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研究月刊電子報】為您建立以簡馭繁的思考邏輯,解讀會計、財務、金融等趨勢走向,掌握財經專業脈動!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名人堂電子報
2021/09/07 第226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王文華/疫情中,怎麼樂觀?
王文華聯合報
為什麼在Delta疫情中,美國和台灣股市都持續飆高?

美國Delta疫情嚴重。八月底,平均每天確診數近十六萬人。疫情的低點是在七月初,那時平均每天確診數只有一萬人。

疫情打擊了醫療、經濟、民眾的生活和心理。照理說,股市應該應聲倒地。事實也是如此。去年三月疫情剛在美國爆發時,S&P 500指數從三三八九掉到二二○○。台灣加權指數也掉到八六○○點。

但從去年三月到今天,疫情揮之不去,美國和台灣股市的走勢圖,卻像「打勾符號」一樣:去年三月是底,然後就一大筆朝右上方邁進。今年八月底,S&P 500指數飆到四五○○,台灣加權指數是一七四○○,都超過谷底時的兩倍。

股市,怎麼跟現實,脫節了?

股市當然會跟現實掛鉤,所以「事件」影響股市。確診數字飆高是「事件」,疫苗核准是「事件」,企業公布亮麗財報是「事件」。莫德納的股價今年從一○○漲到四○○,就是「事件」牽引股市的例子。

但股市,不等於現實,甚至不等於經濟。美國股市的樂觀,來自於兩個「結構」原因:科技股受惠於疫情,以及政府的干預。

光是臉書、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五家公司的市值,就占了S&P 500的廿五%。它們都受惠於疫情造成的遠端工作或電子商務。

另一個「結構」原因,來自於聯準會持續把利率壓低,並從市場上買回債券。利率壓低讓借貸容易,刺激經濟活動。買回債券則拉高債券價格,連帶壓低債券殖利率,使得債券對投資人的吸引力降低,間接讓資金流向股市。

這些「結構」,打敗了「事件」,讓股市樂觀。

看著火熱的股市,再看著冷清的街市,我在想:「個人」能不能在疫情中找到樂觀?

疫情中,你我「個人」感受最深的,當然是「事件」。某家餐廳倒了,某位朋友確診了,某家公司裁員了,某些東西又缺貨了…這些「事件」,讓人悲觀。

當然,也有「事件」讓人樂觀:台灣每天確診人數降到個位數,五倍券即將發放…

但「事件」來來去去,個人能不能找到「結構」的樂觀?如果我不在台積電工作,沒有買股票,還有沒有樂觀的原因?或我能不能,自己創造出「結構」的樂觀?

這個問題,只有每個人自己能回答。

對我來說,疫情減少了我的夢想和工作。讓我早點回家,好好吃飯,花更多時間照顧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我成為自己的「聯準會」,持續把欲望壓低,在市場上贖回「人情債券」。生活的結構完全變了,從「往外」,到「往內」。

「往內」互打,完全免費。也許「結構」的樂觀,就在這個最遠,也最近的地方。

(作者是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習近平一句「製造業不能丟」 騰訊摔掉7個鴻海市值
為什麼一家市值原本高居世界第6、亞洲第一的巨獸級企業,會在半年內蒸發10兆新台幣、相當於7個鴻海的市值?為什麼這家公司跌落神壇的背後,是宣告一個中國最「夯」產業正在告別十年榮景,以及一場大規模的產業重整?又是為何,台灣將無法置身事外?這家在資本市場締造悲情紀錄的主角,是騰訊。

吳念真成為阿公後都講娃娃音!孫子出生後開啟父子新關係
曾出演舞台劇〈小兒子〉的吳定謙,在現實生活裡,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小兒子。啾寶的加入,讓吳念真與吳定謙這對相處38年的「老朋友」,有了新的共同話題,三代同框的畫面裡,有初為人父的喜悅與甘苦,也有從爸爸到阿公,嘗盡酸甜苦辣後,再當一次父親的回甘韻味。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