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z互動英語報】提供商、職場中各式場合的速效應用英語,讓你在職場、社交領域掌握競爭優勢。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3/15 第22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北美智權網站
 
 
 
 
專利評析 柬埔寨自3月起正式承認歐洲及中國專利 吸引外資力度再加強
   
法規訴訟 電影著作權該怎麼保護?
   
深入報導 通膨要來了!
   
研發創新 AI全面來襲,台灣企業只剩10年可做準備!
   
智財管理 2018年電商新戰場:虛實整合新零售
   
 
柬埔寨自3月起正式承認歐洲及中國專利 吸引外資力度再加強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柬埔寨是東協十國中最貧窮的國家,2017年人均GDP僅1,390美元,全球排名148,於東協十國中敬陪末座。然而,正因其低度開發,相對的成長空間也很大。柬埔寨除了經濟成長較部分東協成員國迅速外,其對智慧財產權之保護及制度建立,也相當積極。尤其是最近幾年,柬埔寨除了積極修改國內專利相關法令外,也簽署了許多國際性的專利合作協議,一切都是為了讓其專利環境能盡速與世界接軌,以吸引更多外商到國內投資。

金邊市中心,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積極簽訂專利合作協議 有效吸引外資

柬埔寨於2017年1月及9月,分別與歐洲專利局 (EPO) 及中國專利局 (SIPO) 簽署了性質相同的有關智財權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讓該兩局之有效發明專利之效力可以延伸至柬埔寨,而這兩份合作備忘錄同時於2018年3月正式生效。

就歐洲專利的部分,自2018年3月1日起,若申請人提出請求,其歐洲專利申請案及專利的效力可延伸至柬埔寨;柬埔寨是全球第44個國家及亞洲第1個認可歐洲專利的國家。早在2017年1月23日,歐洲專利局局長Beno瓅 Battistelli和柬埔寨產業暨手工業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Handicraft)部長Cham Prasidh在金邊簽署了一項歐洲專利效力延伸協議:若申請人提出請求,其歐洲專利申請案及專利的效力可延伸至柬埔寨;此協議已於今年3月1日正式生效。

此一協定代表企業和發明人只要提出一次歐洲專利申請,將可在44個國家取得專利保護 (包括38個EPO會員國;2個延伸會員國;及4個有效國:摩洛哥、摩爾多瓦、突尼西亞、柬埔寨),市場規模超過6億5,000萬居民。而對柬埔寨而言,此協議是讓歐洲專利權人考慮在該國投資的一大誘因,對促進經濟發展有很大助益。

至於中國專利的部分,SIPO 於3月2日在北京召開了新聞發表會。會中,SIPO副局長何志敏表示,有效發明專利在柬埔寨生效的申請受理工作將正式妍吽C何志敏指出,SIPO局長申長雨與柬埔寨產業及手工業部部長Cham Prasidh於2017年9月,簽署了關於智慧財產權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確認中國有效發明專利可在柬埔寨登記生效。經過半年的討論和磋商,中柬雙方已就相關工作的具體流程達成一致。經SIPO授權、維持有效,且申請日在2003年1月22日之後的中國發明專利都具備在柬埔寨生效的資格。有效發明專利在提交生效申請時,需提交登記申請表格、SIPO出具的專利說明書和專利登記簿副本、以及專利文件英文和高棉語翻譯等材料,經柬埔寨產業及手工業部審查合格後,即可在柬埔寨獲得專利保護,並享有與相應中國專利同樣的申請日和保護時限,即自中國申請日起保護20年。

在此之前,柬埔寨早於2016年12月8日正式加入「專利合作條約」(PCT),成為第151個締約國。隨後,又於2017年2月25日正式加入「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註冊海牙協定」(The Hague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Deposit of Industrial Designs),成為第66個締約國;且柬埔寨內閣會議於同年8月4日通過「專利、實用新型與工業設計法」第37條、第38條、第109條以及第136條修正案,讓其專利法制能進一步與國際接軌。柬國之「專利、實用新型與工業設計法」於2003年生效,旨在激勵創新、研究和發展科技,鼓勵國內外投資,及支持國外向柬埔寨傳授技術、參與柬埔寨工業發展、和保障工業權利。

台柬之經貿關係

就2017年經貿數據統計,柬埔寨為台灣第47大貿易夥伴、第32大出口國、第70大進口國。台柬2017年1-12月之雙邊貿易總額為7.27億美元,台灣出口柬埔寨6.5億美元,進口7,758萬美元。台灣主要銷柬埔寨產品項目為針織品或鉤針織品、及人造纖維棉等紡織成衣之原料、車輛之零件及附件、拉鍊、已印刷之紙或紙板標籤、皮革或胚皮革、塑膠製品、PU合成皮、膠及調製粘著劑等;自柬埔寨進口主要產品為矽砂及石英砂、成衣、合板用或類似積層材用單板、平切或旋切之木材、慢跑鞋、鞋靴、擋風夾克、手提袋、嬰兒服裝及服飾附屬品等。【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206期:《新南向智財專題報導–5》柬埔寨自3月起正式承認歐洲及中國專利 吸引外資力度再加強


《北美智權報》第206期更多精采文章:

盤點大陸除夕紅包大作戰

馬來西亞專利有二種實體審查途徑,且可以延長提出的時間,你知道嗎?

中華帝國如何走向全球的舞台?《海與帝國》的視角

 
電影著作權該怎麼保護?
陳秉訓/北美智權報 專欄作家
(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助理教授)

我國著作權法並未定義「電影著作」,但可歸類在「視聽著作」範圍內。「視聽著作」為著作權法第5條明文規定的著作類型,其具體內涵則根據《著作權法第五條第一項各款著作內容例示》(以下稱「《著作內容例示》」)第2條第7項而為「電影、錄影、碟影、電腦螢幕上顯示之影像及其他藉機械或設備表現系列影像,不論有無附隨聲音而能附著於任何媒介物上之著作」。另方面,根據電影法第3條第1項之規定,「電影片:指已攝錄影像聲音之膠片或影片規格之數位製品,且可連續映演者」。但這些法律規範無法完整描述「電影著作」的性質。

視聽著作與攝影著作之混合體

理解「電影著作」的性質,應從電影的發展歷程出發。「電影」的誕生是19世紀末所發生的事。「電影」原始的型態為「活動的照片」(motion pictures),以攝影方式拍攝動作的演變過程而得到不同時間所發生的動作照片,再將這些照片連續播放而讓觀眾在視覺上感受照片內的物體是動態的。隨著技術發展,有攝影膠卷、電影攝影機、和電影放映機的發明,以便利拍攝和播放等等作業,進而讓「電影」在20世紀初成為常態的娛樂類型。1930年以前的「電影著作」是無聲音的,而仰賴演員強烈的肢體動作以傳達電影的劇情內容。在默片年代,電影院在放映電影時亦會搭配音樂的伴奏,不過音樂與劇情並無關連。然而,電影公司漸漸瞭解音樂對於電影觀賞的重要性,而有為電影製作專屬配樂之現象。

電影著作在無聲膠卷時代與照片或幻燈片相當類似,以「底片」為內容表達的載體,而將影像透過光化學反應產生在附有化學成分的底片上。「底片」的規格影響電影的拍攝和創作,而電影影片拍攝工具也與照片攝影工具使用相當的技術。從現今角度觀察,著作權法第5條明定「攝影著作」,而根據《著作內容例示》第2條第5項,其包括「照片、幻燈片及其他以攝影之製作方法所創作之著作」,而用於連續播放的照片集或幻燈片集可稱攝影著作的「編輯著作」。因此,膠卷形式的電影著作乃類似於照片或幻燈片的編輯著作,亦即電影著作有「攝影著作」的性質。當然,電影著作的本質仍有異於「照片」,因為電影放映用的「照片」必須有連續的播放才能表達電影著作,而一般的「照片」是單獨的形式呈現給人類的視覺觀賞。

默片發展的同時間,電影拍攝技術也漸漸進入有聲時代。自1928年有聲電影“The Jazz Singer”獲得矚目後,有聲電影持續發展至今。在當時,技術上的問題在於如何同步收錄影像和聲音。之後,技術上可達到拍攝時影像和聲音能同時收錄在膠卷上,或是透過拍攝後剪接而將聲音置入。因為有聲技術的成熟,電影角色的對話內容開始成為電影內容的特徵。

膠卷時代的有聲電影,其著作的特性更與「攝影著作」不相同。一方面是因為膠卷底片不單純是表達影像的底片,而是附著聲音記錄的載體。另方面,影像和聲音對表達而言是一體的,故電影著作不單純是影像表達,而與攝影著作有本質上的不同。然而技術上而言,電影著作的聲音部分與影像部分是可以相互分離的。因此,電影著作仍有「攝影著作」的性質。

隨著攝影科技進步,數位攝錄影機(digital video camera)技術的推出和儲存媒介的多元選擇,導致電影著作可附著在錄影帶的磁帶上、或以電腦檔案的形式儲存在硬碟或光碟片內。而今在數位化年代,拍攝電影的技術也數位化,而不必然以膠卷形式操作。此外,電影的表達不再僅是二維,而有三維立體的形式。因此,電影著作的「底片」性質漸漸淡化。然而,科技也帶動「攝影著作」創作的數位化,而有所謂「數位相機」(digital camera)的應用。因此,電影著作仍不失「攝影著作」的性質。

無論在膠卷時代或數位時代,電影著作不脫「活動的照片」的本質,亦即電影著作具有「攝影著作」的性質。在膠卷時代,電影著作的影像是數張照片或幻燈片的集合。在數位時代,電影著作的影像仍是數張照片的結合,只不過照片從實體改為數位。因此,在考慮電影著作的著作權保護時,除了「視聽著作」的部分,亦應考慮「攝影著作」部分,以反映「電影著作」的本質。

電影製作的觀點

電影的生產過程涉及很多種類的內容物,這些內容物可能是原創,也可能是透過授權而取得。從《著作內容例示》所定義著作類型來說,完成電影著作所須要的內容物可包括語文著作、音樂著作、錄音著作、「戲劇、舞蹈著作」、美術著作、圖形著作、和建築著作等等。

首先,拍攝電影前會有原著,原著最常見的形式是小說,但也有繪本或漫畫的案例。原著小說為語文著作;而原著繪本或漫畫則屬於語文著作與美術著作的混合體。其次,針對原著的內容而產生劇本,而劇本為記錄角色對話、場景細節等內容。劇本則為語文著作。

在電影拍攝時,也會產生受保護的內容物,包括:

  1. 演員的表演(包括舞蹈):除了著作權法對表演人有給予財產權的保護之外,當表演為舞蹈時,該表演即為編舞者所創作之舞蹈著作。
  2. 背景音樂:背景音樂的類型包括音效、情境音樂、及歌曲(有歌詞或無歌詞),其同時具有音樂著作和錄音著作之性質。背景音樂的樂譜或歌詞即屬於音樂著作;而為製作電影使用而對背景音樂有錄製行為,因而產生錄音著作。
  3. 服裝的設計:服裝設計所產生的內容物包括服裝設計圖和服裝實體物,二者皆為美術著作。
  4. 道具或場景:道具或場景的建置由設計圖的繪製開始,而該設計圖可視為美術著作或圖形著作,前者的設計以美學為主,而後者則以工程實用為主。當道具或場景成為實體物時,則可視為美術著作。場景如果涉及建築物,則其設計圖和實體物屬於建築著作。
  5. 拍攝畫面的構圖:電影拍攝前的畫面構圖,無論以平面繪製或立體模型呈現者皆為美術著作。
  6. 電影內使用的視聽著作:電影中亦可能出現有聲或無聲的影片,而該些內容物於電影完成前即製作而可視為獨立於電影的視聽著作。

最後,在剪接階段,就不同拍攝片段的內容物進行選擇和編輯,而產生最後於戲院播放的電影著作,包括不同版本的電影著作,例如因為分級制度而調整電影內容。甚至,因為播放地點的不同,電影著作內必須有字幕、或不同語言的配音。

相關的著作財產權

電影著作的性質包括視聽著作、攝影著作、及製作電影時的相關著作,可從此進一步分析保護電影著作的著作財產權。

基本上,著作財產權有三類。第一類為「一般著作財產權」,包括重製權、公開播送權、公開傳輸權、改作權、編輯權、散布權、和出租權等等,其無限定著作之種類。第二類為「特殊著作財產權」,即某些類型的著作有特殊的權利,例如公開口述權是針對語文著作;公開上映權是針對視聽著作;公開演出權乃針對語文著作、音樂著作、與戲劇、舞蹈著作;公開展示權則針對「未發表」之美術著作及攝影著作。第三類是對於表演人的保護,相對來說是限制較多的。首先,表演人雖有重製權,但僅限定以錄音、錄影或攝影等三種重製方式。其次,表演人雖有公開演出權,但只保障透過擴音器或其他器材的公開演出方式;但表演人對其表演的重製物並無公開演出權,且表演人對其公開演出的再公開演出行為亦無權利。第三,表演人雖有公開傳輸權、散布權及出租權,但僅限於重製成錄音著作之表演。著作權法明訂表演人無改作權或編輯權。

對電影著作本身而言,重製權是最基本的保障,可控制內容物的副本數量(例如電影著作的影帶、光碟片或電子檔案等等);散布權則讓權利人控制內容物的流通管道。公開播送權、公開傳輸權、公開上映權、及出租權等特別對電影著作的保護有重大意義,因為可讓影音內容物的傳播通路(例如有線電視、無線電視、網路、電影院、出租店等)受到權利人的掌握。另因為電影著作具有攝影著作之性質,公開展示權得防止他人展示還未上映的電影畫面。改作權則讓電影公司得拍攝續集或系列電影,也是原著文本得授權改編成電影的基礎。至於編輯權比較不是電影著作的保護手段,因為電影著作的表達乃以整體狀態呈現,而非數個單獨著作的編輯組合。

最後,對製作電影過程所形成的著作亦應考慮,亦即,必須考慮語文著作、視聽著作、音樂著作、錄音著作、「戲劇、舞蹈著作」、美術著作、圖形著作、和建築著作等等類型著作的著作財產權,如此才能完整建構電影的著作財產權保護。



《北美智權報》第206期更多精采文章:

吳冠賜:環境改變帶來的機會,專利界不能錯過!

盤點大陸除夕紅包大作戰

產業化、去公務員化、國際化 : 拯救台灣高教三者缺一不可

 
通膨要來了!
蔡佑駿╱北美智權報 專欄作家
台灣2018年初突然掀起衛生紙漲價的風潮,不過台灣衛生紙紙漿幾乎全部都是進口,衛生紙的主要原料是長纖紙漿與短纖紙漿,2016年國際油價落底以後,許多原物料和原油價格觸底大反彈,國際紙漿價格出現大漲,國際運費、包裝、能源、水的價格也全面上漲,從歐洲和美國的紙漿價格漲勢來看,就算衛生紙漲價,其實也不意外。此外,綜觀2018年的全球物價波動,台灣會漲價的恐怕不只衛生紙。

2016年初,全球股市和國際油價從巨大跌勢中觸底反彈,美國景氣穩定成長,歐元區加快復甦,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經濟擴大成長,消費帶動大宗原料和能源需求,需求增溫帶動價格反彈,相對於2016年初,能源商品和原物料的反彈幅度超過100%,加上2017年全年的通貨膨脹相對低基期,全球許多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在2018年高機率都會明顯提升,台灣有許多生活必需品、能源和工業原料都是從海外進口,國際物資的漲勢,推升台灣整體物價只是時間問題。

圖1:國際紙漿價格變化

圖片來源:http://fund.bot.com.tw/z/zh/zhg/zhg_C019010.djhtm

圖2:國際大宗物資價格變化

物價成長的統計是和前一年同期做比較,台灣通貨膨脹接下來會面臨較低的2017年基期,能源上漲對台灣民生經濟影響相當大,所以統計上的通貨膨脹,很可能會逼近2%,一來是基期下降,二來是國際油價上漲強勁。

2018年1月和2月的國際油價最低點,比2017年上半年最高點都還更高,原油期貨和現貨價格的上漲,經過時間遞延,一定會慢慢反映到實體經濟上,台灣進口許多漲價的工業原料,就算人工成本只有微幅成長,水、電、土地成本的上漲也會反映到終端產品,台灣出口的科技產品,勢必也會漲價,出口到國外,也會推升外國的通貨膨脹。

圖3:2016年至今台灣通貨膨脹率(季)與布蘭特原油價格走勢

資料來源:https://tradingeconomics.com

通膨需要的條件已經備齊

2014〜2016年初的油價大跌,迫使OPEC產油國在2017年聯合凍產,同時減少了原油開採探勘的投資計畫,少了OPEC的原油產能成長,全球原油原本的供過於求態勢,轉變為供需平衡。根據IEA的估算,全球原油的供給和需求非常接近平衡的狀態,按照以往的經驗,在美國穩定進入升息循環過程中,原油出現漲勢的機率是相當高的,這會對全球通貨膨脹拉抬較有利,這個平衡維持到2018年底的機率也相當高,所以短期內推升通貨膨脹的要素,算是全部齊全了。

圖4:全球原油供需走勢

資料來源:IEA

圖5:2012年至今台灣通貨膨脹率和基礎利率

資料來源:https://tradingeconomics.com

既然可以預期台灣通貨膨脹在2018年會溫和上漲,考量台灣房市、股市、資本流動、民間消費、物價水平,就可以預判台灣央行可能進行的貨幣政策。台灣央行曾經在2015年下半年進行連續降息,因為2015年下半年,台股從高點落下,全球貿易大幅萎縮,油價大跌,央行預期通貨膨脹可能降溫,所以進行降息。目前台幣的基礎利率是1.375%,通貨膨脹只要揚升到1.5%,或是逼近2%。考量歐美國家、東協各國和中國對台灣的進口還在持續擴張,台灣出口在2018上半年還會持續維持正成長的機率極高。

圖6:2016年至今台灣月出口數據

資料來源:https://tradingeconomics.com

強勢出口可以有效拉抬台灣股市,台灣股市在2018年持續維持高檔的可能性相當高,較高的通貨膨脹環境,房市在2018年出現重挫的機率極低,所以台灣央行升息0.25%~0.50%是很合理的作法,美國最早進入升息循環,加拿大和南韓已經跟進升息,資本市場普遍預期,歐元區、英國、部分新興市場,進入升息循環只是時間問題,而且非美元貨幣不同於美元,才剛要進行初次升息。

適度升息可以抑制炒匯,不見得不利於出口產業

這樣的貨幣政策反轉,對價格拉抬力量大,美元已升息超過三次,市場已逐漸對其緊縮貨幣政策產生麻痺,非美元貨幣隨著升息預期越來越強勁,熱錢會提前流入,推升匯率上漲,台幣2年來的強勁漲勢就是明顯的例子,股市創高,民間消費溫和成長,2017年出口年增率超過13%,經常帳持續攀升,市場會預期台灣央行執行升息政策,還沒正式升息以前,會炒高匯率價格,直到央行升息,台幣才會利多出盡,漲勢結束。

所以當台灣央行認同台灣經濟可以接受升息時,適時提高利率,避免資金過度浮濫,通膨和資本市場過熱,才是對台灣較有利的做法,台灣已經一年多未升息,基礎利率僅有1.375%,然而股市已進入21世紀以來的最高檔,整體房地產市場也已經落底,民生物價普遍出現上漲,升息緊縮貨幣政策,才是適當作法,而且升息後,升息預期大幅縮減,這也能抑制熱錢繼續推升台幣價格的力道,是對台灣經濟幫助最大的出口業,較有利的作法。


《北美智權報》第206期更多精采文章:

挑戰Tesla!拜騰要做出「中國製造」的自動駕駛電動車

馬來西亞專利有二種實體審查途徑,且可以延長提出的時間,你知道嗎?

日本的訂正審判

 
AI全面來襲,台灣企業只剩10年可做準備!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隨著人類與機器愈來愈緊密協作,人工智慧(AI)創新也走出實驗室成為主流。2030年AI對全球GDP的貢獻將高達15.7兆美元。其中6.6兆美元將來自生產力的提升,而9.1兆美元則來自消費端。雖然自動化可能造成某些工作被機器人取代,但要到2030年代中期以後,工作受影響的情形才會明確顯現。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台灣企業只剩下大概十年可以因應準備!

自動化對工作衝擊 2030年代中期達到三成

為了評估自動化在2030年可能對各個產業勞工的潛在衝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 Taiwan)分析全球29國逾20萬名勞工的工作任務和技術,就不同性別、年齡與教育程度,在2018年2月發布《AI 機器人真的會偷走我們的工作嗎?自動化對工作之潛在影響》研究報告,結果顯示自動化對工作帶來的衝擊分為三波,第一波是演算法帶來的衝擊(the algorithm wave),第二波是增強效益帶來的衝擊(the augmentation wave),第三波則是自主化帶來的衝擊(the autonomy wave)。進一步檢視發現,自動化對工作衝擊的比例,在2020年代早期僅有3%是高度風險,到2020代年晚期已經上升至20%,2030年代中期則增加到30%。從目前較容易實現自動化的任務類型,以及各部門目前的就業性別概況來看,女性勞工可能會先受到自動化的影響,男性則會在第三波才感受到自動化對工作的衝擊(詳見表一)。

表一、自動化對工作帶來的三波衝擊 資料來源:PwC
三波衝擊 工作受自動化衝擊的比率
(累進)
女性工作受衝擊的比率 男性工作受衝擊的比率

演算法的衝擊–
至2020年代早期

3%

4%

2%

增強效益的衝擊–
至2020年代晚期

19%

23%

16%

自主化的衝擊–
2030年代中期

30%

26%

34%

資誠創新整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鏡清表示,雖然自動化可能造成某些工作被機器人取代,但自動化的新技術可望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且新的就業機會很可能會超出被機器人取代的工作。無論是從數位革命發展到現在,甚至是到2030年代,劉鏡清認為自動化都不會導致大規模的技術失業。

對於AI未來表示樂觀的不只劉鏡清,碩網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邱仁鈿在一場「人工智慧在台灣的應用實例與未來」分享會上指出,其實機器的能力早就超過人類,AI的確造成社會、生活不同的轉變,但AI不過是機器,人類仍是機器的主宰。邱仁鈿舉例,幾十年前工程是靠人工手繪圖,現在電腦繪圖誤差小又精準,不用說到高階的AI,就連計算機早就超越人類的演算能力,因此需要精準和精密的工作,本來就應該要交給機器。邱仁鈿認為,過去覺得很困難的問題,隨著各項技術進步會變得簡單,100年前人類可能因為感染感冒而死亡,就像現在癌症是令人害怕的疾病,或許不久將來只要吃藥就能康復。善用計算機、善用機器的結果,會讓人類的生活得到改善,房子越蓋越高、車子越做越安全,就連天氣、地震預測都能做到,我們的生活安全也得到更大的保障。

圖一、碩網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邱仁鈿認為,人類仍是機器的主宰。

吳碧娥/攝影

台灣企業只剩10年可做準備與轉型

儘管如此,對於台灣大部分企業來說,面臨轉型是無可避免的挑戰。劉鏡清強調,政府、企業、工會和其他組織都必須增加對教育和技能的投資,以幫助勞工能適應技術的變革。更重要的是,工作的總需求必須保持在高水位,以便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例如,可透過增加公共和私人基礎設施,投資在交通和住宅等領域。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將會一波一波迎面而來,更多資料分析及常規工作都會受到影響,人工智慧的技術日漸複雜,但台灣的企業和民眾至今仍沒有充分的警覺,其實大家只剩10年時間可做準備與轉型,企業要提早了解自動化帶來的風險和機會,才能預作準備。

除了自動化所帶來的工作風險,又有哪些產業是相對受惠的呢?在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018年2月所發布《抓住AI商機》研究報告指出,最具AI發展潛力的五個產業分別是健康照護業、汽車業、金融服務業、運輸與物流業,以及科技、通訊與娛樂業。

劉鏡清指出,AI影響的不僅是這五大產業,AI是有潛力從根本上顛覆各種產業及市場,並創造出新的創新服務和全新商業模式。我們已經親眼見證第一波數位化浪潮帶來的創造性破壞,隨著AI技術爆發,劉鏡清認為10年甚至5年後的市場龍頭,可能是過去從未聽說過的公司。相對的,現在最大的企業若未能及早因應,或改變得不夠快速,未來甚至會完全從市場上消失。

台灣企業如何抓緊AI商機?

因此,人工智慧是攸關企業生存與成功的重要關鍵,企業的當務之急是綜觀當前科技發展局勢和來自同業的競爭壓力,了解對手多久會追上來,而公司又該如何因應。接著,要找出自家公司能憑藉自動化和AI技術解決的痛點,分析現有AI技術開創出的革命性機會,並預見即將出現的產業變革。在決定因應策略的優先順序時,最重要的是規劃出欲自動化的關鍵業務流程,以及公司欲透過AI強化的決策流程。此外,公司也要隨時進行檢討,準備好面對AI與人類共事的工作環境,確保AI相關的人才、企業文化和技術皆已到位,並建立適切的治理與控制機制;身為企業領導者,在發展AI技術時,更要強化數位領導能力。

圖二、人工智慧最佳運用四大步驟

資料來源:PwC

劉鏡清強調,AI不僅只是推動自動化發展或加快現存流程,最大的商業潛力是「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明日的市場霸主,現在很可能正在研究各種AI機會並研擬對策,台灣企業必須釐清AI對公司、產業和市場的影響,把握有限時間運用AI放手一搏,在產業中占有更重要的一席之地,變得比過去更強大。


《北美智權報》第206期更多精采文章:

USPTO翻新MPEP 2000揭露義務章節

電影著作權該怎麼保護?

產業化、去公務員化、國際化 : 拯救台灣高教三者缺一不可

 
2018年電商新戰場:虛實整合新零售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去年年中,亞馬遜宣布收購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後,沃爾瑪商場(WalMart)、好事多(Costco)這些居領導地位的美國超市業者,股價馬上應聲重摔,顯然資本市場極度不看好他們的前景。論規模,全食超市遠遠比不上這兩個老大哥,但資本市場之所以給出如此的評價,是因為亞馬遜的數據優勢與全食超市相結合後,將對傳統零售業造成革命性的衝擊。

近兩年來,全球兩大電商龍頭:美國的亞馬遜(Amazon)以及中國大陸的阿里巴巴(Alibaba),都將觸角伸向零售超市。2015年,阿里巴巴創立了實體的生鮮零售品牌「合馬鮮生」,第一間門市選在上海開業,與天貓商城內的生鮮板塊統一採購、聯合銷售;2017年初,阿里巴巴又收購了中國的老牌百貨與購物中心集團:銀泰商業,持股比例從26%增加到73%以實現私有化下市的目標。至於亞馬遜,則是在2017年六月宣布斥資137億美元,收購全美第九大的食品通路商: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並且在同年八月完成交易。

這些線上電子商務的霸主選擇此時跨足實體零售,代表對消費者數據的掌握分析,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其實,20年前才剛冒出頭的亞馬遜書店,就已經察覺到消費者數據的重要性。

前行政院長、現任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榮譽院長張善政表示,1997年時,亞馬遜在美國申請了一個被稱為「One Click Ordering」的專利,「這個專利其實很簡單,就是把消費者的身分認證、付款方式跟寄貨地址存起來,之後再交易時,只要按一下確認就能自動帶入完成,技術上並不困難。」

一件老專利,確保亞馬遜的數據優勢

圖1:前行政院長張善政

攝影:蔣士棋

沒想到,這項看起來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專利,卻成為20年來亞馬遜掐住其他美國電商網站的利器,連蘋果公司(Apple)以及邦諾書店(Barnes & Noble)都得向亞馬遜尋求授權。「我後來發現,這項專利在去年到期後,瀏覽器才能提供類似的用戶服務,」張善政說。

累積達20年的消費者數據,成為亞馬遜、阿里巴巴不斷精進的利器。舉例來說,亞馬遜會追蹤相同品項在競爭對手網站上的售價,一旦發現對手賣得比自己便宜,立刻就會做出反應,「所以同一個商品如果在不同的時間去買,售價可能就會不一樣,」張善政補充,熟悉消費者的另一個好處,就是預測購買行為來節省庫存成本,甚至可以做到客戶下單後再製造生產,再用運輸科技壓縮交貨時間。

現在,亞馬遜更推出了會員分級制度,只要繳交相當金額的月費,就能夠享有快速交貨的頂級服務。「我們一般人上網買東西,很難想像還要交什麼會員費,可是亞馬遜觀察到,就是有一群忠誠顧客希望越早拿到商品越好,」張善政解釋,這群顧客交了月費後,重點並不是交貨速度的提升,「他們交了月費,一定會想著趕快把錢賺回來,所以消費的金額跟頻率都會提升,受益的還是亞馬遜。」

圖2:亞馬遜收購全食超市後,對其他超市業者造成不小威脅

來源:Whole Foods Market

合馬鮮生 重視虛擬與實體通路整合

至於阿里巴巴,則是把重點放在線上與線下的通路整合。合馬鮮生的客戶,除了可以直接購買生鮮食品,也可以交給店內的廚師及時烹調加熱,並且在店內食用,已經顛覆了傳統生鮮賣場與餐飲涇渭分明的區隔。

甚至,如果消費者沒有時間到賣場選購商品,也可以在線上賣場完成下單後,由鄰近的合馬鮮生賣場員工直接在貨架上撿貨,然後在30分鐘內送達─即使是線上線下的「拼單」,也就是分別在線上與實體選購後合併的訂單,一樣適用這套「3公里範圍內,30分鐘送達」的服務。

圖3:消費者在線上下單後,合馬鮮生的員工可以在30分鐘內送貨到家

資料來源:阿里足跡

「如果問我台灣能不能養出阿里巴巴、亞馬遜、臉書這樣的巨人,老實說我覺得幾乎不可能,因為我們沒有那樣的環境,」張善政觀察,經過這些年的市場競爭,電商產業已經演化成平台型與特色型兩個區塊,「前者就是亞馬遜這種超大型通路,但後者是中小型、忠誠度高、社群導向的特定區隔,」例如婦嬰用品、日韓系美妝……都有自己的小型電商品牌。

因此,本土電商產業若想要在國際巨人的夾擊下生存,張善政建議,通路型電商必須開放消費者數據與店家共享,養出一個又一個的本土特色電商品牌。「阿里巴巴那麼大了,還是願意開放它的數據,甚至主動教店家怎麼使用、判讀這些數據,把生意做起來;這才是發揮消費者數據價值的正確方法。」


《北美智權報》第206期更多精采文章:

挑戰Tesla!拜騰要做出「中國製造」的自動駕駛電動車

CJEU擴大了設計法中維修條款的適用範圍----狠狠打了德國法院一耳光

通膨要來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