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電子報 科博電子報
以英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TAIPEI英文季刊電子報】給你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不同主題的精彩報導。 【行天宮電子報】精選行天宮五大志業文章,希望在忙碌喧擾的現代社會,與您一同修心,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3/08 第788期
•以子之矛,為己之盾—與海膽共生的小動物們(四):六線黑鱸幼魚
 文字、圖片:李坤瑄
躲藏在冠海膽棘刺下的六線黑鱸幼魚。條紋蝦魚倒立游泳的習性及狹長的體型,使牠們能成群在海膽棘刺間穿梭。

六線黑鱸 Grammistes sexlineatus 是屬於鮨科Serranidae的小型珊瑚礁魚類,魚體呈黑褐色,表面具有多道明顯的白色或淡黃色縱帶,幼魚的縱帶數目較少,成魚逐漸增多。魚鰭鰭條呈美麗的粉紅色,整體的體色鮮豔、顯眼,但體表會分泌黑鱸素(grammistin)之粘性毒液,不可食用,但可飼養作為觀賞用魚,不過若受刺激在缸中分泌黑鱸素,會造成整缸魚中毒死亡。六線黑鱸的幼魚,在白天時經常會躲藏在冠海膽的大棘與礁石之間,以尋求保護,類似的行為也出現在天竺鯛的幼魚與條紋蝦魚身上。這些魚類身上通常都有黑、白相間的縱走條紋,不知是否與此躲藏在海膽大棘間的生態習性有關。

•以子之矛,為己之盾—與海膽共生的小動物們:天竺鯛裸掌盾牌蟹海膽針蝦
有膽有識-海膽大驚奇特展, 第三特展室, 定時導覽10:00、13:00

 
•散發藍光的金花蟲
 文字、圖片:王明仁
圖1.散發藍光的金花蟲圖2.藍金花蟲

冬天過後,春天來了,溫度稍稍提升;一個陽光普照的清晨,發現細葉雪茄花叢中有幾隻閃著藍色金屬光澤的昆蟲正在爬行,以為是迷你版的藍豆金龜,但體型太小了也不大像,那牠是什麼昆蟲呢?

鞘翅目的金花蟲科昆蟲又分11個亞科,其中葉蚤亞科的外型和顏色相似的物種不少,值得介紹的是藍金花蟲和深藍金花蟲,有如“雙胞胎”,常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因為兩種金花蟲長得實在太像了,早期只鑑定出一種,在野外觀察時很容易被混淆,後來進一步鑑定出藍金花蟲的寄主是火炭母草,深藍金花蟲的寄主是水丁香,以後就可依個別特定的寄主植物來分辨了;問題來了,本次觀察地點是細葉雪茄花叢,既不是「火炭母草」也不是「水丁香」,這些發藍光的金花蟲,暫時以目視辨別為「藍金花蟲」(圖1.)。

藍金花蟲又名緬甸葉蚤,是金花蟲科葉蚤屬的昆蟲,體長約5到5.5公厘,體型寬廣,全身散發深藍色的金屬光澤,翅鞘上有細點組成的縱向條紋,跗節共有五節,腹面呈深藍色,成蟲全年可見,普遍在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群聚生活,寄主植物為火炭母草。

火炭母草是蓼科蓼屬的植物,莖厚且狹長,為攀緣性植物,葉表綠色,葉背淡綠色,邊緣或有小鋸齒;葉面有明顯紫藍色塊斑,略呈 V型斑紋,好像被炭火燙過,因而得名。

外型極相似的深藍金花蟲,體長約4.5到6公厘,全身散發深藍黑色光澤,翅面靠近基部前後大致同寬;幼蟲的頭部黃褐色,腹部黃色,體背覆蓋有糞團,寄主植物為柳葉菜科的水丁香等。

水丁香是柳葉菜科的植物,在水溝或水田邊很常見,會開出黃色心型的四瓣小花,長條狀的蒴果,狀似香蕉,呈深紫紅色,別名水香蕉、水燈香或丁香寥。

傳宗接代是金花蟲生命中重要的任務,常可發現正在交尾的雌雄藍金花蟲(圖2.),也曾看過3、4隻「疊羅漢」的奇特逗趣的畫面。

藍金花蟲遇到有人接近時,常會裝死、躲進花叢或掉到地上再迅速逃生,牠的幼蟲可能成為其他昆蟲的食物,筆者曾觀察到幼蟲被一群藍益椿象若蟲攻擊的景象;有的人“怕昆蟲”或看到許多相同的昆蟲聚在一起,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在戶外觀察昆蟲時可以留意並避開。

 
•天使喇叭-大花曼陀羅
 文字、攝影:廖仁滄

大花曼陀羅花朵外形看似是白色大喇叭。熱帶雨林溫室中的大花曼陀羅

最近進本館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可以聞到一股香甜氣味,從大門左轉沿參觀步道前進,香氣會越來越濃。尋找香氣的來源,可以發現一棵大約2公尺高樹叢間的白色花朵正在飄香。

這種花朵有香甜氣味的植物叫大花曼陀羅,是來自南美洲的嬌客。

雖然故鄉在南美,但大花曼陀羅很早就被引進臺灣,有些已經在平地到低海拔山區潮濕處歸化,成為某些人的野外印象,甚至誤以為是野生百合花。

大花曼陀羅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Brugmansia是紀念荷蘭萊頓(Leiden)大學自然史教授布魯格曼(Sebald Justin Brugmansia,1763-1819),用其姓氏締造而來,中文稱為曼陀羅木屬或木曼陀羅屬。種小名suaveolens則是「有香甜氣味的」的意思,指它開花時會有濃郁香氣。

熱帶雨林溫室中與大花曼陀羅同屬的植物還有別稱異色花曼陀羅的變色曼陀羅(Brugmansia versicolor Lagerh.)。此外另有曼陀羅(Datura metel L.)。西元1753年林奈氏(1707–1778)依據圖畫而非實體植物創立曼陀羅屬(Datura)。1805年,建立真菌分類學的南非學者珀森(Christiaan Hendrik Persoon,1761-1836)從其中分出曼陀羅木屬(Brugmansia),但直到1973年才由洛克伍德(Tom E. Lockwood)確立這兩屬區別,所以常會有同種植物使用不同屬名的狀況。

通常曼陀羅木屬(Brugmansia)植物花朵向下開放,曼陀羅屬(Datura)則向上,但有時會因生長環境或個體差異而不易區分,尤其是大花曼陀羅與曼陀羅這兩種。以果實比較容易,前者果實表面沒刺,形狀與茄子類似,成熟時不開裂。後者果實表面有刺,形狀類似蘋果,成熟時會不規則開裂。

大花曼陀羅在臺灣可以全年開花,植物園這兩棵在記錄上都是在每年12月到隔年3月間開花,開花時常有濃郁香氣。這次熱帶雨林溫室的兩棵植株中,接近溫室瀑布頂端觀景台那棵在1月底過年前就開始盛開,陸陸續續開到2月中。另一棵則是到2月中才接續開花,目前正是花開正盛的時候,現在到植物園就可以看見它滿樹宛如喇叭般的花朵高掛樹叢之間。

大花曼陀羅是有毒植物,這些年一直都有因為它中毒的報導。這除了某些人把它誤以為百合而採食之外,有些是因拿花粉當毒品「嗑花」。雖然它與曼陀羅都有藥效,但劑量卻不是非專業人員所能決定,請勿輕易嘗試,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私家秘密:
大花曼陀羅 Brugmansia suaveolens(Willd.)Bercht. & Presl 茄科
植物園栽植區域:熱帶雨林溫室

 

 
發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館址: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電話:(04)23226940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行前必讀!租車出遊須知
如果要租車出去玩,消基會提醒租車前要好好檢查車子功能、外觀,還有合約是否合理。還車時更一定要把身分證影本拿回來,避免個資外洩。

【Arttime藝術網電子報】慶改版!讓我們一起發覺生活中的趣味與美好!
即日起至 3月 12 日止,只要成為【Arttime藝術網電子報】的新訂戶,就有機會獲得 David Darling X霧鹿布農族 跨界合作音樂專輯『Mihumisa(n)g祝福你』 乙張。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