變電設施的建設也是黑洞。約卅年前,筆者應邀到高雄說明電力電磁波的健康效應,台電主管訴苦,以前是致力建設,現在則是泰半心力要應付抗爭。約十年前,筆者到嘉義才知悉,合作廠商要支付鉅額款項給抗爭者。在彰化,鄉長獅子大開口要補助。又如,三十多年前,基隆海洋大學附近的變電所,花了兩億元建造卻因遭抗爭而停擺。本月稍早,在新北特教校內變電箱,遷移費要一千多萬元。多年來不勝枚舉的抗爭,何其浪費。

第三,台電每年編約卅億的「促進電力開發協助金」敦親睦鄰,立委等民代是這些公關費的善用者,有助於其張羅選票。

以上是明顯的政策問題,值得各界提出對策解決。例如,修法或立法。範例之一的是今年初,法國公布《能源主權法案》草案,明列增建核電,延續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後核電救國的法制。至於社區環境中的變電或高壓電設施,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報告,清楚顯示相關設施不傷人,應受到法規保護,不可拆遷。另外,台電董座與總座需專業任職而非政治酬庸,讓台電能夠(幾乎)獨立決策。

大致上,綠營的說辭是台灣當前電價偏低,調漲是應該的,那就先解決上述問題吧。還有,經濟部王部長先前曾說「非核家園不是神主牌,核電安全才是神主牌」,全民拭目以待其是否口是心非。

   
免搶水 台積、地方可自建再生水廠
張炎銘/退休人員(台中市)/聯合報
日昨聯合報頭版「台積掀雲嘉搶水大戰」,報導台積電擬在嘉義設廠,卻要從湖山水庫調水,引起雲林縣民反彈。無獨有偶,前一日聯合報也報導「深井抽不到水,高屏瀕臨搶水大戰」。台積電雖號稱護國神山,各地方政府殷殷期待來設廠,卻也凸顯地方水資源不足窘境。

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子法「開發單位使用再生水辦法」今年二月一日起實施,強制計畫用水量達每日二萬立方公尺以上者,其工業用水應使用至少一半再生水。只是再生水廠分布不均,產水量也不夠,行政院已核定開發十一座再生水廠,卻無一座在雲嘉地區。

從雲嘉用水結構看,嘉義每天用水約卅萬噸,約十一萬噸還要靠曾文、烏山頭水庫系統支援;雲林每天約需廿五萬噸,除湖山水庫外也偏重地下水,因地層下陷地下水必須再減抽,二縣都不太適合大用水戶進駐。

水資源屬國家所有,水資源調度也已是常態。水利機關面臨水庫開源困難,只有加強調度,讓所有水資源區能「同甘共苦」,況且台積電未能使用再生水也是因政府無再生水源,因此不得不由湖山水庫調度。但雲林縣的反彈也要慎重因應,未來水情不佳時,雲林的用水應優先考量。

台積電既只能在雲、嘉二選一,落選者有所不滿可以理解,但地方政府何妨加快再生水廠規畫建置,不必等中央青睞,有再生水資源當嫁妝,大用水戶就必然會落腳。

但若要顧及用水安全與環境正義,台積電等獲利高的電子大廠何妨自建再生水廠?以私人企業的效率,說不定能更快使用再生水。

   
虛擬「周處」 恐成兩岸雙面刃
范振家/管理學博士(高雄市)/聯合報
近期「周處除三害」這部電影在兩岸掀起不小波瀾,台灣和大陸的票房天壤之別,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這不僅是一場關於票房數字的對比,更是一次深入人心的觀察。試圖解讀這背後的深層次涵義:從市場接受程度到政治文化的差異,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豐富的社會學和心理學意義。

影片的英文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象徵佛教中的「貪、瞋、痴」,暗示了人性中的善惡交織。從影片的成功可以看出,不同地區對這種人性探討的接受程度有顯著差異。在台灣,雖然票房有五千萬台幣,但相比之下,它在大陸市場的暴紅及高達數億人民幣的票房收入,顯示了一個鮮明的文化和心理反差。

這種差異,或許源於兩岸在處理人性深層主題的不同審美觀和文化背景。在大陸,這部電影可能被視為突破審查的大膽嘗試,吸引了大量對重口味影片飢渴的觀眾。而在台灣,觀眾對這類題材可能已有更多的接觸和理解,因此反應較為平淡。

更值得玩味的是,大陸觀眾對「周處除三害」的熱烈反響,可能反映他們對當前社會狀態的某種心理投射。一方面,這種熱情可能來自於對現實壓力的逃避和宣洩,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是對深層社會問題的一種不自覺反映。然而,這樣的現象並不僅限於大陸,影片在亞洲其他地區,乃至全球的廣泛成功,說明了它觸及某些普遍的人性和社會共鳴。

兩岸在影視作品上的差異和接受度,更深層地揭示了可能存在的認知隱憂。這種隱憂,根植於不同的歷史經驗、社會環境和政治氛圍;而「周處除三害」的暴紅,無疑成為了這些差異和隱憂的一面鏡子。在兩岸交流日益受限的當下,「周處除三害」在大陸市場的巨大成功,卻可能成為一把雙刃劍。雖然它在票房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這也可能無意中加深了大陸民眾對台灣社會文化的誤解。

由於直接交流的機會減少,大陸民眾對台灣的認知愈來愈依賴於媒體和影視作品。「周處除三害」中的劇烈衝突、暴力和所謂的「邪教」元素,可能被錯誤地視為台灣社會的真實寫照。這種由媒體形成的刻板印象,可能導致大陸觀眾對台灣的理解偏離現實,從而形成一種扭曲的認知。當大陸觀眾對台灣的認知建立在虛擬的影視敘事上,而非真實的社會文化交流,就容易孕育出不理解和不信任,進一步加深兩岸人民之間的心理距離。

這部電影在兩岸市場的反響冷熱不同,提供了一個寶貴的視角,讓我們得以重新思考和探討兩岸在文化消費、審美趣味和社會觀念上的差異及其背後的深層意義。觀眾需要具備批判性思維,區分戲劇虛構與現實生活,以避免信息閉塞和單向傳播造成的認知偏差。同時,兩岸之間更應積極尋找增進理解和信任的途徑,促進真實的文化交流和互動,以緩解交流停滯帶來的種種誤解與隔閡。

   
諾蘭對奧本海默謎樣人生的解構
林正二/退休駐美外交人員(美國匹/聯合報
克里斯多夫諾蘭執導的「奧本海默」,以複雜的結構及非線型敘述手法解構了該片,深入探索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分裂、矛盾、謎樣的一生,在真實與表象交錯中,讓我們看到他真實的一面。

奧本海默一生充滿矛盾,在分裂的人生中不斷尋找平衡點。他研發原子彈要阻止戰爭,卻成了大規模的殺人武器,強烈的人道主義使得他悔恨矛盾,全力宣揚反核武競賽理念;效忠美國,創製原子彈讓日本提早投降,但因年輕時熱衷共產思想並參與相關活動,戰後遭到聽證調查,詆毀他背叛美國,私通蘇聯;青壯年時浪蕩不拘,男女關係浮亂,但對太太小孩盡責;年輕求學時善感、不如意,在實驗室很笨拙,日後卻成量子力學理論權威。

諾蘭為凸顯奧本海默充滿矛盾的人生,巧妙地運用量子力學核子「分裂」與「融合」後雖產生巨大能量,但也會帶來強大傷害的特性,以此解構、喻示他榮辱互見的人生。「分裂」是以奧本海默的觀點述□,斷斷續續的情節,雖暗喻他在人格、生活與工作上的分裂與矛盾,但這是描寫他暢快的人生,因此諾蘭用彩色畫面顯示他亮麗的一面。

相反的,「融合」是象徵外在因素「融入」奧本海默本尊,讓他的人生變得很複雜,遭受嚴重的屈辱;前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史特勞斯因不滿奧本海默瞧不起他,誣告他引進替蘇聯盜取國防機密的英國科學家參與原子彈計畫,意圖摧毀奧本海默,故導演用黑白畫面顯示奧本海默灰暗的一面。

為凸顯奧本海默一生的愛恨情仇,諾蘭特別將彩色、黑白畫面不斷交叉出現的場景,放在奧本海默與史特勞斯分別接受聽證的不同時間框架。諾蘭打破整體時間秩序,以碎片化的敘述及快速的節奏,強調奧本海默混亂的私生活、奇異的念頭與戰前戰後矛盾的做法,同時又可映照奧本海默腦中瞬息萬變的宇宙粒子快速分裂、撞擊、流動的奇幻景象,生動描繪奧本海默帶領曼哈頓計畫團隊研發出原子彈的過程。

奧本海默在歐洲求學時,腦海中不時閃現燦爛亮麗的宇宙奇景及會致人於死的熊熊火焰。他陷入亮麗與灰暗的兩面性矛盾處境,正是艾略特廿世紀史詩《荒原》所描繪的文明枯萎景象。

該詩一開頭即以「四月是最殘酷的季節」點出全詩主旨。四月是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美麗季節,但對生活在「荒原」中的人,愈是歡樂的季節,愈感到孤寂殘酷。因為在詩人眼中,文明已崩解、希望已滅絕,人生充滿著灰暗。艾略特《荒原》描繪的對象,是一次世界大戰後人心精神的萎靡,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無信仰作為準繩,社會分崩離析、萬事消沉。因此,縱使春天已來臨,相對於精神上的枯萎,更令人感到美麗季節的殘酷,這正是當時在歐洲求學的奧本海默之精神寫照。他的量子力學宇宙是亮麗的,但又不時出現熊熊烈火,內心充滿了疑惑與矛盾。

奧本海默為解除心中的迷惑,開始看畢卡索的立體畫作、閱讀《荒原》,他讀起來感觸良深;《荒原》最後所揭示的「自制、慷慨、仁慈」乃人類面對苦難、自我救贖、脫離荒地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奧本海默更受到了啟示。

諾蘭以創新的電影語言精準詮釋奧本海默的一生,贏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等七項大獎,實至名歸。

   
遊覽車撞涵洞…政府應主動「拆彈」
李信樟/工業安全技師(台東市)/聯合報
前晚一輛遊覽車行經高雄市仁武區撞擊高速公路下緣涵洞,導致一死十四傷,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該遊覽車駕駛對路況應很熟悉,不該犯此錯誤。陳市長或許說對了一半,背後的原因恐怕不只如此。

遊覽車司機長期超時工作已非新聞,每天工時約十三小時已是常態。但每次出事後,公司與司機幾乎都是制式說明:司機駕駛經歷完整,身體狀況良好,沒有超時工作問題。

以此案為例,遊覽車公司負責人表示旅行安排用車十一小時,只有一趟阿里山往返行程,一般往返約七小時,上山停留三小時,看起來沒問題(沒塞車的話)。但通常此類旅遊(社區長輩出遊)多安排早上七點出發,此案發生在晚間八點多,推測可能已逾時了。  以往遊覽車駕駛規定,司機手握方向盤不得超過十小時,只要用餐或停等就重新計算;自二○二二年六月廿九日起改為駕駛從報到到勤務結束不得超過十一小時,違者最高可罰九萬元,但這只是靠業者的自我管理,鮮少執行稽查與處罰,且區區九萬元罰鍰對業者亦無威嚇效果。

另一個問題是遊覽車的「靠行」現象,即個人車主(或旅行社)購買遊覽車後,「靠行」在車行之下,車行幫忙申請營業執照後才能接案,名義上遊覽車是某遊覽客運公司,實際上都是個人車主或旅行社自己在用。「靠行」讓原本應正規經營的遊覽車公司變質為牌照出租公司,營運風險幾乎完全轉嫁給個人車主或旅行社司機,公司對司機毫無約束力,直接影響到乘客安全保障。目的地為阿里山、武陵農場、清境農場等一日遊高風險行程需採用雙駕駛制度,遊覽車公司多選擇不接團,但靠行車為搶攻國內低價旅遊,鎖定退休的長輩族群,車資、午餐與保險費用全包。在低價出團的情況下,靠行車往往因只有單人,即使已超時駕駛仍硬撐到底,因此常造成憾事。

國內約兩成遊覽車是靠行車,低價旅遊幾乎是靠行車承接,這種情形主管機關知道,政治人物也知道,但沒有人願意去「拆炸彈」,出事後責怪司機似乎是比較容易的做法。但唯有正視問題,面對它、處理它,才能真正放下它,解決這類常見的事故。

   
頂大標準過嚴缺額多 悖離繁星初衷
溫順德/高中校長(台中市)/聯合報
大學繁星入學日前放榜,全國六十五所學校僅十一所招生額滿,缺額一千七百餘人,較去年增近四百人。在少子化衝擊當下雖不讓人意外,但頂大缺額九十八人寫下近年新高,卻是制度失當使然,亟待檢討精進。

綜觀今年繁星趨勢,一是資電科系走紅,台清交等校電機系不唯校排衝上前百分之一,學測成績也都提升;醫學系門檻則較去年明顯下挫,台大醫學系掉為前百分之二,馬偕為二輪前百分之十七;顯然AI產業當道,左右考生志願選填。二為選系風氣漸盛,以致頂大缺額擴增;除台大缺廿六人創下歷年最高,清大也缺額十五人,陽明交大不足十人,政大則缺額十二人,成大更高達卅五人。雖說繁星推薦缺額尚可回歸分發管道,但繁星推薦的宗旨並不同於其他管道,頂大出現過多缺額,悖離制度設計初衷。

近年學生選系不選校者日增,頂尖大學出現缺額固與學生志願有關,但系組的檢定標準並未周延合理訂定,才是產生缺額主因。今年台大缺額科系包括三學院十系組,除管理學院三系組,其餘皆非熱門科系;但所訂的檢定標準,至少三科前標以上,甚至不乏訂頂標者。尤其植物病理學系更要求四科頂標,顯然過於嚴苛。高中報名各大學時,每類組最多僅兩名,考生學測成績愈好,可選填的系組愈多。前端志願如被錄取,後段自然出現缺額,所以植病系掛零不難理解。務實訂定檢定門檻,自能減少缺額產生。

繁星比序條件不同,系組學測採計科目,亦攸關分發結果。一○八新課綱上路,學測考科隨之調整,數學分為AB兩卷,頂大商管相關科系,幾皆採計數A考科。然今年數A頂標者,較去年少三千餘人,前標更降四千多人,符檢定標準者大減;且數A級分較高者,多數選填理工醫學,商管學院報名人數不如預期,分發自然出現缺額。以台大管理學院言,六系組皆採計數A,檢定標準都訂頂標;結果三個系組額滿,另三系組缺額八名,採計失當顯為關鍵。頂大商管相關科系如果堅持採計數A,缺額勢難避免。

一○八課綱的規畫,高二數學開始分流,學生可依自身能力並考量其升學志向,選修數A或數B;而新型考招的設計,校系可訂參採科目,高數學需求選數A,低數學需求採數B。然對學測考生而言,如加考任一科數學,可增加八百個志願,尤其頂大商管科系幾乎都採計數學A,致選修數A者增多,前三志願學生尤甚;近三年學測選考數A考生,也由原先的百分之七十逐年升為百分之七十五。數學分流形同虛設,不僅不符課綱理念,更是違背適性原則。

繁星推薦制度理念是希望高中均質,達成區域均衡目標。二○一○上路以來,為偏鄉及社區高中提供絕佳升學管道,不僅拉近城鄉差距,更有助於就近入學。但學測門檻的過高加上採計考科失當,導致頂大缺額擴增,卻讓制度美意蒙塵。教育當局不容噤聲,各大學也不能默然。

   
中國AI半導體乘勢而起,卻面臨泡沫化危機
在國家政策扶持下,中國AI晶片企業數量快速增長,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但結果不如人願,中國的AI晶片產業被過度高估,產業基礎實力與外界評價和預期不符。也因此,在2023年生成式AI大爆發之後,中國AI半導體產業快速泡沫化,被國際大廠拋在腦後,營收普遍出現嚴重虧損。

古羅馬廣場穿越時空,走在凱撒大帝走過的路上
「古羅馬廣場」是長時間發展出來的城市中心,也是往昔羅馬的政治心臟地帶,裡頭包括了神廟,法院,元老院,和多座凱旋門。現存的遺跡雖然以斷壁殘垣居多,但是從這裡可以清楚地看出古羅馬時代的城市規劃和運作模式,從現存結構的雄偉壯觀程度你也不難看出來羅馬帝國在二千年前是多麼地不可一世。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