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以英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TAIPEI英文季刊電子報】給你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不同主題的精彩報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7/26 第43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臺北好好玩 Outdoor Weekend 給入門者的一堂露營課
•臺北照過來 喝一杯老茶底的台北手搖飲 —— 吳氏設計 吳孝儒×琅茶 蕭意玟&楊德威
Outdoor Weekend 給入門者的一堂露營課
臺北畫刊聯合新聞網
▲小白與智維時常帶著孩子一起露營。(攝影/林冠良)
【文-黃思齊 攝影-林冠良】

「因為露營,我發現自然環境能增強孩子們的領悟和感受力。」家庭露營部落客「爸趣外露」共同創辦人小白笑著說。一般人聽到露營,第一直覺往往是全副武裝開車遠行、蜿蜒上山,但露營其實可以很簡單、隨興,作為資深「露友」,小白一家將帶領我們一窺新手也能快速入門、享受自然的露營方式!

放鬆放空,小資露營日常

「我和老公(智維)兩個人都是坐不住的射手座,因為太愛出去玩,有小孩之後一直在尋找更省錢的出遊方式,所以才接觸到露營。」小白一家開始露營的動機非常實際,就是希望能在預算考量下經常出遊,於是漸漸地從住民宿轉變為搭上一頂帳篷住在野外,在蟲鳴鳥叫之間,與自然環境的脈動同生共息。

隨著台灣的野外活動風氣日漸興盛,露營便是新興的熱門活動之一,到露營區露營是其中最常見的方式。一般來說,露營區的計價模式包含按照人數、車輛或營位計算,營位從免費到數百、數千元不等,對於一個月至少露營兩次的小白和智維一家來說,一個營位1,200元以下的營區便是首選。

談到其他的露營方式,小白分享道,還有野營、車泊,甚至是注重質感、對於裝備設計感和搭配方式十分講究的美學露營等選項。「以帳篷來說,我的露友們使用過最貴的帳篷大約5萬元,但是美學露營愛好者使用的帳篷至少需花費8萬元;雖然近年來也有奢華露營的風氣,但我們還是比較喜歡和大自然更親近,而且簡單、方便的露營方式。」小白說。

三大營區,週末就能出發

在都市裡也能露營嗎?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台北市與外縣市最大的不同是露營區大都位於交通便利之處,外縣市的露營地則大都位在山區,雖然能更深入山林,但長距離的路程與交通時間,無形中也提高了一般人露營的門檻。「台北其實滿適合露營車型態的旅遊,因為去山裡需要經過較多狹小的產業道路,露營車較難到達。」小白說。

如果沒有時間、又不想大老遠跑外縣市,台北市其實有3個露營區可以選擇,小白為入門者推薦的首選,是位於華中河濱公園的華中露營場,這裡提供露營拖車、汽車營位和草地營位出租,還有排球場、足球場和自行車道等設施。雖然必須酌收入場費,但比較不受事前線上登記的限制,可以讓心血來潮的露營新手隨時前往,輕鬆體驗露營樂趣。

除了華中露營場,位於北投近郊的貴子坑露營場臨近登山步道、水土保持教室與湖泊,也臨近熱鬧的北投溫泉區,適合喜愛自然的親子前來共度週末時光。而位於內湖區的碧山露營場,則可以由大崙尾山麓的碧溪產業道路進入,夜晚的城市燈火,為露營者帶來除了山林野趣以外的不同感受。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兩個露營區屬於免費公有營地,極為搶手,需要事先線上預約,且必須在畫定的炊事棚內煮食並自行帶走垃圾,雖然較為繁瑣,但這同時也是遵守秩序與保護環境永續的表現,讓露營同時成為親子教育的最佳機會。

新手露營,好露友帶你入門

對於初次露營的新手來說,小白提出兩個大家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在野外露營時,因為沒有太多額外的光源,作息建議跟著太陽走,且建議穿著長褲防止蚊蟲叮咬。」另外,小白認為露營新手最重要的並不是馬上購買一堆露營物品,而是找到能夠引領你踏入露營領域的好露友:「和有經驗的人一起去露營,遇到問題時才會知道怎麼解決。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會喜歡露營,建議先借用露友的裝備,或者先以租借的方式代替購買。」但若說有什麼裝備是該早早入手的,小白一家認為功能強大的保冷劑(冰寶)與一輛大容量的車,能讓露營更為方便愉快。

此外,與好露友同行也更能確保露營品質。小白說:「我們較常舉辦團體露營,車程中孩子有玩伴,不至於因車程較長而感到不耐;而且大家可以提前分配,攜帶不同菜色共餐,省下很多料理的麻煩。」

小白也跟我們分享團體露營的另外一個要點,就是選擇生活作息相近的露友。「有的人喜歡聊天到很晚,有的人喜歡早起活動,因為帳篷沒有良好的隔音和阻隔燈光的功能,選擇與作息相近的露友一起露營,比較可以避免互相干擾的情況。」

露營的美好,不僅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同時也來自人與人之間的溫馨時光。在忙碌的生活中,如果想要重溫朋友間青澀時期的月下暢談,或是小家庭的溫馨遊趣,露營的彈性和自由,正是讓不同人都能享有愉快時光、重拾感受力的好選擇。

都會型 vs. 自然系

華中露營場

世界少見的都會型公園式露營區,備有台灣稀有的露營車營位。

華中河濱公園

02-2307-6929

貴子坑露營場

露營區內綠意環繞、遠離塵囂,還能享受山邊的絕佳美景。

北投區秀山路161號

02-2759-8528

碧山露營場

場內規畫了小木屋和涼亭營位,就算下雨也能不受天候影響。

內湖區碧山路26-6號

02-2794-9435

 
喝一杯老茶底的台北手搖飲 —— 吳氏設計 吳孝儒×琅茶 蕭意玟&楊德威
臺北畫刊聯合新聞網
▲對琅茶而言,從茶具到茶葉呈現,在當代都有許多不同的可能性。(攝影/蔡耀徵)
【文-許慈恩 攝影-蔡耀徵】

台灣茶在國際上享負盛名,而以台北作為基地,這幾年許多創新茶品牌和年輕愛茶人,投入舊茶與新裝、產地與飲茶文化之間的連結與革新,寫下在地與當代特有的台北茶故事。

定義時代 喝茶的新動詞

仔細回顧茶的過去就會發現,唐代煮茶、宋人點茶、明朝之後有了泡茶的傳統,每個時代飲茶的方式和之前都不太一樣,「於是我在想,有什麼動作是代表現在的呢?除了泡之外,應該就是『搖』和『吸』,搖是製作手法,而吸是喝茶的動作。」設計師吳孝儒解釋著說。

生活在台北,如今飲料店的密度早已遠遠超過了便利商店,習慣了走幾步路就能遇見手搖茶店,微糖、少冰、料少,還可以指定鮮奶產地,似乎懂不懂完美比例、哪一家什麼茶品好喝,已經成了檢驗對一座城市內行程度的隱形指標。

點一杯客製化手搖茶的習慣、邊走邊用吸管拌勻的反射舉動,這些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的大眾文化,背後其實象徵著當代人的生活模樣和思考路徑,從煮茶、點茶、泡茶,到現在的冷泡或手搖,吳孝儒認為「動詞」決定了一個時代如何和「茶」產生關係,也連帶影響茶具和茶飲型態的革新。

他進一步具象化腦中的理論,「如果是2、300年之後的故宮,想展出千禧年以來的茶文化,除了工藝師的茶具作品之外,說不定會放環保吸管、手搖茶的杯子,因為可以連結到許多當代關注的議題,例如流行趨勢、環保或在地意識。」他笑著說。

添入城市個性 喝茶的不同途徑

延續著茶具的議題,新生代茶品牌「琅茶」的創辦人楊德威接著說,若要以唱片比喻,「以前泡茶本身可能像黑膠,很在意器材和使用方式,但我們兩個對於儀式的要求相對寬鬆,重要的是把核心精髓保留下來。」當吳孝儒問及貫穿其中無法妥協的堅持是什麼,琅茶另一位創辦人蕭意玟直覺地說,「是好的茶葉。」要泡出一壺對味的茶,最講究的是茶葉品質,「其次才是不同的技術、觀念和使用器物。」在這一眾台北新銳茶品牌中,或許定位、經營方式五花八門,但目標則隱隱然有一種共通性,都是在有所堅持之下,試著降低進入門檻,讓年輕人也能親近品茶。

在人人都能自成風格的忙碌城市裡,全套傳統茶具、完整的自家泡茶空間不再是標準配備,泡茶似乎可以有更多想像力。譬如簡單的馬克杯或喜歡的生活器具,搭配即開即用的茶葉;又或是善用便捷的大眾運輸工具,連器具都無需準備就能直達產地隨興喝茶。

而說起台北作為茶產地,琅茶的兩位創辦人專業地推薦,「比較近的像是木柵的鐵觀音,搭個捷運、貓纜,就可以到達全部都是茶的地方。在台北,如果你想坐下來泡茶,貓空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一種台北文化 各自表述爭鳴

若喝茶文化能寫成光譜,琅茶代表著講究的品茗,那或許吳孝儒所關注的手搖飲日常,就是跨越整條光譜來到隨興至極的另一端,「但我從來不覺得這是兩件對立的事。」雙方代表不約而同地說,原以為會迎來一場「正統茶」和「隨便配」的大比拚,聊著聊著,卻發現一切觀點太過相似,風格化的泡茶方式和有點亂來的客製化手搖茶其實是同一件事,恰恰體現了台灣人特有的「混搭」基因,有些任性卻充滿活力。

例如多多搭配綠茶、本地茶葉裝進異國風情的茶杯,混合作為本體讓「台味」推陳出新,吳孝儒說,「手搖茶的有趣之處,就是在一口之中能喝到3、4個產地,不只是茶葉來源不同,牛奶、珍珠也各有產地,那口滋味是很複雜的,只有台灣人會這樣弄。」語音剛落,光譜另一端的代表蕭意玟則同感地表示,目前也有合作夥伴把琅茶的茶和咖啡調和在一起,「台北是一個非常自由奔放的地方,不管是精品茶或是手搖茶,若要探索茶的世界,你可能會覺得非常有意思,因為永遠有新鮮的發現。」她一語點破,大家都同感地笑出來。

像是不同端點的人都願意試著相遇、彼此熟悉,於是促成了慢慢往中間靠攏、融合的台北喝茶生態。在不斷的互相交錯、真誠溝通之中,我們隱約可以看出推動台北茶產業革新的兩條路徑,從手搖茶出發、以策展設計呈現茶文化的吳孝儒,代表的是由生活出發的「民情」端,透過與日常相關的手搖記憶,引領人們進入博大精深的飲茶世界;而每一季都深入產地,帶回單品茶葉的蕭意玟與楊德威,則是「風土」的轉譯者,藉由入口的茶,說出在地真實的茶葉文化。

茶與城市 新與舊的進行式

問起兩個端點的轉譯者,如何看待茶和台北?以茶葉為本體的琅茶,分析台北是一支「輕烘焙的阿里山烏龍」,因為經過輕焙,所以比一般的烏龍更具甜味、容易入口。「它是有一點點火候的,但整體給人的感覺很好親近、喝完會有點想念。」而對茶藝工作者來說,台北的國際能見度很高,「許多旅客會從台北開始認識台灣茶。」蕭意玟說,這就像阿里山烏龍,既是絕佳入門,也代表著台灣經典的味道。

而從「人」的面向出發,吳孝儒則描繪台北很像是每個人心中都一定記得、那帶點麥香的古早味泡沫紅茶,「其實直到現在很多紅茶也還是會帶一點麥香,這是在其他國家沒有的味道。」走在前端卻也念舊,在新與舊之間不斷混合、碰撞出新滋味,那便是獨有的台北敘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