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壓力鍋終究還是炸開來了。油電雙漲,驚爆國內物價醞釀漲聲四起,大至交通運輸,小至民生用品,似乎無一不漲,苦日子真的要來了嗎?或許是吧!但轉個念想想,這些代價何嘗不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做個比較,30多年前第2次世界石油危機,那時物價也是一飛沖天,人民囤積民生必需品,畢竟日子要過,但那時的社會環境,並無有無冷氣要吹的問題,因為沒錢裝冷氣機,也沒有因零食、飲料要漲而苦的問題,因為3餐都可能有問題了,誰還會在乎這些昂貴奢侈品的物質生活?而這就是那個年代的社會氛圍。
30幾年後的今天,國際原油價格已來到每桶100美元以上(2次石油危機時最高是每桶39美元),台灣的油價與電價與世界各國相較仍屬偏低,但這次油電雙漲的結果是什麼?人民所擔心的竟是共乘計程車要漲了、學校冷氣夏天會不會不開了、還是披薩、便當及飲料是否會跟漲等,其所關心的已非是基本需求,而是能否滿足已享受習慣的物質生活,而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年代,是一個進步的社會。
物價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政府很頭痛,人民更是頭痛。站在消費者立場,物價能不調漲,最好就不要漲,可能的話最好再便宜一點,尤其是台灣這10幾年來所呈現的物價漲,但薪水不漲的現象,鈔票變得越來越薄,就這次為了台電及中油因過去凍漲所造成的虧損,油電價格一次漲足,人民當然哇哇大叫。不論台電及中油的經營績效如何,如何讓人民瞭解高能源價格時代的來臨,人民應如何面對與因應,是政府應該做的事,卻只會耍嘴皮的將節能減碳掛在嘴上,而這也是馬政府為人民所詬病的地方。
2008年馬英九就任總統,上任後就將民進黨執政時期凍漲的油價解凍,並力推節能減碳,一時間也是引發相關物價的上揚,為了節省交通開支,民眾掀起騎腳踏車風潮,自行車及小折還曾一度賣到缺貨。結果呢?政客的話真的不能信,這次為了選舉,馬英九政府最後還讓油價凍漲,後果呢?就是選後一次清算,讓人民一次痛個夠,讓過去4年所謂的節能減碳政策只是喊爽的,毫無績效可言。
就如前面所言,享受進步是要付出代價的,人民並不是反對高油價及高電價時代的來臨,而是政府應將「進步」與「浪費」有效做出區隔。就以此次電價調整為例,完全不用調漲的度數是120度,而行政院長陳冲也承認這是家戶用電不含冷氣用電所計算出來的,哎!看這種謬論就知官員不知人間疾苦,竟然用目前民生必需品的冷氣來劃分,說白一點,也就是另一種貧富差距的歧視,否則政府乾脆下令,所有大眾運輸系統、政府行政辦公大樓及學校都不准裝設冷氣機,這樣不就更能夠節能減碳了嗎?
回不去了,這就是高能源價格時代的來臨。但,生活也絕對沒有那麼的苦,就看人民用什麼心態去調整與適應,冷氣可以吹,但定時、定溫,披薩、便當及飲料不是天天吃、天天喝,偶爾享受一下也不錯,享受進步總是要付出代價,但絕非是浪費。相對的,商家若以預期的通膨來看待消費者,藉此賺通膨的黑心錢,只要自由市場機制還在,掏錢是老大,你還真以為一盤60元的蚵仔煎「小吃」,消費者就真的會嗑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