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ZIK古典樂刊】提供最新古典音樂訊息,以及有趣的音樂小知識,突破你對古典音樂的想像。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4/19 第23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北美智權網站
 
 
 
 
專利評析 台灣真的需要高上大的智財戰略綱領?
   
法規訴訟 淺談歐洲專利局(EPO)審查溝通程序
   
深入報導 美中貿易戰,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研發創新 柯達轉型失敗,台灣如何不重蹈覆轍?
   
智財管理 發明授權專利僅次騰訊,你應該要認識的大陸互聯網企業——奇虎360
   
 
台灣真的需要高上大的智財戰略綱領?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究竟台灣需不需要高上大的國家智財戰略綱領?」這真的是大哉問。
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因為攸關一個國家的發展,一些產業政策、外交戰略、發展戰略……等等,當然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不少國家都有國家智財戰略綱領,特別是被台灣在國際舞台上視為勁敵的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等國家都有,台灣怎麼可以落於人後?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我國第一期「國家智財戰略綱領」從2012年底萌芽、2013年風光上路,到2016年底悄悄落幕,2017年正式劃上休止符;然而,究竟幾年前隆而重之推出的「國家智財戰略綱領」有什麼成果?達到什麼成效及滿意度如何?有沒有檢討跟改進?不要說一般民眾不甚了了,就連專利界人士也都霧煞煞。在今年3月16日於智慧局舉辦的「智慧財產前瞻發展網領產學研意見交流會」中,有好幾位工總智慧財產委員會的委員一致表示:「政府有必要向外界清楚說明第一期智財戰略綱領之執行成果及檢討情形」。

針對成果部分,北美智權報於一年多前作過一次整理,如果對第一期執行成果有興趣,可參考《國家智財戰略綱領》下階段工作重點出爐,然後呢?一文這中的表2,這種「成果」你會打幾分?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第一期計畫是由行政院主導,經濟部統籌各部會單位執行的,這是國家型計畫的標準模式:由上而下。然而,在第一期計畫結束後,並沒有看到政府中央有下一步的行動,也沒沒有任何預算,反而是要下級單位把綱領規劃好之後,再陳報行政院爭取支持,待行致院肯首後,再由相關部會提出具體執行方案及預算。試問如此由下往上的模式,會有國家級戰略計畫的力度嗎?

應思考台灣究竟要什麼

日本、韓國、中國均是IP5(專利5大國)的一員,據WIPO統計資料顯示,中國於2016年收到超過130萬件專利申請案、日本超過31萬件、韓國超過20萬件;至於專利公告發證的部分,分別是中國超過40萬件、日本超過20萬件、韓國超過10萬件。而台灣於2016年之相關數據則為申請案超過7萬2千多件、公告發證7萬6千多件。從以上數據可見,中、日、韓的專利市場及專利產業的需求及規模與台灣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不該看到別人有高上大的國家智財戰略綱領,就認為台灣應該也要有,然後再把這些國家的智財戰略綱領研究改良後,東拼西湊重新包裝,變成台灣自己的智財戰略綱領,畢竟台灣的主客觀條件都跟這些國家有很大的不同。

日前中央研究院院士胡正明在出席交通大學智慧半導體產學聯盟舉辦的「半導體的未來與創新」產學研國際趨勢大師講座時表示,最近幾年市場及科技界陸續出現一些新名詞,像是VR、IoT、AI……等等,但這些名詞一陣子又會出來新的,如果政府一直去追逐這些新名詞,會永遠追不完,政府應該有正確的認知,了解到台灣最大的長處及優勢其實是半導體,該做的是好好扶植半導體產業,讓台灣廠商有能力提供上游應用(如VR、IoT、AI)市場所需的半導體元件,而不是一昧跟風的去追逐一些熱門名詞。

其實這種情況與台灣要發展智財、專利很類似,政府應該好好檢視一下台灣在高科技發展方面有什麼長處或優勢,再去思考台灣缺少的是什麼,而不是去制定一些高上大的策略,花了一堆錢而拿不出什麼具體的成績,只見台灣專利申請量持續下滑,從民國101年的85,211件的新申請量,一直掉到民國105年的72,442年,5年內掉了15%。

台灣專利無用?如何讓它更有用?

台灣專利無用論已經被討論了很多年,最近幾年申請台灣專利的人數持續下降,已經取得專利而被台灣廠商大量放棄的消息也是時有所聞,是不是進一步印證了台灣專利無用之論調?

讓台灣專利申請人「出走」,一個是外在的拉力、一個是內在的推力。外在拉力部分是顯而易見的,指的廠商被其他國家專利的利多所吸引,特別是中國市場。由於對岸政府前幾年針對申請專利提供許多優惠、補助措施,讓許多經營中國市場的台商,在經費及市場的考量下,以中國專利為第一案,這種效應是很明顯的。至於內在推力的部分,則是指國內的專利保護的效益每況愈下,讓發明人覺得不值得花錢申請台灣專利。

「專利審查品質不佳」聽起來很抽象,但其實很簡單,只要把被無效的專利數量當成指標即可。理論上,一件專利如果是經過嚴格審查後取得的,那表示這件專利有一定的強度,是可以經得起挑戰、在法院上被直接拿出來進行侵權攻擊的;但如果獲得智慧局授證的台灣專利在智財法院有一半以上都被無效掉,那代表什麼?不是代表智慧局審查品質不佳,隨便准予專利,就是代表智財法院亂審,隨便將專利無效掉。【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209期:台灣真的需要高上大的智財戰略綱領?


《北美智權報》第209期更多精采文章:

百度被判侵權!耗時三年,這場輸入法專利大戰,搜狗終於贏了!

設計比賽主辦單位能否以參賽簡章擁有參展作品之著作權?

數位經濟正夯!阿里巴巴創投20億元資金相中的台灣新創是哪些?

 
淺談歐洲專利局(EPO)審查溝通程序
吾思/資深專利工作者
不論是專利事務所還是提出專利申請的公司行號,在向歐洲專利局提出申請以及進行後續的程序時,通常都是透過歐洲專利代理人來進行。也因此,歐洲專利實務幾乎就等於是「指示歐洲專利代理人進行申請及答辯」。不過,其實除了書面答辯之外,還有其他的管道可以和歐洲專利局進行溝通,若能了解除了提出書面答辯之外,還有那些溝通程序可以使用,以及在何種時機下可以要求歐洲專利代理人進行書面以外的溝通程序,更可以提升申請及審查的效率。

歐洲專利局的專利相關程序中,雖然是以書面審查為主,但是在符合特定要件時,也可以進行書面審查以外的溝通程序,讓某些難以用書面文件表達清楚之複雜問題,可以藉由口頭討論而得以釐清,進而提升相關審理之效率。前述所謂書面審查以外的溝通程序主要包括EPO審查指南(Examination Guidelines)Part C-VII(Guidelines for Examination in the EPO Part C - Chapter VII)中之個人諮詢(personal consultation)與口頭審理(oral proceedings),以下就此二部分進行說明。

一、個人諮詢程序

個人諮詢屬於非正式的溝通程序,主要適用於僅涉及一造(如申請階段之實體審查等)的審理程序。

因此,在審理時會同時涉及一造以上的程序,原則上不允許採取個人諮詢方式進行溝通。例如,異議(opposition proceedings)等的程序中就不適用個人諮詢程序。個人諮詢的相關規定主要見於審查指南Part C-VII第2節,其可由EPO人員發起或申請案之申請人提出要求。當個人諮詢是由申請人提出者,EPO人員僅在認定進行諮詢討論對審查沒有實益或認定欲討論之議題(issue)須由正式程序處理時,才會拒絕申請人之要求,其中:

(一)電話會談可於申請人(在本文中所稱之申請人(applicant)包含申請人或其指定之代表人)與EPO實體審查人員(examiner)/形式審查人員(formalities officer)間辦理,其中:

例如,下列情況中可以由申請人提出電話會談:

  1. 申請人想詢問關於審查相關的程序問題(procedural issue);
  2. 在審查意見通知或申請人回復(reply)中有錯誤,導致申請人/審查人員難以進行下一次之回復/意見通知。

例如,下列情況中可以由EPO審查人員提出電話會談:

  1. 關於審查爭議之論點有困惑,因此使得申請人誤解審查人員的論點,進而導致再次書面通知將難以發揮效用;
  2. 申請案有可能獲准,但仍須通知申請人修正部分小瑕疵時,或者審查人員擬與申請人討論修正建議以克服先前通知的核駁理由;
  3. 申請人針對依據細則71(3)發出核准通知之申請案提出修正(amendments)或更正(corrections),但審查人員不同意該修正或更正。

(二)面詢僅可於申請人與EPO實體審查人員間辦理,其中:

  1. 受限於(EPO與申請人間)所在地域之差異與可能花費的時間,就個人諮詢程序而言,EPO通常比較偏向以電話會談的方式進行溝通。因此,若申請人想要申請面詢,必須提供適當的理由,並與EPO的審查人員事先聯絡以安排會面時間。
    該事先聯絡可以(一)中所述之電話會談進行。例如,上述所謂適當的理由可以為,申請人(或其代表人)有其它要務需至EPO辦理,想趁便與審查人員討論申請案以節省交通費用,或申請人想藉由簡報/實物展示以說明某些無法由書面文件呈現之技術細節等。
  2. 若申請人為在EPO締約國境內有住所或營業所者,則面詢出席人可為(i)申請人本身、(ii)合於(審查指南Part A-VIII第1節所述)規定之專業代理人、(iii)申請人授權之雇員或EPC Art.134(8)所稱之法務人員;若申請人為在EPO締約國境內無住所或營業所者,則面詢出席人僅可為(i)合於(審查指南Part A-VIII第1節所述)規定之專業代理人、或(ii)EPC Art.134(8)所稱之法務人員。
  3. 原則上面詢出席人必須自備身分證明文件供審查人員確認;面詢出席人可攜同參加人出席面詢,原則上審查人員不對參加人進行身分確認,但若面詢出席人提出要求則會對參加人進行身分確認並載於會議記錄。

個人諮詢程序通常僅需由一位承審申請案之審查委員負責處理,諮詢過程的口頭陳述(oral statements)之內容須做成文字形式之會議記錄(minutes)方可具程序效力(procedurally effective)。記錄的內容除了申請人與審查人員所達成之協議(agreement)外,還可以包括延長或變更原本的指定回覆期間。不過,因為EPO申請案之實體審查通常由3位審查人員組成之審查小組負責,所以在個人諮詢過程中,若有達成協議,則該協議內容最終仍須經過審查小組(Examining Division)之其他成員同意後,才能確定。

須注意的是,依據審查指南Part B-XI第8節的記載,必須在申請案進入實體審查階段後方可進行前述電話會談或面詢。因此,在EPO對該申請案之擴大檢索報告(EESR)未提出審查意見時,原則上不得進行個人諮詢。【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209期:淺談歐洲專利局(EPO)審查溝通程序


《北美智權報》第209期更多精采文章:

方法界定產物請求項的可專利性判斷─In Re: Nordt案

邁向Car 2.0時代 車用半導體未來8年複合年均增長率達5.6%

中國市場的獨角獸群已有泡沫跡象,台灣第一家獨角獸公司何時現身?

 
美中貿易戰,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2018年,對中國的貿易外交採取了比以往都更為強硬的態度,這是歐巴馬時代所沒看見的對峙局面,雖然川普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社群網站還是「相敬如賓」,但是中國和美國檯面下的較勁,絕對是高潮迭起,甚至連原物料與證券市場都出現讓人驚奇的局勢發展。

美國對中國高達500億美元的商品出口增加關稅25%,消息一傳出,中國和美國股市都陷入大跌。中國能對美國反制的貿易項目不多,主要是對波音飛機和農產品增加關稅,不過美國政府已經事先做好規劃,川普陣營先前換上鷹派官員,發動貿易戰以前,已經規劃好讓美國的經濟傷害盡可能降到最低。

圖1:川普近日的推特貼文

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在中國官方宣布增加關稅以後,取消原本向歐洲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Airbus)採購A350型客機的計畫,改向美國波音公司訂購787型夢幻客機,定價總額高達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528億元),藉此逐步取代部分舊式的老飛機,並進一步擴張美國航空先進的客機機隊,美國本土航空業的業績總算保住,留在美國本土,抵銷了航空業訂單可能被中國抵制的風險。

反觀較為被動的中國,反而因為時間倉促,所以貿然對美國進口加稅的項目,到頭來可能傷害到自己。例如中國(全球黃豆進口需求最大國,佔比62.5%,第二的歐盟僅有11%)對美國黃豆增加關稅25%,消息一出,市場立刻預期中國的進口商考量價格,勢必會改向巴西購買黃豆,因為中國黃豆的進口量在2018年可高達一億噸;而全球黃豆出口總額,巴西佔41%,美國佔40%,阿根廷7.5%,夏季美國黃豆還沒收成,巴西則是處於收成季節,美國黃豆供應比巴西少,理論上價格應該比較高,不過受到中國可能會轉向的消息激勵,巴西黃豆的價格升高到比美國黃豆價格還高。

圖2:去年底至今美國、巴西黃豆價格走勢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不過美國相對便宜的黃豆,反而吸引到國際買家。美國農業部(USDA)4月6日宣布,中國以外的貿易商購買了45.8萬公噸美國黃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確認消息後,黃豆期貨的價格就反彈了。雖然USDA沒有進一步透露這大手筆購買美國黃豆的買家是誰,但交易商及穀物分析師透漏,買家包括荷蘭、德國等歐盟國家的黃豆加工廠商,如果全部黃豆都是出口到歐盟,這將是美國黃豆十多年來,對歐盟最大規模的單次銷售。

結果中國進口商想要買的巴西黃豆,價格往上漲,美國的便宜黃豆,被歐盟大買以後,價格也反彈了。黃豆進口需求最大的中國,2018年搞不好會買到均價最貴的黃豆,因為全世界賣家都知道,你想買黃豆了,每個下一步動作都被市場看出來,農產品現貨的實際需求不容易取代,中國要對美國實施農產品加稅最好多加考慮,雖然中國和美國雙方的大宗物資關稅加稅還沒正式實施,但全球原物料已經先出現了靈敏的市場反應。

事實上,川普政府對中國課徵關稅的影響力,很可能會向外擴散。以鋼鐵製品為例,不論是板材、棒材、線材、半成品或成品,使用中國鋼鐵的項目都會納入懲罰性課稅的範圍。南韓、日本、歐盟,近年來其實都有從中國進口鋼材,然後運回國內加工製造,再轉出口到美國市場。美國本土生產的鋼鐵,很難跟中國鋼鐵業極低價格抗衡,中國直接出口到美國的鋼材比重其實很低,連前十名都排不上,都是南韓、日本、歐盟出口到美國為主,所以美國直接對中國課稅的話,其實效果很差,因為中國賣家先賣到南韓、日本、歐盟,再轉出口就好了。但是川普政府的做法不同,他不管鋼鐵成品最終是誰賣到美國,只要製成過程有用到中國鋼材,就納入課稅範圍,這樣一來,全球鋼鐵業者對於中國的鋼材出口,都會感到戒慎恐懼,因為南韓、日本、歐盟廠商的出口利潤如果被削減25%,那不如自己生產就好了。

另一方面,美國直接對鋼材加稅,全球鋼鐵業勢必需要從中國以外的地區進口鋼材或者自行產出,墊高營運成本的結果,價格一定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所以可以預期,到了2018年下半年,全球鋼鐵相關的成本,價格很可能都會揚升。另外,考量中國市場對於農產品的剛性需求,如果中國真的要對美國課徵25%的黃豆進口關稅,引發黃豆價格飆升,這樣一來,農作物生產業者很可能會擴大黃豆的生產量,但美國和巴西的耕地面積短期內不會大增,耕地競爭勢必會抑制到其他重要農產品的產出,全球原物料持續2016年以來的大反彈行情,繼續上漲的機率非常高。

圖3:2014年第四季以來全球原油供給和需求變化

資料來源:IEA

另外,根據IEA的估算,全球原油的需求在2018年已經呈現略大於供給的趨勢,這對於國際油價的漲勢,在2018年會相當有利,國際油價上漲,對於通貨膨脹的拉抬非常明顯,如果中國和美國對雙方的貿易關稅最後都確定會實施,那麼全球通貨膨脹,2018年下半年,應該會很明顯受到影響。



《北美智權報》第209期更多精采文章:

淺談歐洲專利局(EPO)審查溝通程序

設計比賽主辦單位能否以參賽簡章擁有參展作品之著作權?

中國市場的獨角獸群已有泡沫跡象,台灣第一家獨角獸公司何時現身?

 
柯達轉型失敗,台灣如何不重蹈覆轍?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本刊在前文(微軟的轉型之路,台灣廠商可以學到什麼?)中曾經報導過,微軟公司(Microsoft)在2014年上任的CEO帶領之下,做出堪稱動搖根本的策略轉型。然而,並非所有公司都能轉型成功,就算根基雄厚的跨國大企業,也不見得能洞察到環境變化,或及時對變化做出反應。柯達公司(Kodak)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柯達公司成立於1881年,在整個20世紀當中,柯達就等於是攝影的代名詞。從底片、相機、沖印設備到各式各樣的周邊服務,都是柯達將其帶入社會大眾的生活中。然而,進入到21世紀後,柯達主導的攝影產業,開始被數位相機取代,但柯達的底片事業仍然是獲利金雞母,面臨了進退維谷的轉型困境。

即使重整成功,柯達也今非昔比

游移不定的結果,就是被市場加速淘汰。2004年柯達宣布將停產消費市場使用的35釐米底片相機,2009年則停產歷史最悠久的幻燈片產品,但這些動作都為時已晚,2010年時,柯達被標準普爾500指數除名,信用評等更在2005年就被降到垃圾級。2012年,柯達正式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如今這家公司雖然重整成功,但不論規模或者名氣,都已經追趕不上全盛期了。

柯達到底是怎麼從衰敗的?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周樹林主任指出,對於消費大眾來說,只要拿起手機拍照,再把照片分享在社群網站上,就可以完成過去從裝底片、拍照、沖印的過程,時間與技術門檻都大為降低,當然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可是,生產智慧型手機的蘋果,或者經營社群網站的Facebook、Instagram,有聯合起來設計以柯達為目標的策略嗎?」

圖1:柯達曾經生產的一款黑白底片

By Mariuszjbie - Own work,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650379

換句話說,雖然表面上看來,柯達的事業是敗給了科技趨勢,但周樹林卻認為,柯達最大的敵人正是自己。「經營環境瞬息萬變,任何一個產業都可能隨時被另一個新產業給取代掉,而柯達正因為過去在底片事業太成功,反而成為轉型的包袱,導致一再錯失機會,」周樹林說。

同樣的狀況,也正發生在台灣。周樹林表示,過去幾波的科技產業典範移轉浪潮,帶來的結果多半是新硬體取代舊硬體,例如個人電腦取代大型主機、手機與平板取代筆記型電腦等等;但從2010年開始,典範移轉的中心改為軟體和應用面,未來更將滲入社會生活的每個層面(圖2)。

圖2:新興技術將驅動新型態產業出現

資料來源:2018「網際網路趨勢研討會」,2018/03/29

科技業的內涵也正不斷進化

「以前談科技業,指的就是科技製造業,但未來可能每個行業都是科技業,」呼應周樹林的說法,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陳信宏引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兩位學者的研究指出,數位經濟可以分成數位部門、新型態數位服務、產業/社會數位化三個層次(表1)。目前的國際趨勢仍然聚焦在從生產觀點出發的數位部門上,但受到Airbnb、Uber等共享經濟的崛起的影響,也開始研究怎麼把這些新生的營運模式納入既有經濟體系中,但最值得關注的,是未來的人類社會將因為數位化呈現怎樣的風貌。

表1:數位經濟範疇定義與數位轉型 資料來源:2018「網際網路趨勢研討會」,2018/03/29;http://www.gdi.manchester.ac.uk/research/publications/di/di-wp68/

層次

數位部門(Digital Sector)

新型態數位服務(Digital Economy)

產業/社會數位化(Digitalized Economy)

內涵

部門別觀點,關切與數 位化有關的部門;較多 為生產觀點

因數位科技而增生的新興 數位服務,如共享經濟、平台經濟等

整體社會各個面向的數位化發展趨勢,如既有傳統製造產業、服務業、政府服務等

依照台灣仍以製造業為主流思維的狀況而言,我們對未來的想像仍然只停留在數位部門的層次,但來自社會內、外部的壓力,將逼得台灣加速往更高的層次走。陳信宏舉例,人人都知道台灣即將進入老年化社會,而且青壯年人口比例正急速流失,意味著在不久的未來,台灣的老年人必須得學著自己照顧自己。

「既然這樣,我們能不能用科技的方法,減少銀髮族的『不健康餘年』,來減輕健保制度的負擔?」他建議台灣可以建立運動處方箋制度,如果銀髮族健檢發現肌肉衰弱,醫生可以開立運動處方,到運動場所完成處方箋上指定的運動項目,一切過程都透過穿戴裝置進行健康數據的監測分析。如果這個方案可行,對於台灣當前最頭痛的長期照護困境,壓力將能減少許多。

因此,台灣目前最需要的,並非持續專注製造成本與流程的改善,而是深化數位經濟在各個層面的應用與創新。「台灣是個小國,所以在數位經濟這條路上必須謙卑,」陳信宏提醒,與時俱進、提早準備,往更高層次的數位經濟前進,就是台灣該走的路。


《北美智權報》第209期更多精采文章:

數位經濟正夯!阿里巴巴創投20億元資金相中的台灣新創是哪些?

百度被判侵權!耗時三年,這場輸入法專利大戰,搜狗終於贏了!

淺談歐洲專利局(EPO)審查溝通程序

 
發明授權專利僅次騰訊,你應該要認識的大陸互聯網企業——奇虎360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聯合IPRdaily中文網發布「大陸互聯網100 強企業發明專利排行榜」,針對全球公開公告的發明授權專利數量進行統計,在大陸前100名互聯網企業中,上市企業占比53%,其中騰訊公司排名第一、其次為奇虎360公司,百度公司排名第三。相較於騰訊、百度,奇虎360或許是個有點陌生的名字,但在風光赴美上市又歷經下市後,奇虎360今年又帶著傲人財報重回大陸A股市場,談到大陸互聯網企業,你不能不認識奇虎360!

大陸互聯網100強企業發明專利排行榜揭曉

這項統計針對大陸互聯網百強企業的專利權人進行排名,數據截至2018年4月10日,在入榜前五大的互聯網企業中,有3家大陸老牌龍頭企業:騰訊、百度、阿里巴巴,另外2家是互聯網新秀代表:奇虎360和小米。隨著共享經濟、人工智慧、網路直播等互聯網新領域快速發展,催生出催生出奇虎360、小米等「獨角獸」企業成為互聯網行業的新秀代表,更帶來許多創新的模式和新業務崛起。根據統計,騰訊公司歷年發明授權專利為4,933件,排名第一位;其次為奇虎360公司,歷年發明授權專利2,281件;百度公司則以歷年發明授權專利1,790件,排名第三。(完整排行榜請見附錄一)

表一、大陸互聯網100強企業發明專利排行榜前五大企業

資料來源:incoPat

在這前五大互聯網企業中,百度公司(Baidu)、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騰訊公司(Tencent)是大陸互聯網公司三巨頭,三者更以公司字母的縮寫合稱BAT,全球知名度不在話下;小米則是積極來台拓展市場版圖,似乎只有排名第二的奇虎360公司相對來說較為陌生。但事實上,在大陸互聯網企業中,奇虎360最引人注目,因為360集團就在不久前才剛剛回歸大陸A股市場,並交出亮眼財報,現在又以歷年共計2,281件的發明授權專利,超越百度名列第二,在大陸A股上市公司中名列首位。

回顧騰訊與奇虎360之爭

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禕在2006年創業時,原本是聚焦在搜索產品,卻未取得太大的進展。當年剛好是大陸互聯網的流氓軟體氾濫的時候,奇虎360趁勢推出一款具備屠殺木馬、清理外掛、修復漏洞、電腦體檢、電腦救援、保護隱私、清理垃圾的多功能安全掃毒軟體「360安全衛士」,一推出就大受歡迎,隔年用戶迅速突破1億人,從此奇虎360開始全力布局網路安全領域。 諷刺的是,雖然周鴻禕以「360安全衛士」東山再起,而事實上,周鴻禕早年有「流氓軟體之父」的稱號,因為他過去創辦的網路公司「3721」,正是大陸第一個流氓軟體,不但安裝了就無法解除,還會在瀏覽器中植入釣魚廣告、色情訊息,儘管手段可議,卻貨真價實讓「3721」成為大陸早期能夠獲利的互聯網公司,或許周鴻禕本人也料想不到,幾年後他會親自抗衡自己所帶起的流氓軟體,更藉此鹹魚翻身。

但就在2010年,互聯網龍頭騰訊也推出了一款免費的安全軟體「QQ醫生」,幾乎覆蓋了「360安全衛士」所有功能,對奇虎360造成極大的威脅,儘管2012年360公司在廣東對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提起反壟斷訴訟,最後仍以最高人民法院判決奇虎360敗訴收場。

奇虎360曾經是風光在美國上市的大陸互聯網企業,最終在2016年7月29日正式從那斯達克下市,2018年2月28日,奇虎360成功回歸大陸A股,以「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交所敲鑼上市。而在4月3日,360公司剛發布2017年財報,歸屬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人民幣27.5億元,比重組上市相關協議承諾首期業績的22億元多出5.5億元, 360公司回歸A股後的首度亮相,可說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360集團亮眼回歸,2017年智慧硬體服務成長迅速

根據360公司財報顯示,2017年360公司主要收入包括互聯網廣告及服務、互聯網加值服務、智慧硬體業務,其收入分別為人民幣91.15億元、16.98億元、10.99億元。其中,智慧硬體業務成長迅猛,毛利率增長10.89%。導航、遊戲、搜索業務是360公司主要收入貢獻來源,其中「360安全衛士」、「PC瀏覽器」、「手機衛士」三項業務的收入增長顯著。在傳統業務方面同樣具備優勢,截至2017年底,360公司PC安全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為95.66%,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達5.15億,行動安全產品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達3.50億。

圖一、奇虎360公司 2017年財報淨利

圖片來源:搜狐

技術實力才是互聯網企業競爭關鍵

以安全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360,去年投入於研發的金額達到人民幣24.2億元,占整體營業收入的19.75%,較2016年增長6.41%。360公司對於技術研發與創新的高度重視,可說在大陸互聯網企業中屈指可數,因此這回拿下大陸互聯網100強的第二名,並不令人意外。在此之前,其實360公司已經連續五年獲得「北京千件專利企業」,多年來一直以技術研發與創新推動公司整體業務,並以網路攻防、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慧作為互聯網核心技術,360公司發展安全技術主要方向,包括主動防禦、漏洞挖掘、病毒查殺等等,並由旗下12個研究中心、四大平台、四個實驗室進行安全創新開發。

圖二、360旗下的安全軟體

圖片來源:360官網

根據360公司規劃,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在安全方面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通過創新技術能力建設,在人工智慧、操作系統、雲服務平台建立面向未來的研發平台;此外將對可穿戴產品、智慧家居產品以及消費車聯網進行研發,建立智慧搜索、訊息流及商業化服務平台,並結合現有的遊戲和視頻業務,進一步開展動漫等新業務,打造互動娛樂新生態,同時360公司將積極擴展國際化業務,建立國際化研發中心。原因無他,因為互聯網行業競爭的核心關鍵仍取決於技術實力,唯有重視專利和不斷保護技術,才能讓互聯網企業繼續茁壯發展下去。

附錄一、大陸互聯網100強企業發明專利排行榜榜單

圖片來源:搜狐


《北美智權報》第209期更多精采文章:

進軍大陸醫材市場,得從困境中找機會

美中貿易戰,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方法界定產物請求項的可專利性判斷 ─ In Re: Nordt案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