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富裕人士人均擁有房產3.3棟、房產價值占全部資產72%、人均流動資產人民幣169萬(約新台幣800萬)、收入來源為工資和獎金,但對收入貢獻不到一半。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安聯集團在中國大陸合資壽險公司—中德安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6日在上海發表「中國富裕人士財富報告」,做出上述調查統計分析。 中德安聯上半年對全國18個城市逾500位富裕人士進行調查,樣本選取標準為「家庭流動資產50萬至600萬(約新台幣230萬至2800萬)」和「至少是一家銀行的貴賓客戶」,男女比例約4比6。 調查對象中,家庭流動資產50萬元至100萬元(約新台幣222萬至475萬元)富裕人群約占40%;101萬元至200萬元(約新台幣950萬元)占30%;家庭流動資產超過200萬元的占30%。 調查顯示,富裕人士平均流動資產總量達到169萬;理財習慣方面,銀行是主要管道,富裕人士人均擁有1.8個銀行VIP賬戶,其中,近20%擁有3個或3個以上的VIP賬戶。 這些富裕人士中,以「工資、獎金」為主要收入來源者占49%,其次依次為經營性收入(28%)、房地產投資收益(12%)、金融證券投資收益(11%)等。富裕人士職業以中高層管理人員者占58%。 報告顯示,富裕人士多採取多種方式對資產進行配置,人均流動資產169萬元,人均購買過6種金融產品(包含儲蓄)。隨著流動資產的增加,銀行儲蓄的占比下降,富裕人士所採取的財富管理方式也漸趨多元。 根據調查,若不考慮房產投資,中國富裕人群銀行儲蓄占總資產比重為46%、股票占比為20%、銀行理財產品占比12%、股票型基金和外匯占比各為5%、債券和債券型基金占比分別為3%和2%、信託產品占比3%。 若考慮房產投資,情形將明顯改變。中國富裕人群的房產占總資產比重為72%、銀行儲蓄占比降至14%、股票占比5%、銀行理財產品占比4%、外匯占比為1%,其他產品總計僅4%。 若計入房產,房產價值在資產規模相對較小的富裕人士占比超過80%。按不同收入來源分,收入來源來自投資房地產的富裕人士中,其名下房產達到5.3棟,而房產價值也占總資產的比例最高,達到77%。 中德安聯表示,與3年前相較,富裕人士對「資產的安全性」關注度更高,93%受訪人群表示對投資風險的認識比3年前多。在報告所列舉的11種高度相關的風險中,養老和重大疾病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 超過一半的富裕人士對「財富向下一代傳遞」有高度關注,有59%受訪者表示已採取措施,另有50%表示將在未來1至2年內採取措施。 這項調查所涉及的流動資產包括銀行儲蓄、銀行理財產品、股票、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債券、外匯、信託產品等流動性資產。 調查範圍包括北京、濟南、青島、上海、蘇州、常州、南京、杭州、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深圳、中山、東莞、成都、重慶、武漢等18個城市。其中,來自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樣本為279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