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佳穎】這一年來,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香港發生震撼全球的反送中運動,而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中國經濟成長率創下27年來新低、工作機會減少。再加上社會缺乏自由、生活無法適應等等原因,一方面阻卻了台青赴中求學,另一方面已登陸的台青也有頗高比率離中返台。 雖然赴中熱潮稍降溫,但年輕的高中生仍有相當高的比率,把中國的大學當成未來選項。許多補習班、民間團體也看上這股商機而積極投入。 面對學生們的「中國夢」,許多台灣高中老師也開始積極地讓學生「認識中國」,希望降低學生被北京形塑美夢統戰的機率。 2019年,有人星夜赴中國科場,有人辭職歸台灣故里。
「公司一直要求我申請居住證,我實在受不了,剛好工作滿兩年,就回台灣了!」徐雅雯(化名,以下受訪青年皆為化名),已經從上海回到台灣兩個月,想起主管的要求仍然忿忿不平。二○一八年九月,中國政府開放港澳台居民申請居住證,享有十八碼的身分證字號,但她卻擔心有了居住證就會更像是個中國人。
赴中台青因複合原因返台
賴秀娜比徐雅雯早兩個月回到台,她原本抱著設計夢加入廣州青創基地,沒想到低薪困境一如台灣,月薪只有六千元人民幣,公司又不願意幫忙保五險一金(即中國的各項社會保險制),工作保障低又得負擔房租與生活費,一年後等不到加薪便索性回台。
同時間回台的還有劉婉柔,她去年隨著傑青會所舉辦的營隊到北京實習後就留在當地轉為正職,但工作不到一年,就受不了每天通勤一.五小時的生活,加上在台灣的家人生病,農曆年後就回到台灣。
「我們這團有六十人,最後有八個人留在中國,至今一半以上都回來台灣了。」劉婉柔發現,除了當年一同赴中實習的夥伴,許多前往中國工作的台青都紛紛因家庭需求、健康因素、言論空間壓縮、工作不如預期等不同且複合的理由,在今年上半年陸續返台。
無獨有偶,今年留學中國潮不如以往。台灣學生多半將申請中國大陸大學做為「另一個選擇」,意味著若在台灣申請到高C/P值的學校,就不會前往中國就讀。有一補教業者分析,台灣考制改變,從過去採計五科分數改為四科,加上台灣少子化,已經愈來愈多台灣學生能在台灣申請到理想的學校。
同時,選舉年也可能減少赴中求學的意願,海外留學的選擇更為多元,美、加、澳、日都成為選項。根據台南一中與台南二中的最新統計,去年分別有四位與五位畢業生選擇前往中國就讀,今年卻都掛蛋。建中、北一女、台中一中、台中女中等頂尖高中都有相同的趨勢。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