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線上刊物《高等教育內情》(Inside Higher Ed, IHE) ,正如其名,專門報導美國高教重要近事。由於美國高教多年來均站在世界前沿,常為台灣取法,而美台兩地互動頻繁,IHE報導美國高教發展趨勢值得密切觀察,可能是未來台灣高教發展先聲,或可互為參照。
一、高教部門萎縮: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CES) 八月廿一日發布報告,指出與上一年相比,本學年有資格獲得聯邦財政援助的高教機構數量從約五千九百所,減少了約百分之二。
美國教育部(ED)與IHE共享的數據顯示,有一百六十一所機構關閉、合併或以其他方式失去了聯邦財政援助。與此同時,本學年增加了六十二所機構。雖然在關閉和合併的學校中有一些熟悉的名字和其他四年制非營利機構,但許多都是小型的營利性職業學院。報告稱,高等教育部門唯一擴張的部分是公立四年制大學。有十六所是由兩年制轉為四年制大學。
專家認為,雖然高等教育部門萎縮令人震驚,但考慮近年來受到運營成本增加和招生前景黯淡的打擊,加上出生率下降和對學位價值的懷疑日益加劇,將會進一步的萎縮。而在高教居多數的「中等大學」將繼續面臨更大的招生挑戰和關閉的可能性。
比較特別的是位於科羅拉多州的納羅帕(Naropa)大學正在出售其主校區,押注在線未來。對於財務困境的大學來說,出售資產並不是新鮮事。但納羅帕大學選擇出售主校區,同時保持營運,轉型成敗值得注目。
台灣受當年教改「廣設大學」政策與少子化影響,目前高教萎縮情況更為嚴峻,雪上加霜的是教育部施行「微管理」,讓大學發展缺乏彈性。履霜堅冰至,應採取有力措施,力挽狂瀾。
二、學費下降:ED研究還發現,在去年和本學年期間,經通膨調整後,所有高教的全日制、首次攻讀學位或證書的大學生學雜費均有所下降。公立四年制大學的州內學生學雜費下降了百分之七,州外學生的學雜費下降了百分之八。對於私立非營利機構,這一數字下降了百分之五,而在私立營利性機構,這一數字下降了百分之八。
有專家對學費的下降趨勢表示擔憂:「學費下降令人吃驚,這就是買方市場發生的事情」,「通貨緊縮對大學來說情況更糟。」
對於長期採低學費政策的台灣來說,學費鬆綁以利大學發展,反而是救亡圖存之道。
三、電子教科書愈來愈普及:根據灣景分析公司(Bay View Analytics)今年四月對美國五十個州的大學中大約三千四百名教職員工進行的調查,在本年度,只有不到一成的大學課程只用實體教科書,低於兩年前的兩成。
另一方面,雖然約八成教職員工認為數位教科書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但近一半的人認為實體教科書更適合學習。與之相對的,各大學正在積極推動數位化,以彰顯學校是一個現代化的校園,而且電子書一直較便宜,同時隨著在線和混合課程的興起和使用,使用數位或在線材料變得更加容易,這些因素共同形成強大的「外部力量」,將持續推動課程形式和教科書數位化, 預計只採用實體教科書的課程在未來一年將下降到百分之二到五間。
雖然缺乏廣泛的統計數據,台灣的大學校園中使用電子教科書愈來愈普及的趨勢也相當明顯。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華大學前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