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麵的攝影之路】集結專業攝影師黑麵部落格精彩文章,給你最獨到的攝影教學,還有無數的美圖分享。 【階梯日文電子報】精選階梯日本語雜誌實用內容,讓喜愛日語的人士輕鬆瞭解日本文化,增進日語能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4/10 第25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電子報延發公告
雜誌文摘 在一起/紀大偉X胡晴舫
專題企劃 從<自由基>進入孟洛小說世界
情報資訊 目錄資訊
 
 
電子報延發公告
因作業不及,本周延遲出刊,造成讀者困擾,敬請見諒。
 
在一起/紀大偉X胡晴舫
文、攝影╱潘怡帆
作家紀大偉與胡晴舫,相約在三月夜裡的 居酒屋敘舊。才剛從紐約返台的胡晴舫,一掀開門簾走進包廂,便喜不自勝地伸開雙臂與紀大偉擁抱。即便一段時日不見,問候卻毫不生疏,兩人時而輕鬆談笑、時而嚴肅諦聽,從彼此的新書、文壇近事到討論生活與國是觀察,無所不談,直至餐廳打烊了還意猶未盡。

席間,胡晴舫談到紀大偉最近重出的新版《晚安巴比倫:網路世代的性欲,異議與政治 閱讀》,多次讚嘆:「我還是很驚訝你當時年紀那麼小,怎麼學問就這麼好?」她認為若過分追求各類議題上的政治正確,到頭來反成為一種壓迫,然而紀大偉因為擁有鋒利的敏銳度、獨特的眼光,使他從以前到現在都得以不落窠臼,也是此書好看的原因。紀大偉自承新書一校時,懷疑書中許多電影、讀書心得寫得太過簡單,但後來發現當前不少年輕人思想乖順、對事物無言無感,根本不願開口擔負評論之責,所以此書仍有價值。胡晴舫回應以自身旅居各地的經驗,認為亞洲文化鼓勵孩子內斂噤聲的美德,避免張揚與出頭,整個社會便只好集體裝傻。紀大偉玩笑說道:「胡晴舫新書 《懸浮》裡面的人都充滿戰鬥力。雖然有戰鬥力的人下場也不見得比較好,但沒戰鬥力的更慘。」
胡晴舫以《紐約客》(The New Yorker)書評舉例,認為台灣目前便缺乏這類具備議題性的硬派書寫:「我們需要性格沉穩的產物。現在的小孩還在努力,大人卻也在裝可愛。我們的社會沒有老靈魂,老靈魂不是形容書寫複雜的文字,而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法。」文化中失去了「成人」的概念,人們對話皆以「還好」規避承擔,紀大偉無奈道:「很多人只在乎LINE 的訊息已讀未讀,把持自己的姿態。但這個重要嗎?有書未讀更重要吧?下次我問學生,胡晴舫的書,誰還未讀?」

派對朋友

● 紀大偉╳胡晴舫

紀大偉,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比較文學博士。著有小說集《感官世界》、《戀物癖》、《膜》及評論集《晚安巴比倫:網路世代的性慾、異議與政治閱讀》。現為國立政治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胡晴舫,台灣台北生,美國戲劇碩士,寫作包 括散文、小說、文化評論,一九九九年移居香 港,著有《城市的憂鬱》、《旅人》、《我這一代人》、《第三人》等書,亦有固定專欄發表於兩 岸三地以及新加坡各大中文媒體。二○一三年 起,旅居紐約。

【完整內容請見《聯合文學》四月號354期;訂閱聯合文學電子版

 
從<自由基>進入孟洛小說世界
文/何致和
孟若的小說各篇主題風格筆法多有不同,讀者能不能進入孟若的世界,似乎有點運氣成分。你第一次接觸的那篇小說,可能會決定你與孟若的緣份深淺。因此,對於想閱讀孟若又不知該從何讀起的人,我都會建議從〈自由基〉開始。

〈自由基〉是一個和謀殺有關的故事。主角妮塔患有末期癌症,又遭逢喪夫之痛,獨自住在村外的她,讓所有人都擔心她會提早自我了斷。然而,除了癌症和自殺,她受到另一個更迫近的死亡威脅──一名剛犯下三屍命案的殺人凶手,侵入妮塔家中,控制了她的行動自由……慢著!你或許會說,這樣的驚 悚劇情,不正是歐康納的〈好人難尋〉或史蒂芬金的〈戰慄遊戲〉才會出現的情節嗎?向來以描繪家庭關係與女性幽微情感見長的孟若,怎麼也把題材伸進犯罪小說的領域了?

確實,犯罪小說該有的構成元素與緊張氛圍,〈自由基〉都具備了。閱讀這篇小說,只要能耐住性子讀完前面幾頁 關於妮塔這位老太太的人生經歷概述,接下來你就會像坐雲霄飛車一樣,突然被拋進一個極度驚險的情境,一路繃緊神經憋住呼吸直到結 尾。不過,你若以為這是一篇完全以情節為導向的作品,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情節 只是孟若用來包裹主題的糖衣,人物才是這篇小說最精采與最值得討論的重點。

你不可能不注意到妮塔這位人物的轉折,因為她的舉動超出所有人的預料。大家都以為她會喪失活下去的念頭,沒想到在遇上犯下滅門血案的殺人者時, 她竟奮力掙扎,展現強烈求生意志,完全無視就算逃過此劫也只能多活一年的事實。你很容易從這樣的人物演繹出意義頗為積極的題旨:妮塔的行動表現出了人類求生的本能,當然由此也能對照出生命無比珍貴的價值。

很好,這可能是孟若想透過小說表達的主旨之一。可是,如果這篇小說只有這樣,恐怕就會淪為費茲傑羅在〈作家的午後〉中所唾棄的,那種「完全是浮誇對比,和通俗 雜誌故事一樣制式」的小說。孟若透過筆下人物所展現的微妙心境,可不是如此簡單。

從開場的概述中, 我們知道妮塔是成功的小三,年輕時搶了別人的老公,接收丈夫與前妻共同打造的房子。她晚年生活是有點淒涼沒錯,但遇上殺人犯, 她可一點也不想死。在與歹徒虛與委蛇的過程中,她聽出歹徒不認為自己犯罪,他只是幹掉傷害他的人而已。為了博取壞蛋認同以求脫險,妮塔便編出一個「自己也幹過這種事」的謊言。只是,她在情急之下編故事殺掉的那個人,竟然是自己──在歹徒面 前,她讓自己化身為丈夫前妻貝蒂, 完全以貝蒂的觀點,杜撰了一個用草藥下毒殺人的故事。

好了,重點來了。為什麼妮塔會在危急之中編出這樣的故事?看似急中生智,其實未必。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妮塔的「貝蒂情結」。對於貝蒂,儘管妮塔可以裝作若無其事,她的心情卻肯定是 複雜的。她可能覺得尷尬、虧欠、羞 愧、憐憫、懊悔……無論哪種情緒都有可能,但絕對不會是無感的。搶人老公這種事,可說是一種很微妙的競爭關係。她必須打敗對手以成就自我,又不 免眼見對手失敗後的慘狀而心生同情, 畢竟她不是無血無淚之人。可是,身為勝利者的她又不能以行動向對手表達 她心中的不忍,因為任何的同情、道歉或關心,都會被視為貓哭耗子或鱷魚眼淚式的虛偽。所以她什麼也不能做,只能這樣地活下去:一面享受你贏來的戰利品,一面又不斷從這些戰利品中看見那位失敗者悲慘的身影本來,妮塔會帶著這種情結走進墳墓的,但突如其來的殺人者侵入事件給了她一個出口。藉由故事的編造, 她讓貝蒂殺死了自己。這或許是下意識給良心的一點補償,可是,當危急事件 過去,她旋即發現自己竟然再次利用貝蒂救了自己,因此她對貝蒂的虧欠感更加深了。悲哀的是,她無人可傾吐,只能繼續抱著這份虧欠感過活。原本孤獨的妮塔,在這次事件後,變得更加更加孤獨了,而這樣的孤獨旋即又化為對丈 夫的強烈思念。孟若細膩地捕捉到這種情緒,並寫出這種恐怖又絕望的感受: 「她現在終於曉得真正思念他的滋味。就像天空中的空氣全被抽走一樣。」

一個看似庸俗老舊的題材,到了孟若手上,就變得如此輕盈又無比沉重。孟若晚近作品有越寫越長的趨勢,不是篇幅的延展,而是故事時間的拉長。她捕捉的不是人生的片段,而是想要寫盡整個人生。這種做法並不容易在小說中呈現出明顯的衝突與高潮,不熟悉孟若筆 法的讀者,恐怕不易得其門而入──當然,〈自由基〉這篇例外。如果你對孟若心存畏懼,不妨先從此篇讀起,或許它能幫助你跨過門檻,就此走進孟若的小說世界。

何致和

一九六七年生,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輔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候選人,現 為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 兼任講師。短篇小說曾獲聯合報文學獎、寶島小說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長篇小說《花街樹屋》、《外島書》、《白 色城市的憂鬱》,短篇小說集《失去夜的那一夜》。譯有《白噪音》、《時間箭》、《巴別塔之犬》等英文小說。

【完整內容請見《聯合文學》四月號354期;訂閱聯合文學電子版

 
目錄資訊
專輯

030 艾莉絲.孟若 ﹠短篇小說藝術

只要給她一處小鎮、一個女人,她便足以寫出人性最深最冷的刻痕。

032 艾莉絲.孟若總導讀 陳榮彬╱張棉棉╱Sylvia Fanjoy

044 讀書會:私語孟若二三 楊索

046 加拿大作家Carrie Snyder專訪 編輯部

050 加拿大文學兩大台柱——孟若與愛特伍的文學與友誼 蔡素芬

052 遠方的假設——孟若與其他作家之幽微對照 童偉格

054 讀書會:從〈自由基〉進入孟若小說世界 何致和

056 孟若小說:〈紅晚裝——1946〉 黎紫書譯

068 即使老太太也曾是個新手——艾莉絲.孟若〈紅晚裝——1946〉 伊格言

070 非關傳奇,意在人生——孟若筆下的紅晚裝 聞人悅閱

072 讀書會:猶豫與乍現的光亮 李維菁

074 諾貝爾文學獎與性別政治 曾珍珍

078 讀書會:抵達他方——三月,讀孟若〈抵達日本〉 李時雍

080 世界短篇小說精華導覽 林水福╱劉子華╱盛浩偉

086 文學人私房推薦 劉子華╱賴雯琪╱陳(木百)青

090 讀書會:誰都不想活得像吞噬自己尾巴為食的蛇 王文娟

定期

007 本期參與作家快問答 李維菁

009 編輯室報告

010 文學生活 葉覓覓

017 在一起╱紀大偉X胡晴舫 逛逛看╱沈意卿 背著走╱高翊峰 借你抱╱花柏容

024 當月作家 施益堅

092 專欄 角田光代╱韓少功╱黃麗群╱董啟章╱賴香吟

106 作品刊登 袁紹珊╱吳敏顯╱高行健╱陳芳明╱桃城文學獎得獎作品

136 日常風格 顏艾琳

138 聯文選書 

140 文學快訊 德國╱英國╱波蘭╱美國╱墨西哥╱日本╱中國╱台灣文學巡禮

144 藝文精選 電影╱音樂╱劇場╱展覽╱《孽子》舞台劇的反思與回顧

154 感官品味 旅行╱美食

156 聯文講堂 吳岱穎

159 讀者來信

161 採買指南

162 靈感角落.下期預告 賴鈺婷╱蔡素芬與台南沿海小旅行

 
 
古巴 那晚,我夢見海明威
生於1899年的美國作家「海明威」有三分之一的人生在古巴度過,並以古巴漁夫的故事靈感寫出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封閉五十年後的古巴,還是他心中那美好的風景嗎?

今天永遠是最年輕的一天
「更新自己」並不受年齡、身分、地位影響。年長者也許受到年齡認定、生活模式與價值觀束縛,較難跳脫守舊的習慣,但透過一件簡單的新衣服,的確有重新啟動自己「再度看見年輕」的可能性。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版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