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高雄畫刊】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4/16 第569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的震撼教育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一位法官之死,蔡政府務虛司改的苦果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賴政府不能坐視產業結構失衡
民意論壇 年改批鬥再起 傷痛重新來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定勝天乎?403震災的省思
別讓政客拿你的健康買票
法官身心俱疲 人民怎信司法?
比「詐欺女王」更殘酷的現實
護國神山外移…政府應向全民報告
馬習二會 陸生來台開門?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的震撼教育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上周五立法院針對年改案進行表決大戰,民進黨全軍覆沒;周六的鄉鎮市長及議員補選,民進黨又以一比五慘敗。新內閣正如火如荼組建,賴清德如果昧於政治情勢的變化,新政府的未來不難想見。

立院的甲動表決大戰,民眾黨僅作壁上觀並未投票,但國民黨靠些微優勢,就在三案取得全勝。提案內容,則是民進黨過去自誇「重大政績」的軍公教年改,證明藍綠焦土作戰已是現在進行式。除非民進黨能拉攏民眾黨,否則,在立院「屢戰屢敗」將是常態。

至於補選大敗,更具意義。民進黨雖用「投票率低」、「已拉近距離」、「民進黨支持度仍居各黨之冠」等理由辯解,但仍無法掩飾尷尬。過去,在「死忠支持者多」的情況下,補選投票率低,往往對民進黨有利。但這次補選,民進黨連綠大於藍的宜蘭員山都輸,就不是「投票率低」所能解釋了。

民進黨補選之敗,與賴清德新政府籌組不得民心有關。民進黨在總統、立委是「雙少數」,但賴清德內閣組建卻不見新意,亦不見少數政府的謙卑;外界所見,只有小圈圈用人、派系包辦卡位的醜態。民意反撲,自是必然。

民進黨在立院依舊蠻橫,和賴清德組建新政府的專橫心態一致,都活在過去八年一黨獨大、為所欲為舊夢裡。這兩場震撼教育,能給賴清德啟示嗎?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一位法官之死,蔡政府務虛司改的苦果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士林地院一名優秀法官墜樓身亡,留下「我很累」的遺言;此一事件,掀開當今司法行政高層無能、導致基層法官過勞的真相。蔡總統上任時高喊司法改革,如今證明,八年改革多為務虛的空心口號。追根究柢,蔡總統好大喜功卻所用非人,司法院長許宗力貪戀權位卻欠缺執行能力,只留給社會一堆苦果。

李姓法官是在「國民法官」專庭服務,這是蔡政府任內重大變革之一。儘管該法官表現優異又熱情投入,但和其他認真的法官一樣,每天得面對無止盡的新增案件。除挑燈夜戰,假日加班因應龐大的結案壓力,並面對審判品質的自我要求,再加上行政管考,身心負擔備極沉重。

「我很累」,是基層法官的共同心聲,也是近年司法界爆出走潮的主因之一。過去七年,全台法院案件量成長兩成三,法官雖增百餘人,但不少法官人力被調到憲法法庭擔任研究工作,協助大法官的憲法判決。當法官集體工作負擔日益加重,行政管考一味要求結案速度,卻無視案件品質,這樣的司法改革怎能獲得人民信任?

面對法官之死,許宗力發出「給法官的一封信」回應司法過勞問題,竟還長篇大論夸談自己政績,讓許多法官「心涼」。有法官為此羅列歷任司法院長的作為數據對比,許宗力明顯墊底。更有法官在法官論壇發言,要求他效法「周處除三害」精神,下詔罪己。

司法院近幾年缺乏精準的評估政策,導致法官工作量不減反增;另一方面,投少數人所好的政策,也造成嚴重的勞逸不均問題。兩年前,司法院視為司改里程碑的「商業法院」成立;但上路四個月,卻出現七名法官「無案可審」的現象,還得下修案件進入門檻。同樣的,耗費數億元宣傳打造的國民法官法庭,當初估計一年約三百案,結果卻連半數都不到。政策畫錯重點,評估失準,也導致資源錯置。

近幾年,大法官假人權之名,對案件的審理、量刑、假釋等,自行造法頻增繁瑣卻不切實際的要求,廣開訴訟名目,更創造海量案件。一名受刑人可以毫無節制地提出再訴訟,各審級法院常為同一當事人收到數百起案件,連憲法法庭也難逃其殃。孰令致之?司改國是會議曾要求司法院提出防杜濫訟之計,卻始終不見作為;相反的,因大法官積極造法,導致法官得處理許多冗長卻無意義的程序問題。

大法官此次成為基層法官開砲對象,主要是蔡總統任命的大法官一味漫談理想,更屢屢逾越立法權紅線自行造法。許宗力標舉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某時期的「司法積極主義」,欲透過憲法判決主導制度的形成,讓大法官宛如太上皇般不斷指導立法、行政權,一再引發非議。憲法法庭的十五名大法官,每年僅處理廿件憲法判決,卻調用許多法官協助研究,除挪用基層人力,憲法判決還不時製造新問題。這批大法官想要留名青史,卻讓司法困境雪上加霜。

許宗力本身對司法實務外行,接下司改重擔卻不知病灶所在,欠缺識人之明卻積極部署自己親信之官位,導致其提拔的終審法院院長連爆醜聞。只想聽奉承之言的司法團隊,用七年時間證明自己無力解決司法沉痾,反製造更多問題。如今搞到法官輕生,引爆基層怒火卻還沾沾自得,豈不可悲!

蔡總統選擇眼中只見天邊彩虹、鄙視腳旁玫瑰的許宗力領導司改,結果是一敗塗地,不僅民眾不滿,連法官都懷疑司法的可信度是否提升。當基層法官都對許宗力怒言相向,這將成為他撕不掉的歷史標籤。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賴政府不能坐視產業結構失衡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賴清德準總統公布首波內閣人事,由卓榮泰出任閣揆,並期許為「AI行動內閣」,借當前流行的AI一詞以彰顯行動、創新(Active & Innovative)。雖然新內閣並不是以AI人工智慧為號召,但我們仍要提醒賴政府,在高度發展的經濟環境,政府能量相對愈來愈弱,可做的相對有限,主要還是靠企業努力,若未能看清台灣經濟面臨的危機,一股腦兒趕時髦追趕AI產業鏈,極可能讓產業發展失衡。

表面上看,被視為新工業革命的AI產業,帶來對半導體業的需求,台積電等利多不斷、股價屢創新高,帶動台股持續飆升,股民皆大歡喜,高檔餐廳一位難求。稍早,蔡總統洋洋自得:「作股票的這幾年應該都有賺吧?」並以主計總處資料,佐證台灣經濟成長率八年來居四小龍之首,人均生產再度超越韓國。

在亮麗的經濟表現下,產業分布不均的「灰犀牛」卻已直逼眼前。台灣谷歌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上月在產業論壇演說時指出:台灣被列為世界「最危險的地方」,不是因為兩岸關係,而是經濟高度集中在單一產業和公司-台積電市值占台灣股市超過三成,也相當台灣一年的GDP;但沒有一種產業或企業會長長久久,必然有其盛衰的循環周期,產業太過集中面臨高度波動的風險。

顯然,這種提醒並沒有受到賴清德準總統和他的團隊重視,因為他的競選政見,完全沒觸及將如何處理產業結構不均的問題。尤有甚者,在蔡政府的八年任期內,也對這個問題視而不見。即便是財經專家一而再、再而三地質疑台灣已面臨「荷蘭病」的問題─因半導體業一枝獨秀,占用大量稀有的水電和人才資源,導致其他產業難以競爭發展,產業結構愈來愈畸形發展,所得分配益發不均,難以承受愈來愈大的產業波動風險。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過去蔡政府完全不予理會,未來賴政府看來也會如此。

事實上,產業高度向半導體業傾斜的風險,早在這幾年顯現出來-疫情剛發生的前兩年,因市場對資訊產品高度需求,我國成長率明顯高於先進經濟體平均值:依國際貨幣基金資料,2020年以3.4%對-4.2%,2021年以6.5%對5.6%。但在世界進入不景氣、對資訊需求轉弱之下,我國經濟表現立刻反轉且落後,2022年以2.4%對2.6%,2023年則是1.4%對1.5%。在今年世界需求恢復之下,我國又被預期以3.0%超越先進經濟體的1.4%。

這種因產業高度集中所產生的時強時弱,造成企業經營和投資的高度困難,也導致勞工的工作和收入不穩定,絕非好的狀態,而股市卻因諸多半導體業權值股的影響,幾年來持續飆升,難以反映這種窘況。但可以確定的是,所得分配持續惡化─吉尼係數從2017年0.337升高到2022年0.342,五等分高低所得差距倍數也由6.07倍增加到6.15倍。2011-2021年間受雇員工報酬的GDP占比,也從45.7%降到43.0%,但晶圓廠所到之處卻房價飆升,令一般年輕人無力買房,少子化更加嚴重,今年3月出生1萬人、死亡1.7萬人,令人瞠目結舌。

對這種產業失衡造成的所得分配不均現象,連主計長都承認政府該負較大責任;但蔡政府從未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只會在選舉接近時,藉各種名目提供補貼發錢,而非透過有力的產業政策,發展那些逐漸萎縮的產業。例如,農業競爭力愈來愈弱,政府卻未投資相關的農業研發,只會增加對農民的各種補助。弱勢製造業也類似,不提供更多資源給相關研發機構,來強化其企業競爭力,又無力突破區域貿易協定,讓其和外國公平競爭,地價又高到讓傳產難以承擔,業者當然只能節節敗退。

賴政府團隊必須認真想想,哪天美日歐半導體業恢復繁榮時,台灣經濟會是何種景象?

   
民意論壇
年改批鬥再起 傷痛重新來過
薛慧綺/教師(台東市)/聯合報
四月十二日立法院內上演「軍公教年金停砍復議案」表決大戰,藍綠兩黨各自為了理想堅持,可謂平分秋色。會後各黨開始進行檢討,話題度最高的就是缺席者與立場表態問題。然而,正當大家聚焦在誰是黨內戰犯、議事攻防是否有瑕疵時,我們曾經歷過、受傷痛苦過的批鬥行為,又重新崛起。

這幾天在各大社交平台、通訊群組中,陸續出現幾則匪夷所思、令人啼笑皆非的話題,散布的速度之快,步驟邏輯也可見精心設計。筆者不敢妄自揣測這是否為有組織的網軍動員,但同樣的仇恨對立氛圍,不得不讓社會驚懼。

依照訊息發布順序來看,將軍公教人員打為拖累政府的米蟲,造成群眾二分法的對立是首要動作,這也是多年前推動年改時的炒作主軸。「納稅人六成的所得稅都成了軍公教退休金」,軍公教人員也是有繳所得稅的,且目前國會議事透明、國會頻道隨時可察看,卻仍散布這種訊息,除了表現出對國家稅收應用、預算審查的無知,剩下的不是製造輿論仇恨,又是什麼?

再者,製造老年退休者與年輕人的敵視。「公教人員都有房產,賣房給兒女出國,有錢囤房炒房」,以筆者所在地區為例,四、五十年前卅萬可到手的房子,如今隨便一棟即可達七百至九百萬;當年公教人員月薪只有幾千元,如今看似穩定的月薪,又只能占房價的百分之幾?幣值的改變、經濟的起伏,以至於物價房價上漲,絕對不是單一原因造成;前述彷彿占盡便宜的公教人員,在六都一樣買不起房,或者一生背房貸。低薪的來源是什麼?筆者相信敲鍵盤散布訊息者,也是關心國家經濟民生的,與其在這裡妄自菲薄、忌妒羨慕恨,怎麼不去追根究柢問為何經濟這麼差?

眼見群眾二分、老青分化效果不如以往,就開始操作同溫層猜忌內鬥。「十八%就要恢復了,消防最高一點九萬元的外勤加班上限,又要倒退回一三五○○元」,軍警消是人民的保母,保衛國家安全、保障社會秩序、救助災害危困,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花蓮震災消防人員勇敢救援歷歷在目,卻被當成年改討論的子彈。軍警消最缺的是什麼?是他們在保衛國人時,有沒有足夠的裝備?執行任務時,有沒有政府與人民的支持?奉獻人生最精華的年紀,後半生有沒有足夠的照顧?照散布訊息者字面上的意思,是否認為削減應得之撫卹很正確?況且消防的外勤加班,本就不應是一時之惠。

不要為了政治而政治,也不要隨著政客起舞。高舉改革、族群共榮口號的政府,只能讓所有人向下沉淪、互相批鬥嗎?喜於背後散播不實消息、製造社會動亂之人,為什麼不去看看國家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個人又貢獻了什麼?

猩猩能言,不離禽獸;鸚鵡能言,不離飛鳥。既自許有正義感、關心民瘼,不如拿出點實際的行動讓國家更好。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定勝天乎?403震災的省思
郭瓊瑩/聯合報
四月三日芮氏規模七點二震災正好發生在台灣最美的後花園,也是世界遺產潛力點:太魯閣國家公園,其險峻秀麗的峽谷地形,受地殼活動隆起與立霧溪水長年切割交互作用,再加上石灰岩地質,峽谷有一種特殊的碧綠偏青之景色,與天空雲霧輝映。而太魯閣族早在此棲息遷徙,加上自清代以來為了東西交通輸運與軍防,無論是原住民之獵徑、日治時期的補給山徑,逐一牽引了爾後中橫的開發。

太魯閣國家公園出版的《山徑百年》一甲子歷史紀錄顯示,今日山徑、公路每一吋都積累了先人之滴滴汗水與血淚。許多橫跨立霧溪的橋有犧牲者之名。其間長春祠,係紀念修築中橫公路而犧牲的二二五位築路人,受傷者更不計其數。

築路人幾乎用「手」進行爆破、用斤斧打通隧道,在燕子口設有一座「人定勝天」的石碑。昔時由蔣經國先生協同美國地質專家親自領軍踏勘修通的中橫公路。今日回首,確實是「鬼斧神工」,也為安置榮民借助其力完成了這舉世難得的「人為建設」。

今日,中外人士踏著築路人之血汗得以輕易欣賞世界級景觀,而台中、南投之高山農產品也得以穿越東西線送往都會區,包括五○年代熱門戶外遊憩活動—中橫健行…,其間亦烙印了太魯閣族與日人戰爭之斑斑血跡。

回顧歷史,若未有中橫之開發,則一九三七年設立之「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亦只能步行,也不會有今日觀光遊憩與高山農業經濟發展;更不會有亞泥及一些潛在金礦之開發。這一路走來,沒有對錯,它只見證了「人定勝天」「鬼斧神工」背後是有一定的代價要付出。而文明化、現代化開發,無論是理想中的環島高鐵高速公路…這些均是現代人當下對照東西岸均衡發展之「願景」亟求。

地球開世以來,大地的生息原有其大自然的運作秩序,而今因數位媒體之發展,讓吾人得以更貼近災害現場,而既有了文明化、都會化發展,當代自不可能零開發。面對長春祠三次因地震土石流而移位,靳珩橋、慈母橋、天祥、文山、白楊步道…經年不斷大小落石崩塌;大自然正明確地警示人類:「人定勝天」是不可能的,每個人為干擾均會有反撲之代價,只是衝擊不同而已。

台灣東部的地震風災已是常態,面對此常態吾人如何記取教訓更謙卑面對大自然,用更輕柔的方式介入大自然,以更虔敬之心敬畏大自然。對於已開發地區妥為監測預警治理,而已嚴重斲傷地區應讓大自然休養生息一段日子。

決策高層勿再蹈九二一覆轍,因受民意壓力而要求立即復原、開園。大自然生息休養是需時間的,不怨天也不尤人。惟如何確保東部之基本生活權益與可持續經濟發展,謹記「人不能勝天」,唯有「道法自然」方能自傷痛中回復生機。(作者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

   
別讓政客拿你的健康買票
盧俊瑋/皮膚科醫師(台北市)/聯合報
南韓總統尹錫悅及其政黨在本月十日的國會大選全面失利,自身也面臨其夫人被懷疑收賄即將接受調查的情況。對比此前他強硬拒絕與南韓醫生團體討論增加醫師人數,引發醫師罷工潮也在所不惜的強悍,簡直判若兩人。

這讓人不禁懷疑,這位原本打著降低醫師門檻、增加醫師人數就可以增加民眾就醫可近性的口號,一心想著要強行增加醫師入學名額,卻拒絕改革第一線醫護環境的尹錫悅,在這件事上,是否就是為了要透過抹黑屬於少數人的第一線醫護,在南韓國民面前塑造「為國民發聲」的強人形象,以挽救當時他已疲弱不振的選舉風向?

然而最終,不但選舉仍舊失敗、自身的清廉備受懷疑,受到分化傷害最大的,卻是第一線醫護人員與民眾的互信。罷工持續期間,民眾的健康損失以及生命的流逝,說到底只是政客在權勢交換下的犧牲品。

同樣的場景,也一再於台灣上演。每當有學名藥成分不純必須下架、原廠藥物退出台灣等不利於健保自我宣傳的消息傳出,沒多久就會在新聞上看到某些所謂「醫界大爆料」出現;不是「醫師無良」,就是「護理師愛錢」。結果就是健保體制造成台灣醫療品質下降的消息,消失無蹤。

最後表面上風平浪靜、歌舞昇平,檯面下繼續壓榨第一線醫護人員;政客及健保官員繼續開心地用低價且水準低落的健保,購買民眾的滿意度。

親愛的台灣人啊,別再讓政客用你的健康來買票!你以為的省,省的其實不是你的錢,而是你和你家人的健康以及相處的時間!

   
法官身心俱疲 人民怎信司法?
許文彬/中華人權協會名譽理事長(/聯合報
士林地院刑事庭李姓法官於四月十二日凌晨在法官宿舍墜樓,不只其院檢同仁震驚不捨;更因是出於不勝負荷工作負擔,乃引起中華民國法官協會之遺憾、關切而公開發表聲明,呼籲司法院應於一個月內提出「減輕法官工作負擔」的具體措施。

法官的工作無非就是以執法者的角色身分,從事刑事、民事、行政訴訟之審判,以實現毋枉毋縱的司法正義目標。若因不合理的工作量、繁冗無益的程序事項,造成法官們身心俱疲,甚而如今竟有自盡之例,那麼不只是其個人的悲哀,豈非同時讓廣大人民失去司法之信賴,社會陷於恐慌?

司法行政主管當局即刻可以進行的改革項目,例如:法庭有關審理程序之簡化。包括:一、審判筆錄沒有必要記載所謂「爭執事項、不爭執事項」之整理,以免拖泥帶水,連書記官也累。二、法官沒有必要就卷內證據資料一一提示,而訊問當事人對「證據能力」有何意見;因「證據能力」之有無,本屬法律明定事項,法官本可依職權逕為認定。三、證人之訊問,不應由兩造當事人進行「交互詰問」,而應由法官依職權訊問,再由當事人表示意見。四、判決書之製作格式應儘量精簡,不需先將雙方當事人(公訴人、被告)所主張之內容列載出來,而是直接針對犯罪是否成立之關鍵爭點進行論述即可。

至於以下所列革新之方式,或需透過立法程序始得進行,那麼司法院應即研擬法案提交立法院。例如:一、告訴乃論之罪名範圍可以擴大,以減少進入偵、審程序的案件數量。二、告訴乃論之罪的撤回告訴,目前法律所定時間點,限於「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應可改為於第二審程序亦可撤回,從而也可減少案量。三、各級法院審理程序只要獨任制即可;目前一、二審均為三名法官合議,三審為五名法官合議,運作上卻只流於形式,無法發揮實質功能,徒然浪費司法人力,故合議制宜予廢止。四、憲法法庭之運作,無非形成疊床架屋;理應回復由最高法院發揮固有的法律審之功能即可。五、國民法官法新制有違憲之虞,不宜實施;因罪刑法定原則之基本法理,路人甲焉能作出罪刑判決?何況,專業法官本身就具有「國民」之身分。

司法裁判有賴執法的檢察官、法官發揮才智,做好偵、審之神聖工作,始得實現公平正義。從而,司法官們的養成教育及在職訓練,殊值當局特加重視;允宜針對其法學知識與人文素養,進行優質的誨導陶冶。

李姓法官的墜樓不幸事件,引起社會各界再度關注國家法治議題;吾人衷心期盼:執政當局盡快走上司法革新的正確道路,為廣大人民謀福祉,並慰罹難的李法官在天之靈!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比「詐欺女王」更殘酷的現實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聯合報
前幾年,我在Netflix上看過一部叫「詐欺女王」的電影,片中女主角抓到法律漏洞,戴上溫柔又慈善的面具,積極關愛獨居老人,老人們在她的照顧下變得乖順聽話,於是法院總是讓她當老人家的監護人,殊不知她的最終目的是要把老人們的積蓄都取走。

對我這個失智與老年專科醫師來說,這樣的現象當然不只發生在影片中。真實世界裡我常跑機構探視,不時看見機構內各有各的照護策略,自有辦法讓老人家變得乖乖聽話服從,過程中少不了看似關愛卻帶著詐欺性質的相關安排。

前陣子,我就接到一樁照護諮詢:主角是位入住安養中心不過七天的老奶奶,機構來電聯繫希望我可以幫他們找到適合的醫師或方法,阻止長輩不停歇的發怒,甚至生氣到拿自己的身體去撞牆。

我先透過機構錄製的影片看,後來跑一趟去親眼觀察,但不論看手機或看現場,我的心情都是無奈又無力。

這位老奶奶八十歲了,入住機構的主因是騎摩托車時發生車禍,鎖骨斷裂住院開刀,出院後就直接入住機構。

住院時,家屬聘雇看護照顧,看護已經知道奶奶出院後要前往機構,竟脫口對奶奶說:「你要去那裡是要住到死了,我沒遇過去住機構後就算身體康復後還回家的。去住家屬就覺得人家顧好了。」

奶奶不相信:「不會的,我的小孩很孝順,我相信我拆線後就可以回家。」

於是出院後她直接往機構去,住了六天後被送回醫院拆線,拆線後又回到機構。就是在回到機構這一刻,奶奶情緒激動到不行、自我傷害,覺得人生無望。機構嚇得緊急聯繫我,我無法緊急出訪,機構希望我可以幫忙找到專家去為奶奶打針,讓她鎮定,或是看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她安靜下來。

幾天後,我與奶奶見面,奶奶邊哭邊說:「我好手好腳,能走能跑。可是只能在這裡。我會乖了,不要再把我綁在床上。」在旁的照服員說:「你乖乖不要撞牆、不要自殘,我們就讓你跟前幾天一樣,可以在這裡走來走去,去看電視。」奶奶說:「我乖了,可以讓我去廁所大便嗎?在床上我大不出來。」

我看著機構的人員帶奶奶去上廁所後離開,回程路上,心裡翻找出「詐欺女王」的電影畫面。我當然理解世界不完美,可是用藥或是約束的手段,不該只是為了讓患者因懼怕而變乖。

有時候當醫師很為難,在沒有完整資訊的情況下,若只靠一面一詞就下醫囑,不論是藥物或肢體約束,對長輩都會是傷害,就看傷害是在顯而易見的身體,或者肉眼看不見的心理上。在這樁老奶奶事件中,更大的傷害恐怕是親人造成的。而那天我看到的淚水,定然是老人家被所愛之人欺瞞後的痛苦吧!

   
護國神山外移…政府應向全民報告
李貴敏/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台積電已決定擴大赴美設廠,除了第一座廠房使用四奈米製程外,第二座廠房將從原規劃的三奈米跳升為最先進的二奈米;至於第三座廠房則將採用二奈米或更先進的製程技術,而引發全球關注。

台積電和美方的公告,顯然打臉民進黨政府過往不斷消毒指稱台積電會把最先進技術留在台灣的不實訊息。尤其,除了最先進的二奈米製程要在二○二八年完成外,台積電還將協助把最先進的封裝產業及相關產業鏈引進美國,以建置最先進晶片的一條鞭產業鏈;民進黨政府不知情嗎?經濟部投審會過往核准的投資項目和台積電前揭訊息相符嗎?何以經濟部不用向國會或全民報告台積電的最新製程、人才和封裝等相關產業鏈遷美,對國安、產業和經濟發展的影響?我們的護國神山和矽盾還能撐多久?

依據美國商務部四月八日的公告顯示,已與台積電達成初步協議,提供台積電六十六億美元,以及五十億美元貸款;而台積電則承諾設置三座最先進晶圓廠。總投入金額高達六五○億美元,約當台幣兩兆。

美國官方和台積電新聞稿完全打臉民進黨政府!民進黨政府究竟是參與主導,還是配合演出?選前,民進黨政府不是說赴美設廠都是五奈米以下,最先進的製程還在台灣?如今怎和美方公告內容不符呢?最先進製程外移,沒有國安危機嗎?優秀人才不會隨之外移嗎?台灣產業不會空洞化嗎?

貼近全國一整年年度預算金額的台積電兩兆對美投資,民進黨政府卻不加聞問?還是不考慮國家利益直接配合演出?何況,台積電此舉除引入十四個直接供應商赴美設廠外,也造就當地六千多個高薪職缺、二萬多個工程建案、數以萬計的工作機會,以及促成美方在人工智能領域、5G/6G、IOT、電子裝置、汽車產業、消費性電子產品、大量運算的全球領先地位。民進黨政府是不是該學學美國商務部,對國人說明其核准台積電先進技術外流對台灣的好處?

台積電是台灣的護國神山,也是矽盾的主要支柱,如今被迫分崩離析,還要帶直接供應商投奔境外?台灣還有未來嗎?年輕人還有希望嗎?

   
馬習二會 陸生來台開門?
李允中/大學教授(台中市)/聯合報
馬習二會中,習近平提到「樂見大陸民眾多去寶島看一看」。各界解讀,習近平這一說,有可能為中斷已久的陸客、陸生來台重開大門。其中在恢復陸生來台就讀方面,是否擴大「專升本」(大陸高職高專畢業生赴台就讀兩年制技術學院,修業期滿成績合格者可以取得學士學位證書)學生來台就讀?值得研究與關注。

上個月中國大陸召開「兩會」,許多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都提到要實現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新質生產力」,必須輔以建立「高素質勞動力」培養機制。高素質勞動力是指那些技術含量高、具備複合技能、工資高、職業壽命長的高級技術工人。大陸總結世界工業發展史,凡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大國。如日本,整個產業工人中,高級技工占四成,德國則高達五成,而中國大陸目前僅占百分之五,高級技工缺口近一千萬人。

此外,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發展也正致力於「破四唯」的形式主義,也就是高校老師或培養的學生,不應只看其發表論文的數量等級、職稱高低、學歷背景和獲得的獎項,應關注其是否具備業界所需要的實際能力和貢獻。

在中國大陸致力培養這些「大國工匠」的同時,台灣一些前身為五專,曾參與並見證台灣經濟奇蹟、具備特定學科專業特色的科技大學,似能參與其中,並扮演一定角色。以全台規模最大的高雄科技大學為例,前身是高雄工專及高雄海專,畢業校友成就在業界頗負盛名,為昔日的台灣經濟發展培養了許多「三中一青」:以中南部為基地、掌握中端技術、成功創業的中小企業主。

此外,擁有全台最大產學合作平台的高雄科技大學「創夢工廠」(育成中心),是許多中國大陸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器的借鑑原型。相較於陸客赴台旅遊帶來的短期經濟效益,兩岸高校互動與青年交流,對兩岸長期的和平穩定發展更具實質意義,並能創造底氣。

四年前中國大陸因疫情原因,片面宣布暫停陸生來台升學。不要說是「專升本」,連在台就讀本科(大學部)的陸生都已相繼畢業,陸生在台就讀人數已瀕「清零」狀態。

按照九年前首次「馬習會」達成的協議,陸方答應「專升本」生源地由原來福建、廣東二省,增加浙江、江蘇、上海、北京、湖北與遼寧等六個省市,我方教育部也核定陸生「二年制學士班」,由原來一千名增加至一千五百名。

事實上,中國大陸近幾年「專升本」的報考人數遽增。二○二三年大陸全國「專升本」招生人數約九十三萬,報考人數約一八○萬;上述可以赴台攻讀「專升本」的八個省市,福建省報考人數約五萬多,錄取僅三萬左右。在如此激烈的「內捲」競爭中,赴台培養大陸自身在高階勞動市場的競爭力,似乎值得考慮。

   
出國用餐,喊waiter超失禮!3種英文稱呼冒犯外國人
東西方的溝通習慣不同,也反映在稱呼上。曾經在美國餐廳裡,聽到老中要叫服務員,就大聲喊叫「waiter!」,聽了有些尷尬。在歐美文化中,不會把職業當作稱呼,在的餐廳,很少直接叫服務員waiter或waitress,會顯得不太禮貌!

不讓理智線斷掉!塑造積極暫停區、尋找自我喘息空間
「我知道要正向教養,可是小孩有時候太皮,我真的會讓理智線斷線」,從古至今,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深奧課題,想在保有穩定的情緒下,進行正向教養,到底該如何做?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