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流親師悅讀報】介紹繪本、青少年選書與教養議題,讓家長與老師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起快樂「悅讀」。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1/28 第34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專題企劃 伊藤潤二與那些日本恐怖小說家教我的事
伊藤潤二恐怖文本初探
 
 
 
伊藤潤二與那些日本恐怖小說家教我的事
陳國偉/文
談論伊藤潤二一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論是要勾勒他作品的主題,或是分析裡面的恐怖元素,都有相當的難度,原因在於伊藤潤二筆下的世界,其實是一個極具創造性的整體,那像是一個完全原生的,無法在其他恐怖文本中覓得倒影或是分身的存在,即便他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系列,就是不斷分裂與孿生的「富江」。

的確,他所經營的恐怖世界,其實有一種特殊的純潔性,那彷彿是只有他存在的無染境域,沒有糾纏的類型血緣傳承,更不具備橫向的影響關係,也因此在這結界內,往往不存在解答或脫出之道,就像許多讀者都難以忘懷的〈人頭氣球〉,就這麼突兀地出現在天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侵襲每個個體,你最後僅存兩種選擇,不是被專屬於你的氣球套中索命,就是將支配你生命的氣球射破而亡,所謂真正的絕望,庶幾近之。

當然對日本歷史稍有瞭解且敏感的讀者,應該可以從這個突如其來的「大量死」地獄隱喻中,召喚出災難記憶的既視感(Déjà vu)場景,特別是那兩顆原子彈所轟炸出的核災創傷,其實是週而復返地,再現於日本人的惡夢之中,猶如「富江」,但也像是「漩渦」所召喚的主體扭曲且纏繞無盡的恐怖鏡象。

雖然來自於揮之不去的歷史夢魘,但這種大規模的滅亡景象,其實較常出現在科幻文本,特別是歐美作家的作品,像是H.G. 威爾斯(H.G. Wells)的《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s)、戈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的《長路》(The Road),或是理察.麥特森(Richard Matheson)《我是傳奇》(I Am Legend)、麥克斯.布魯克斯(Max Brooks)《末日之戰》(World War Z)等「活屍」(Zombie)類型作品,雖然裡面充斥著對於人類未來的高度憂慮,但多半還是會在最後拈亮希望的微光。

其實日本恐怖文本所擅長的,還是發想自那些細瑣的日常風景,尤其他們的社會是由精密的人際關係所組合而運轉的,也因此在這些高度秩序化、社會化的美好背後,藏匿著的是無所不在的傷害、焦慮與緊繃的情緒張力,也就是主體內、外面的統合落差。因此〈人頭氣球〉除了再現災難的歷史隱喻外,其實也指向現實中無所不在的集體性支配與收編,那追逐著身體的氣球頭臉,不正像習於社會化的表象(皮相),對於真實身體與心靈的禁錮,個人最終是無所遁逃的。

小林泰三在他的經典代表作〈腦髓工廠〉(收錄於《腦隨工廠》)中,創造了一個透過安裝腦髓統一管控個人自由意志的世界,不僅記憶與思想被控制,連未來也被剝奪,生命進入一個安穩的常態,卻失去了任何可以期待的事物。同樣的焦慮,在乙一的〈神的話語〉(收錄於《ZOO》)中變形為特異少年的孤獨物語:擁有讓說出語言成真能力的高中生,由於太過在意外界的目光,每天努力偽裝成好學生,但終究無法扼抑地憤怒於弟弟的自由自在,使用自己的能力傷害了所有人,迎向自己終極的孤獨。不禁讓人想起伊藤潤二筆下的另一個經典角色「雙一」,他不但無法融入校園生活,也被家人疏遠討厭著,最終只能躲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以詛咒來反擊這個世界,創造出大鬧校園的布製教師,意圖徹底顛覆權威體系。這裡既有日本校園生態的殘酷顯影,但也充滿著無法言說的現實悲哀。

校園生態以及衍生的霸凌現象,的確是近年日本社會的重大問題,從湊佳苗《告白》、宮部美幸六大冊巨作《所羅門的偽證》等相關題材推理小說的暢銷,就足以說明一切。然而也許正是因為這問題難以解決,因此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承受之「懼」,更演化為神秘他者、復仇劇甚或是生存遊戲,大量地出現在恐怖小說中。前者像是恩田陸《第六個小夜子》、綾辻行人《Another》,後兩者則如高見廣春的《大逃殺》、貴志祐介《惡之教典》、山崎烏《復仇教室》、金澤伸明的「國王遊戲」系列,幾乎每一部都是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可視為反映當代日本集體潛意識的最佳明證。

日本恐怖文本對於日常生活的關注,不僅呈顯在對於規格化生命的恐懼外,也展現在「物哀」美學的變奏上,原本透過物之興衰感受到的世間真實諸相,異化為「戀物」所召喚出慾望百態。伊藤潤二曾在〈中古唱片〉這個短篇作品中,描繪這種執迷所引發的爭奪與殺意;而同樣的在乙一的《GOTH斷掌事件》這個融合了推理與恐怖的短篇連作集中,因為對於重新切割或置放身體的極端慾望,引發了各種的犯罪與傷害,或將各種斷掌收藏於冰箱中,或是把分屍後的部位重新再依照人體結構擺放。

然而一旦物真的有靈,反倒會引發一連串的恐怖。雙一透過詛咒賦予生命的「布製教師」,可以說是伊藤潤二回應此一命題最具創意的驚悚設計。而其實日本的怪談傳統原本就保存著許多這樣的故事,宮部美幸《幻色江戶曆》中的兩個短篇〈春花秋燈〉跟〈窄袖服的手〉,便是講述了物品因為時刻見證著人們的生活,因此附著大量不能宣說的慾望與怨念,有時它僅是聆聽者,但有時靈有了自己的意志,甚至可能為擁有者帶來不幸。而到了現在,怨靈更是亦步亦趨地跟隨著各式科技產品,鈴木光司的「七夜怪談」系列將錄影帶設定為貞子的載具,而秋元康的《鬼來電》則是讓幽靈藏匿於手機之中,依循著通訊錄次序害人。時代在演進著,怨靈也從不斷被傳承的古物,進化為努力側身前衛新穎的3C產品。

不過在所有日常生活的恐怖想像與威脅中,家園往往是讓人最無力招架的,像是伊藤潤二在《黴》、《呻吟的排水管》等作中,將尋常經驗中常見的家屋發霉與排水管聲響,異化為近乎真實的恐怖體驗。這讓人聯想到京極夏彥在「現代怪談」系列中,包括〈底下的人〉、〈不知道的事〉(收錄於《幽談》)、〈有庭院的家〉、〈冬天〉、〈柿子〉、〈預感〉(收錄於《冥談》)等許多作品,都不約而同地書寫各種關於家屋空間的詭異故事,看了讓人不寒而慄。又或是鈴木光司的《鬼水怪談》,敘述單親媽媽帶著女兒搬入電梯大廈展開新生活,努力證明自己能夠好好照顧孩子,卻不斷被神秘現象干擾,幾乎連女兒都要失去。

然而這其中真正讓人難以忍受的,莫過發現我們最需要親密與安全感的居所,竟是一切恐懼的起點。伊藤潤二在以黑渦鎮為背景的「漩渦」系列中,發展出各式各樣以漩渦為基本意象的恐怖想像,被家人反對最後像麻花一般緊緊相互綑擁不願分離的戀人、被額頭漩渦吞噬的女孩、異化成漩渦的蜷曲人體,而這一切竟是因為黑渦鎮位處在百年前被污染的土地上,彷彿成了環境生態的恐怖寓言。

但小野不由美在此基礎上,將人類能夠遭遇的體驗,推向更為戰慄的極限。《殘穢》裡揭示了一種恐怖力量的傳播方式,匯聚了戾氣的凶宅,是無法透過重建予以淨化,反而那些遺留下來的「殘穢」,會跟著移居的人,感染到下一個住所。所以如果說伊藤潤二透過了形象化的方式,為我們留下了恐怖軌跡的徵兆,但小野不由美卻要告訴我們,那無聲無息的殘穢,只會伴隨著我們,而讓這個世界,異變成我們無所逃逸的恐怖之邦。

而這一切竟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陳國偉

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亞洲大眾文化與新興媒介研究室主持人,研究領域為台灣現當代文學、大眾文學、推理小說、流行文化、族群論述。曾獲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專書出版獎助、國立編譯館學術論著出版獎助、賴和台灣文學研究論文獎。著有學術專書《越境與譯徑:當代台灣推理小說的身體翻譯與跨國生成》(聯合文學,2013)、《類型風景:戰後台灣大眾文學》(國立台灣文學館,2013)、《想像台灣:當代小說中的族群書寫》(五南,2007)。

 
伊藤潤二恐怖文本初探
銀色快手/文
「至今回想起來,還會覺得背脊發毛冷汗直流,那大概就是真實的恐怖吧!」——鈴木光司《七夜怪談》

喚醒童年的恐怖體驗

伴隨著許多人成長的伊藤潤二漫畫,那些解不開的謎團,濃稠黏膩的幽闇空間,詭異的表情,令人震懾的畫面,生理本能的恐怖,超展開的劇情,無止盡循環的惡夢,構築了一個找不到出口的迷宮,一旦不慎踏入這座迷宮,很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來,這就是日本恐怖大師伊藤潤二筆下作品的魅力所在。

很喜歡一些奇想的短篇,如《馬戲團來了》、《傀儡家族》、《賣冰淇淋的車子》帶有一種屬於昭和年代的懷舊感,那些深受孩童們喜愛的事物,都像是偽裝和善其實內心無比變態的瘋狂小丑,一旦剝除微笑面具就會露出猙獰的臉孔,在他們天真無邪的心靈烙下鮮明無比的印記,這種源自民間故事〈斑衣吹笛人〉的集體恐懼,充分體現在伊藤潤二的作品裡。讀者一不小心就掉進「好奇心會殺死貓」的心理陷阱,而真相往往被包裹在貌似甜美的糖衣裡,總在你尚未察覺的時候,人心開始扭曲了,那個世界也跟著走樣變形,帶領讀者一步步通往黑暗的深淵。

扭曲的異度空間住著駭人怪物

我記得看完〈祖先們〉整個頭皮發麻,當天晚上惡夢連連,壓得令人喘不過氣的日本文化傳統,就像是串連成蜈蚣一般先祖們的頭顱,光憑個體的力量是無法與它對抗的,而〈無街之城市〉裡緊貼著牆面窺探的多眼人,更是將生活在都會中狹小空間的人們那種毫無隱私可言,甚至連垃圾分類都要被鄰居監視檢討如坐針氈的社會壓力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你將無法從伊藤潤二的恐怖世界觀逃脫,並開始相信會有長著機械腳類似生化魚從海底竄出,蔓延整座城市形成災難,被怪魚附身的人體腫脹變形,還會噴出難聞的瓦斯味;或是生活週遭出現莫名其妙的漩渦狀圖案,不知不覺被引導到一個漩渦狀的小鎮上展開奇妙的旅程。

無論是每晚從浴室傳出呻吟聲的排水管,還是閣樓裡不時有腳步聲的夾層,被惡靈封印的廢棄隧道,或是超能力轉學生上課的教室,黴菌到處滋生的潮濕房間,伊藤潤二總是有辦法將生活的日常空間瞬間變成恐怖故事上演的舞台,漫畫中的背景描繪得特別寫實,使得虛構的情節和現實世界連上線再也分不清彼此,恐怖的毒素便悄悄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裡,所以看完伊藤的漫畫後勁特別強,你不自覺會開始在意那些陰暗的角落是不是藏著什麼妖物,天花板傳來彈珠滾動的聲音該不會是幽靈們的惡作劇,變得神經質,疑神疑鬼的,全都是伊藤惹的禍。

超越美的魔性存在,無限增殖的富江

不僅如此他還創造出無與倫比的美麗魔物──富江。

儘管世間有許多的美女,但沒人能比得上富江,她存在於伊藤潤二獨創的二次元空間,依附著男人的欲望和幻想成長。每個愛上她的男人都不會有好的下場,因為美貌會誘發強烈的佔有欲,讓男人愛到瘋狂,恨不得想殺死她!不禁令人聯想到希臘神話中的蛇髮妖婦美杜莎,任何人只要直視她的雙眼就會凝固成石像,她是古典想像中最可怕的怪物,具有毀滅性的美最教人勾魂懾魄。

故事一開始,美麗的女高中生富江就被人分屍了,零碎的屍體在各處被發現,卻找不到犯案的兇嫌時,就在此時,富江竟然又若無其事地出現在課堂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死而復生的富江像陰魂不散的夢魘一般,擄獲了所有人的目光。彷彿一切都不曾發生過,富江的死只是課外活動做的一場夢。在反覆循環的犯案過程中,我們看見一個美到不可方物的神祕女子被眾人集體消費的過程,她的美帶著致命的吸引力,伴隨著無可避免的暴力和破壞,由愛生妒,恨意孳長,最後每個人都成了怪物。

在整形醫學如此蓬勃發展的今日,富江的存在就像是個美麗的詛咒,任何人都懷抱著現在立刻變美麗的渴望,於是乎無數的人工美女被不斷地複製出來。然而美麗的皮相之下,無法掌握的永遠是複雜的人性,有時候陰險惡毒,有時候冷漠無情。而富江有著誘人犯罪的特質:「兼具無邪的妖豔與駭人的純真,以壓倒性的氣勢化為新品種的蛇蠍美人」,這種特質很容易把人心最黑暗的一面誘發出來,並推向無可挽回的悲慘局面。要得到世上最美麗的東西總要付出代價,那些愛上她的男人註定要成為獻祭的犧牲品。

雖然看過好幾部漫畫改編的富江系列電影,還是覺得少了些什麼,無法原汁原味傳達出二次元富江本尊所散發的迷人風采,唯有中島哲也執導的《渴望》片中的女主角(由小松菜奈主演)勉強符合我心目中理想的富江形象,推薦各位有機會可以找來看。

集合各種惡趣味於一身的謎樣少年

伊藤作品裡經常可見,其蹤影的謎樣少年「雙一」是最具代表性的男性角色。

雙一這個陰陽怪氣的孩子,遠比馬克吐溫《頑童歷險記》裡的哈克更調皮難纏。他給人的印象是滿嘴插滿鐵釘,像吹箭那樣吹出鐵釘,製作奇怪的布偶整人,沒事就發出詭異的怪笑,或者無來由的詛咒別人,個性陰鬱而封閉,人際關係適應不良,被視為是一種怪咖的存在,他總是冷不防出現在人們的面前,極盡破壞之能事又揚長離去,骨子裡是個懦弱膽怯的孩子。

擁有強人通靈能力和操控幽冥力量的雙一,並沒有因此而得到任何好處,獲得人們的重視,反倒是衰運纏身,盡現人性弱點的缺陷之處。每回看見雙一設局失敗落荒而逃,或是害人害己的卑鄙行徑遭到報復或反噬,不免自心中湧起一股同情小人物的悲憫之情,這或許是伊藤潤二在作品中隱含的人道主義思想,又或者根本就是伊藤兒時的寫照,看過伊藤本人的訪談之後,又推翻了這樣的想法,讓人跌破眼鏡的是,伊藤其實是個為人相當忠厚老實誠懇的人,竟然能夠創造出雙一這般惡魔之子,真是太令我佩服了。

穿著不合時宜的衣著,哼唱奇怪的歌曲,時常被嘲諷,被同儕排擠,冷眼觀察他人的生活,慣用扭曲的方式去理解他所身處的世界,毫無同理心,會虐待小動物,做出讓人匪夷所思的卑劣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我似乎可以理解他為什麼會這麼做,以及他所期待眾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的那種渴望和自負,和經常會沮喪變得自暴自遮的敏感脆弱,印象中筆者小時候也經歷過相似的情況,他應該是個特別需要被關愛的孩子,只是方法用錯了,始終不得其門而入。其實他的心思很單純,正因為純粹的惡意使這個孩子變成了難以控制的小惡魔,無形之中也反應出日本社會在集體壓力之下,體制內無可避免的霸凌行為,而雙一彷彿是那個被霸凌的角色,透過各種滑稽怪誕的惡作劇,作為對抗這個無情社會的一種無言的抗議。

結語:人們在消費恐怖的同時,也解決了自身的存在焦慮

恐怖本身包含了欲望與刺激,伊藤潤二算是將這個類型元素運用得相當純熟,他的作品風格強烈,辨識度極高,擁有獨特的世界觀和哲學,帶有濃厚的文學性,吸引了廣泛的讀者群,在諸多的恐怖作品包括文字和影像之中,伊藤潤二可說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先行者,許多創作者都受到其作品的啟發。而人們在消費恐怖的同時,也解決了自身的存在焦慮,更進一步來說,像〈長夢〉這樣的作品,不正是卡夫卡的《變形記》另一種版本的詮釋,我覺得喜歡伊藤作品的讀者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可以在幻想的花園裡擁抱惡夢入眠。

最後,我想引用葉慈著名的詩句作為本文的註腳,向恐怖大師伊藤潤二致敬。

「一切都變了,徹底變了,一種恐怖之美就此誕生。」

 
 
感受「白色鴉片」無窮魅力:滑雪初學者也會上癮
滑雪場的自然風光與清新空氣、加上滑雪運動的速度感和刺激,使許多人不禁稱之為「白色鴉片」,只要滑過之後就會上癮!建議初學者在出國滑雪之前要多蒐集資料、跟教練請教,到了國外就可更快領略到滑雪之樂。

1天省100元 分散未來重病風險
受到飲食習慣影響,國人罹癌率攀高,只靠健保難助癌症病人撐過病痛治療。壽險業者提醒,投保醫療險之餘,若選擇投保重大傷病險,一天省下100元,就可分散未來生病風險。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版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