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出版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大家健康悅讀電子報】提供健康資訊、親子教育及有趣的兩性話題,讓你幸福養生,健康、樂活每一天!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9/20 第545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新聞 守18億畝紅線 陸耕地總量反增
逾半國人 憂陸農漁產禁令擴大
台學者:追求和平 力道仍不夠
陸學者:開戰可能 台民意低估
專家:95%港人具防重症免疫屏障 籲社會復常
劉結一:有足夠耐心爭取和平統一
中俄戰略磋商 楊潔篪:將深化協作
陸新裝機器人 占全球一半
台商未來 劉兆玄:節能減碳是關鍵
人行放錢 穩定季底流動性

兩岸新聞
守18億畝紅線 陸耕地總量反增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表示,十年來,中國大陸耕地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大陸國務院確定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18.65億畝的目標,守住了耕地紅線。特別是近兩年來,耕地減少的趨勢得到初步的遏制,2021年大陸全國耕地總量實現凈增加。

據香港文匯網,劉國洪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自然資源部採取了一系列硬措施來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可以用五個「嚴」來概括:一是嚴密耕地保護法律制度體系。完善法律法規,修訂實施大陸《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頒布實施《黑土地保護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國務院印發文件,就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作出專門部署。

二是嚴格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落實耕地保護優先序,在大陸《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編製和「三區三線」劃定中,將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足額帶位置分解下達,做到優先劃定、應劃盡劃、應保盡保。

三是嚴控耕地轉為非農建設用地,加強改進占補平衡。全面實行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先補後占,強調做到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嚴格補充耕地核實認定,建立補充耕地地塊公開制度,確保補充耕地真實可靠。

四是嚴控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實行「進出平衡」制度。針對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造成大量耕地流失的問題,明確要求對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的,必須在年度內補足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的可長期穩定利用耕地。

五是嚴肅耕地保護督察執法。強化國家自然資源督察對省級政府履行耕地保護責任的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建立台帳,持續督促整改;運用衛星遙感技術開展土地衛片執法,及時發現、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問題,發揮震懾作用。

   
逾半國人 憂陸農漁產禁令擴大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聯合報
本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儘管有高達六成八民眾對大陸政府印象不佳,但不損及民間互動,民眾對大陸民眾的觀感好評維持六成。對於裴洛西訪台後,大陸公告暫停台灣部分農漁產品輸入大陸。調查發現,有五成一民眾擔心大陸會繼續擴大限制範圍或終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四成二的人無此顧慮,百分之五無意見。

此外,針對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賴度居高不下的現況,有三成七民眾認為兩岸經貿關係未來仍應持續加強,三成四覺得維持當前水準即可,二成一主張兩岸經貿應降溫。

民眾對兩岸經貿關係的評價也以競爭居多,四成三認為兩岸經貿關係呈現競爭狀態,較去年增加八個百分點,感覺兩岸經貿既競爭又互利的人由四成二降為三成二,認為兩岸經濟關係互利居多者維持一成七左右。

平均來說,兩岸經貿關係得分六點六分,較去年增加零點三分。

此外,民眾西進意願仍持續低迷,願意赴大陸就業、創業或讓子女到大陸念書者都低於三成。

調查也發現,民眾西進就業意願在一○七年攀升至四成三的高點後急轉直下,有意願者近三年都低於三成,今年調查為二成五。願意到大陸創業的人,同樣在一○七年達到三成高點後,近三年都維持在一成九左右的低點。

分析發現,廿至廿九歲和五十至五十九歲世代是西進就業的主力,有意願赴大陸就業者約占三成左右;至於目前在學學生中,雖有三成四不排斥前往大陸就業,但比率較去年減少十個百分點。

此外,願意讓子女到大陸念書的民眾近三年都維持在二成八;一成民眾願意搬到大陸定居,比率較去年增加三個百分點。

   
台學者:追求和平 力道仍不夠
記者鄭文翔/台北報導/聯合報
聯合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民眾認為兩岸在軍事、經濟與外交領域的關係相當危險,但認為兩岸會開戰的卻不成比例;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認為,反映了台灣民眾的矛盾,但反倒有可能增加兩岸緊張和風險。

趙建民強調,在國際關係中,兩方開戰的條件在於雙方對於安全認知的差距太大;以兩岸為例,大陸認為外力介入台海是很危險的,台灣百姓即便認為此舉會造成兩岸緊張,但不認為會因此開戰。然而,台灣民眾不認為兩岸危險,民意驅使政府追求和平的力道就不足,這就有可能進一步提升兩岸緊張。

另外,今年在大陸軍演情況下,支持台獨比率不升反減,趙建民分析,天然獨世代雖未消失,但已有新世代崛起;新世代生長的年代,大陸就是強盛的,使得他們更務實面對中國大陸,蔡政府應該要看到這個趨勢,調整對兩岸政策的評估。

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則認為,所謂外國勢力介入仍以美國為主,但美日對台的友善之舉招致中共不滿,造成民眾不安。因此民眾會認為,外國勢力介入成為導致兩岸緊張的第二重要因素。

   
陸學者:開戰可能 台民意低估
特派記者陳政錄/北京報導/聯合報
聯合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民眾對兩岸外交、軍事和官方互動關係的感受趨向惡化,評估開戰可能性也上升,大陸涉台學者認為,兩岸只有重回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以一中原則處理問題,才能避免衝突對撞。

就陸方立場,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指出,如果沒有「九二共識」這樣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擦槍走火和誤判的可能性會增加,若有共同政治基礎,很多問題都可透過談判解決。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也說,大陸認為民進黨不僅拒絕九二共識,且進行台獨分裂,配合「以台制華」外部勢力遏制中國大陸發展,使兩岸主要矛盾成為「敵我矛盾」,導致兩岸對抗持續升級,以致台海和平穩定與台灣安全隨時生變。

唐永紅認為,台灣民眾對兩岸開戰可能性的看法「我認為有點低估了」。他說,在兩岸對抗不斷升級下,近期台海局勢非常嚴峻,擦槍走火可能性很高。回到「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才能和平發展,台海才不會發生戰事,除此「別無他法」。

大陸涉台學者包承柯表示,「維持現狀」在兩岸間已成為一個非常模糊的政治概念,若單以陸方不動武來判斷是「維持現狀」會過於簡單,也無助於避免走向衝突。

   
專家:95%港人具防重症免疫屏障 籲社會復常
香港19日電/中央社

香港知名防疫專家袁國勇等學者今天共同撰文,詳細檢視COVID-19(2019冠狀病毒)在香港爆發的情況,估計目前應有超過95%人口具防重症免疫屏障,呼籲政府盡快讓社會復常。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港大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港大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陳福和在網媒「灼見名家」撰文指出,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最新數據,第5波疫情確診病例為156萬,超過9500人死亡。

如果從2021年12月31日起計算,第5波疫情主要由Omicron BA.2.2病毒株引起,截至9月14日,粗病死率為0.59%。

文章指出,自6月起出現的疫情可當作第6波疫情,由BA.2.2、BA.2.12.1及BA.4/5引起,粗病死率已經下降至0.097%。

據分析,兩段時間的粗病死率有別,主因是疫苗接種率高,以及第5波有大量市民感染,香港已具備防重症屏障。

文章指出,本地已接種兩針疫苗的比率達到91.5%,加上第6波的自然感染,估計目前應有超過95%人口具防重症免疫屏障。

文章並表示,先接種疫苗,再自然感染,產生的混合免疫效果相對較強,且有助降低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而現時新冠疫情的粗病死率較前幾波低,有效繁殖率也較低,加上季節性傳播跡象愈來愈明顯,基本上與全球各地流行的季節性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病毒接近。

因此,新冠病毒感染已經在本地紮根並已成為風土病(地方性流行病)。

文章表示,時至今日,仍未接種疫苗的市民,經過一年多時間仍對疫苗有猶豫,再給予時間仍不會有太大改變。

因此,社會應尊重這批市民的選擇,但香港的復常計畫可以向前邁進,無需要再等待。

文章建議,應盡量容許完成接種疫苗者逐步回復正常生活。此外,可以取消有關餐飲場所的營業時間及每桌人數限制等,並允許完成接種3針疫苗者回復正常生活──但仍需要戴口罩。

文章認為,當局採取這些措施的話,一定會為疫苗接種提供更強的誘因。

文章也指出,入境旅客確診個案僅占本地確診總數2%左右,不會對香港醫療系統造成明顯壓力,香港絕對有條件進一步實現以檢測代替隔離,甚至採取更進取方案,令社會加速邁向復常。

   
劉結一:有足夠耐心爭取和平統一
特派記者陳政錄/北京報導/聯合報
中共廿大將於下月召開,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昨在京台科技論壇致詞表示,廿大將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前進方向,「廣大台灣同胞是中華民族的成員,民族復興、國家強盛與台胞前途命運息息相關」。他並指,大陸有爭取和平統一的足夠耐心,更有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

八月初,美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共軍發動圍台軍演,台海情勢陡升,國際社會聚焦共軍可能武力犯台,大陸網上也掀起武統論調,引發各界關注。

第廿五屆京台科技論壇昨起在北京、台北召開,以「探索新路徑、融入新發展、共享新成果」為主題,在科技創新、雙碳經濟、金融服務、生技醫藥健康等領域推進兩岸產業合作。兩岸企業家峰會雙方代表和兩岸企業代表與會。

劉結一致詞表示,進入新時代,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為台胞提供重要保障和強勁推力,同時,大陸堅持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為廣大台胞台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和同等待遇。

他提到,中共廿大下月將在北京召開,將為大陸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前進方向;並稱「廣大台灣同胞是中華民族的成員,民族復興、國家強盛與台胞前途命運息息相關」。他呼籲兩岸同胞攜手同心,共擔民族復興的責任,共享民族復興的榮耀。

至於上月大陸發布「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劉結一說,「我們有爭取和平統一的足夠耐心,更有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他並稱,當前台海形勢更加複雜嚴峻,根源是民進黨當局不斷進行「謀獨挑釁」,一些外部勢力變本加厲「打台灣牌」。但他表示,無論外部勢力「以台制華」,還是台獨勢力謀獨挑釁,都不可能得逞。

針對花東地震,劉結一對地震災害中遇難的台灣民眾表示深切哀悼,對受災者表達慰問,希望災區鄉親們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重建家園。

本屆論壇北京會場上,陸方出席包括劉結一、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北京市長陳吉寧、兩岸企業家峰會陸方理事長郭金龍等。台方則有兩岸企業家峰會台方綜合組召集人焦佑倫率團赴陸,及北京台協會長陳文錧等台商代表。台北會場有兩岸企業家峰會台方理事長劉兆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等出席。

   
中俄戰略磋商 楊潔篪:將深化協作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在中俄領導人會晤(習普會)後不久,兩國高層即舉行戰略安全磋商,強調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國國情發展道路,共同維護全球戰略穩定。中共外事辦主任楊潔篪表明,中方願同俄方一道,全面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持續深化雙方政治互信和戰略協作。俄方則再度提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據大陸外交部發布,楊潔篪昨在福建與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主持中俄第十七輪戰略安全磋商,就兩國關係、國際安全形勢、國際事務和多邊框架內協作等溝通。

楊潔篪表示,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亭近年來戰略引領下,中俄關係始終保持蓬勃發展。兩國持續深化戰略協作,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始終堅定相互支持,共同捍衛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帕特魯舍夫表示,俄中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具有堅實的兩國民意基礎。「俄方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支持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為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所採取的舉措」。他並稱,俄方始終視發展對中關係為優先外交方向,願同中方保持密切戰略溝通,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在國際組織中進一步加強協調與合作。

   
陸新裝機器人 占全球一半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人口預料快將見頂,經濟發展正在面對生育率下降,勞動人口減少的難題,但美國媒體指出,中國大陸正加快工廠自動化進程,來應對勞動力減少的問題。中國大陸去年新安裝機器人數量,幾乎是歐美加起來兩倍。經濟學家也普遍認為,自動化是中國大陸提高生產率的最可靠方式。

華爾街日報引述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數據報導,2021年面向中國大陸的工業機器人出貨量,年增45%,數量超過24.3萬台。

2021年全球重型工業機器人安裝總量之中,中國大陸占近一半,全球機器人第一大市場的地位得以鞏固。IFR數據更顯示,中國大陸安裝的新機器人數量,與全球其他國家之和不相上下,並幾乎是整個歐洲及美洲工廠的兩倍。

報導稱,就機器人在生產線普及程度而言,中國大陸仍落後於美、日、德、韓等製造業強國。中國大陸加快自動化,原因除了追趕發達經濟體,還在於隨著廉價勞動力供應減少和工資上漲,大陸工廠需要調整。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大陸不能再依賴不斷擴大的勞動力規模來推動經濟增長,因此自動化是大陸提高現有工人生產率的最可靠方式,如果大陸要擺脫中等收入國家身分,這一步至關重要。

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Conference Board)數據指出,大陸2021年每工作小時產出,是七國集團(G7)平均四分之一,是美國五分之一。此外,大陸的生產率增速近年放緩,從2000年至2010年間年均9%增速,降至隨後十年平均7.4%。

中國大陸本土機器人行業正在擴張,但現階段安裝的大多數工業機器人仍由海外生產,主要是日本製造。

日本機器人製造商安川電機(Yaskawa Electric)中國子公司負責人岡久學(Manabu Okahisa)稱,大陸採用機器人的速度,反映了企業嘗試新技術的意願。

   
台商未來 劉兆玄:節能減碳是關鍵
特派記者陳政錄/北京報導/聯合報
第廿五屆京台科技論壇昨在北京、台北兩地會場連線開幕,兩岸企業家峰會台方理事長劉兆玄說,在當今全球產業趨勢中,節能減碳是永續發展最重要關鍵,論壇可藉此扮演兩岸企業掌握新趨勢、促進新合作的重要角色。

劉兆玄說,大陸「十四五」規畫綱要中,推動數位經濟、綠色經濟、新基礎建設發展,並點名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金融和文化、健康醫療等重要產業,都是兩岸企業可進一步交流合作的方向。

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提到,北京近期發布二○二二年到二○二四年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創新發展行動計畫」,未來兩岸元宇宙產業的合作值得期待。淨零碳排已是全球產業的共同準則,大陸台商將積極為此努力。

北京台協會長陳文錧說,他特別關注ESG(環境、社會與企業管理)議題,因為其中如節能減碳符合世界趨勢,兩岸企業應就此探討、合作。展望台商在大陸未來發展方向,他認為機會是存在的,至於台商轉型問題,成功的企業需不停創新跟轉型來引領商業環境變化。

在分論壇京台金融合作論壇上,北京銀行與北京台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發布服務台商的系列金融產品,優化台企融資環境。

   
人行放錢 穩定季底流動性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人民銀行再出手穩定季底流動性,釋放逆回購資金約人民幣120億元(約新台幣536億元),並重啟已七個多月未實施的14天期逆回購,把14天期逆回購利率調降10個基點,外界預期將有助於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進一步調降。人行昨(19)日開展人民幣20億元7天期和人民幣1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分別為2%和2.15%;其中14天期逆回購為七個多月後重啟,且利率較上次下調10個基點。而昨天的7天期逆回購為連續第38日定在20億元。

前一次人行□用14天期逆回購時間落在在今年1月,當時是為了維護春節前流動性平穩,因此自1月24日至30日間,連續七天內累計開展1.1兆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均為2.25%。

至於為何人行會在此時進行該操作?據中國經濟網報導,業內人士指出,近來流動性波動較大,資金利率抬升,本周起繳稅和跨季影響均有加大,尤其20日是繳稅申報截止日,估計繳稅規模約人民幣1.2兆元(約新台幣5.3兆元),人行選擇此時重□14天期逆回購,有助穩定市場預期,維護流動性平穩。

該人士還稱,人行將利率下調10個基點,可能是為了與7天期逆回購及中期借貸便利(MLF)等政策利率「步調」保持一致。8月中旬,人行曾將MLF及7天期逆回購的操作利率同步調降10個基點。

廣發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劉郁表示,9月繳稅期對資金利率的影響集中在20-22日。26日預計跨季資金需求大量顯現,延續至30日。稅期和跨季資金需求之間僅隔一個工作日,部分資金需求可能出現疊加。

值得注意的是,人行將於20日發布9月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此前的8月,1年期LPR報3.65%,較前值3.7%下調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為4.3%,較前值4.45%下調15基點。

近期多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後,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存款利率下降有利於提升銀行進一步向實體經濟讓利的空間,並拓寬貸款利率下行空間,有望帶動LPR下行,繼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且相較於1年期LPR,後續5年期以上LPR報價在11-12月再次調降的概率更大。

   
比利時玩布魯塞爾 看歐盟「車同軌」的時代意義
如今你來布魯塞爾來玩,除了買比利時巧克力,吃格子鬆餅,看那個隨地大小便的尿尿小童之外,更重要的是立足這個歐盟「形式上」的首都,也可以順便看看歐盟的時代意義。歐盟雖然近年來也是走得風雨飄搖,不過它至少不費一兵一甲就讓歐洲在精神上「車同軌」。

你還在擔心 時間在臉上留下痕跡?
隨著年齡漸長,我們開始無止盡的沉迷於如何維持皮膚的緊實,而了解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的運作機制,正是解鎖皺紋形成與預防的關鍵。彈性蛋白如同膠原蛋白,由纖維細胞組成,但它的功能不是使皮膚強韌,而是維持緊緻。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