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6/06 第22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聯合文學官方網站聯合文學udn Blog
編輯小語 將自己活成一處異境
雜誌文摘 卡夫卡與布拉格
作家專欄 迷霧上海
活動訊息 《柳燕老師的四季美顏日記》新書座談會

將自己活成一處異境
王聰威
  首先就必須承認,在此之前我已經很久沒讀卡夫卡了。在那遙遠的青春年代,特別熱衷於成為不好意思承認的文藝青年階段,從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裡,汲取了最大量的卡夫卡作品,怎麼反覆讀都覺得非常新鮮震撼,居然有人這樣沒頭沒尾地寫小說,而且叫做存在主義非常帥氣,好像窺見了他人不知道的什麼,這有個鮮明的好處,喜歡寫作的我立刻覺得自己的文學功力提升了好幾倍,寫小說的時候糊裡糊塗地模仿類似的筆調、題材,以為自己較別人早慧,提前懂了並且寫出了所謂世界的真相,其實這只是青春時代某種好發的文學症頭而已,三不五時就有一種會發作。

  最近讀的唯一一本跟卡夫卡有關的書,是為了一次村上春樹的講座,重讀了《海邊的卡夫卡》,跟聽眾分享「異境」是什麼意思?雖然兩位作家的脾性和風格大不相同,但從這同一論題細細地去探索展開,您大概也可以發現正牌的卡夫卡小說即是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異境,在彷彿平實世界中難以進入的城堡或令人無力化的審判法庭,以及乾脆就讓人一覺醒來就變成甲蟲的那個房間和甲蟲人本身,無論是具體的空間或是角色,都是異境。甚至讓我們再擴張一些,在卡夫卡過世之後,部分未完成的小說稿件,像是上述的《城堡》與《審判》,由於經過了他的朋友馬克斯.布洛德大幅的刪選與編輯才以最終的樣貌出版,使得這些小說本身的樣子,都成了一部一部卡夫卡本人必然也會感到困惑的異境。這些是青春時代的我所不知道的:原來我不僅僅不知道這世界的真相,我甚至連卡夫卡小說的真相也一無所知,而這正是本次卡夫卡專輯想要為您揭露的。

  不只是這樣,既然說到了「異境」,本期另一個高行健專輯則要揭露中國式的異境。高行健的劇作《山海經傳》以中國上古神話為依據,將那些神話人物像是夸父、蚩尤、后羿等人的面目,用民間說唱形式一一呈現。這本來就充滿了神鬼傳說的異境氛圍,六月底要在國家戲劇院搬上舞台,卻改成了不可思議地要用搖滾音樂劇的形式表演,此刻雖然還沒辦法看到,不過光用想像的就覺得,這簡直是異境中的異境,為深入這不為人知之處,您不妨先讀讀本期對高行健《山海經傳》與其他劇作的全面性報導。

  最後我要推薦一本書當作延伸閱讀,聯合文學去年出版的莎娣.史密斯《機巧的感覺》,裡頭有一篇文章是〈法蘭茲.卡夫卡,凡夫俗子〉。莎娣.史密斯這位慧黠的小說家,引用了不同傳記作家對卡夫卡的描述,您可以讀到卡夫卡謎樣精神性與形而上,如聖人的一面,但是往往「反面才是真相」……卡夫卡甚至會在自己的日記中明目張膽地說謊,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完全不同的人,所以或許可以這麼說,他本人也將自己活成了一個異境,一隻「卡夫卡蟲」。

◎作者簡介

王聰威

小說家、現任聯合文學總編輯。1972年生,台大哲學系、台大藝術史研究所。曾任台灣明報周刊副總編輯、marie claire執行副總編輯、FHM副總編輯。曾獲巫永福文學獎、中時開卷好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決選、金鼎獎入圍、台灣文學獎金典獎入圍、宗教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打狗文學獎、棒球小說獎等。著有《師身》、《戀人曾經飛過》、《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複島》、《稍縱即逝的印象》、《中山北路行七擺》、《台北不在場證明事件簿》等。

卡夫卡與布拉格
耿一偉

  豹子闖進了寺廟,喝了聖酒,來年還是這樣,一直持續下去,最後這成了儀式的一部分。(卡夫卡)

  在布拉格,每天都是卡夫卡紀念日。這位猶太裔作家的130周年冥誕,布拉格市沒有什麼特別活動需要舉辦,因為,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觀光客,在這個城市探尋卡夫卡的足跡,街上到處是穿著卡夫卡T-shirts的人,書店架上擺的,都是他的著作,而在布拉格城堡的黃金巷,永遠有長長的人龍,等待著去參觀卡夫卡小屋。

這個不到五坪小矮房,並非是卡夫卡真正的住所,其實他當時是住在目前位於舊城廣場的德洛哈街26號。黃金巷的小屋是卡夫卡的妹妹奧特拉租的,是為了讓卡夫卡能有一個安靜的寫作環境。卡夫卡會在下班後獨自到這小屋寫作,大約待到八、九點後返回住所。卡夫卡待在黃金巷的時期,是從1916年11月底至1917年4月底,在這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是他的創作顛峰期之一。

  現在所謂的「八開筆記本」,也就是在卡夫卡好友布洛德(Max Brod)在卡夫卡遺物中發現的八本創作札記,至少有一半都是卡夫卡在這個小屋裡寫的。其中比較著名的幾個短篇,都收錄在他生前出版的《鄉村醫生》(1919)這本短篇小說集裡,包括〈鄉村醫生〉、〈給科學院的報告〉、〈兄弟謀殺〉與〈在法的面前〉等;卡夫卡過世後才出版的此時期創作,還有短篇小說〈獵人葛拉庫斯〉、〈萬里長城建造時〉與唯一劇本殘篇〈守墓人〉等。

  我們可以在第一本八開筆記本的第一篇創作,感受到卡夫卡寄居於這個狹長巷弄的低矮小屋時,建築空間如何影響了他文學體會:「每個人體內都帶有一個房間,這一事實甚至可以透過凝聽來證實。譬如當一個人在夜晚快速在街上行走時,此時萬籟寂靜,此時他若仔細傾聽,就能聽到一個在牆壁上固定得不夠牢靠的鏡子,正在叮叮作響。」

  如果再對照當時卡夫卡寫給未婚妻菲莉絲的信,就知道每晚回家的這趟路程,對他有多麼重要。卡夫卡在1916年12月18日的信裡寫道:「我現在待在奧特拉的小屋裡……每天最好的時光,就是在準備散步回家的路上。剛開始是八點,後來又到八點半,現在甚至拖到九點之後,當你輕輕地將房門鎖上,然後趁著滿夜星空走在狹窄的巷道上,那真是一種奇妙的感受。」

  1933年,卡夫卡過世九年後,他的作品在德國境內被禁。當時還在布拉格的秀肯出版社(Schocken Verlag),是唯一可以繼續出版猶太人作品的出版社,布洛德把卡夫卡著作的所有版權都給了秀肯。不過,好景不長,1939年納粹下令關閉布拉格的秀肯出版社。1945年,秀肯出版社才又在紐約落腳,找來德國猶太裔政治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當主編,繼續出版卡夫卡的著作。而在捷克,共產黨緊跟隨納粹的腳步,對卡夫卡的著作下達禁令,卡夫卡獨自在黑暗中漫步了近二十五年之久,一場文學研討會,才讓捷克人聽到卡夫卡文學中叮叮作響的聲音。

  1963年,在布拉格附近的小城利比利契(Liblice)舉辦了一場名為「卡夫卡的布拉格觀點:1963」(Franz Kafka aus Prager Sicht: 1963)的學術研討會,來自蘇聯東歐集團與西歐的左派學者,在會議中以馬克思主義觀點來詮釋卡夫卡,讓卡夫卡得以被解禁。後來成為捷克總統的劇作家哈維爾,也拜這個會議之賜,才有機會閱讀到卡夫卡的作品。

  卡夫卡幾乎一輩子都待在布拉格,這個城市提供了他的創作養分,米蘭.昆德拉說:「布拉格的神奇遺產因此也在卡夫卡的作品中保存完善,他的偉大創新並不在於為小說注入魔幻的想像力;其實他是絕對忠實於這個神奇之都的。只不過他超越了所有以前的作家,使魔幻中充滿真實……現代藝術對於這種融會貫通的發現,實在是受賜於卡夫卡的布拉格傳統。」

  不過,卡夫卡對布拉格的感情是十分矛盾的,他一直想離開這個代表他父親的城市,並曾在一封家書中曾提到:「如果我執意離開布拉格的話,我並不會冒任何風險,而且我還會贏得一切。我不會有任何損失因為在布拉格活著,根本不會有任何好處。」

  布拉格是一個被奧匈帝國統治長達三百年之久的殖民城市,卡夫卡在世時,布拉格約有六十萬居民,主要官方語言是德文,但真正德語人口,只有5%,約三萬兩千人左右,其他都是被強迫說德語的捷克人。捷克文屬於斯拉夫語系,跟德文完全不同。身為猶太裔的卡夫卡,更是少數族群中的弱勢族群。所以當捷克斯洛伐克於1918年獨立之後,捷克語成了官方語言。風水輪流轉,說德語的族群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視。面對這種語言政治的變化,卡夫卡在名為〈市徽〉(Das Stadtwappen)短篇小說中,透露了他對布拉格這個城市變化的敏感。在這篇以建造巴別塔過程為內容的作品,結尾提到要興建巴別塔的城市市徽是一個拳頭。恰好,布拉格的市徽裡也有一個緊握的拳頭,於是語言的混亂,成了卡夫卡對1920年代初的布拉格,所採取的一種暗喻。

  捷克文學史家考特曼於1992年出版的《捷克新文學作品的卡夫卡》,探討了現代捷克作家與卡夫卡的關聯,在他做的幾個案研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赫拉巴爾──赫拉巴爾在完成《過於喧囂的孤獨》的前一月,寫了一首詩《悲傷的慢板》(Adagio lamentoso)獻給卡夫卡;而《過於喧囂的孤獨》的主角漢嘉,則有強烈的卡夫卡影子。另外,米蘭.昆德拉大概當代捷克作家中,最強調卡夫卡遺產重要性的一位。在他的《被背叛的遺囑》與《小說的藝術》這兩本著作中,都論及了卡夫卡的小說美學,從情色角度解讀他的寫作風格。

  不過,布拉格對卡夫卡的情感也是矛盾的。在國際宣傳上,把卡夫卡視為布拉格的代名詞,的確為這座握緊拳頭的城市,增添不少美譽,奠定文學城市的地位。布拉格於2001年設立了卡夫卡獎(Franz Kafka Prize),這個獎項很快就諾貝爾文學獎的風向球,幾位重要的作家,如村上春樹、約翰.班維爾等,都是卡夫卡獎的得主。但當代卡夫卡的研究與出版,最重要的城市並非在布拉格,而可能在德國或美國。例如2005年出版的《卡夫卡百科全書》(A Franz Kafka Encyclopedia),即由美國Greenwood出版社發行,四位作者都是美國學者。

捷克學者的卡夫卡研究著作,寥寥可數,除去寫給觀光客看的旅遊導覽作者外,考特曼大概是目前唯一的捷克卡夫卡專家,除了《捷克新文學作品中的卡夫卡》他還著有《卡夫卡的世界》(1990)與《卡夫卡與茱莉葉》(2008)(前面提到昆德拉的兩本書,都是先用法文出版,其實他已不算是純粹的捷克作家了)。布拉格書店裡大多的卡夫卡研究,幾乎都是從德文翻譯過來的。

2013年卡夫卡誕生130周年,布拉格較大型的紀念活動,是捷克觀光局辦的漫步卡  卡夫卡足跡的導覽。但這一點都不特別,因為每天都有觀光團在做這件事。或許是布拉格人離卡夫卡太近,使得他們無法掀起真正的熱情。就像101大樓成了台北的象徵,故宮是必訪景點,但鮮少台北人會真的去逛101大樓與參觀故宮。

在布拉格,每天都是卡夫卡紀念日,但只有觀光客在慶祝。

迷霧上海
郝譽翔
  打開上海一百多年來的地圖,尤其是1949年之前,便會發現這座城市宛如變形蟲似的,不斷蠕動著它的偽足,朝向四面八方增長。它不僅形狀不定,連街名也不斷在變化當中,而其多變的程度恐要遠超過任何一座現代城市,一下子是華洋分界的「洋涇濱」,一下子又是希奇古怪的洋名「愛多亞路」,後來又成了革命意味十足的「延安東路」,搞得人頭昏腦脹,摸了半天還不清東西南北,比對半天之後,才知道根本就是同一條路。

  而上海的格局也幾乎毫無規劃,至少在1945年以前,上海簡直如同一座災難堆疊而成的城市,無意也無心,就是任它自由擴充,甚至在失控的狀態之中不斷漲大。從鴉片戰爭之後,在舊上海城牆外所畫出來的英法租界;逃避太平天國之亂,以及十九世紀末一連串洪災饑荒而來的難民們;乃至於因為革命而流亡異鄉的俄國王公貴族,歐洲遭迫害的猶太人,而這群無處可歸的流浪之人,聚集在這座城市的邊緣,到後來越聚越多,邊緣反倒吞噬了中心,便造就這座地獄與天堂混合之城。

所以研究上海歷史地圖還真非易事,把十九世紀末的上海,和二十世紀初的上海並比,其間也才不過相隔了二十年而已,但其形狀和內容差異之大,簡直讓人不禁懷疑:這是否還是同一座城市?但也正因為如此,上海地圖也彷彿處處藏了密碼,每一條路是權力爭奪演變的故事,而把它打開來,都是一頁頁中國斑駁血淚的現代史。

  讀上海地圖,我也彷彿成了偵探,拿著放大鏡小心探究蛛絲馬跡,而在迷宮小徑的深處,樂而忘返,而這種樂趣,反倒還要更勝去上海旅行幾分。今為今日的上海,早就不是我們所迷戀嚮往的「老上海」了,那座傳說中的「東方巴黎」早在時光中煙消雲散,而如今,只殘餘一座沒有記憶之根的,行人惶惶奔走的城市。

或者更準確地說,根本是沒有所謂的「老上海」存在過,因為上海一直在不斷地變形中,所以「老上海」究竟該指哪一個時期才好呢?是清末?是二○年代?還是三○年代?而真正的「老上海」,考據起來,卻該是指明代以來的上海舊城,也就是「老城廂」:城隍廟和豫園地帶,但我猜,大概也沒有人會認為那才是真正的上海。

  上海,因此成了一座充滿矛盾悖論的城市。也因此每回我來到上海,總是迷惘,總是疑心,總懷疑此刻自己腳底下所踩踏的,這一座轟隆隆震耳欲聾的噪音之城,其實並不是上海。但上海又在哪兒呢?

於是我總會想起自己第一回到上海,是在1990年冬天,那時的上海可和現在完成兩樣。我住在上海戲劇學院的招待所,房內陳設簡單,卻十分乾淨。午後,我趴在房間的木頭窗口,看見底下土黃色的院落之中,有三個孩子正在踢皮球,清脆的笑聲迴盪在乾冷的空氣中,更加襯托得周圍靜悄悄。到了晚上,我去戲院看戲,是崑曲,一屋子都是黑壓壓的人影,抽著菸,厚重的大衣不斷透出溫熱濁重的人氣。戲散了,又一路從劇院走回招待所。我踩著紅磚道,雙手插在大衣口袋,一張開嘴,就吐出了白色的霧氣。

  冬夜中,上海起了霧,霧中路旁一排梧桐,光溜溜的,葉子都落光了,如同一個個孤單的旅人,迷惘而困惑地站著,而一街霧中暈黃的街燈如夢。那彷彿才是上海的真面目,沒有霓虹不施脂粉,那霧地老天荒似的蔓延開來,吞沒了一切的愛與恨。

◎作者簡介

郝譽翔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現為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著有小說集《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初戀安妮》、《逆旅》、《洗》、《幽冥物語》及散文集《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等多部著作。

《柳燕老師的四季美顏日記》新書座談會
柳燕
「神秘高效手技按摩術」──《柳燕老師的四季美顏日記》新書座談會

時間:6/8(六)15:30 ─ 17:00

地點:紀伊國屋微風店

講師:柳燕老師

知名護膚專家─柳燕老師將教你如何防曬,準備迎接夏日的陽光與海攤!

參加活動還有機會獲得 巴黎萊雅 神秘小禮唷!

   
北極寶藏 各國覬覦
隨著氣候暖化,北極地區豐富的漁業和礦產,吸引各國興趣。該地區的石油天然氣蘊藏量,佔全球未勘探油氣資源的五分之一,未來冰融也將容易開採多了。

混搭! 臺北建築物語
和洋混合日式建築的市長官邸,巧妙融合中西、新舊的設計,讓臺北的建築充滿多樣混搭風采,也令人想探索建築的前世今生及隱藏在其背後的故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