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果】
日本小說的影視化,是個龐大卻讓人興奮的主題。由小說發動文字攻勢,以銷量試水溫,再攻進影視圈的戰場,改編自純文學和本格推理小說的戲劇,原本就有基本票房,不過社會寫實小說漸漸成為戲劇改編的主流,帶有一點推理,但不是那麼硬派,藉由戲劇娛樂元素,嵌入嚴肅的社會議題,既有資金雄厚的製作團隊跟厚實的卡司在背後撐腰,也有不錯的票房回收,小說看似發動機的角色,但不難看出團隊作戰的痕跡。
山崎豐子的小說改編,有其文字份量跟人物關係的複雜度,一旦成就出色的影劇作品,對於編導和演員來說,等於獲得生涯的勳章。宮部美幸則是特別關注深刻的社會議題,譬如《模仿犯》、《所羅門的偽證》這類文字厚重的改編,幾乎是龐大的工程。比較特別的是從《無名毒》開始的杉村三郎系列,據說由作者本人指名演出的小泉孝太郎,倒是成為宮部美幸作品之中少見的系列主角,對這位日本前首相之子來說,應該算是代表作。
伊□幸太郎也是戲劇改編的熱門,但伊□的寫作風格太特殊了,看似暴力的表面,卻有內裡的溫柔,改編的角度一旦出現幾厘米的閃失,跟文字想要表達的層次就差了好幾個海洋,我比較偏愛的是「中村義洋+伊□幸太郎」的組合,中村導演真的很懂伊□想要表達的意念。
近幾年崛起的改編大熱門則是寫出《半澤直樹》、《下町火箭》、《民王》、《陸王》,出身金融圈的作家池井戶潤。另一個厲害的影視改編大戶是吉田修一,以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幾乎都會得獎。
不過影視改編的王者,應該還是東野圭吾。我是在二○○六年看了日劇《白夜行》才開始注意到這位作家,在改編戲劇之前,小說就已經有五十五萬冊的銷量,戲劇播出之後更突破一百萬冊,而今也已經超越兩百萬冊的超高門檻了。
但是讓我眼睛一亮的卻是二○○八年由知名編劇宮藤官九郎改編的《流星之絆》,由二宮和也、錦戶亮、戶田惠梨香飾演命案遺族有明家三兄妹,最後一集以22%收視率完美收尾,這是「宮藤feat. 東野」的一次驚喜。直到十年之後,我才讀了小說原著,感覺小說與戲劇都是非常出色的成熟之作。戲劇同時保有東野的小說脈絡和宮藤的劇本特質,不管其他閱聽者的評論如何,我個人倒是很喜歡。
東野圭吾是個說故事高手,早期可能是單兵作戰,後來應該有很強的編輯與戲劇製作團隊,以他為軸心,進行熱身、先發、助攻與收尾的各種分工。有目共睹的就是「伽利略系列」的湯川學准教授,跟戴眼鏡、穿實驗室白袍、愛喝三合一咖啡的福山雅治幾乎劃上等號,活躍於人形町與日本橋辦案的加賀恭一郎根本非阿部寬不可。因為加賀警官頻繁出現在人形町甘酒橫丁臥底查案,有排隊吃不到鯛魚燒,或把人形燒內餡從紅豆換成芥末的線索,各種透過事先取材的心思,意外成就魅力十足的旅行美食線索。
另外一部驚艷之作是東野圭吾在一九九五年出版的《天空之蜂》,連作者本人都認為「絕對不可能影像化」,卻在二十年之後拍成電影,並沒有因為涉及敏感的核電話題而減損其卡司,光是導演堤幸彥的底盤就很穩了,再加上江口洋介、本木雅弘、向井理、綾野剛那一字排開的演員陣容,已經屬於夢幻等級了。
當然不能漏掉《解憂雜貨店》,改編成電影上映最初兩天的票房就逼近日幣三億。這部小說在台灣也有相當驚人的紀錄,上市五年依然還在暢銷榜上,已經突破五十二刷,超過三十五萬本,東野圭吾至今還未有造訪台灣的打算,不知能否以此紀錄吸引他來訪。
每每看到日本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在片尾列出那一長串製作委員會名單,從出版社到電視台到地方自治團體到厲害的製作人和參與投資的大企業,那是另一種星光閃閃。雖然日本出版界也不斷感嘆市場規模不若過往,但是從小說書寫到戲劇改編,從出版圈到演藝影視圈的這一路上,早就是個成熟的產業結構了。
【米果】
專欄作家,台灣臺南出身,曾旅居日本一段時間,在台灣各大雜誌報刊擁有個人專欄。是重度日本小說閱讀者與日本戲劇電影迷。
更多 東野圭吾10*10 精彩文章,請見《聯合文學雜誌》2018年10月號(NO.408期) http://www.linkingbooks.com
最新文學線上消息:《聯合文學雜誌》官網 http://www.unitas.me
跟大家一起討論文學:《聯合文學雜誌》粉絲團 www.facebook.com/unitas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