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s uno電子報】提供流行穿搭、單品介紹等內容,讓你輕鬆掌握流行時尚訊息,成為最具魅力的時尚質男! 【常春藤解析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中級∼中高級,文法解析最詳盡、學習最快速吸收,是您每天必讀的英語刊物。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直接訂閱:
老房子和藝術同居:寶藏巖 國際藝術村
幻炫光影,花海美景拍花博
 

老房子和藝術同居:寶藏巖 國際藝術村
文/宋祖慈;攝影/王能佑

寶藏巖,一處小型的歷史聚落。在這裡,過去一棟棟違章建築卻保留了都市發展的集體記憶,加上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規劃一群年輕藝術家進駐,讓這些已然陳舊的建築,得以煥然新生,繼續訴說生命故事…。

國際藝術村開村囉!

多年前,寶藏巖地區歷經違建拆遷、住戶安置與現地保存等爭議,最後在認為寶藏巖如果得以活化保存,將可提供臺北人思考都市再結構的共識下,終於蛻變成「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並於今年10月開村。

北市府文化局在民國93年將寶藏巖登錄為臺北市第一處歷史聚落,經過長期勘查、研究與規劃,於民國95年著手修繕,低度整修現存的百戶住家後,分別充作寶藏家園、藝術家工作室以及國際青年會所,提供行動藝術發生與持續的場地。

目前「寶藏家園」有22戶原住戶搬回居住;「藝術村」部分規劃有14間駐村工作室、12個微型群聚、2間排練室、3個展覽空間,以及散置在街巷間的大大小小廣場和15個 「國際青年會所」單元。總體來說,藝術工作者和文創聚落經營者、國際青年會所的流動旅客及社區居民,將各以約1/3的比例,成為寶藏巖聚落的新住戶。

空間性格也是一種展覽

從公館汀州路230巷一路走進寶藏巖,即可發現福和橋橋墩道路的牆面上,以可愛筆觸彩繪了臺北人熟悉的日常生活事物,這是潘羽祐創作的〈城市好風光〉。行至聚落發展的起源地寶藏巖寺,驚喜發現曾是臺北南區信仰中心的它也經過一番整修。廟埕旁有間小警衛室,這兒就是藝術村的入口,訪客可於開放時間在此登記後入村。

早先經常被攝影師取景的一大排信箱還矗立原地,但現在居民多半會到崔媽媽辦公室取信,這是因為寶藏巖住戶多為年長者,所以文化局特別委託崔媽媽基金會照顧他們。信箱對面的「心房廣場」種植了一些香草植物,綠意盎然。若想聽聚落導覽,可於固定時間在這裡集合;如果只是隨意走走,在不打擾居民作息的前提下,則可依照牆上的紅、黃、綠三色指標參觀,紅色代表藝文空間,黃色是微型聚落,綠色則為藝術村。

雖然曾經因為水源保護和軍事單位設置而被管制多年,但民國50至70年是寶藏巖地區聚落發展的高峰。它和熱鬧的公館商圈只有一條巷子的距離,卻形成截然不同的生活圈,令人感受深刻──上百間違章建築參差錯落在臨新店溪的小觀音山山麓,簡陋又生動,只因在快步調的都會核心區裡,這些「長相特殊」的建築,記錄了一小塊節奏慢一點、改變少一點的庶民生活。而現今走在曲折小巷中,不必有鬼鬼祟祟窺探人家生活的內疚感,因為門牌上會標明此處是歡迎參觀的公共空間或非請勿入的住宅及工作室。

如果想與駐地藝術家多一點互動,可選擇週末或活動日來訪,和藝術家聊聊他們的創作理念;若於平日前往,雖然在安靜巷弄中會有迷路的可能,但在轉角處遇見公共藝術作品的驚喜,卻令人回味無窮。

例如「都市酵母」策劃的「黃色椅子計畫3:六張椅子.六首詩」,是專屬於寶藏巖的街道家具,由6位藝術家創作的〈少一根筋〉和〈登寶座〉等作品,錯落出現在小廣場或空屋裡,十分精彩;十字廣場則是在拆除幾戶結構不安全的房子後,於擁擠樓房間乍然現身的小廣場,周邊的51弄5號是個微型聚落,2至4樓分別由金工藝術家呂雪芬、攝影家甘燿嘉和神棍樂團進駐;小咖啡館「尋寶坊」內保留了許多老房子拆除或整修前的原有物件,參觀者可藉此瀏覽藝術家的訊息。

這裡的空間雖小,不若大家想像中的藝術家浪漫居所,但藝術密度與創作能量卻很高,值得駐足流連。

新創作活化舊聚落

整體而言,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規劃了14間創作計畫駐村工作室,公開徵選各類型的創意工作者,提供進駐3到6個月的住宿及工作室,希望他們透過中、長期的在地觀察後,執行駐村藝術計畫;微型群聚則因應聚落原本的房屋紋理,提供工作室及辦公空間給各類型文化創意工作者與團體使用,藉此創造群聚效應。

例如「綠野地」這塊草皮先前是整修房舍時臨時搭建的組合屋,功成身退拆除後,改由一直在寶藏巖駐村的差事劇團鐘喬策展,找來藝術家林舜龍用線條構成〈動.見.聽心房〉作品,同時也可作為露天舞台使用。林舜龍在創作的同時,亦進駐村內的55號2樓,並取名「心窩」。因為長期與在地居民來往,生活與創作內容相互啟發,所以他的作品頗具在地情味,藝術感十足。林舜龍看起來很適應駐村生活,笑著說〈動.見.聽心房〉完工後,還要蓋公共廁所的裝置藝術呢!

「歷史斷面」是寶藏巖藝術村最具代表性的地景,其用一幅畫面凝結兩代、甚至是三代人,在臺北這座城市構築的棲身之所。不同家戶的樓板及瓷磚牆面,悠然訴說發生過的故事──有人搬走、有人住進來,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本來因為要蓋公園,爭論著是否該拆除的這座山村,現今何嘗不是另一種公園?哪種結局會更好一點,你不妨親自前來尋找答案。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小檔案

地址:汀州路3段230巷37弄4-8號

(230巷直行到底)

電話:2364-5313

網站:www.artistvillage.org

交通:捷運公館站水源市場1號出口,往汀州路3段方向步行約10分鐘。騎單車者沿新店溪右岸自行車道,即可抵達。

登記入村時間:週二至週五15:00∼22:00,週六、日11:00∼22:00(週一不開放)

導覽時間:週二至週五場次為15:00、16:00,週六、日場次為14:00、15:00、16:00(無需預約,滿5人成行)

近期活動:「好寶寶耶誕派對──寶藏巖也有小草地」特別活動,12/25於開放時間在「歷史斷面」舉辦,入村後可自由參與。

 

幻炫光影,花海美景拍花博
文•攝影/張偉銘

關於張偉銘

資深媒體出版人,玩相機、攝美景達10年之久,其攝影達人部落格「神奇Jack」以感性、唯美的攝影作品,在專業攝影網站深獲好評。

花博之美除了壯觀的花海、爭豔的花藝及奇珍異草外,還有科技、建築、聲光、夜景、藝文表演等,攝影題材繽紛豐富!身為攝影部落客的我,當然要身先士「足」,先到花博走一遭,提供最佳拍照地點以及攝影技巧,幫大家更省時、省力地為花博的美留下紀錄。

遊園攝影 先修攻略

對於喜歡自拍或拍大合照,或對於畫質要求較高,以及要夜拍的朋友,腳架是必備的,但因人潮眾多,使用時要格外小心,以免不慎跘倒。

一般遊客若是使用小數位相機,可善加利用內建的場景模式;介於傻瓜和單眼相機之間的微型數位單眼相機,更是巿場上的主流,不僅機身輕巧,還可更換鏡頭,搭配簡易多功能的拍攝模式及場景選擇,不論日夜、晴雨、室內外,只要操作得宜,都能聰明地拍出優美的照片。另外,備有數位單眼相機的朋友,建議選擇近焦段加遠焦段(24∼105mm)的旅遊鏡,不必更換鏡頭,遠方的廣闊花海或近距離的花草,都能輕鬆入鏡。

建築.展覽

絕佳拍攝點

花博展區建築,我特別推薦以下5個展館,想完整拍下全景與建築的氣勢,建議鏡頭可使用最廣的焦段。

流行館 氣勢磅礡

流行館的白天與夜晚,呈現截然不同的景致,若時間不夠,建議可於晚間前往拍攝,無論由戶外或室內取景,都有絕佳的氣氛和獨特的美感。寶特瓶材質堆砌而成的外觀及LED燈的光影變幻,極富流行時尚感,館內挑高寬敞的舞台區、展示區,都是入鏡的好主題!

舞蝶館 線條造型優美

舞蝶館的流線型鋼樑,視覺美感相當強烈,使用超廣角鏡頭最能呈現這個展館的特色。建議可在戶外接近入口處的地方,採蹲下的姿勢仰拍取景,舞蝶館內景與建築外觀的點、線、面不同視覺美感,將透過鏡頭一次展現;另外,舞台區及座位區的兩側,也是很好的取景點,放射交錯的線條,美得讓人驚豔不已!

美術館 玻璃走廊現代感十足

位於寰宇庭園區旁的美術館南進門的走廊,以玻璃帷幕、簡約的白色、自由的線條為主架構,大片自然採光照亮整個白色空間,充滿未來感及藝術感。拍攝地點以餐廳入口處的位置最佳,可呈現空間的交錯美感;同樣位於玻璃走廊上的服務台及休息區的光影也很漂亮,蹲低仰角拍攝,將透著藍天的玻璃屋頂一起入鏡,可輕鬆拍出視覺感十足的作品。

故事館 都鐸風建築引人

這座位於美術館旁的歐式小巧建築,造型獨特,從花園水池正面拍攝,或由建築側面往庭園方向拍,都是不錯的選擇,同樣建議採蹲低仰角拍攝,可拍出有別於一般中規中舉的特殊構圖。

花茶殿 古色古香閩式庭園

以林安泰古厝為核心所建構出的花茶殿,有庭園、建築,還有古色古香的造景,夜晚在燈光的照亮下,更具文化傳統氣息。花茶殿有著一池綠水,水池兩側的涼亭都是絕佳的拍攝位置,能拍出豪門巨賈的氣派,在建築旁的步道上,以45度角蹲低仰拍,能將飛簷的線條完美表現,拍出漂亮的閩式建築的復古風情。若於晚間拍攝,記得要使用腳架,或者選擇夜景模式,才能拍出清晰畫質的優質作品!

花海.景物

構圖取美景

花,是花博園區的攝影重點,花景有花海、花藝、單花,景點有室內也有戶外。室外花景除了圓山公園區的地景花海、精緻花卉、海韻──上海展園,以及新生公園區的林下花圃花海區和鯨魚綠雕等,結合花藝與花卉的寰宇庭園區,也是取景的好地點。

花博室內展館花卉照明還算良好,可以不必使用腳架和閃光燈,一般相機拍攝全景時,可以選擇風景模式,若以花卉為主,則可選擇近拍模式、強制不閃光;數位單眼或微型數位單眼相機只要稍微調高ISO值(感光度)、開大光圈,輔以防手震鏡頭,或開啟微型數位單眼相機的防止移動模糊功能,即使不用閃光燈,也能拍出曝光充足、畫質清晰的好作品。

也許有人覺得我擅於拍攝花卉,關鍵在於選用了構圖方便的長鏡頭(70∼300mm),一來可以從遠處捕捉好畫面,當想拍攝大片花海中央的花卉、樹枝上或水池中無法靠近的景物時,不僅能拍出夢幻感十足的漂亮佳作,也可避免為了就近取景而踩到植物。想拍好壯觀的花海,卻又不想拍到雜亂的人群,建議可使用超廣角鏡頭(14∼24mm),當別人一直往後退才能拍大景時,可以輕鬆地靠近花卉、避開人潮拍下全景。若想呈現誇張透視張力,充分表現大片花海之美,建議拉高視角往下拍,被拍的面積才會拉高、拉廣。

想拍好照片,光影的掌握及構圖取景技巧更是重要。陽光露臉的好天氣,最適合在戶外拍照,但若在大太陽下順光與花海合影時,被拍攝者常常因為光線太強而瞇眼,此時可改逆光角度拍照,再選強制閃燈補光,如此一來,人物和花海皆可漂亮入鏡。

另外,可依不同主題取景構圖,例如,壯闊的景觀,強調花海鮮明的色塊及整體氣韻;若是拍攝一叢叢的植栽,關鍵在於表現繽紛錯落的美感;花藝作品的精神,在於整體造型美感;而若「獨戀一枝花」,可依花草種類,強調其花形的獨特美感。掌握上述的構圖技巧,即能明確貼近拍攝主題,不用專業相機,照樣能攝出好照片。

夜景.光影

捕捉動人瞬間

花博園區的夜景、光雕,也是很好的攝影主題。想將圓山公園區行人陸橋前的互動光雕完美呈現,建議拍攝時面朝流行館──遠東環生方舟,可把行人陸橋的藍光及流行館的橘黃色燈光一次入鏡,色彩繽紛,視覺效果絕佳;爭艷館外的棚頂造型光影效果,也非常漂亮,建議蹲低往屋頂仰拍,可拍出幾何光影的趣味。

大佳河濱公園區的藍色水岸,有著五光十色的光雕,在大佳碼頭的登船口可用夜景模式,拍攝光雕睡蓮的燈影,再襯以圓山飯店為背景,畫面非常有特色。而對岸堤壁的互動光雕及大直橋的數位水幕,由於距離較遠,則可運用長鏡頭,就能輕鬆拍到科技光影的好作品!

眾所期待的夢想館,從踏入的瞬間,就讓人驚呼連連,視覺效果最精彩的是大廳「序曲」的聲光秀,這朵名為「綻放」的巨型動力機械花朵,在原住民小朋友天籟般的樂聲中,舞出開闔波浪的舞姿,相機快門都完全停不下來;由於這裡的光線微弱,僅機械花光線較強,但開闔之間忽明忽暗,再加上展館規定不能使用閃光燈,使用微型數位單眼相機時,建議ISO盡量調高到品質可接受的範圍,以快門先決拍攝(快門可定在1╱125),動態的機械花才不會糊掉。

對我來說,拍照除了用相機之外,還能用「心」捕捉動人的一刻!在夢想館中,遇見一名中年男子,推著輪椅上的老母親,母子兩人伸手讓由蛹演化成蝴蝶的互動光影,從手中翩然飛去,我心想,這位老母親雖然老了,可是在夢想館裡,她一定也回到小女孩的心情吧!這回眸一瞥的感動,雖然來不及按下快門,但是我心靈的快門已然按下,放在記憶的底片中;也讓我深刻體會到,關懷環境就是關懷人,也是關懷生命,心中對花博的美意也感動了起來。大家不妨也用美善的心,一起感受花博、拍攝花博!


TOEIC(多益測驗)如何拿高分?
處在國際商務環境的您,考TOEIC(多益測驗)了沒?本次請來TOEIC滿分的紀錄保持人,教導大家讀書的小技巧並傳授拿高分的秘訣!

訂眾文生活英文報 送實用好書
身為學生或上班族的你想在新的一年增進英語能力、跨越英語難關?即日起至1/31,訂閱【眾文生活英文報】即有機會獲得實用好書,還可輕鬆學會生活英語!


免費電子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