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悅讀電子報】提供健康資訊、親子教育及有趣的兩性話題,讓你幸福養生,健康、樂活每一天!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6/19 第45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以料理豢養生活 家主的廚房手作時間
台北吹起的吐司新風潮
以料理豢養生活 家主的廚房手作時間
臺北畫刊聯合新聞網
▲飲食作家毛奇透過料理增添生活滋味,讓居家生活也能簡單而豐盛。
文-翁于庭 攝影-謝佩穎

下廚料理是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回到家的生活練習,專心烹飪一道菜,好好吃一頓飯,每一道料理,都飽含了掌廚者的心意及小宇宙。疫情讓人們在家的時間變多,促使人們重拾居家料理的樂趣,如今疫情已趨緩和,正是上市場挑選生鮮食材的時候,加上創意轉化囤貨食材與罐頭食物,一道道精美料理就能輕鬆上桌,一起進入料理作家毛奇的生活與廚房,烹煮身體與心靈最直接的對話。

從食材感受四季更迭

「大學外宿後,自然而然開始煮飯,只是不知道為什麼都是我在煮,而大家負責吃。」憶起這段往事,毛奇的語氣有些好笑。就像許多人接觸料理的開端一樣,最初都是為了填飽肚子。畢業後來台北工作,她白天上班,深夜烹煮,無意間將過往的料理技能延伸到自己的居家生活中,料理的過程也緩慢梳理陌生的城市生活,重新定義台北生活的本質。

用料理經營日常生活,讓擁有人類學背景的毛奇覺得自己從一個「趴在土地上」的田野工作者,漸漸長出了新的眼光。「法國人類學家李維史陀曾說過,『食物是人類吞嚥自然的方式。』食物原本是相當中介的物質,經由生熟食的轉換,吃食間,我們就與自然發生了關係。」毛奇說,「但是來到都市,難免會有與土地和自然拉開距離的感覺。但還是有些地方能讓人意會到四季更迭與泥土的香氣,那就是傳統市場。」

熱愛蔬食的毛奇提及台北雖處於都會地帶,卻擁有產地直送的新鮮食材,是這座城市為料理者所帶來最棒的食材體驗,「例如陽明山竹子湖一帶種有不少野菜,長得非常有精神,也非常美味。」遇到這類有別於高麗菜或青江菜等常見食材,「不知道怎麼料理時,就煮成蛋花湯吧。」有時進市場購買一些較不熟悉的食材時,和毛奇熟稔的菜販會提供許多料理建議。「正是這些金錢交易以外的互動,讓我有種成為台北人的歸屬感。」毛奇臉上漾起笑容。

毛奇表示,疫情的確為傳統市場的買氣帶來打擊,然而只要戴好口罩、注意社交距離,空氣流通的傳統市場有時比封閉的室內商場還要來得安全。又因長時間待在家中,人們難以感受到季節的變換,毛奇建議,在適當防護下,能走訪市場採買一週食材,也是替居家料理增添季節感的健康法則。她舉例,由4 月初延續至今,是十字花科青菜,好比青花筍與芥藍的產季,總能從菜販手中購得最「得時」的一批蔬菜,「山筍、半天筍、檳榔花等,很適合做成涼拌菜,夏天吃來特別開胃。」而這些也正好是能存放多日的健康蔬菜,甚至有助於增強體力。

3 道初學者居家料理提案

今年農曆年後隨著疫情擴大,人們開始減少外出頻率,採購日常用品時也傾向一次買齊的策略,無論市場採購或是線上購買食材,人們由外食轉而尋求自己料理的頻率增加,疫情的不確定性更誘發了幾次囤貨潮。

說到囤貨,毛奇表示自己僅囤了可能會「進不來」的食物,如義大利麵、鯷魚罐頭與洋酒,畢竟台灣各項生產幾乎沒有受疫情波及而減少產量,甚至還因為無法出口而有了過剩的問題。長期關注在地農產的毛奇,應料理同好號召響應「台灣農產國家隊」,一起推出了石斑魚料理食譜,希望帶動人們以在地食材入菜的意願,也讓大都要到餐廳才能享用的鮮魚料理更為平易近人。

問起有沒有比石斑魚更容易入手的居家料理?對於才剛開始接觸烹飪的新手,毛奇以一日午餐為示範,分別準備涼拌櫛瓜沙拉、清炒鯷魚雙筍與海瓜子辣醬義大利麵,食材不但簡單,居家防疫期間仍方便購得,從罐頭到澱粉類的主食也都是能長期保存的食材,是毛奇在留學義大利期間學會的飲食品味,在家為自己準備一頓簡單但不失享受的美食,或許也是居家生活的一種進化。

毛奇以刨絲器順著櫛瓜的肌理削下如髮絲般柔軟的瓜絲,綠黃相間看來生氣蓬勃,接著剖開甜橙,切成片狀擺在盤緣,再淋上以蘋果醋加橄欖油調製而成的油醋醬與幾片提味的義大利香芹,涼拌櫛瓜沙拉便大功告成。香芹取自毛奇自養的盆栽,「但它們在我手裡都活不久,我只好在它們離開我之前盡量吃完。」毛奇有些俏皮地說道。她建議,不妨在家種植一些香草、蔥和豆類植物,為料理增添風味的同時,也能替生活帶來樂趣。

清炒鯷魚雙筍則善用當季蔬菜的新鮮滋味,將一早從市場購入的青花筍與檳榔心合炒。毛奇拉開鍾愛的鯷魚罐頭,一股油漬香氣竄入鼻腔。她特別提點,「鯷魚和蒜頭一起下鍋炒是絕配,配飯或麵皆宜。」除了進口罐頭,毛奇也推薦台灣罐頭,「蒲燒鰻,幾乎什麼料理都可以搭配,非常下飯。」即便是14 天都不能出門的自我隔離期間,也能好好犒賞自己,快速、美味的料理不再只能是麵條或水餃,容易取得、保存期限長的罐頭,若再配上請家人買回的簡易生鮮食材,就能做出餐館等級的美味餐點。

最後一道海瓜子辣醬義大利麵,同樣以鯷魚與蒜頭作為爆香的基底,加入台灣的豆豉辣豆瓣醬、海瓜子與捲管麵拌炒。「義大利人的口味其實與台灣人相當雷同,都喜歡吃鹹辣。」海瓜子炒至轉為粉色即可起鍋,再撒上一些香草與香料提味便可上桌,美觀又增添香氣。

毛奇也分享了另一種居家觀察:「防疫期間或許大家待在家久了,缺少互動,覺得死氣沉沉,但我覺得從照顧生命的過程,可以重獲生命交流的能量。」除了前述的居家植栽,疫情期間更意外掀起一波居家養酵母的風潮,只要備有冰箱便能簡單照料,加上麵粉可以長期保存,用家中烤箱嘗試親手做麵包,不但輕而易舉,也能為餐桌增添一些新意。長期居家的狀態下,只要為耐保存的食材加入些許巧思,甚或自己培養食材,就算不出門,料理仍舊有千變萬化的可能。

學習享受居家食光

3 道佳餚排列在餐桌上,毛奇回憶起來台北近5 年的時光,「近年的我,發現當年那個初來台北有些不安,回到家總試著在廚房滿足生活控制慾的自己慢慢消失了,做料理變得更有餘裕,享受每一次做菜的機會,珍惜每一次好好吃飯的時光,也珍惜料理可能開啟的對話。」

居家時刻,與料理相處的時間更長了,透過備料感受四季人文、透過料理增添生活滋味,好好地吃頓飯、好好生活,將在家的時光與思緒濃縮為一道料理,我們都在學習如何好好與家相處。

【完整內容請見《台北畫刊》六月號629期

 
台北吹起的吐司新風潮
臺北畫刊聯合新聞網
▲襯著焦褐色斜紋的吐司邊,是「野上麵包坊」白吐司的特色。
口述-林瓊書(苗林行負責人)文字整理-柯佳珍、黃映嘉 攝影-黃政達 圖- Astar Coffee House、LE GO□T

近期,生吐司風潮從發源地日本吹向台灣,引發各界熱烈討論,對此,在麵粉堆裡打滾20 多年的我,想從日本吐司文化切入,再回顧台灣吐司的演化歷程,最後帶回它的基本定義:完美的配角!這次將推薦4 家用心製作吐司,並引領獨特風潮的麵包坊,將吐司化為時下最有魅力的食材。

吐司的演化歷程

早期台灣人對吐司的見解,大都是外邊較厚、中間幾乎一壓就扁,相較於時下日系吐司的回彈度口感,有著相當大的差異。

由於對吐司的專精研究,讓日本很早就設計出麵粉與模具的黃金比例,使用日本麵粉製作的吐司,尺寸會剛好占滿模具,四角邊緣會有完美的弧度與略顯白色的線條,吐司的組織也很均勻,不會有過大空隙或是特別扎實之處,這就是吐司最好的狀態。台灣早期麵粉的蛋白質含量較高,容易影響麵團的延展性,所以同樣是帶蓋吐司(四方形吐司),麵團受熱後會不斷膨脹、向上延展,碰到模具邊緣後,還是會持續延展、堆積,因此造成吐司邊較厚、中間特別軟的口感。

不過,單就回顧台灣吐司的變化歷程也相當有趣。還記得我小時候,大概是1970 年代,彼時加入芋頭、奶酥口味的夾餡吐司,一般叫作甜吐司,相對比白吐司接受度更高。之後,日系麵包店陸續進駐台北,1985 年聖瑪莉於永康街開張;1987 年山崎麵包於崇光百貨成立專門店;1991 年東客麵包於南西新光三越展開1 號店,日系白吐司開始熱賣,也連帶促使台灣在吐司的製作技術與熱賣程度都大幅躍進。

生吐司風潮來襲

談到現在流行的生吐司,主打不用回烤就很好吃,並且使用鮮奶油或牛奶、雞蛋與麵粉混合揉捏,如此高成分的構成,具備討喜、糖度高的風味。大概一年多前,我們將生吐司的趨勢與技術帶入台灣,並且透過各家師傅不斷研發新風味,賦予吐司豐沛的生命力。

生吐司的流行是一個階段,雖然我個人喜歡樸實無華、耐吃的風味,但因為這股流行,讓台灣人開始重視吐司。同時,在素材的創意發揮與技術演進下,在台灣已經能吃到不亞於日本的吐司了。

百家爭鳴的個性化吐司

來台30 年的麵包職人野上智寬,創作無數經典雋永的麵包。「野上麵包坊」的秒殺蜂蜜吐司,使用台灣龍眼蜜、荔枝蜜製作。蜂蜜含有酵素,而酵素會影響麵團的發酵,所以製作技術更加困難;且蜂蜜成本高,又必須添加足量,才能有明顯的蜂蜜香氣。

而為了讓麵團膨脹時較不容易塌陷,更使用特殊模具,也連帶在吐司外皮烙下褐色紋路,成為一大特色。這樣耗工費時、不惜成本製作,果然創作出口感Q 彈溼潤,又帶著蜂蜜香氣的吐司,不但有特色也很討喜,直接吃、烤來吃都令人印象深刻。

第6 屆世界麵包大賽冠軍得主陳耀訓,曾於野上門下學習,他的「陳耀訓.麵包埠」馬斯卡邦吐司營造的是較為豐厚的口感,如果白吐司是白飯的話,那這款吐司可能是奶油玉米飯。由於添加馬斯卡邦起司至麵團攪打,其乳脂含量更高,但味道清爽,吃了不易膩。而外觀採小型的山形吐司,是希望客人能直接剝開食用,口感蓬鬆不厚重,是款相當平易近人的吐司。

「單純」是吐司好吃的定義

對我個人而言,回歸吐司最基本的定義,可能還是偏好單純的配方,讓它成為完美的配角。就像是蛋沙拉三明治,吃到最後一口時,不是在咀嚼吐司,而是蛋沙拉的風味與香氣,而BLT 三明治則是吐司作為三明治最經典的演繹。

「Astar Co_ee House」的BLT 三明治有培根(Bacon)、生菜(Lettuce)、番茄(Tomato),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靈魂:會流出蛋液的荷包蛋。如何掌握每種材料的乾溼度,而不只是將素材擺上去,透過巧妙的計算,克服吐司易吸水的特性,兼顧口感及風味的表現。此外,店家選用山形吐司做搭配也是好吃的祕訣之一,此款吐司的麵團經過盡力的舒展,所以咬下去的口感最輕盈,並且具有蓬鬆感,視覺上也有開胃的賣相,因此我個人覺得最適合用於BLT 三明治。

演繹生吐司的極致香氣

我自己的麵包店「LE GO□T」,則是以取得難度很高的素材來製作公主生吐司,像是日清麵粉、中□北海道純生鮮奶油。北海道有日本最好的純淨乳源,幾乎等於生乳的北海道純生鮮奶油,保存期只有14 天,鮮度與風味都位列鮮奶油的極致。

此外,攪拌、發酵、分割、烘焙,各階段都需要嚴謹的溫度控管,每個過程都會決定乳香味與吐司的完美呈現,與日本麵粉共同演繹在柔軟綿密中,又帶有彈性口感的風味,直接吃就很美味。

吐司必須恰如其分扮演好一個載體,它可以把自己放得很淡,但又必須具備存在感,這點一直讓我覺得很有趣。如果因為這波生吐司熱潮,讓吐司進入更多人的生活,我想,與麵包相關的各種事物,也會漸漸展開更多樂趣,等著我們來探索。

【完整內容請見《台北畫刊》六月號629期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