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出版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旅讀or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名人堂電子報
2022/03/01 第238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范疇/台灣民選總統圖書館 倡議書
范疇聯合報
「蔣經國總統圖書館」於二○二二年一月廿二日開幕。提個大哉問:這座圖書館所紀念的,究竟是蔣經國的「人物」意象,還是他被冠以的「總統」職稱意象?

這問題重要,因為涉及台灣政治未來將奠基於「人治精神」還是「法治精神」?

歷史如長河,沒有斷點,抽刀斷水水更流。雖沒斷點,但有節點;政治河流因節點而改道。台灣政治由人治走上法治,路途坎坷,歷史爭議不斷,但有一個節點,卻是清清楚楚,無可爭議的,那就是一人一票的普選總統。可以說,那天之前,台灣屬於「人治」範疇,那天之後,台灣邁入「法治」領域。法治在台灣,雖然也走得跌跌撞撞,至今仍缺漏百出,但已經上路。

因此,「蔣經國總統圖書館」是台灣最後一座「人治總統」的紀念圖書館,以後的任何總統圖書館,都應該針對「民選總統」這個職務而設立,以彰顯台灣的民主成就,並凸顯台灣對法治之追求。

「民選總統」是公職,與「非民選總統」的私人志業有著本質的不同。紀念私人志業,無論功過,都可以進行「為賢者諱」的操作;但紀念民選總統,必須依循公開透明的法治精神路線。例如,美國的尼克森總統、柯林頓總統,歷史毀譽參半,但以其命名的總統圖書館中,不但有功勞資料,也有完整的「水門事件」、「陸文斯基事件」之文獻及錄音、錄影帶。

台灣的近代政治歷史有其曲折和複雜,我們不必避諱。蔣經國總統非民選,且為情治出身,任內除了建設台灣之功勞,也通過蛛網般的情治系統培養、收養、收買、收編、棄養、排除了無數的自己人及異己者,諸多事件所牽涉到的盤根錯節,形成了今天台灣政壇、幾乎不分黨派的「共業生態」。若蔣經國總統圖書館的負責方具有起碼的法治精神,就該開放性的面對此段歷史。若僅彰顯蔣先生的私人志業,我們也只能長嘆。(見一月廿六日本專欄《再論「告別蔣經國的棋盤」》)

「民選總統」既是台灣政治現代化的分水嶺,於此倡議,台灣應設立一座集中型的「台灣民選總統圖書館」,各屆民選總統可以有分館或分室。

李登輝先生就職總統任內,橫跨「人治」、「法治」之分水嶺,其圖書館可以單立,也可與他之後的民選總統並立。隨後的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總統,由於都是通過民選機制產生,道理上都可集中於「台灣民選總統圖書館」內。當然,若有人想為個別的民選總統於其家鄉或其他地方,設置專注個人形象甚至「為賢者諱」的圖書館,其他人也管不著,畢竟台灣是個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的國家。

「民選總統」這個職位,有它的法治尊嚴,我們紀錄、紀念的是職位期間的有關事件,即使當年「選錯人」了,職位的尊嚴依然得保持。台灣社會應該懂得這點,否則就反證了台灣依然是個人治大於法治的國家,反映的是台灣的恥辱而不是進步。南韓每屆民選總統卸任後都被政治追殺,代表的不是南韓民主法治的進步,而是南韓的人治色彩遺毒。

至於地點呢?我建議就使用空置已久的台灣大學舊法學院。為什麼?不僅是因為李登輝乃台大畢業,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三任總統都畢業於台大法學院,而竟然台灣的司法改革延宕數十年,甚至司法體制還在「蔣經國棋盤共業」下擺脫不了情治之色彩。「台灣民選總統圖書館」放在空置的舊母院,既是紀念,也是鞭策。(作者為跨界思考者)

3大面向征服Z世代「薪」與「心」
Z世代約佔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在少子化的日本則佔15%左右。進入2020年代,Z世代一詞已然成為解讀日本經濟與產業未來趨勢的關鍵。解讀Z世代對於日本經濟產業未來影響之際,一般可從下列3個面向切入。

社群百萬人氣 未必能轉化為書籍買氣
當出版社決定是否出書時,作者的追隨者數量成了算式的標準部分。追隨者數量能影響誰會獲得出書合約,以及作者能拿到多少預付版稅,尤其是非虛構作品。不過,儘管追隨者數量很重要,判斷書籍實際銷量時,卻愈來愈不可預測。就算社群媒體追隨者數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也不能保證什麼。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