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咖啡,是一位孤獨演員,只能無聲揣摩著味覺世界的千姿百態。如同咖啡烘焙師,在溫度與時間裡,不斷探索杯中的褐色液體,究竟能帶給人們多少感受。
自製烘焙機 一圓創業夢
隨著一聲轟隆巨響,滿屋的香氣爆發開來,烘焙機內傳出節奏輕快的踢踏聲,為當晚的節目─「咖啡圓舞曲」拉開序幕。擔綱主角的,是一顆顆油亮飽滿的豆。
二十多年前,「咖啡工人」創辦者鄭道堯辭去業務員工作,從跑業務時接觸的客戶中,得到開設咖啡店的靈感。為追求咖啡的美味,鄭道堯說:「一切就從咖啡的源頭做起吧」!
一杯咖啡的構成要素有:咖啡農、烘焙師、煮咖啡的人、喝咖啡的人,最關鍵的,是烘焙咖啡的人。鄭道堯表示,即使無法自行種植咖啡,開一間賣器材、烘豆煮咖啡給客人喝的小店,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
為進入咖啡的世界,咖啡工人也自行製造咖啡豆烘焙機。鄭道堯回憶,創業初期,烘焙機價格昂貴,一台動輒三、四十萬,他想,何不自行研發一台?於是每天鑽研機械原理、熱力學,親手打造出烘焙機。
有了機器,下一步是烘咖啡豆,但往往在烘焙過程中,濃煙四起、焦味滿溢,鄰居還一度打119,請消防隊上門「救災」,讓鄭道堯掛在嘴邊的咖啡經,增添一則趣事。咖啡創業夢,從烘焙機製造到烘焙技術,他一路無師自通。2013年,咖啡工人每月的烘焙豆產量,已達一千公斤,是煮出10萬杯咖啡的量。
精品咖啡 滿足你的高品味
近幾年,臺灣的大街小巷,充滿各式咖啡館。為打響品牌知名度、追求更高利潤,各種品牌的咖啡加盟店快速擴張。整體而言,國人對咖啡的消費頻率有逐漸成長的趨勢,對咖啡美味的要求度也日漸升高。如何開一間「有個性」的咖啡店,是國內咖啡業者在一片紅海市場中的生存之道。
鄭道堯強調,精品咖啡重品質,更講究各項生產細節,單價自然居高不下,面對平價咖啡館百家爭鳴,精品咖啡豆的產地、品種、烘焙手法,仍在市場中占一席之地。簡單說,零售、精品兩者面對的是不同客層來源,除平價咖啡有一定數量的消費者,鎖定追求更高品質客層的精品咖啡,也有其市場生存空間。
不過,有這樣規模,為何不做批發生意?鄭道堯笑說,在咖啡事業裡,自己雖然做的雜,但從國際市場競標買來的咖啡豆,經分裝,大約一磅最高就要價新台幣六千元,不可能成為低價批發商的對手。長期以來,堅持小市場、高品質的定位,讓咖啡工人走出不一樣的路;而目前國人食品安全觀念漸增,也將精品咖啡推向健康、細緻路線。
味覺魔法 全靠烘焙師「手路」
精品咖啡,也就是經過特別處理的咖啡豆,對於追求高品質的消費者,是種精神層次的良藥。鄭道堯說:「有一小群人,努力探索生活的價值,你會發現閱讀、攝影、音樂等各種領域,都是做咖啡的人,分享其中祕密的方式。」
喜歡咖啡的人,只要喝久了,也能判別豆子、烘焙技術好壞。鄭道堯說:「其實味道是主觀感受,更是精品咖啡發展的原因。」除了豆子本身的品種條件,烘焙,更是決定一杯咖啡好壞的關鍵。烘得不好,怎麼煮就是很難煮出好咖啡。其中,鄭道堯更點出身為一名烘焙師的價值,在於掌控熱力學與時間的「手路」,除了表現各產區咖啡的不同味道,更要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口味。
咖啡工人,少了職人的匠氣,多了臺灣人的樸實與執著,不斷揣摩著味覺世界的千姿百態,在溫度與時間裡,不斷探索杯中的褐色液體,帶領我們進入更高的精神層次。
【完整內容請見《兩岸商情》月刊2014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