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業的根基是教育!【台灣立報】專業教育報,給你活到老、學到老的社會教育、進修、教改、校園等資訊。 想提昇英語競爭力?想自修英語?快來訂閱【學生郵報電子報】,讓你增強英語溝通能力,並迅速掌握世界脈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6/22  |  第24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推薦 貓殺了海豚?
孤兒淚
名家專欄 為什麼華文電子書市場靜悄悄?
科學人新聞 認真的物理學喜劇
貓殺了海豚?
撰文╱所羅門(Christopher Solomon)
翻譯╱林慧珍


陸地動物的病原體正向海洋傳播,海洋生物受到了威脅!陸地上動物的寄生蟲,居然橫掃太平洋裡的海生動物,造成牠們大量死亡!

偵探故事的開端,通常都是從一通電話鈴響開始。打電話來的是一名生物學家,他發現了一具屍體。幾天後他發現另一具屍體而再度來電。不久之後,電話接連打來,「最多的時候,一天可以接到四通。」米勒(Melissa A. Miller)回憶著,隨著屍體越堆越高,疑問也越來越多。

米勒是野生動物病理學家兼獸醫師,被發現的是加州海獺的屍體,這是一種已經瀕危的海獺亞種,目前在美國加州中部沿海數量剩下不到2800頭。在2004年4月的那場可怕事件中,總共有超過40頭生病或即將死亡的海獺被沖上海岸,如此短的時間內有這麼多海獺蒙難,令人吃驚。

米勒花了好幾天的時間解剖這些海獺,希望從屍體找出問題所在。她陷入了困境,許多海獺在死亡前都因癲癇發作而抖動,屍體解剖的結果顯示:牠們有大範圍的神經系統損傷,最後出現嚴重腦部發炎症狀。米勒與同事透過顯微鏡終於找到凶手,令人吃驚的是,竟然是負鼠幹的好事。

確切地說,罪魁禍首是神經肌囊蟲(Sarcocystis neurona),一種單細胞寄生蟲,與瘧原蟲是近親,主要的宿主是維吉尼亞負鼠。然而,神經肌囊蟲是陸地上動物的寄生蟲,而負鼠原產於阿帕拉契山區的偏遠地區,並非美國西部。這種寄生蟲怎麼能橫掃太平洋裡的海獺呢?

經過進一步抽絲剝繭的調查,離奇的故事終於水落石出。20世紀初,人們從美國東部向西遷移,負鼠也跟著來到聖荷西地區。這些侵入的動物在此繁衍生息,最後向北蔓延到加拿大的卑詩省。神經肌囊蟲的孢子囊是一種堅韌的生殖構造,能藏匿在受感染負鼠的糞便中。米勒和同事推測:某個發生於晚冬的暴雨把大量孢子囊沖向下游,進入加州莫洛海灣,它們被濾食性的刀蟶吃進體內,而後海獺又吃下了這些刀蟶。

儘管先前已經有犬瘟熱病毒從陸地蔓延到海洋,造成數千頭海豹死亡的事件,但這卻是史上第一起海洋哺乳類動物受到陸地寄生蟲侵犯,而大規模死亡的案例。

我們對於一些從非人類動物直接傳染給人類的疾病,如狂犬病,都已耳熟能詳。然而,相反方向的傳染又是如何呢?過去10年來,海洋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海洋生物也會感染人類的疾病,以及搭人類便車而來的寵物、家畜和野生動物的傳染病。科學家甚至創造了一個新名詞“pollutagen”(polluting pathogen,污染病原體)來形容從陸地流入海洋的細菌、真菌及寄生蟲。這類疾病的傳播是全球性的,並且造成斑海豹(harbor seal)、海獅及海豚等海洋哺乳類動物生病或死亡,不只是2004年那些不幸的加州海獺。

這些案例通常相當離奇,甚至令人感到不舒服。2010年,科學家報告指出:一種通常感染鳥類及家畜的新型新港沙門氏菌(Salmonella),可能是造成一頭初生虎鯨死亡的原因,這頭虎鯨是在加州文杜拉郡被沖上岸,但是虎鯨通常只在離海岸有段距離的海上巡游,應該離污染很遠。科學家也在南卡羅來納州發現了帶有「超級病菌」——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大西洋瓶鼻海豚。

more

孤兒淚
撰文/尼爾森(Charles A. Nelson III)、福克斯(Nathan A. Fox)、齊納(Charles H. Zeanah, Jr.)
翻譯/謝伯讓


羅馬尼亞孤兒的境況,顯示幼年時期缺乏關愛會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創傷。

為了提升經濟,羅馬尼亞1960年代的領導人希奧塞古(Nicolae Ceausescu)在1966年錯誤地下令透過政府力量強制提升人口來增加「人口資本」。他禁止避孕及墮胎,並對不到五個小孩的家庭課徵「獨身稅」。國家也會派出醫生充當「月經警察」,定期在工作場所對正值生育年齡的婦女進行婦科檢查,看看她們是否有生育出足夠的小孩。結果當然是生育率直衝天際,但是因為許多家庭無力撫養孩童,便把小孩遺棄在大型的公立孤兒院。到了1989年,這項社會政策造成了超過17萬名孤兒。

1989年的羅馬尼亞革命廢黜了希奧塞古,繼任者在接下來的10年中透過許多方法試圖彌補傷害。希奧塞古遺留下來的「孤兒問題」非常嚴重,而且影響深遠。這個國家持續處於貧窮狀態,孩童遺棄率到2005年也一直居高不下。希奧塞古下台10年後,有些政府官員仍然表示國家比起家庭更能成功撫養孤兒,有些人則認為孤兒院中的孩童是「有缺陷的」(來自蘇聯對於殘疾人士教育法的一種觀點,稱之為「缺陷學」)。

即使在1989年的革命之後,羅馬尼亞人仍可自由把嬰兒交給公立孤兒院撫養。社會科學家一直認為,在孤兒院中度過童年會有負面影響。1940~1960年間,西方有一些小型、缺乏統計和對照組實驗的研究,比較了孤兒院和寄養家庭中的小孩,發現前者的生活情況完全比不上有親屬的小孩,即便這些親屬不是親生父母也一樣。但是這些研究所面臨的問題就是:能夠從孤兒院中被領養的小孩通常都是比較沒有缺陷的,而留下來的則相反。唯一去除這項變因的方法,就是隨機把孩童分置在孤兒院或寄養家庭中。

我們必須要了解孤兒院對孩童早期發展的影響,因為全世界都面臨到嚴重的孤兒問題(孤兒的定義是被遺棄或父母雙亡的孩童)。戰爭、疾病、貧窮以及一些政府政策,讓全世界的公立孤兒院中至少有800萬名孤兒。這些孩童通常都生活在管理嚴格且極端無情的環境中,平均每12~15名孩童才有一位成人照顧。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明白,這種匱乏環境在孩童人生前幾年中所造成的影響。

1999年,當我們聯絡到羅馬尼亞國家孩童保護部長塔巴卡魯(Cristian Tabacaru)時,他鼓勵我們針對孤兒院中的孩童進行研究,因為他需要研究資料來決定是否應該研發新的方式來照護當時羅馬尼亞孤兒院中的10萬名孩童。當時他遭到了一些政府官員的強大反對,他們在過去數十年來都認為,孤兒院比寄養家庭更能提供較好的環境。此外,有些政府組織的經費是部份取決於它們如何安排照護機構,這更使問題惡化。在這些挑戰下,塔巴卡魯認為,若有科學證據可以支持寄養家庭比公立孤兒院更好,那就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支持改革,這就是他邀請我們進行實驗的原因。

more

 
為什麼華文電子書市場靜悄悄?
撰文/陳穎青


揭開亞馬遜掀起電子書革命的真相!

就在美國電子書市場火熱升溫之際,世界兩大龍頭公司也分別在最近一年進入亞洲市場。亞馬遜在中國大陸啟動了中文版的Kindle電子書商店,蘋果公司則在日本推出iBooks日本店,並且緊鑼密鼓地籌備要推出台灣及香港商店。

相較於龍頭公司的大陣仗,華文電子書市場卻似乎文風不動、波瀾不驚。台灣市場截至2012年底,大部份出版社的電子書銷售額都不及年度營業額的1/100。

今年年初大陸三大網路書店之一當當網副總裁王曦在網上抱怨,2012年當當網在電子書轉檔上花費人民幣500萬元,但全年收益不足人民幣300萬元。隨後北京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指出「中國的傳統出版社似乎在數字(數位)出版方面既沒有壓力也沒有動力」,因為對出版社而言,「數字出版是一盤沒有勝算的棋」。

從以上現象看來,中文世界的電子書革命幾乎遙遙無期,以至於許多讀者抱怨中文電子書市場不爭氣、不長進。那中文世界的電子書,要怎麼才可能有美國市場的盛況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回顧亞馬遜在美國的電子書推動史。2007年底,亞馬遜同時上市了電書機與Kindle電子書商店,這次出擊大獲成功,公認有幾個關鍵:

第一是機器,電子墨水螢幕讓電書機擁有接近紙本的閱讀體驗與一個月的超長待機時間。第二是無限制的無線連網,使得讀者更樂於上線找書、買書、下載。第三是上線初期就有九萬種主流書單可供購買,亞馬遜電子書商店的書單跟紙本市場幾乎同步,初期的廣告甚至宣稱,所有《紐約時報》暢銷榜的書在Kindle商店都有。

這三個關鍵裡,前兩者容易複製,唯獨第三點,所有國家的效法廠商,包括亞馬遜自己營運的分公司,都沒辦法在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複製成功。三聯書店李總編已經把出版社的態度說得很清楚,出版社沒有動力。

但為什麼亞馬遜在美國可以成功的策略,在其他國家行不通呢?以下是真正的關鍵......

more

 
認真的物理學喜劇
採訪整理╱凡斯(Erik Vance)
翻譯╱宋宜真


電視影集如何賦予科學家人性,並進行趣味的哲學探索?

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共同製作的「宅男行不行」(The Big Bang Theory)是一部環繞著兩名科學家室友及其朋友的熱門影集。

請問科學教育是這部喜劇的重點嗎?

這部喜劇的確和科學教育有些共同特質。我們希望能讓人們覺得科學家也是有血有肉的一般人,而科學則是跟你我一樣活生生的人可以從事的。

你如何在科學敘述與劇情發展之間取得平衡?

我們試著不讓這兩者截然對立,因為劇中的角色正是熱愛科學的人。 例如,有一幕是主角物理學家薛爾頓和他的神經科學家女友艾米發生爭執。爭執的內容十分哲學,因為薛爾頓說:「我的研究在本質上比妳的更重要,因為現實世界就是物理學,因此物理學最終能解釋生物學,也就可以解釋人類的大腦。」艾米反擊:「我的研究比你的更基本,因為當你做物理時,是你的大腦在做,而你的大腦脫離不了我生物學的手掌心。」然後他們就分手了。這場爭執的重點就是,艾米認為她比薛爾頓聰明,而薛爾頓則認為他比艾米聰明,一切都是情緒問題。

本劇的編劇大多不具科學背景,你們做了什麼努力?

我們閱讀科學期刊,也盡量讓自己去熟悉劇中角色會關注的事物。舉例來說,我曾認真聆聽美國國家公共電台播放的一則故事,內容是有關習慣養成及習慣根除背後的神經科學原理。這是個很有趣的主題,我們也邀請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薩玆伯格(David Saltzberg)這樣真正的物理學家來擔任顧問,所以,我們就靠他了。

你們以原子的動畫分隔每個場景,這麼做的理由是?我想我有次注意到是個鋰原子。

記得我也問過同樣問題,大致是:「嘿,這是鋰原子嗎?」然後我得到的答案是:「沒錯,就是鋰原子。」不過鋰原子之所以出現在這裡,並不是因為具有抗憂鬱效用或其他等等之類的功能。

more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