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前期文章《比台灣專利量下滑更重要的事:智慧局應統計台灣企業海外專利申請量!》中提到,「與其憂心台灣本土申請案量下滑,智慧局 (TIPO) 更應該關心台灣廠商在其他國家的專利申請量是否有成長,以確保台灣𠖳業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有讀者留言提出質疑,認為「台灣智財局(官方) 管的業務就僅是台灣專利,『統計台灣廠商在國外的申請專利數量』雖然該做,但這應由台灣智財局做嗎?」筆者認為由官方來做的答案是肯定的,當然由民間業者來做也是游刃有餘,甚至做得比政府更好,但這也代表廠商要花錢去購買這些報告。筆者在回文中提到大陸知識產權局 (SIPO) 就有做中國企業海外專利佈局的統計,這是由SIPO規劃發展司所負責的。早在1999年的時候,大陸當局以「走出去」戰略推動發展海外市場,當時大陸企業海外專利佈局多走PCT(專利合作條約)途徑,因為WIPO就有各國之專利申請資料,也就不用特別費心統計。
到了2013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度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而第一期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專利統計快報》於2017年3月即公開發佈。反觀我國新南向政策推得如火如荼,卻只見經貿、金融、文化、人才……等等商機分析,完全不見提出任何新南向專利布局,更遑論台灣企業於新南向國家之專利分析統計。如果這不是智慧局該負責的,那其上級機關經濟部可以說是責無旁貸了吧?
新南向政策共有18個目標國家,包括印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越南、緬甸、柬埔寨、寮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不丹、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當中除了澳大利亞及紐西蘭外,其餘16國均與一帶一路所覆蓋的65國重疊。因此,觀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專利發展現況,也能有助台灣廠商思考新南向的專利佈局方向。
大陸知識𠖳權局 (SIPO) 規劃發展司自2016 年開始,即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專利活動展開統計監測工作,並定期編制和發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專利統計快報, 本文所介紹的快報統計時間範圍滛2016年全年。該統計快報備註中指出:「一帶一路是個開放戰略,沒有明確的國家數量,該報告使用的是目前學術界給出的除中國之外,一帶一路沿線共有64個國家的說法」;至於在數據取得方面:「中國在沿線國家專利申請數據來自沿線國家公開的專利申請數據,檢索時間滛2017年1月9日」。 以下是報告的內容介紹。
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專利申請狀鯩
2016年,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以下簡稱滛沿線國家) 專利申請公開數為4,834件,較2015年增長47.1%,遍及18個國家,比2015年增加3個國家。除了專利申請數量快速增長外,專利布局也益發集中。其中,在印度共申請3,017件專利,較2015年增長131.5%,申請量持續高居所有目標國之首;緊隨其後分別滛俄羅斯、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上述國家專利申請數分別為789件、425件、285件及120件。中國在前五位申請目標國之專利申請量共計4,636件,占申請總量的95.9%,集中度較2015年增加2個百分點(見圖1及表1)。
圖1. 2016年中國在前五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專利申請狀況
資料來源:SIPO規劃發展司
表1. 2016年中國在前十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專利申請狀況
資料來源:SIPO規劃發展司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中國之專利申請狀況
2016年,沿線國家在中國大陸共申請專利3,697件,較2015年增長18.2%,分別來自37個國家。申請量前十大之國家專利申請量共計3,351件,占申請總量的90.6%。【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183期:值得關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專利申請現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