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六年七月廿三日,才四十三歲的拜登以「資淺」在野黨參議員身分,義憤填胸的質詢老成持重六十六歲國務卿舒茲:「你為何不以武力制裁開槍鎮壓黑人的南非白人政府?」對拜登而言,當時南非政府是壓迫大多數非洲人民的邪惡政權。拜登滔滔不絕的指責安詳微笑答詢的舒茲。後來,拜登姿態過強,舒茲冷冷地回覆:「參議員拜登,您可在這兒把我這國務卿踢來踢去。但請別忘,我也是應受尊重的付稅美國公民。」全場笑翻了,包括拜登的同黨參議員。
把世界看為民主對抗專權的鬥爭而且不容妥協,似乎是拜登的本性。數十年未變。
二一年三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揭示「競爭、合作、對抗」三元中國政策。之後實際展現的是:對抗為主、競爭為輔、合作為飾。
明暗相爭,非勝即敗,不容妥協,無法共存。
這是西元三世紀波斯摩尼教的宗旨。卻被二一年七月十七日的《經濟學人》選來描述就任半年的拜登總統的中國政策:「拜登主義」(Biden doctrine)。
之前九天,拜登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出版新書《長期博弈》上寫道:「在許多地方中美競爭是零和遊戲」。意思是,中美無法雙贏。因此,美國只能對中強硬,否則自己受傷。
《美國之音》十五日報導「杜如松基本上排除了美國與中國討價、還價、容納和安撫的策略」。同時,美國智庫「國家利益中心」資深研究員希爾(Paul Heer)說:「這本書反映了拜登政府對中國幾乎是敵對的與完全競爭的戰略。」
但是今年五月起,跡象顯示「拜登主義」開始妥協,因為中美關係緊張增加核戰的危險、引發歐盟不安、可能迫使中俄正式軍事結盟、增大對中貿易逆差有五跡象:
●中國前駐美大使秦剛自二一年七月至二三年一月在美國五百廿四日,一破外交往例,從未獲拜登總統接見遞交國書。接任秦剛的謝鋒大使,在抵美後才一個月於今年六月卅日獲見拜登遞交國書。
●五月十六日,美國國務卿在國會作證說:我們不主張與中國脫鉤而是去風險化。二一年十月四日路透報導,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戴琪曾表示美國要與中國「再掛鉤」(recoupling)。她之後卻被消音。
●今年五月十一日路透報導,美國務院暫緩新一輪制裁中國的行動,包括對華為出口限制以及對中國侵犯維吾爾人權官員的制裁,以防中美關係繼續惡化。
●五月十一日及廿四日,兩周之內,美國務院兩位執行之前強硬的中國政策官員先後宣布離職:副國務卿薛曼及中國事務副助卿華自強(Rick Waters)。
●五月廿日,《經濟學人》報導拜登團隊對中國政策意見不一致。有少數鴿派如財政部長葉倫,有多數鷹派如蘇利文。但是兩派目前都想對北京在言詞上調讓(to sound notes of conciliation)。
拜登在六月十九日國務卿布林肯終於順利訪問北京緩和關係之後,卻公開稱習近平為獨裁者。這是精算後的軟硬兩手策略?還是拜登主義本色按耐不住的展現,有如,雖然總被自己官員「善後」,他仍然四次宣稱出兵護台?
(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著有《偶爾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