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轉運站 城際轉運新樞紐
文/劉淑婉;攝影/王能佑
繼臺北車站的「臺北轉運站」後,前後耗費6年,臺北市政府在北市東區規劃完成了。另一重要交通轉運樞紐「市府轉運站」;如同「臺北轉運站」在交通轉乘上,帶給民眾高度的便利性並帶動都市發展及附近商圈復甦,有了「市府轉運站」後,可以預見將帶動臺北東區更繁榮的發展。
信義計畫區門戶 北市亮眼新地標
「整個信義計畫區的發展是由內向外拓展的,『市府轉運站』大樓所在的位置,就像是信義計畫區的對外門戶,扮演著連結區域內外的閘口角色;2樓戶外人工平台景觀植栽和水景的設計,彷彿東區的一個綠帶,將整棟大樓和所在位置營造成都市綠洲的意象」;「它不僅是交通轉運站,整棟大樓的設計,更已成為臺北市的新地標。」
談到「市府轉運站」大樓,統一開發公司經理張再春如此形容。
「市府轉運站」大樓位於忠孝東路與基隆路交叉口,地處臺北市商業活動最活絡的信義計畫區,與捷運市政府站共構興建。以信義計畫區來說,透過站內的連通道,「市府轉運站」是前進信義商圈的重要入口。不論是前往市政府洽公;會聚市民廣場前參加各類市集活動;到信義誠品閱讀一本好書;在新光三越、101百貨盡情享受購物樂趣;到有「貴婦百貨」之稱的BELLAVITA內三星米其林餐廳品嘗高檔法式料理;或在威秀影城看場好電影,「市府轉運站」是最佳的入口和出發點。
加上對外往西連結國父紀念館、忠孝東路東區商圈,「市府轉運站」如同羅盤,不但引領著人們在城際間轉乘,也在城內區域間的軸線上延伸前進。
融合商場旅館於一體 盡享多元生活樂趣
「市府轉運站」大樓採BOT方式開發,設定地上權50年。統一集團於民國93年8月間得標,成立了統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整個BOT案的興建及營運。整個大樓興建為地上31樓、地下5樓,除國道客運站外,並結合捷運系統、商場及飯店,屬多功能轉運車站大樓。在安全至上的考量下,「市府轉運站」成為北市迄今唯一採鋼骨結構興建的轉運站。
張再春表示,樓層的配置上,轉運站設於1樓、百貨商場位於地下2樓至地上7樓,飯店則設於8樓至31樓。透過捷運欲轉乘國道客運的旅客,他強調:「從捷運市政府站下車,2號出口出來,步行不到200公尺,就可進入轉運站搭車,超便利的。」
交通運輸上,轉運站結合國道客運、市區公車、捷運等轉運的功能,成為北市另一個重要的城際交通轉運中心。目前進駐「市府轉運站」的客運業者共有14家,以經營中短程路線為主,包含通往宜蘭、基隆、桃園、新竹、苗栗、臺中、臺南等地,服務的乘客主要以通勤者及商務旅次為重。運量方面,尖峰時間可達到每小時100班次的車次,預估每日乘客人數約可達1萬人次。
經常利用高速公路南來北往的旅客,在「市府轉運站」搭車,國道客運可減少在市區繞行的不便,大幅縮短旅客的乘車時間,便捷許多。
百貨商場方面,張再春指出,統一與日本阪急百貨合作,由統一阪急百貨經營。市場定位為替龐大轉運人潮提供國際化高品質舒適購物環境和休閒娛樂為主,並以「打造OL時尚的美人百貨」作為店鋪定位,目標客層鎖定為可支配所得高、對時尚具高度興趣、願意投資於時尚的30歲粉領上班族為主。百貨商場預定今年10月開幕營運。
旅館部分,統一則引進美國知名飯店經營集團Starwood(喜達屋集團)旗下的W
Hotel品牌,經營W-Taipei飯店,這也是國內第一家引進Starwood集團W-Hotel品牌經營管理模式的飯店。他說,W-Taipei將提供403間寬敞豪華的住房,飯店內擁有大型宴會場地、多功能會議室、景觀餐廳、空中花園及SPA水療池等設施,預定年底開始營運。
先進設備與設施 讓搭車成為一種享受
過去民眾對傳統老舊車站空氣、空調不佳的詬病方面,「市府轉運站」特別設立自動月台門控管系統,並在月台天花板及地面埋設抽風設備,以確保旅客安全及站內空氣品質。臺北市政府公共運輸處表示,場內大客車運轉空間上方,也設置吸音障板,降低噪音音量。
轉運站內除保留基本設施外,並設有便利商店、麵包店、點心輕食販賣店等,方便旅客的需要。
作為一個城市新地標的「市府轉運站」,提供的不僅是一種更便捷的交通轉乘服務,其結合購物休閒的多元複合功能,將改變長久以來民眾對往返城際間的既有概念與方式,這裡不只是車站,更整合交通與商圈,帶動附近商圈進一步發展。一種新的生活模式與體驗正隨著「市府轉運站」車次、人潮的流轉,開始蘊釀、成形。
▲「市府轉運站」大樓小檔案:
開幕時間:轉運站於民國99年8月5日開幕,統一阪急百貨和W-Taipei旅館分別預計於99年10月與99年年底開幕。
所在位置:忠孝東路5段6號(忠孝東路、基隆路口)
營業時間:凌晨5:00∼午夜1:00
營業特色:結合國道客運、捷運系統、商場及飯店,屬多功能轉運車站大樓。大樓地上樓高31層、地下5層。
交通:搭乘捷運板南線於市政府站下車,或搭公車於捷運市政府站下車。
網址:www.estation.com.tw
臺北轉運站 翻轉城市新軸線
營運即將屆滿1週年的「臺北轉運站」,藉由高鐵、臺鐵、國道客運、捷運、公車的「五鐵」轉乘高度便利性,現今已成為民眾在城際間南來北往時的主要交通往返據點;轉運站大樓所屬的購物中心、電影院,更是市民平日休閒娛樂消費的新興熱門場所。
位在臺北火車站北側、市民大道與承德路口的「臺北轉運站」,於民國98年8月19日對外開放營運,為地下6層、地上18層的複合式大樓。大樓除國道客運轉運站外,還包含購物中心、電影院、商務旅館、辦公室、住宅及停車場等。轉運站採24小時運作,目前有三重、和欣、阿羅哈、國光等10
家國道客運業者進駐,路線為桃園以南共38條國道客運路線。
「臺北轉運站」的啟用,改善了以往重慶北路臨時轉運站上、下客時所造成的承德路交通阻塞問題。周邊華陰街的街廓風貌也隨著「臺北轉運站」的發展,由原本的老舊社區形成新的商圈,臺北車站北側地區的市容景觀因而蛻變。
在市府和經營業者的努力下,隨著各項改善設施的逐步完成,「臺北轉運站」剛啟用時遭外界詬病的指標不清、無障礙設施不足、對附近居民形成的噪音、空污等問題,都已解決。
堪稱為北市西區新地標的「臺北轉運站」,不但帶動了西區的新商機、新活力,創造經濟繁榮,也成功地翻轉了城市發展的新軸線,讓西區脫胎換骨,邁向新發展遠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