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3位德國人製造出全世界第一支玻璃內膽真空保溫瓶,並以希臘文THERMOS(意即「熱」)創立品牌,1906年引進美國、1908年前進日本,接連推出各式保溫保冷器皿、餐盒,並且跨足燜燒鍋具系列。一支擁有百年歷史的保溫瓶,讓它在字典裡占有一「字」之地──「一支保溫瓶」從a vacuum bottle變成a thermos。膳魔師中國昆山廠區日前首度開放參觀,傳說中的百道工序正式揭密。
Thermos膳魔師之所以能在戰後的美國,迅速成為家家戶戶必備品,在於當時女人們亟欲藉由各式科技讓舒適與便利進入家庭,如烤箱、微波爐、洗碗機等用品,減少家務時間之外,還能兼顧工作。而不需用電就能保溫飲品的膳魔師產品,不僅受家庭主婦青睞,連探險家也是忠實愛用者。
膳魔師台灣區總經理吳昇澤自豪地說,Thermos保溫瓶可不只是個容器而已,它還能維繫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從你一早起床至晚間就寢前,這支保溫瓶都能與你的生活發生關係。例如早上趕時間,裝好一瓶熱咖啡去上班,在路上就能享用,或者到辦公室與同事共享咖啡香。」
該品牌於1986年起與台灣皇冠金屬合作,在淡水生產不鏽鋼真空保溫瓶,1998年將工廠移往中國,於上海昆山成立10萬平方米、含6大工廠的廠區,容納約2千7百名人員,形成現今歐美創意、日本研發、亞洲生產的形勢。
昆山廠總經理大塚榮二解釋,不鏽鋼保溫瓶生產體系從1991年便創立下來,從不鏽鋼薄板壓製、拉長、內外筒加工製成瓶身、頭口與底部的焊接、抽真空、除垢、研磨機加工、烤漆、矽膠塑類配具組裝等約100道精密工序後,一支保溫瓶才正式誕生。
從原料到成品,包括食品衛生相關的塑膠原料粒子染色、矽膠原料著色、產品模具等大小物件都由工廠內製作,不假代工以確保品質。而眾多部門實則需要大量機器與人力的配合,如矽膠加工課負責瓶蓋內「硅膠圈」的初步修整,得拿著一支支小剪刀,為硅膠圈修剪毛邊;激光焊接重地包含測漏、測溫的檢查,品保部門則負責進行產品抽檢,包括瓶蓋內圈的彈力、設備校正等檢測數據輸入電腦。
中國內貿上海總管理處劉達君總經理提到,以全球市場來說,歐洲偏向實用性甚於外表,因此款式多為經典款、深色系為主;美國則是熱情活潑,因此瓶身多以運動型、亮色系為考量。亞洲消費者則以好握、質輕為訴求,且中國男性與女性對於「紅色」特別喜愛;在花色方面,中國女性偏好以白底子花系列的圖案設計,上頭綴以粉紅愛心、小花、紅草莓圖案分別搶攻前3名。
劉達君說,台灣與日本女性喜好接近,皆偏好簡單耐看的幾何圖案,甚至令人想起日本人平日使用的手拭巾,如白底子水玉藍點、墨黑底白圓點、斜交叉菱格紋等,呈現精緻小巧、卡哇伊的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