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蚊入侵苗栗!後龍鎮南勢里駱姓居民深受其擾,求助縣府環保局希望防治,連縣長劉政鴻都重視小黑蚊日益嚴重的問題,縣務會議列管追蹤防治。小黑蚊正式名稱是台灣鋏蠓,客家話俗稱為「大頭狗」、「黑金剛」,閩南話稱「黑微仔」或「烏微仔」,隨著天氣逐漸炎熱,危害日益嚴重,後龍鎮駱姓居民深受其害,最近向環保局求助。
他表示,小黑蚊危害最嚴重地方在台中市大坑地區,但近2年他整理南勢里的老家,發現小黑蚊入侵,一年比一年嚴重,親友聚會時,根本無法待在庭院納涼聊天,小黑蚊散播愈來愈廣,甚至可能衝擊到苗栗發展觀光。
他建議縣府正視,加強防治,且應廣為宣導防治之道,沒有針對危害地區防治,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縣務會議昨天起列管小黑蚊防治,環保局今天將邀請鄉鎮市公所召開防治會議,要求儘速廣泛消毒,並在基層建設座談會宣導,共同為消滅小黑蚊努力。
環保局環境衛生管理科長江森緯說,很多人以為小黑蚊是蚊子,其實小黑蚊不是蚊子,而是一種小型吸血性昆蟲,成蟲體長僅約1.4毫米,習性也與一般蚊子大異其趣。
「牠是早8晚5,與人類作息相近!」江森緯表示,小黑蚊最活躍時間是上午10點到11點及下午2點到4點,特別喜歡吸食人血,叮咬腳部、手、脖子、臉部,尤其是小腿受害最深,叮咬處紅腫,紅疹可以持續幾天,嚴重達10天以上。
江森緯指出,小黑蚊雌蟲吸血後,3到5天會在陰暗潮濕,生有青苔、藍綠藻的土壤表層產卵,防治之道在環境整頓,清除青苔、藍綠藻,地面加鋪水泥或植草,就像縣府最近在綠地種植蔓花生,就是防治小黑蚊辦法之一。
個人防護部分,驅蚊液只能維持幾個小時,民眾在戶外應穿著長袖衣服、長褲,可減少小黑蚊叮咬,相關訊息可以向「小黑蚊防治推廣防治中心」查詢,電話(04)2239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