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競爭趨勢下,少數大型企業為吸引投資人目光, 透過造假的方式美化非財務面數據,但被揭穿後,均造成公司重大的損失,例如2018年嬌生因嬰兒爽身粉中含有石綿成分,股價於一天重挫10%, 市值減少400 億美元; 同年日本制震器大廠KYB被發現制震器數據造假, 股價在三天內下跌35%。在企業永續及善盡社會責任逐漸成為投資新顯學的趨勢下,投資人從僅重視財務績效轉變為將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納入投資決策中。
依據「2018 年永續投資報告」(The 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顯示,全球永續投資的規模從2016 年的22.8兆美元提升到2018 年的30.7 兆美元, 由此可知全球資本市場對永續發展及責任投資有強烈的需求。根據2009 年成立的永續證交所倡議組織(Sustainable Stock Exchanges Initiative;SSE)資料,目前全世界已經有96 個證券交易所成為SSE 的夥伴交易所,包含超過5 萬家上市公司,市值達87 兆美元。本文將簡介永續指數的商業模式及應用,針對國際間主要的永續指數成分股或ESG評比機構進行簡介及分析,並說明永續責任的效益及未來投資人需要關注的趨勢。
永續指數商業模式
在永續投資及永續指數興起的趨勢下,全球陸續成立相關的投顧機構與評比公司,並各自推出永續指數或ESG評比方法,許多投顧公司也與評比公司共同合作,強化研析ESG面向評比資訊, 例如全球知名基金評等公司Morningstar 入股ESG評比機構Sustainalytics,利用Sustainalytics 的ESG評比方法來進行基金投資評估,推出了用於基金的Morningstar 永續性評比。許多投資人對於永續投資越來越感興趣,ESG評鑑與分析司在評鑑各公司的ESG表現及推出永續指數的同時,發展出下列三項商業模式:
1.內部投資評估參考:
美國明晟(MSCI) 成立MSCI ESG Research 投資顧問公司,發展ESG評比工具,其評估分析之結果可讓公司內部更容易將永續性投資納入其投資組合當中,並評估哪些投資標的最能有效實踐永續投資。英國愛丁堡的Baillie Gifford 投資公司,則是為了解ESG對於長期投資績效的影響,自行發展自有的ESG評比方法,並引用其評估結果做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2.永續指數及分析資訊授權使用:
許多公司欲推動永續投資,但苦在沒有足夠人力及能力進行ESG評估,因此興起投顧機構或評比公司將其ESG評估分析結果授權給有需要的公司使用,例如富時永續投資指數並無對外公開,而是使用者須付費獲得授權,才能取得詳細的評估分析結果。此外,永續指數亦可授權作為ETF 商品,臺灣永續指數於2019 年授權元大銀行發行「元大臺灣ESG永續ETF 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為我國首檔以ESG為主題的ETF 商品,提供一般投資人共同參與永續投資的橋樑。
3.ESG顧問服務:
許多評比公司的詳細評估分析結果不會對外公開,企業須自行向評比公司付費索取,例如瑞士永續集團RobecoSAM除進行ESG評比之外,亦有ESG Benchmarking 服務,主要提供企業詳細的企業永續評估(CSA)結果,並為企業提供業界最佳實務做法。
常見6大永續指數評比
目前因越來越多投資人將企業ESG績效納入投資考量,企業於ESG評比或指數的表現愈顯重要,許多指數及資產公司紛紛設立永續指數或推出ESG評比機制,以下針對較常見的永續指數及評比進行簡介:
1. 道瓊永續指數(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DJSI):
DJSI 於1999 年推出,為全球第一個企業永續指數,其依據不同的地區及市值分為九大類。DJSI 藉由E、S、G三大面向的檢視,點出企業在營運面的風險與機會。DJSI 每年邀請全球2,500 大企業, 分成60 類產業進行問卷調查,不作跨業比較,問卷內容依產業別不同約80~120 個題項,並在不同區域的永續指數類別中選出前10~20%的企業,納入DJSI成分股。
【完整內容請見《會計研究月刊》2020.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