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3/01/01 第48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博物館頻道
  文化X科技的相會:「第2屆文化科技黑客松」的參與觀察

博物館頻道

  藝術品保險與博物館風險控管

國際頻道

  ICOM Prague 2022 X 史前館連線:博物館定義被視為……遺產?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搭配本館常設展廳「溝通」與超自然溝通之儀式歌舞及櫥窗化後的文化村轉變議題, 邀請台灣夏威夷文化中心團隊及所屬單位夏威夷火山之花舞蹈學苑、夏威夷花環藝術文化中心,於12月10日辦理「夏威夷HULA歌舞及花環手作工作坊」,透過人與人、與自然、與超自然長期的和諧互動,夏威夷人發展出HULA歌舞來表達愛與熱情,當天也讓現場參與民眾一起從歌舞展演與花環手作的體驗過程,感受ALOHA的活力。

文•圖/史前館

 


 

  新年快樂!!!2023年元旦的來臨,感恩我們彼此都能好好地在疫情時代裡活下來,也感念過去一年離開我們身邊的人,願他們留給我們的美好德行,繼續陪伴我們前行。

  第2屆文化科技黑客松以「Hack for Museum」為題發出武林帖,邀請大家從博物館核心價值出發,徵求具備5G特性與科技應用的創意提案來推廣博物館。來看現場第一手的觀察領會。

  風險永遠藏身在我們周邊,找到降低風險的作法最保險。對博物館的展品、出入人員與遊客的安全等等也都需要降低風險確保安全。那麼博物館從文物管理的角度,在藝術品保險上會面臨哪些實務問題呢?

  2023年對全球博物館界來說也是新挑戰的開始。在去年8月ICOM大會上表決通過新的博物館定義,新版本所強調的意涵又會如何做為未來博物館行事的指引呢?且讓我們在期待中繼續行動。

  祝福大家2023年一切平安健康,展望未來。

 
 

文化X科技的相會:「第2屆文化科技黑客松」的參與觀察

文•圖提供/林芳儀


「第2屆文化科技黑客松」宣傳主視覺(圖像擷取自活動官網

  因應世界性的潮流趨勢,近年博物館界也大量投入數位科技的展演應用,期望藉由不同於過去以靜態為主的展示手法,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和吸引力。2022年筆者因業務緣故,參與「第2屆文化科技黑客松」競賽的部分過程,觀察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也有不同的感受與期待。

文化與科技的相會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普遍化,文化場館也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展演手法。然而,受限於各領域的專業性知識門檻,科技和文化領域的專業人員經常難以完全相互理解,對於彼此領域能夠發展的程度也掌握有限,最終大多導致文化場館提出一個概念模糊或是期望過高的標案需求,具有專業技術的廠商提案競標,決標後經過場館與廠商花費大量時間的討論與磨合,最後產出的成果卻不盡然如意:有些是展示手法炫目但文化內容稍顯貧乏;有些是雖含有大量文化內容,但未能充分應用科技特性達到跨域合作的加乘效果。

詳全▲TOP

 
 

藝術品保險與博物館風險控管

文•圖/張慈安


史博館2015年常設展唐三彩區。展櫃的保護與展場環境控制,兼顧了文物保存與展示教育的功用

一、前言

  博物館的專業管理講究許多層面,其中一項便是風險控管,風險控管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或降低危險、不穩定的因素對標的物可能造成的損害。有些風險可以藉由適當的保護措施來予以避免,例如將展品置放在展櫃中展示,避免觀眾不當碰觸展品的風險。有些是可以有限度被接受,例如文物運輸時的震動可能對文物造成損害,但若有適當的包裝與運輸工具則是可以被接受。有些風險則是以轉移的方式來處理,保險就是一種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的機制,標的物萬一遭受滅失或受損時,可以獲得部分或全額的財務賠償(Reid 2020)。

  對博物館或美術館來說,不論管理的是考古出土文物、標本、傳世文物或美術作品等,買保險是常見的風險控管方式之一。保險業者會對各種標的物的特性,規劃不同險種的專業保單條款,例如針對文物、藝術品可能遭受的意外、破壞等損失的藝術品綜合保險;舉辦展覽或教育推廣活動時,避免意外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物損失的公共意外責任險等。保險與文物管理一樣,是多方面的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的結合,以下將從博物館文物管理作業的角度探討藝術品保險的幾個實務問題。

詳全文▲TOP

 

 

ICOM Prague 2022 X 史前館連線:博物館定義被視為……遺產?

文•圖提供/黃郁倫


「博物館定義的力量:博物館的一個共同基礎」圓桌論壇(黃郁倫攝)

  2022年夏天,經歷COVID確診,結束居家隔離的第一天,我搭乘久違的國際航班,到捷克布拉格與同事們會合。疫後此時,能和同事一起參加三年一次的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簡稱ICOM)總年會(以下簡稱布拉格大會),讓人感觸特別深刻。

  除了恍如前世記憶的航廈與登機口,也想起前一次站在國際機場,正是三年前ICOM總年會結束後搭機返臺。當時在日本京都的總年會(以下簡稱京都大會)上,幾場聚焦博物館新定義提案的討論與發表,現場與會者們爭鋒相對、難以對話的場面,以及眾所周知最後的表決結果是「延遲表決」該版本提案……這些對於初次參加總年會的我仍有很大的衝擊。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斷裂與銜接:博物館與賽夏族織藝回返之路特展
    時間:2022/10/25(二)∼2023/2/28(二)
    地點:康樂本館-第2特展室
  • 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
    時間:2022/10/1(六)∼2023/2/28(二)
    地點:康樂本館-第1特展室
  • 復返:土地的節奏【mihumisang 米呼米尚】海端駐地創研計畫特展
    時間:2022/11/4(五)∼2023/1/29(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
  • 直擊!博物館後臺特展
    時間:2022/11/18(五)∼2023/5/7(日)
    地點:南科考古館-特展廳
  • 「考古•工具•人之都市考古傳說」特展
    時間:2019/11/12(六) ∼2023/2/28(二)
    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B03藝文展覽館B棟(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走讀臺灣

  • 走讀史前•追隨風暴之子的履跡
    活動時間:2021/10月•線上播放
    追隨著風暴之子的主人翁瓦利,走訪花東海岸及縱谷的史前遺址吧!地表可見的巨石、散落的陶器或石器,都是史前人群生活的印記,站在遺址上遙想3,000年前,人們奔馳狩獵生活日常的情景,隨著風聲而來的古老低吟。 文本《巨石,你好!》

 》卑南遺址公園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12年1、2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