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郭慧 攝影/留榮鋒】知名景觀建築師郭中端,被譽為「景觀界傳奇女力」,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八田與一紀念園區等,都出自她的手筆。對她而言,北投溫泉親水公園是耗時7年的自慢之作,北投更是一處充滿療癒氛圍的迷人所在。
在日光燦然的夏日午後,郭中端帶著我們來場北投散策,從市圖北投分館出發,一路走到地熱谷,一身輕便的T恤、牛仔褲、編織圓帽,她身姿颯爽、健步飛揚,聊起沿途地景流轉,20年前為修建北投公園蒐集的史料,至今記憶猶新。「其實一開始,北投是軍人療傷的地方。」她說,「日俄戰爭時,許多日本軍人身心受創,當時醫生出身的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便決定把這些軍人送來北投療養。」
彷彿要印證所言不虛,郭中端帶著我們漫步到今日加賀屋溫泉飯店旁的天狗庵遺址,「天狗庵的老闆平田源吾意外發現北投的溫泉很有療效,就在這裡經營第一家溫泉旅館。大家帶著自己的鍋碗瓢盆、棉被枕頭來這裡住下,用便宜的價格泡湯療養、恢復元氣,這也是日本『湯治』(とうじ,指在溫泉地長期停留,藉由溫泉療養身心)的概念。」
新女性的北投浴場
不過當時的女性,可不像現在,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溫泉所帶來的療癒感,郭中端解釋,「原本泡湯的都是男生,後藤新平的太太覺得女生也想要泡湯啊,後來就蓋了公共浴場。浴場湯池也是男女分開,一座大湯池給男生、兩座小湯池給女生。儘管如此,當時去泡湯的女生還是少數,會來這裡泡湯的,算是很新潮的新女性!」在研究的過程裡,她也發現,那時在台北的日本人冬天想要泡湯,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北投。比較富裕的人到浴場;一般人就在河道邊搭起半露天的泡湯所,這在當時也算是違建,政府抓不勝抓。
重見天日的北投溪
一邊說著,我們從天狗庵遺址走到溪畔,過去曾被水泥覆蓋的北投溪,20年前在郭中端等人的努力下,依據找到的史料、老照片,逐漸恢復本來的面貌,也讓原先被水泥加蓋所掩藏的北投溪五瀧重見天日。「一開始我們還為這裡蓋了小石階,讓民眾可以坐在這兒泡腳,後來基於安全考量,以及復育北投石的緣故,才再蓋了圍欄阻隔。」郭中端進一步大讚北投石的重要地位,「北投石被認為具有放射性療效,它也是唯一在台灣發現、用台灣地名命名的礦石,是我們擠進國際地質圈很重要的資源。」
獨特的自然療癒力
沿著北投溪往上游走去,郭中端熟門熟路地帶我們到了地熱谷。猶如她一開始說的,「北投是個充滿療癒力的地方,可以讓自己不那麼緊繃。」而這股療癒力的源頭,或許就是這裡。地熱谷讓北投的空氣瀰漫著淡淡的硫磺味,卻不至於刺鼻;伴著煙霧迷濛的場景,還添了股悠緩慵懶的情調。
現在看到的地熱谷,其實是最自然的樣子,郭中端回想,「我們原本也打算在這裡設計一條路,後來賀伯颱風時,這裡鼓出一座小山來,所以才決定用石頭把這裡封起來。」她泰然說著,「這其實就是大自然要走自己的路,我們就去順應它。」
日本時期的故事、20年前的修復歷史,和現在漫步北投的我們,三條時間軸在郭中端的閒談敘事中,彼此交疊纏繞,讓北投多了獨有的時光深邃感。「對我來說,北投最特別的,就是自然環境的修復。它被人工破壞過,但我們把它重修出來,隨著時間的遞移,自然就有了自然的樣子。」當過去與現代兩條時間線共構出北投這個迷人的三維空間,在順應與翻轉之間,北投的魅力,正如郭中端所言,「都是歷久彌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